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湯科技: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帶頭大哥"?

柯潔,堪稱圍棋天才,從四段直升九段,17歲便排名世界第一。

翻開戰績薄,他曾讓日本冠軍井山裕太"血濺五步",也曾宣告過韓國李世石時代的落幕……一時間笑傲世界圍棋江湖。

然而,在面對AlphaGo的挑戰時,被世人寄予厚望的柯潔,卻遭遇"三連殺",經歷人生至暗時刻。

圍棋是人類古老的智慧體現,人工智能是最新的智慧科技。柯潔與AlphaGo之間的世紀人機大戰,以柯潔的完敗而告終,在全球掀起軒然大波,讓人工智能一夜之間家喻戶曉。

商湯科技: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

此時興起的這股風潮,讓人工智能成為普羅大眾眼中的未來趨勢,也將人工智能公司成功推入資本的懷中。創立於2014年的商湯科技正是踏著這股風口,跳上了融資的快車道,企業估值持續攀升,很快成為業界矚目的獨角獸企業。

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融資機器"

有專家如此評價,人工智能技術是繼蒸汽機、火車、互聯網之後又一重要驅動力,將有力改變人類文明發展史。

在樂觀者看來,人工智能將創造出源源不斷的財富,改變現有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結構,催生出更加先進的生產力;在悲觀者看來,人工智能只不過是創業公司們編造出的光鮮故事,以此獲得資本市場的青睞,用以完成各種冒險的商業實驗,最終將以一個又一個商業泡沫的破滅而黯然退場。

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悲觀者的擔憂或者是樂觀者的力挺,來自人工智能領域的商湯科技,已經成為資本競相追捧的對象。在幾輪融資過後,商湯科技的融資總額已超過26億美元,被業內戲稱"融資機器"。據專業人士推測,其估價已達60億美元,行業排名中國第一,接近於2015年滴滴與快合併時的公司估值。

而在企業運營過程中,商湯科技對技術的執著也令業界側目。為了快速構建護城河,商湯科技在獲得融資輸血之後,在2014年、2015年接連做了兩件重要的事情:招聘大量博士、教授,同時花費大筆資金購買硬件,以此建立超級計算平臺。這也是商湯科技人才壟斷與計算壟斷戰略的具體體現。

例如,為了構建自己的生產工具,商湯科技從英偉達買入6000多塊GPU,搭建起硬件計算平臺超算中心。根據商湯科技方面的說法,其單精度總算力已經超過了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的超級計算機"太湖之光"。

商湯科技: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

商湯科技深度學習超算中心(圖片來自網絡)

對於公司業務的發力方向,商湯科技宣稱要將人工智能技術"賦能百業"。目前,商湯科技已經進入安防、金融、手機、自動駕駛、零售等領域,並將業務拓展至日本、東南亞等地區。

對此,有業內專家評價指出,商湯科技所謂的"賦能百業"是好大喜功,只是為了贏得資本市場青睞的一套精緻說辭。對此,商湯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領域雖不同,背後都有一個理念,就是對行業特定場景做提煉之後,找到共性、突破技術,再將技術迴歸行業。"

除了將人工智能注入多個領域,商湯科技也已經開始對外輸血,進行投資佈局。目前,商湯對外公佈的投資項目包括51VR、禾連健康、蘇寧體育、影譜科技等多個項目,計劃投資標的還包括AI芯片、醫療、物聯網、手機和互聯網、遊戲等。

尤其是在完成C+輪融資時,商湯科技對外聲稱,公司在2017年已實現全面盈利,業務營收連續三年保持400%同比增長,2018主營業務合同收入同比增長10多倍。從最初的創辦、底層人工智能的項目研發,到現在的技術落地、搭建AI生態,商湯科技希望通過自己的獨有模式撬動了人工智能市場。

"科學家豪門"背後的隱性危機

商湯科技創始人湯曉鷗教授,被業界譽為世界人臉識別技術的"開拓者"和"探路者"。早在1992年,湯曉鷗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學位時,就專注於計算機視覺技術。2001年,湯曉鷗建立了香港中文大學多媒體實驗室。該實驗室成功躋身世界十大人工智能先鋒實驗室之列,被成為世界人工智能的"技術高地"。

商湯科技: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

商湯科技創始人湯曉鷗教授(圖片來自網絡)

在很多人的眼中,商湯科技算得上是"博士密度最高"的科技企業。經過近5年的發展,員工人數急速增加。其中最令外界津津樂道的,商湯科技擁有來自世界各地的150多位名校博士生,成為名副其實的"科學家豪門"。

自企業創立以來,技術專利也一直是商湯科技引以為傲的核心優勢。例如,商湯科技之所以成為高通在AI領域唯一的合作伙伴,正是因為其獨有的原創性專利,被高通所看重。

而在CVRP、ImageNet等一些全球頂級會議大賽上,商湯科技也屢屢超過谷歌、Facebook等世界巨頭。早在公司成立前的2011到2013年間,商湯科技就頻繁出現在全球頂級計算機視覺學術會議上。當時,有關深度學習的文章一共29篇,其中14篇來自於商湯科技,幾乎佔了一半。

根據太平洋電腦網統計的數據顯示,CVPR 在2018年總共收錄979篇論文,其中據不完全統計,來自中國企業和研究機構的論文在100篇左右。商湯科技的44篇論文幾近半數,從中足可以窺見商湯科技在科研領域所做的努力與取得的成果。

硬殼式的技術實力,也獲得了官方的認可。2018年9月20日,科技部正式宣佈,將依託商湯集團建設智能視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因此,商湯集團順利成為繼阿里雲、百度、騰訊、科大訊飛之後的第五大國家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

不過,在商湯科技此前重點佈局的五大領域中,每個領域都面臨著巨大的競爭,有些領域早有傳統巨頭盤踞良久。自2014年以來,整個AI行業在資本的裹挾下快速步入競爭紅海,與商湯科技同期成立的計算機視覺初創企業們也紛紛摩拳擦掌,欲分得一杯羹。

例如安防市場,是商湯營收份額最大的領域,卻一直被傳統大佬們所把持。數據顯示,2018年,人工智能相關軟硬件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35億元,預計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453億元。屆時,商湯肯定能夠拿下一部分份額,但很難大有作為,因為商湯科技的海外資本背景,讓其在與海康威視、大華等國企控股企業進行競爭時,會一定程度上喪失競爭優勢。

不僅如此,曠視、依圖、雲從等新晉對手也紛紛進入安防市場。據瞭解,與商湯科技僅是算法授權不同的是,依圖、曠視不僅能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還能夠開發硬件做智能攝像頭和計算單元,並通過在全國建立起銷售體系,試圖與安防巨頭一爭高下。

結語

近年來,從"互聯網+"到"AI+",創新科技正在深刻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為了進一步搶佔世界人工智能發展的制高點,核心技術攻關、人才梯隊培養、實體產業落地……一系列舉措,正在加速我國人工智能技術的迭代升級。

與此同時,資本也瘋狂地湧入人工智能行業,催生出大量色彩斑斕的泡沫。曾有投資人冷靜地指出:"最近,我見了一個做內衣的,也說自己是人工智能的企業,這是非常不正常的現象。現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泡沫化特別嚴重。"

資本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可一飛沖天,玩砸了將墜落谷底。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就有大量這樣的案例。比如共享單車,2017年6月,摩拜對外宣佈獲得騰訊領投的6億美元鉅額融資。然而,10個月之後,摩拜就宣佈公司鉅虧,最終被美團收購。

當然,資本肆意吹起的泡沫,帶來的並非總是壞事。在經歷過資本寒冬的洗禮後,能夠沉澱並存在下來的人工智能公司,將會淬鍊出更強的生命力與創新力。這對於轉變我國從房地產資源型經濟增長轉向依靠科技創新驅動經濟發展,大有裨益。

正如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後,雖然出現大批公司倒閉,但是卻成就了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一批科技企業的崛起。因此,人工智能泡沫也罷、科技泡沫也好,相信在經過行業調整之後,一定會誕生出偉大的人工智能公司。

當前,儘管人工智能行業的發展態勢一片光明,然而讓人疑惑的是,商湯科技在技術研發資金不足的情況下,竟然分流資金對外進行投資,在產業鏈上下游進行快速佈局和擴張,攤子不斷擴大,不免給外界留下冒進與急躁的印象。一旦資本寒冬來臨,商湯科技勢必將面臨重大生存危機。

未來,商湯科技將最終成為上岸的科技巨頭,還是被無情戳破的資本泡沫,目前還不得而知,讓我們靜觀其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