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件事很多人都認為是正確的,沒想到都是大眾虛構的事

一, 桃園結義

得益於《三國演義》的影響力,很多人都把這件事情當做是真的,但其實《三國演義》本來就是一部“七分史實,三分虛構”的小說,裡面有些東西是虛構情節,“三顧茅廬”還有待考證,但“桃園結義”則可以認為是虛構的。

現存最早積蓄“桃園結義”的成型故事元朝建安虞氏至治年間刻的《全相平話三國志》,這是說書人所用的劇本,內容很粗糙,史料價值基本為零;而從正規史料分析,他們基本不可能結義。

但是劉關張三人感情深厚,肝膽相照,終身不棄也是事實(“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三國志.蜀書.關羽傳》),這在爾虞我詐,遍地反目的三國時代是極為少見的,估計也正是如此,時人將這三人塑造成“結義兄弟”,這也許是人們美好的想象。

這四件事很多人都認為是正確的,沒想到都是大眾虛構的事

二, 梁山108將聚義

《水滸傳》和《三國演義》不一樣,這部小說基本都是虛構的,這個大家基本都知道。但是其原型還是有的, 可能很多人心想,這《水滸》就是再虛假,其基本的“梁山108將聚義”還是真的吧。

不過其實這也是假的,《水滸傳》的故事是有原型,但是其原型是“宋江起義”而不是“梁山108將聚義”。宋江起義在歷史上規模非常小,留下的史料記載也極少,只知道他們在梁山聚眾起義,弄出點動靜後就被張叔夜平了。

但是宋江可沒有與108人聚義,聚義的是36人,而且除了宋江外,其它人除了名字外完全沒有任何人物介紹。

這四件事很多人都認為是正確的,沒想到都是大眾虛構的事

三, 混世魔王

瓦崗寨的故事在清朝成型(《說唐》),很多人都對裡面“混世魔王程咬金”印象深刻,程咬金歷史上確實有這個人,他是大唐名將程知節,而且也確實是在瓦崗寨起義中發跡的,所以很多人認為這是真的。

但是,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上,的確有瓦崗起義,也的確有程咬金,程咬金也的確是瓦崗寨的將領,但是它不是瓦崗寨的頭領啊,瓦崗寨的頭領一開始是翟讓,後來被李密奪了權。

但是翟讓在歷史上死的比較早,所以小說裡把他和程知節的形象合二為一,塑造了一個程咬金的形象。

這四件事很多人都認為是正確的,沒想到都是大眾虛構的事

四、隋煬帝是一無是處的昏君

隋煬帝楊廣為加強南北政治、經濟、文化交流,陸路交通運輸,已經滿足不了人民的物質需求。先後開鑿疏浚永濟渠、廣通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將這五段共五千多里鏈接貫通,成了大運河。加強了隋王朝對南方的軍事與政治統治,而且使南方的物資能夠順利的到達當時的洛陽和長安,在有利於軍事和政治的同時,南北方的文化交流也得到了有力的加強。為改變門閥士族把持選舉,注重才學,選拔廣大下層知識分子參與政權統治。削弱了門閥士族在政治上的壟斷權,它有利於選拔封建統治人才,提高政治效率,適應了大一統帝國的政治需要。為選拔下層優秀知識分子提供了極好的機會,對後世中國影響深遠影響。

這四件事很多人都認為是正確的,沒想到都是大眾虛構的事

所以說歷史一直都是有兩面的,大家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