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個月燒22億,叫板星巴克,倒貼客戶……瑞幸咖啡這次要上市了

那個在去年5月才正式營業,開業之初就敢“公開叫板”星巴克的瑞幸咖啡現在怎麼樣了?

今年2月底開始,就不斷有“瑞幸咖啡要上市”的消息傳出,不過一直沒有得到證實。4月1日,可能是實在缺錢的原因,瑞幸把咖啡機、奶箱、粉倉等拿去質押,換來了4500萬元資金;兩週後,瑞幸又獲得了1.5億美元的新投資,其中的1.25億美元都來自星巴克的二股東貝萊德;4月22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終於公佈了瑞幸咖啡的招股書,落下“赴美上市”的實錘。

不少人都在猜想,瑞幸能否憑藉上市“翻身”,如願趕超業界大佬星巴克?

18個月燒22億,叫板星巴克,倒貼客戶……瑞幸咖啡這次要上市了

與星巴克截然不同的擴張方式

1999年1月,星巴克在中國大陸的第一家門店開業了,位置在北京國貿,據說店裡從咖啡機、咖啡豆、到紙杯、吸管,都是純進口的,就連店員也都在美國參加過培訓。當時的中國可以說是個完全沒有咖啡文化的市場,星巴克的入場算是搶佔了先機。

然而,星巴克20元左右一杯的咖啡在當時算是奢侈品,再加上苦澀的味道,與中國傳統飲品茶相似的提神功效,大部分人都難以接受。所以,星巴克在中國的普及經歷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客戶從在華外國人發展到外企員工,再逐漸擴散到國內年輕人。

許是天時地利人和,隨著中國居民消費升級、咖啡文化的普及和國人接受新鮮事物能力的提升,星巴克不知不覺就成了上班一族的“心頭好”。截至去年年底,入場將近20年的星巴克在中國開了大約3800家門店。

在我國,星巴克的品牌形象可以說是一步一個腳印樹立起來的。然而作為挑戰者的瑞幸,卻以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式闖入大眾視野——瘋狂擴張。2017年10月開始試點營業,2018年5月才正式營業,不到2年時間(截止到今年3月31日),瑞幸就已經擁有2370家門店了;不僅如此,瑞幸還計劃在今年年底前再新開2500家門店,目標是趕超星巴克。

不過,瑞幸之所以能夠瘋狂擴張的原因並不是咖啡好或服務佳,而是要歸功於資本的推動。

與ofo相似的運營模式

除了瘋狂擴張門店外,瑞幸還有另一大“燒錢”操作——瘋狂補貼客戶,歡迎客戶來薅羊毛。

自營業起,瑞幸就不斷推出“新客戶首杯免費”、“買二贈二”、“買五贈五”、“輕食產品五折”、“百萬大咖500萬紅包返現”等活動,用大規模補貼換取市場份額,招攬客戶。

當然,瑞幸能如此霸氣的原因是資本的持續輸血:

在2018年4月完成數千萬元的天使輪融資;

在2018年7月11日完成2億美元的A輪融資;

在2018年12月12日完成2億美元的B輪融資;

在2019年4月18日完成1.5億美元B+輪融資。

“燒錢”的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截至2018年年底,瑞幸累積成交用戶超過1680萬,用戶復購率超過54%;2018年總共銷售9000多萬杯咖啡。在攬客率方面,瑞幸算是做到極致了。

然而,從盈利方面來看,瑞幸還處於自掏腰包填補虧損的狀態。2018年,瑞幸淨虧損高達16.2億元人民幣;2019年(截至到3月31日),淨虧損為5.52億元人民幣。換句話說,瑞幸在面世以來的短短18個月內,已經累計虧損近22億元人民幣。之前4億美元的融資即將“燃燒殆盡”。

瑞幸方也表示,3-5年內不考慮盈利問題,將持續以補貼客戶的方式,努力從老牌咖啡店那裡分得更多市場份額。

這種運營模式是不是跟ofo等共享單車企業有點類似?都是靠資本支撐、以“倒貼”客戶的形式搶佔市場。

可惜ofo錯過了併入大企業的機會,也失去了資本支持,到現在連用戶押金都退不出來;其他背靠資本的共享單車品牌也一直處於虧損狀態,直到最近才集體宣佈漲價,正式邁入“想要盈利”階段,但由於單車損壞率高等固有問題,是否能盈利還是未知數。

而瑞幸走通了資本模式:“燒錢”——搶佔市場份額——融資提高估值——上市。

瑞幸的尷尬定位

雖說瑞幸對標的是星巴克,但事實上二者的定位卻並不一樣。

星巴克店面比較大,每家店都有不少座位,這意味著星巴克不僅能給消費者提供咖啡,還能給消費者提供一個很有氛圍的社交、甚至是辦公的場所,滿足更多類型消費者的需求。

而瑞幸店面較小,大多隻有幾個座位,不能提供消費者休閒娛樂的空間。因此,瑞幸更像是一個“只賣咖啡的便利店”,僅僅對口趕著上班的白領或其他不想在店裡多做停留的人群。但這一點又與711、全家、羅森等賣咖啡的、真正的便利店“撞”了;並且這些便利店比瑞幸更具有價格優勢。

環境比不上星巴克,價格低不過便利店,瑞幸像是夾在兩者中間艱難求生。

另外,瑞幸咖啡自身也面臨著一個重大問題——盲目擴張導致的質量下降。有不少用戶抱怨瑞幸咖啡的品質出現不一致的現象,比如一天點兩杯一樣的咖啡,口感上會有明顯的差異;類似“味道比不上星巴克”的評論也越來越多。

除了品控外,客戶忠誠度也是一大問題。就算現階段瑞幸靠“倒貼客戶”的方式從星巴克手上搶走了部分市場份額,但當瑞幸恢復原價,價格優勢不再後,客戶會願意繼續留存還是選擇回到星巴克的懷抱呢?要知道,撇開咖啡不說,星巴克多年來的“杯子文化”也是攬客的一大利器。

目前來看,只要不被資本拋棄,瑞幸就能一直開下去。但要想在補貼階段結束後實現盈利,瑞幸還是需要找到更加合適的經營模式,並儘早樹立起屬於自己的品牌文化。若是瑞幸也能創造出“貓爪杯”的奇蹟,或許就離“趕超星巴克”的目標不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