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泽66岁才崭露头角,68岁就成为当世第一名将,为何死前高呼渡河

开封城内的校场上虽然铁甲峥嵘,军旗高悬,却格外安静,仿佛一头安静的铁甲巨兽。

突然,高台之上一个白发老者令旗一挥,中阵突然裂开,向旁边散去,原本两侧掩护的骑兵向中间聚拢,转眼之间,中军成侧翼,破阵的箭头反倒成了战马嘶鸣的铁甲骑兵。

老者一边注视着军阵变化,一边对着身旁的后生说:“鹏举,行军阵法,以正合、以奇胜,此阵,重点就在于骑兵突然作为中军的冲锋,在小区域形成压制分割。”

一旁的青年将官似乎若有所悟,随即应答:“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既强调了阵法在战场上的重要性,也对老师强调根据野战需求变阵的策略深表赞同。

旗帜的传承似乎就在谈话间悄悄的发生,而传承的人却是两宋之交的两代军神,白发老者正是独木撑华北的东京留守宗泽,而少年将军则是后来再造半壁江山的岳家军主帅岳飞。

宗泽66岁才崭露头角,68岁就成为当世第一名将,为何死前高呼渡河

岳飞作为民族英雄重整山河的故事世代传颂,而他的老师宗泽其实也不遑多让,本文主要所讲就是宗泽老夫聊发少年狂,年近七旬守王土的故事。

宗泽(1060-1128),浙江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用大半生潦倒形容他一点不为过。直到靖康国难,他招募乡勇,修缮城墙,在磁州给了南下的金兵一个下马威。其后,金军围困开封,宗泽起兵勤王,孤军奋进,却捷报频传,从坚守磁州到开封勤王,短短一年,就令这个年近七旬的老人军威传遍天下,所谓有阳光的地方就会有阴影,所以有阴影的地方也一定会有阳光。绝望的颜色越是浓厚,在那里也一定会存在耀眼的希望之光。也只有在这种国将不国,山河易主的巨大绝望下,宗泽这样的脊柱才会光芒万丈,才会发现自己油箱里的库存还源源不断。

宗泽66岁才崭露头角,68岁就成为当世第一名将,为何死前高呼渡河

1127年,宗泽凭借赫赫军功,坚定的主战立场被举荐为东京(开封)留守,亮剑中州,而此时的开封全无往日帝国心脏,钱粮枢纽的繁华景象,胡马南下,国都成危城,四野起盗贼,各路勤王军自有盘算,军令甚至到不了各营,可以说一个标准的Hard开局了。

宗泽66岁才崭露头角,68岁就成为当世第一名将,为何死前高呼渡河

然而宗泽到任后,不为所动,做了三件大事,一举解开了困局:

其一杀鸡儆猴,宗泽到任后迅速捕杀了一些勾结金人的恶棍内奸,再凭借巨大威望以及对国家的满腔热血招抚了大量迫于生计的盗贼,重新整顿了开封的治安。

其二有鉴于勤王军各怀鬼胎,战力低下的现状,老成的宗泽展现了高瞻远瞩的一面,虽然金军暂时打不过,那也得让对手拖不起,用纵深换时间,人民战争永远会让外来的征服者不好受。为此他单刀赴会,以民族大义规劝周边不奉王旗的的义军领袖,众绿林大将看到这样一个垂垂老者仍坚定站在救国的第一线,纷纷为之动容,主动归附,军容立刻为之一振。

其三,群狼还得狮子带,光有兵不够,人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为此岳飞在众多青年才俊中脱颖而出,一代军神从此一飞冲天。

宗泽66岁才崭露头角,68岁就成为当世第一名将,为何死前高呼渡河

经过宗泽短短数月经营,开封就从满目疮痍的废墟成为大宋的坚城要塞,而对宗泽改善防务的大考也随之而来,1128年春,万物初生,金兵的马蹄就踩着初融的积雪大举南下,兀术自领东军,粘罕则从西侧袭来,两大金军名将目标直指开封。宗泽也不慌张,从容应对,派部将刘衍率中军在前搏杀,又精选劲卒数千迂回侧后,前后夹击,大败兀术。携此战之威,宗泽转战西线,屡败粘罕,彻底瓦解了金军的攻势。经此一役,金人被宗泽军威震慑,不仅一时不敢再垂涎开封,甚至军中士兵因为忌惮,对宗泽的称呼也变成了“宗爷爷”,与后来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流传竟有异曲同工之妙。

宗泽66岁才崭露头角,68岁就成为当世第一名将,为何死前高呼渡河

某位蛋黄酱先生曾经说过:“每个人的心里都有1个反坦克火箭炮。” 这个六十好几的老头也不例外,大胜过后的宗泽想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此他积极备战,准备收复河北失地。听闻消息,北人对王师翘首以盼,一时间两河义军纷纷响应,光复中原迎还二帝似乎指日可待。

为了早日实现这一目标,宗泽不断上书请求已经即帝位的高宗赵构还都开封,主持北伐,然而二十四道奏疏,一子五孙的担保依旧抵不过黄潜善、汪伯彦等奸臣的谗言,更抵不过高宗偏安的决心,随着这二十四道《乞回銮殿》一起化为乌有的还有宗泽所剩不多的生命之火。风烛残年的老帅,不但自知北伐无望更受到朝廷的猜忌,忧愤成疾,最终背疽发作,带着“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遗憾高呼“渡河、渡河、渡河”后而死。

宗泽66岁才崭露头角,68岁就成为当世第一名将,为何死前高呼渡河

宗泽的死无疑对当时的抗金事业沉重打击,然而却是高宗和近臣的喜事,宗泽死后,黄潜善、汪伯彦拜相,投降派杜充主理开封军政,从此中原丧志,金人突入江淮再无阻碍。

似乎宋金强弱对峙的第一个拐点就发生在了天子还都与否上面,或许有人会问天子还都真的有这么大的影响吗,宗泽一人不能北伐吗?

笔者认为高宗还都与否在当时的环境下确实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光复中原的可能性,在当时中原就是天下正朔所在,而君主在家天下的时代则是国家和王朝存在的象征,国家象征却不在国家核心区域,无疑会失去民望,长此以往,中原易统,再想收拾山河的难度可想而知。

宗泽66岁才崭露头角,68岁就成为当世第一名将,为何死前高呼渡河

1111年局势图

唐玄宗时,安史之乱爆发,两京沦陷,李隆基西逃巴蜀,然而太子李亨却分兵北上亲赴险境,我们试想一下假如玄宗父子一起逃进偏远的蜀地,偏安西垂,给安禄山时间整顿好中原就再没唐朝的天下了,所幸李亨作为抗战的旗帜在北方登基称帝遥尊玄宗为太上皇,才有李光弼、郭子仪大量中兴名将聚拢在新君主身边,李亨的北上可以说一举扭转了大唐溃败的趋势。

而反过来说,南迁后的小朝廷依赖江河天险,沉溺于东南的安乐生活,将彻底打消光复的意志,晋朝衣冠南渡后,虽然屡有北伐,却都是世家巩固权力的手段,即使光复两京,君主也没有北上的想法,随之而来的宋齐梁陈更是一退再退,一直退到了长江边上,当退无可退时离亡国也就不远了。

宗泽66岁才崭露头角,68岁就成为当世第一名将,为何死前高呼渡河

1142年局势图

当时赵宋王朝所面临的环境远远优于遭遇安史之乱的唐朝,金朝南犯最初本是欺负宋朝冗兵冗费,军力不振,更多是想掠夺财物,对于中原大量的土地、人口它根本消化不了,唯有扶植傀儡政权进行统治。这些傀儡政权往往不得人心,本就没有根基,一旦金军北归,失去了枪杆子支持,往往自乱阵脚。而此时的赵构只要作为旗帜在开封的城头出现,一如他的先祖宋真宗一般,就可让天下勤王之师群集,结合宗泽军威,河北义军纷纷响应的大趋势,一举扭转乾坤并非不可期待。

可惜任谁也找不到时光机,任谁也回不到那个风云突变的建炎二年,赵构一手放弃了中兴的可能,选择了安乐的时局,在江南延续赵宋的天下是他的功勋,然而也仅限于此。畏惧金人武力,畏惧迎还二帝抢夺皇位,使得他最终裹足不前,成为了一个投降派,更可怕的是他还活的很长,当了36年皇帝,25年的太上皇。

有时候时代要求剑客弃剑,但为灵魂所约束的大义之剑也不会被丢弃。宗泽乃至他的学生岳飞终其一生即使不为所用,被加上莫须有的罪名,也没有丢弃他们恢复中原的大义,历史也会最终铭记这点。

宗泽66岁才崭露头角,68岁就成为当世第一名将,为何死前高呼渡河

岳飞北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