汶上县南旺分水龙王庙古建筑群

汶上县南旺分水龙王庙古建筑群

南旺分水龙王庙古建筑群,座落在汶上城西南三十八里南旺镇的汶水入运处,处于京杭大运河畔著名的南旺分水枢纽工程的中心位置,这里碧水清波、湖光山色、景色迤逦,是汶上的风景胜地。

汶上县南旺分水龙王庙古建筑群

南旺在古代是大野泽之滨,历史悠久,素有“水脊”之称。明朝初期,因黄泛运河淤塞,自济宁至临清一段,漕运不通,工部尚书宋礼和汶上农民水利家白英,经过勘察在戴村筑坝遏制大汶河水,开挖小汶河,从南旺入运六分北流以济漳、卫、,四分南下以济江淮,漕运畅通。后建龙王庙于此,故取名“分水龙王庙”。以后逐步扩建,至清朝形成规模较大宏伟壮观的建筑群。此建筑群南北长220米,东西宽255米,其中建筑物占地面积为9338㎡.

汶上县南旺分水龙王庙古建筑群

建筑群基于运河右(西南)岸,滔滔汶水迎面而来,为了避免河水冲击,沿岸建有宽四米,长220余米的石砌岸。在正对建筑群四个大门的地方修有四处台阶,南来北往的客商可在此下船拾级而上步入龙王庙。在四处台阶的两侧,八个巨石水兽作盘卧状,有鳞、尾、耳、鼻、口、眼,栩栩如生,虎视眈眈的狼狈狰狞面目使人望而生畏。石砌岸下方竖有十二石柱,以便过往船只挽揽之用。

汶上县南旺分水龙王庙古建筑群

建筑群包括龙王庙大殿、戏楼、禹王庙、水明楼、宋(礼)尚书祠、白(英)大王祠、关帝庙、观音阁、莫公祠(嘉庆年间运河司马莫孟龄祠)、文公祠、蚂蚱庙以及和尚禅室等建筑共十余院落。另有工部分司运河衙门。建筑群布局协调院落错综迂回,路转处柳暗花明,修竹翠绿。庙宇内碑碣林立气势巍峨,匠心独具得的建筑使人感到雄伟壮观,又觉古朴幽雅。周围数百米处,耸立着常年挑於堆积的四处土山,均高约60米,向建筑群作朝拱之状。隔河相望,在汶河左岸的土山上,建有望湖亭一座,亭联石柱上刻有“四山朝拱三湖月,一水绿分两岸春”和’望湖亭”等字匾。亭中有矶石凳,游人可以坐亭对弈,纳凉歇息,观赏湖光水色。每逢春秋佳日(旧历三月十五日香火会)游人不断,登亭远眺,庙容神韵尽收眼底,三湖景色一览无余。南望湖中蜀山之上,隐约可见吴望湖先生(明吏部尚书吴岳)读书楼,北瞻马踏湖和孔子钓鱼台圣迹,西望南旺湖古阙城春秋鲁九公墓之皇林风采。怀古思今,流连忘返。读书楼内有吴岳作诗碑刻《邑人吴岳蜀山即事》:

碧水环山阁,青霞护石林。

草生识客履,鸟下鲜人心。

隐几朝瞰近,扬舲暮霭深。

自便疏拙性,谁复羡华簪。

汶上县南旺分水龙王庙古建筑群

步入建筑群,最招人注目的是龙王庙大殿。殿长21米,进深15米,高13米7楹,歇山式建筑,双层飞檐斗拱,上下檐3斗4昂,顶复绿瓦脊兽,4挑角各有武士坐像一尊,角下各悬风铃。20根大红柱矗立殿内,朱门屏风,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正中神翕两旁大柱上雕有青火龙护卫对峙盘绕,余为平雕,工艺精湛,气势磅礴。殿内塑有神像22尊,正中是龙王坐像,高约三米,像前左右塑两尊站神,一持印玺,一持圣旨,再前有一木刻站神。左边靠后墙塑有两尊坐神,(一为漳漕河督大王、一为金龙四大王),右边靠后墙也是两尊坐神,一为宴公、一为萧公,殿内靠山墙两侧各塑四尊站神,持不同武器,服饰有别,形态各异,其中包括风、雷、雨、雹神等,右前角、右左前角塑有“土地”和“运河指挥”坐神及四尊站神。神像均塑工精巧,栩栩如生。殿内上方悬挂匾额30面,系明清两代官绅名人所书。一进殿门,便有“劈流神勇”四字匾额高悬,正中上方悬挂“广济分流”、“疏流利运”、“广济群生”等匾额。前置20片屏门隔扇,外设木栅护栏,门下砌三层青石台阶,并环以大红围墙。此殿为分水龙王庙之主体建筑。

汶上县南旺分水龙王庙古建筑群

殿外,左边建有钟、鼓楼,右边建无梁、无檐纯砖瓦结构“字纸楼”一座,上书“敬惜字纸”四字,此楼专用焚烧字纸用。殿前方便是戏楼,上悬“大午咸池”四字匾额,匾下方是木制月窗,方楞形,雕刻细微玲珑。院中偏左有约两围粗的古槐一株,长势高大茂盛郁郁葱葱,如天然大伞遮蔽大半院落。戏楼底层是大门走道,戏楼外便是大门门楼,门楼宽十米,留门三处,门板上均饰有圆头大钉。大门外建有木结构两层牌坊一座,中间挂“左右逢源”、右挂“海宴”、左挂“河清”三块匾额,为清朝浙闽总督刘运珂(邑人)所书。碑坊造型美观,气势宏伟。

汶上县南旺分水龙王庙古建筑群

依次左去便是禹王殿,殿长15米、宽8米、高10米,屋脊蟠龙瓦饰,屋顶绿黄瓦覆盖,高阶月台,殿内塑有禹王像,神态端庄,穆如清风,殿前方似仿天安门形式建一水明楼,楼台宽18米,长25米高4米,台下中间有一城门洞式通道,并装有圆头钉大门。从分水口登阶而上,步入此门再经过一厅便可达禹王殿。台上的水明楼宽10米,长20米,高8米,清光绪间知汶上县事、书法家松年书“水明楼”三字悬于楼上,楼前檐左边有“四山朝拱”、右边有“二水分流”,中间是“银汉分光”三面匾额,配以木棂石案。凭栏四眺,运河逶迤,汶流滔滔,帆船点点,游人络绎。楼下西侧,有一奇石怪状假山,假山上有一御碑亭,亭内立清乾隆皇帝六巡江南时,经此赋诗六首御制石碑一尊,字体苍劲潇洒(此御碑现存县博物馆内)。

汶上县南旺分水龙王庙古建筑群

碑文诗句:

清汶滔滔来大东,自然水脊脉潜洪。

横川僢注势非午;济运分流惠莫穷。

人力本因天地力;河功诚擅古今功。

由于大功原无巧,穿凿宁知禹德崇。

汶上县南旺分水龙王庙古建筑群

吾汶挟来二百泉,到斯分注籍天然。

南流水作北流水,上溜船为下溜船。

必有欢呼作顺势,可望筹划赖前贤。

崇祠像设祈昭佑,济运功惟万古宣。

汶上县南旺分水龙王庙古建筑群

流酾汶河各南北,千秋通运籍神权。

水分固在谋杨巧,地脊仍因势自然。

但使万民资利赖,允宜一己致诚虔。

近年流弱刚浮漕,补救绸繆意更悬。

汶上县南旺分水龙王庙古建筑群

僢酾北流原是合,千秋通漕运奇勋。

水资神佑意无射,示籍人谋识不群。

上水船兹为下水,北云波转忘南云。

口口口口姚家泊,优劣殊地倾刻分。

汶上县南旺分水龙王庙古建筑群

地脊原来南北分,老人能识果超群。

水增斯籍疏宣夥,河复何须议论纷。

天下本无事如此,明神赖有佑诚云。

御舟由是顺流下,登岸应抒瞻拜勤。

汶上县南旺分水龙王庙古建筑群

原山溯遥本,达兖济鸿功。

分水南而北,崇祠西向东。

天然因地利,神贶籍人工。

昔弱今流壮,蒙休感莫穷。

汶上县南旺分水龙王庙古建筑群

再左是宋公祠,祠长19米,宽8米,高10米,灰墙肃穆庄严。中肃宋公像,金纯、周长左右配享。祠内外碑碣甚多。自宋公祠建成后,明、清两代官员,慕其治漕功勋专程拜谒者,路过此地趁机瞻仰、作诗赋文者颇多。祠内至今尚有八块石刻壁碑,祠外有康熙年间河道总督张鹏翮治河时来南旺所赋七绝一首,刻成石碑。

汶上县南旺分水龙王庙古建筑群

题宋康惠公祠堂

康惠祠堂汶水东,我来览古识清风。

昔日胼胝老白发,今时伏腊走村翁。

河湖循轨田畴易,南北分流运道通。

为喜新墩交会处,老臣开济此心同。

汶上县南旺分水龙王庙古建筑群

题白老人祠

谁识庐中一老翁,尚书有梦访飞熊。

若愚大智劳心力。胼胝经营著茂功。

汶上县南旺分水龙王庙古建筑群

院内两侧,建有配祠两座,是为潘公祠、白大王祠,祠内是当时辅佐宋礼治河的济宁州同知潘叔正和汶上农民水利家白英之塑像,其治河业绩广为世人称颂。

汶上县南旺分水龙王庙古建筑群

据考查,龙王庙大殿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宋公祠、白大王祠建于明正德七年,禹王殿、水明楼、建于清康熙十八年五月至康熙十九年十月,观音阁建于清道光十一年,莫公祠建于清嘉庆年间,蚂蚱神庙建于清咸丰八年。

汶上县南旺分水龙王庙古建筑群

目前仅存的建筑有:禹王殿、宋公祠、关帝庙、观音阁、文公祠、蚂蚱神庙,正在修复和重建的有:龙王庙、水明楼、戏楼、牌坊、望湖亭及石砌岸。

汶上县南旺分水龙王庙古建筑群

南旺分水龙王庙建筑群是京杭大运河南旺分水枢纽工程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尽了千百年来大运河的沧桑岁月,是运河文化的重要标志,已被评为2011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该分水枢纽工程及分水龙王庙建筑群正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汶上县南旺分水龙王庙古建筑群

汶上县南旺分水龙王庙古建筑群

汶上县南旺分水龙王庙古建筑群

砌造河堤的砖块上普遍刻有“河道官砖弘治十年造”的字样

汶上县南旺分水龙王庙古建筑群

汶上县南旺分水龙王庙古建筑群

汶上县南旺分水龙王庙古建筑群

汶上县南旺分水龙王庙古建筑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