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北京,這些歷史傳承下來的佛家古剎,要不要求個籤?


紅螺寺始建於東晉鹹康四年(公元338)年,原名"大明寺"(明正統年間易名"護國資福禪寺",因紅螺仙女的美妙的傳說,俗稱"紅螺寺")。紅螺寺是馳名中外的佛教名山古剎,有著1600多年的悠久歷史和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蘊,它的開山緣起,可以追溯到中國佛教初興的東晉時代,是中國北方佛教的發祥地和佛教叢林。

潭柘寺始建於西晉愍帝建興四年(316年),是佛教傳入北京地區後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廟。始創時規模不大,名叫嘉福寺。明代的潭柘寺成為當時對外交流的一個窗口,許多外國人久慕潭柘寺的盛名,而紛紛到此來學習佛法,有的甚至終老於此。

碧雲寺位於香山東麓,原名碧雲庵,始建於元代,為西山風景區中最完整的一座寺院,頗像西湖的靈隱寺。碧雲寺依山勢而建,它的建築逐層升起,六進院落自成格局。寺院既保留了明代佛寺的禪宗特點,又吸收和發展了佛教迷宗的建築風格。


大覺寺又稱西山大覺寺,始建於遼代鹹雍四年。寺院建築寺院坐西朝東,山門朝向太陽昇起的方向,體現了遼國時期契丹人朝日的建築格局。大覺寺的風景以大覺寺八絕為主,分別是:古寺蘭香、千年銀杏、老藤寄柏、鼠李寄柏、靈泉泉水、遼代古碑、松柏抱塔、碧韻清池。

法海寺始建於明代,寺內擁有國內現存最完整、面積最大的明代壁畫,堪與敦煌壁畫媲美。壁畫面積達236.7平方米,距今已有560多年。寺有"五絕",除明代壁畫外,還有古銅鐘、白皮松、藻井曼陀羅和四柏一孔橋。法海寺周圍群山環抱,山勢和緩,漫山遍野覆蓋著蒼松翠柏和其它樹叢,鬱鬱蔥蔥,清涼幽靜。

法源寺建於唐太宗貞觀十九年,是北京的古老名剎,唐時為憫忠寺,清雍正時重修並改為今名。法源寺內收藏了眾多名貴的佛教典籍及藝術品,特別是大悲壇內陳列的大量佛經,數量眾多、版本珍貴。


廣濟寺始建於金代,現在是中國佛教協會的所在地。寺內文物古蹟眾多,尤以清代巨幅指畫為名。寺內珍藏著許多珍貴文物,如佛牙舍利、明代三世佛及十八羅漢造像,康熙時建的漢白玉戒臺,乾隆年間的青銅寶鼎等。寺內《勝果妙音圖》,是國內現存最大的一幅描寫佛祖說法情景的指繪壁畫。

北京萬壽寺建於明朝萬曆五年曆經明朝萬曆皇帝;清朝順治、康熙、乾隆、光緒皇帝,尤其是清朝慈禧皇太后的歷朝的數次大規模翻建,形成了集寺廟,行宮,園林為一體的建築格局,有"京西小故宮"之譽。

戒臺寺始建於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原名慧聚寺,明朝英宗皇帝賜名為萬壽禪寺,因寺內建有全國最大的佛教戒壇,民間通稱為戒壇寺,又叫戒臺寺。它是中國北方保存遼代文物最多、最完整的寺院。最特別的其是保留了佛塔,經幢 、戒壇等遼代佛教中十分罕見的珍品。

雲居寺始建於隋朝,歷史上十分著名。自古以來就有人在雲居寺的石板上刻經,寺後背靠的小山石經山也是因此而得名。如今的雲居寺是一個拜佛祈福的勝地,這裡香火很旺。最傳神的便是在寺內發現的肉身佛舍利,很多香客慕名來此瞻仰,為自己和親人祈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