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與孩子談成績?打罵和沒關係都不是正確的打開模式!

我的兩個孩子前兩天剛剛參加完期中考試。考試的前一週,老師的作業量明顯加大,有些家長開始緊張和焦慮,本來不怎麼陪伴孩子寫作業的家長,也開始對孩子的學習重視起來。

過兩天,分數就會陸續下來,我們是否做好了心理準備,如何面對孩子的分數以及如何與孩子溝通?

  • 如果我們的溝通方式錯了,極有可能給孩子負面影響,進入惡性循環;
  • 反之,如果我們能正確引導孩子,正確與孩子溝通,就會進入良性循環。

首先,分析一下大多數家長面對孩子成績時的表現。

如果孩子考得好,每個人都會很開心,這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孩子考得不好,一般會有這樣三種選擇:

  1. 表示失望:批評、指責,甚至打罵
  2. 表示沒關係:沒事的,媽媽不在意你的成績
  3. 表示無所謂:你自己的事情自己看著辦吧
父母如何與孩子談成績?打罵和沒關係都不是正確的打開模式!

網絡圖

我們先來看看最常見的這三種反應方式,孩子會收穫什麼。

(1)表示失望:批評、指責,甚至打罵

我們可以回憶一下自己小的時候,因為考的分數低或者因為做錯了其他事情,被父母大聲責罵的場景,當我們被大聲責罵時,我們的大腦會正常運轉並思考嗎?

大多數人都會沉浸在恐懼當中,無法思考。

一個孩子考的分數低了,尤其之前還因為分數低被父母打罵過,他拿著一張分數不高的卷子走進家門的時候,心裡該是多麼忐忑與不安?

可是,這些家長看不到。他們只看到了分數,沒有體會到孩子擔心和恐懼的感受。於是,他們開始批評、指責:“為什麼考這麼低的分數?我天天給你洗衣做飯,天天陪著你寫作業,你就好意思給我交出這樣一份試卷嗎?!怎麼回事?什麼原因?有沒有反省?快點說!”

孩子的大腦一定是懵的、木的,即使回答也是機械式的回應,或者乾脆沉默不語。因為如果這時候說錯話,那就是引火燒身。

孩子會在父母這種反饋中學到什麼?

  • 我考的分數高了,媽媽開心,我是好孩子;
  • 我考的分數低了,媽媽生氣,我是壞孩子。

如果這個孩子有幾次分數低,這種感受重複幾次之後,他會不會越來越不想進家門?是不是越來越想逃避?

這種情況下,家對於這個孩子來說,是溫暖的港灣,還是令人恐懼的地方?

我最近遇到的一個人,上初中時總是考年級前三,媽媽從沒表揚過,可是有一次考了第八名,媽媽卻狠狠地批評了她,她本來就很傷心,回到家一句安慰沒聽到,就被罵了一頓。那天晚上,她難過的半夜躲在被窩裡哭得睡不著覺。

她說,這一幕太清晰,一直印在我的腦海裡。

那一幕徹底拉開了她與媽媽的距離,那一次狠狠的批評,讓她回想之前的這幾年,她從沒聽到過一句媽媽肯定的話語。她那麼努力的學習只是為了得到媽媽一句稱讚,可是考好了,沒稱讚;考砸了,都是批評!

即使現在當了媽媽,遇到考核或者其他考試,也會不自覺地緊張、心跳加快。她即使到現在,依然在逃避與她媽媽相處的機會。

即使到現在,有人稱讚她的時候,她都有一種“不配得”的心態。她會認為對方在誇張,或言不由衷。她無法坦然的接受別人的讚美,總覺得自己不值得這些讚美。

這種方式讓孩子沒有思考的空間,只有不想面對問題的挫敗感;

這種方式讓孩子感覺不到愛,只有逃避的想法;

這種方式沒有給到孩子鼓勵和支持,家沒有成為孩子遇到挫折時的力量之源,反而會抽走他更多的力量;……

父母如何與孩子談成績?打罵和沒關係都不是正確的打開模式!

網絡圖

(2)表示沒關係:沒事的,媽媽不在意你的成績

這句話,說話之人的心態不同,效果也不同。

如果,這句話是父母由衷說出來的,真的不在意成績,那麼孩子的沮喪感就會減少很多,也會放鬆很多。

如果這句好是父母言不由衷說出來的,孩子並不會感覺到放鬆,只會感覺到迷惑

媽媽說不在意成績,可是為什麼我考得好與考不好的時候,媽媽的心情完全不一樣呢?

媽媽在說謊,她明明在意,卻裝作不在意。

而且,這種偽裝,早晚也會回報在孩子身上。

比如:考試出錯的大多是應用題,媽媽拿到卷子的時候說不在意,但是在後面連續兩週時間內,都在孩子寫錯應用題的時候大發脾氣,說:“你看看,你看看,應用題怎麼又錯了?!”

任何的偽裝,都有被識破的那一天;

任何隱藏的情緒,都有累積後突然爆發的那一刻。

孩子從媽媽這種反饋中,會學到什麼?

(3)表示無所謂:你自己的事情自己看著辦吧

這種父母對孩子的成績真的感覺無所謂,考得好他們也沒什麼開心,考不好也沒有什麼失望。因為他們的心根本沒在孩子身上,也許都在麻將/工作的身上。

他們對孩子沒有愛,也沒有指責,什麼都沒有。

這種家庭就是“忽視型”的家庭,如果孩子自我認知發育不錯,還能在自由中得到不錯的成長;如果孩子自我解讀方式是歪曲的,有可能就會有反社會人格。

研究證明,大多數製造暴力事件的人,多出自於忽視型家庭。

父母如何與孩子談成績?打罵和沒關係都不是正確的打開模式!

網絡圖

那麼,到底應該如何對待孩子的成績?

(一)尊重孩子的感受

不止是考試,只要孩子遇到了困難或者挫折,只要孩子在負面情緒當中的時候,都是需要我們尊重孩子的時候。

尊重孩子的感受,去體會孩子的情緒,同理孩子。

比如:

“考了這個分數,你心裡有些失落是嗎?媽媽有沒有什麼可以幫到你的地方?”

如何尊重孩子的感受,我的很多文章都寫過的,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關注我,然後搜索“情緒”關鍵詞。

有一些孩子即使考得差,也表現得無所謂。

真的是這樣嗎?

每個孩子都想考好成績,沒有一個孩子會考了壞成績而開心的。一些裝作無所謂的孩子,也只是習得性無助的外在表現罷了!

這部分再多說一句,我們要學會調整對孩子的期望值。

尊重孩子,不止尊重孩子的感受,還要尊重孩子的發展規律。

比如,我兒子到了三年級才不用我陪著寫作業了,但我女兒一年級剛上學時就不需要我陪。兩個孩子都是我生的,可是發展節奏是不同的。

孩子間這種發展的差異,家長要看到,並且要理解和接納。

比如孩子的分數和班級排名,我們可以看也可以參考。但是我建議通過排名情況,我們更應重視的是孩子兩次或多次考試間的自身縱向比較,而不是每一次考試時與他人的橫向比較。

縱向比較可以讓孩子看到自己的情況,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進步了會增強自信力,退步了也會找原因,而且因為是與自己對比,不容易有太大的失敗感。

但是橫向比較容易讓孩子有挫敗感,尤其是當你比較的那個人比你家孩子水平高很多的時候,你的孩子感覺怎麼努力也追不上的時候,那麼孩子還會出現無力感

再說,即使看縱向的進步,也不能走極端。如果孩子總是考第一名,突然考了第三名,也不要小題大做,表示失望。原因參考文章上面(1)。

如果孩子學習後勁確實不足了,成績一直在下滑,我們也不要去打擊孩子,相信這種情況也是不是孩子希望的。我們要與孩子站在同一戰線,一起面對問題,一起想辦法改善。

父母如何與孩子談成績?打罵和沒關係都不是正確的打開模式!

網絡圖

(二)分數重要,卷子更重要!

首先,我們要讓孩子知道,分數是重要的事情,不是無關緊要的。

因為分數反映了你的學習程度和知識的掌握水平,也可以反映出你在班級裡的位置情況,及時調整學習方式。如果分數不重要,可能就代表著學校學習的知識不重要。

這樣會給孩子傳遞什麼信息呢?

既然分數不重要,知識不重要,那學習還重要嗎?

這是個很可怕的導向。

所以,分數是重要的,讓孩子們知道,我們是重視分數的!

但重視分數,並不意味著分數低就是做錯事了,就一定要接受懲罰。——這是兩個概念。

與分數比較起來,卷子比分數更加重要!

為什麼說卷子更重要?

我們可以想一想:

一個孩子考了97分,是97分這個分數更重要,還是卷子上哪些題得了分、哪些失了分更重要?

所以,當然是題目更重要!

因為我們可以從題目中看出來,哪些是孩子掌握得牢固的知識點,哪些是是需要加強提高的知識點。

父母如何與孩子談成績?打罵和沒關係都不是正確的打開模式!

網絡圖

(三)每一次考試都是一次進步的機會!

告訴孩子:錯誤是最好的學習機會。

這也是正面管教中的一句話。

每一次考試,都應該是一次進步的機會。

孩子在哪裡失分了?為什麼失分?以後的學習過程中應該如何改善?

這些問題,都可以用“啟發式提問”(正面管教工具之一)的方式引導孩子思考,並找到改善的方法。

找到原因及解決方法, 都是我們這一次考試的收穫。

即使孩子考了滿分,也是一次進步的機會。

比如:上一次知識大沖浪,一年級的女兒玥玥得了他們班裡唯一的一個滿分。

我給了她一個大大的認可:“哇!唯一的一個滿分!真的很難得!你一定很開心吧?媽媽都很為你驕傲!”

玥玥非常開心的點點頭:“那當然啦!”

我接著用啟發式提問的方式問了她一句:“你覺得,為什麼你能考到這個滿分呢?這段時間,你是怎麼做的,讓你取得了這麼好的成績?”

玥玥的大腦就開始運轉了!

她想了一會兒,對我說:“我每天都認真聽講,認真寫每一項作業,寫完我還自己檢查一遍。還有,我學習速度快。嗯……大概是這些原因吧。”

我進一步肯定她:“噢!認真聽講、認真完成作業、認真檢查、學習速度快,這麼多這麼好的學習方式,媽媽很佩服你!

這樣的肯定與鼓勵,會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努力,會讓孩子從心底裡生出自信的力量感。

而且,這些認真努力的行為被如此肯定,也會讓孩子繼續這樣良好的行為模式,那麼孩子一定會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如果,在最近這次的期中考試中玥玥沒有得滿分,我相信她一定會有失落感的。

這時候,我就可以用“每一個錯題,都能幫助我們進步”的思想,來陪著玥玥分析錯題,尋找改善方法。

我相信,如果我們一直用這樣的方式與孩子如此討論分數和題目的,那麼無論孩子是上小學、初中,還是上高中,他們都會樂於與我們分享他們的學習狀態和考試情況。

如此的話,家對於孩子們來說,永遠都是一個充滿了“愛與支持”的地方。

只有我們給到孩子如此的安全感,孩子才會更有力量和信心,在外面的天空中展翅翱翔!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家庭教育講師,“非暴力溝通”的踐行者。我不是專家,我的原創文章是基於我的學習和實踐而寫,希望朋友們建設性的參考。如果能給到大家一些啟發,我很開心。若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我。希望我們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都能擁有良好的親子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