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真的敢大規模對伊朗發動侵略戰爭嗎?

難得糊塗DAvid


雖然美國與伊朗因退出伊核協議、經濟制裁等問題鬧得不可開交,但就目前的形勢來看,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美國不會、不敢、不能對伊朗採取任何的軍事進攻行動,更不會與伊朗之間爆發大規模戰爭。題主大可把心放在肚子裡,美國雖然咄咄逼人,在中東地區部署航母戰鬥群、兩棲攻擊艦隊、F35隱身戰鬥機等,但在特朗普政府的計劃之中,並沒有軍事進攻這一選項。美國總統特朗普就曾公開表示“不會推翻伊朗現政權”,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也曾說過“不會對伊朗進行軍事打擊”。



實際上,並不是美國政府不想打伊朗,而是受內、外因素的制約,其已經不具備軍事打擊伊朗的能力或者是條件了——至少目前美國不具備對伊發動大規模戰爭的條件。因此,雖然特朗普與蓬佩奧都不怎麼靠譜,但他們的這個表態確實完全可信。伊朗原為美國的盟友,其還向巴列維王朝時期的伊朗出口過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F14戰鬥機以及P-3F反潛機、支奴幹直升機、F4D戰鬥機等,從雙方的軍事合作中就能看得出來兩國間的關係。不過,自從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之後,美伊就由朋友徹底變成了敵人。


自1979年到現在的這40年中,美國一直都在打壓伊朗,但即便是在其實力最強時、伊朗扣押美國大使以及俘虜美國海軍大兵時,其也未對伊朗動武,更何況美國現在已是“日落西山”?因此,特朗普政府對伊政策中沒有軍事進攻這一選項。目前,美國經濟已經無法承受大規模的戰爭,而美國的那些“小弟”對其支持的力度也已大不如前,美國內部反戰情緒高漲,美國面臨的國際壓力、挑戰也比之前要大得多!在伊朗問題上,與美國站在同一陣線的國家只有以色列等極少數國家。


在小布什時代,美國已經制定出了軍事進攻伊朗的方案,最後也只能是停留在紙面上——非不為,實不能也。伊朗與伊拉克大有不同,不僅是軍事規模龐大、戰爭潛力大,而且武器裝備基本上能夠自給自足,擁有1—1.1萬枚導彈(僅彈道導彈就有約1500枚,射程最遠的可覆蓋美國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基地),更重要的是:伊朗政治穩定、民眾團結、地勢複雜,扼守著霍爾木茲海峽。即便不考慮伊朗得到的國際支持,單其自身來說,美國若想打贏伊朗所要付出的代價要遠高於伊拉克戰爭,美國目前承受不起這麼大的代價。


內部存在的問題也是制約美國對伊動武的因素之一:首先,特朗普想要打伊朗,必先想辦法搞定美國民眾的反戰情緒。其次,搞定其政治對手民主黨,否則美國國會不會撥款。再者,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戰爭已經將美國掏空,美國的經濟已無法承擔另一場伊拉克戰爭。對伊朗發動大規模戰爭,很有可能會導致美國經濟倒退,這是美國政府擔負不起的——沒有民意支持、沒有資金,這仗就沒法打!

除了美國、伊朗因素之外,國際因素也不容忽視:包括歐盟、日、韓等美國盟友與伊朗的合作,俄羅斯對伊朗的大力支持,還有就是國際輿論的支持,等等。其它的不說,僅一個俄羅斯,美國就搞不定,可以參考敘利亞戰爭中美、俄兩國的表現。美國近來在中東地區動作頻頻,目的只有一個:配合特朗普政府對伊朗的經濟制裁,最大限度的打壓伊朗,逼迫伊朗在伊核問題、石油出口以及地區問題上對美國做出讓步——以壓促變,美國伺機得利。



儒道之主


我可以很負責任地直接給您答案——絕無這種可能性!美國不敢大規模入侵伊朗,國務卿蓬佩奧“不會對伊朗做軍事打擊”的表態並非是忽悠人的。


(圖:伊朗革命衛隊被特郎普政府“恐怖”)

第一,美伊交惡長達40年,美國實力最鼎盛期也沒敢向伊朗動手,現在就更不可能動手了

從上世紀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掀翻對美親暱的伊朗巴列維王朝算起,美國伊朗交惡已歷40年。哪怕是伊朗扣押美大使館外交官及公民52人長達444天,美軍也僅僅策劃實施了小規模的“鷹爪行動”,結果被伊朗高原莫名其妙的大沙暴破壞,四架直升機與一架運輸機受損,參與營救人質的藍光突擊隊鎩羽而返。

(圖:根據真實事件拍攝的電影《逃離德黑蘭》劇照)

這一事件間接導致美國總統吉米-卡特謀求連任失利,繼任者是打贏了冷戰的著名鷹派強人羅納德-里根。冷戰結束前蘇聯四分五裂,美國進入了國力軍力最鼎盛時期。

這之後美國曆任總統至少發動過一場以上對外戰爭——老布什發動入侵格巴拿馬和海灣戰爭;克林頓打了科索沃戰爭;小布什任上策動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大戰;黑人總統奧巴馬間接參與打了利比亞戰爭……即便是在美國如此強大與好戰的背景下,也輕易沒衝著伊朗動武,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圖:伊朗閱兵式整齊隊列)

第二,把伊朗和伊拉克作比較,按美國在伊拉克的代價,打伊朗的損失根本無法承受

美國忌憚的原因是——伊朗是中東大國。伊朗國土面積160多萬平方千米,人口沒有最新確切數字但至少有七八千萬人,且人種彪悍信仰狂熱。伊朗戰略迴旋空間大,軍工產業基本配套成龍,可不依賴外部實現軍品供應自給。

伊朗軍隊人數雖說僅有五六十萬,但其中革命衛隊18個師盡皆精銳,海陸空及導彈部隊兵種齊備,同時這支被特朗普拉黑為“恐怖組織”的部隊,管轄著數十萬到100萬伊斯蘭民兵。


(圖:伊朗最高領袖視察無人機部隊)

想想兩伊戰爭期間的巴士拉戰場,伊朗老人少年蜂擁去趟地雷的狂熱場面,估計美國人就會頭皮發炸。

美國在伊拉克戰場14年累計耗費7000億美元,傷亡數千人。伊朗遠比伊拉克強大得多,人種比較單一,內部也更加團結,假如美國打算大規模侵略伊朗,又將付出怎樣慘重的代價?

第三,殘酷的敘利亞巷戰已經嚇得美軍膽寒,面對彪悍無畏的波斯人,美國不會重犯舊錯

美軍徒有先進的武器裝備,無奈美國大兵怕死,畏懼打短兵相接的巷戰或近戰。敘利亞殘酷的城市游擊戰,恐怖的傷亡代價直接把美軍嚇慫了:他們想不明白,一個小城鎮艾因阿拉伯,美軍出動飛機反反覆覆轟炸700多次,為什麼抵抗力量依然存在?


(圖:武裝人員俯瞰敘利亞城鎮廢墟)

伊朗幾年來在敘利亞戰場戰死少將4人,准將級別近50人,累計傷亡士兵5000多人,愣是把奄奄一息的阿薩德政權從懸崖邊拉了回來。波斯人的鐵血及視死如歸的犧牲精神,實在讓美國佬感到膽寒!

第四,美元綁架了海灣石油,伊朗則卡住了海灣石油的咽喉,美國敢冒天大風險行事?

美國以超強的軍力加持美元,又以美元綁架了全球能源供應。接連幾場中東戰爭,讓美國在中東尤其是海灣地區話語權猛增,基本上跟沙特聯手控制了海灣石油。唯獨伊朗不聽招呼,還在石油運輸通道霍爾木茲海峽動作不斷。

波斯灣地區石油儲量佔據世界一半以上,每天出口量高達1700多萬桶,這些石油90%須經過霍爾木茲海峽,約佔全球生產量的20%,貿易量的33%。


(圖:霍爾木茲海峽實景)

霍爾木茲海峽位於伊朗和阿拉伯半島之間,被稱作“世界石油的閥門”,海峽最窄處僅有不足40公里,伊朗據地利優勢可輕易用水雷、火炮、導彈及軍艦封鎖這一通道。

石油號稱全球經濟的血液。假如伊朗武力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則世界經濟血庫的血漿告急,原油價格或直線攀升至每桶100甚至200美元。那樣一來不但世界經濟將陷入災難性倒退,美元貨幣的基礎也將發生動搖。其中隱含巨大的風險,讓美國望而生畏。

(圖:美元的寄生性決定了它的敏感與脆弱)

第五,伊朗可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打爛伊朗不難,難的是伴生的嚴重後果令美國細思恐極

套用某位央視名嘴的話來說,伊朗“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從伊朗高原一路向西,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幾乎連成了一片“什葉派之弧”。並且伊朗在這一地區的盟友真心不少:伊拉克什葉派,敘利亞政府軍,黎巴嫩真主黨民兵,也門胡塞武裝,巴勒斯坦志願者,俄羅斯,甚至還包括中東攪局者土耳其。

(圖:中東地區國家示意圖)

憑美國強大的軍事力量,打爛一個伊朗不難,難的是由此伴生的嚴重後果——伊朗本土要不要進駐?到時候幾百萬人跟美軍打城市巷戰和高原游擊戰,幾千萬人被打散向中東擴散,美國的軍事基地、海灣盟國隨時面臨極端襲擊,石油設施或通道危險係數劇增,第五艦隊駐泊地防不勝防,那場面簡直不要太壯觀!

(圖:如臨大敵的美軍士兵)

綜上,伊朗很難纏,是令美國頭大如斗的可怕對手。除非伊朗將要研發出核武器,或者率先武力封鎖霍爾木茲海峽、進攻美國在海灣的盟友以色列、沙特和巴林等,美國不會也不敢對伊朗發動大規模侵略戰爭。


回馬一腔



根據這個題目,美國要發動侵略戰爭的話,將會遭到世界反對。很多人都在說當年美國能夠打伊拉克卻沒有、打伊朗,伊朗國土遠遠大於伊拉克,所以美國就不會打伊朗。這樣的推斷完全錯誤。美國到目前避開了與伊朗直接交鋒,原因就是伊朗並沒有入侵,佔領其他國家,伊朗沒有支持恐怖襲擊,伊朗發核技術強調是民用,而以色列也發展,美國卻沒有制止,這是美國的雙重標準。


當年美國打伊拉克的重要原因就是,伊拉克侵佔科威特,如果美國不制止伊拉克,或許下一個目標就是沙特,這時美國在中東的盟友都將成為伊拉克的侵佔對象。同時,美國急需一場勝仗從越戰的陰影中走出,因此海灣戰爭時,美國是獲得聯合國授權,並且組織了多國部隊進攻伊拉克,並不是炫耀自身武力,而是向世界表現了自己的領導才能。第二次伊拉克戰爭,也是美國向聯合國要求授權,但最終沒有獲得,所以這時美國的戰爭是不正義戰爭,軍事上贏得戰爭,但道義上卻輸了。

美國要軍事上打擊伊朗並不是不可能。但美國要付出的代價很大,而在中東能夠幫助美國的只有以色列,其餘的沙特,蘇丹等國完全不是伊朗的對手,這樣情況下,美國如果使用常規手段攻擊伊朗,筆者粗算大約陸上50-70萬軍隊,空軍300架飛機,海上還要封鎖伊朗的港口,這些沒有聯合國的授權,代價是一個難以繞過的難題。因此美國要發動戰爭,首先要對伊朗制裁,讓伊朗弱下去,然後才可以實行軍事打擊。這樣的打擊就要由藉口,就是等伊朗封鎖霍爾穆茲海峽。美國要維護航行自由,這就有了戰爭的藉口。

美國現在自身產油,因此中東油價波動對於美國經濟影響不大,但是對其它國家影響很大,但是美國要想到,在美國發動制裁前,伊朗已經在伊朗之外儲備了3000萬桶的戰備石油,就是等待美國用戰爭搞垮伊朗經濟時,作為一張王牌來對付美國的經濟戰。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曾經警告美國,一旦美國入侵伊朗,伊朗將在全世界發動對美國的攻擊,筆者擔心這樣的雙方攻擊促使美國使出殺手鐧,對伊朗發動毀滅性的攻擊,迫使伊朗完全就範,破壞俄羅斯,伊朗,土耳其鐵三角。所以,美國是世界上最強的軍事大國,沒有不敢的事情,只有值不值得的事情。如果真的把伊朗打垮,美國中東戰略可以順利實施,美國真的會入侵伊朗。


橋本看日本


首先說,在美國決定從5月2號正式切斷伊朗石油出口通道後,“美國和伊朗之間的戰爭”已經變成很實際的討論話題了。如果伊朗軍方履行諾言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伊朗官方和軍方都說過,如果不讓伊朗出口石油,那麼誰也別想從波斯灣向外運送石油),那麼戰爭必然一觸即發。

我認為美國絕對敢對伊朗採取軍事打擊手段。之所以一直未出現這種情況,首先是因為不符合美國的中東戰略需求;其二是消費比的問題,很顯然伊朗當前的實力遠遠強過薩達姆時代的伊拉克,所以美國真要動手的話,需要更謹慎和更完善的戰爭計劃。美國軍方曾不止一次說過他們有多套伊朗戰爭的預案,這一點相信伊朗不會無動於衷。

至於美國發動對伊朗戰爭的模式可能有兩種。第一種是科索沃戰爭模式,就是大面積的使用空襲打擊手段,徹底摧毀伊朗境內的高價值軍事和民用目標。最大限度的削弱伊朗的整體軍事實力。為類似於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那樣的兩階段戰爭奠定基礎。這是最務實的以打促談,迫使伊朗屈服的代價最小的方案。

第二種模式是伊拉克戰爭模式的,但這對美軍來說將是前所未有的考驗。因為與薩達姆時代的伊拉克軍隊不同,伊朗軍隊的實力和凝聚力都要遠遠超過前者。更重要的是伊朗是一個整體,是世界最大的什葉派教派國家。這是經歷了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和敘利亞戰爭的美國和北約必須認清的事實。

從戰爭的技術層面說,伊朗屬於高原地形,國內眾多山脈,不管是空襲作戰還是大規模的地面戰,都會讓美國和北約感到頭痛。經歷過兩次阿富汗戰爭的蘇俄軍隊和美軍應該對伊朗戰爭不會太樂觀。而科索沃戰爭,北約對南聯盟軍隊的真實空襲打擊效果也不敢恭維。

最後強調兩點:一是,美國和北約的先發制人的空襲打擊,必須確保摧毀伊朗在山區的地下導彈基地,否則的話一旦伊朗發動反擊,那麼美軍在阿富汗、伊拉克和沙特、卡塔爾等國的軍事基地,以及以色列都會成為伊朗導彈的報復性打擊目標。其二是,美國和北約要想好並做到,如何保障霍爾木茲海峽在戰時的暢通無阻。


高峰軍事觀察


一個國家敢不敢打另一個國家,首先取決於決策層的勇氣,要是決策層勇氣不足哪怕實力完全佔有優勢,也不敢輕言戰事。

其次,就得看有沒有這個需求了,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除非一些戰爭狂人,否則,任何一個人在對外發動戰爭的時候,都得從自身的角度考慮一下,這場戰爭是否必須!

最後,實力怎麼樣。戰爭歸根結底是綜合國力的較量,如果實力不濟,即便敢打,有打的需求,任何一個決策者在理性的時候都得掂量掂量,要不要發動戰爭。

說道美國敢不敢對伊朗發動大規模入侵戰爭,也要從以上三個原因去分析。

美國決策層的勇氣

個人認為美國的決策層在對外發動戰爭的時候還是很有勇氣的。自從美國立國之後,這個國家就喜歡對外發動戰爭。北邊的加拿大被美國侵略過,南方的墨西哥就更不要說了一半的國土都成了美國的。

(美墨戰爭美國奪取了2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老牌帝國主義西班牙在19世紀末更是被美國擊敗,丟失了菲律賓、古巴、波多黎各等殖民地。進入20世紀,美國所參加的戰爭就更多了,尤其是當美國在二戰結束後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後,導致美國不斷在世界各地發動戰爭,這些戰爭有勝有負,但總的來說對美國利大於弊,美國就是通過不斷戰爭成長起來的。

以上可見,美國的決策層不缺少發動戰爭的勇氣。當初,即便面對武裝到牙齒的日本帝國主義和納粹德國,美國照樣在戰前提出要成為民主國家的兵工廠,以此來取得對法西斯的勝利。

美國有沒有需求發動對伊朗的大規模戰爭

伊朗和美國之間的關係緊張已久,從1979年開始伊朗成為反美急先鋒,和美國的關係一直不怎樣,雖然此後遭到了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封鎖,但伊朗在這些年還是發展的不錯,人類發展指數排名世界第60名,是社會發展程度比較高的國家。

伊朗憑藉較強的實力,最近幾年一直在和美國爭奪對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控制權。可以說,伊朗是美國在中東地區最主要的對手之一。

(伊拉克和阿富汗位於伊朗兩翼,目前伊朗在這兩個地區保持了非常大的影響力)

而對於伊朗這樣的大國,單憑封鎖並沒有取得較好的效果,看到伊朗這些年的對外擴張,美國不排除對伊朗使用武力作為手段。

美國有沒有實力對伊朗發動大規模戰爭

可以很負責任的說,美國要是想對伊朗動武,是有這個實力的。

美國擁有全球最強大的軍事力量,僅航空母艦就多達11艘,在戰時可以集中3艘航母進入波斯對伊朗作戰。並且,美國在中東地區有大量的空軍基地可以幫助實現對伊朗的空中打擊。

(強大的航母編隊)

伊朗的海空武器相對於美國來說非常簡陋,戰爭發起之後伊朗海軍很容易被美軍全殲。

空軍即便將飛機轉移,也會因為在美國空優的壓制下無法起飛而形同虛設。

海空軍的失利會讓伊朗陸軍淪為待宰羔羊,在現代戰爭機器面前殲滅伊朗陸軍簡直易如反掌,然後還會讓美國軍火商大賺特賺。

所以,今天的美國還是有能力對伊朗發動大規模攻擊的,而伊朗缺少必要的手段反擊。

但是,美國很難做出攻擊伊朗的決定

對美國來說,在是否攻擊伊朗的問題上一定會舉棋不定。因為,打敗伊朗容易,但後續的一系列重建工作將會讓美國焦頭爛額。

美國被稱為民主的燈塔,有一種天然的優越感。所以,打完仗他們不可能對伊朗不管不顧,很容易陷入戰後重建工作所帶來的鉅額經濟壓力和軍事壓力。

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就是很好的例子,打敗阿富汗和伊拉克很容易,但具體到戰後組建新的政府,掃平反抗者,恢復經濟卻是美國最頭痛的。

(阿富汗首都喀布爾,這裡極為落後,看上去根本不想首都)

兩場戰爭美國累計投入1.6萬億美元,但效果甚微。有這兩個例子在前,美國是很難對伊朗輕易動武的。


歷史風暴


對於這個問題,老鐵想冒昧的引用一下本題的另一位答主的高見,美國不是不敢而是怕。

再過幾天就到五月份了,美國對包括我們在的進口伊朗石油制裁豁免期滿,就將對伊朗石油出口展開極限制裁的封鎖行動,美國限定時間馬上就要到了,按美方宣佈的政策,美國將採取海上臨檢扣押運輸伊朗出口石油產品的船舶,迫使伊朗石油出口歸零。這種違反國際法的與海盜行為無差別的行動,會形成對伊朗經濟致命的打擊。



而美國此前以把伊朗革命衛隊定性為恐怖組織,為其這種行動披上了反恐外衣來顯示其“合法”性。但同時伊朗也把美軍中央司令部,及在其轄區內執行任務的所有美軍部隊定性恐怖組織,伊朗打擊他們也是“合法”的。這種情況下,美軍對伊朗油輪實施扣押等行動,必然遭致伊朗對執行此任務的美軍艦艇,或者中東任何其它美軍目標的反擊,讓美軍付出沉重的代價,這就引出了: “美國真的敢大規模對伊朗發動侵略戰爭嗎?”的問題。




老鐵確實為美國這種既野蠻又冒險的政策,感到憤怒又擔憂。形勢激化到如此程度,他美國如果忍了就不是美國,但對伊朗發動大規模侵略戰爭?那是找死!在伊朗164萬平方公里疆域內,只有西南沿海有少許平原,其餘都是與讓美軍吃盡苦頭的阿富汗山區地貌相仿;8千萬人口中90%為極端反美,虔誠忠於精神領袖的伊斯蘭民眾,僅驍勇善戰的波斯人口就達4千萬。更關鍵的是美國發動的這種戰爭不僅非正義,而且直接侵犯了包括我們在內眾多工業國家的核心利益,伊朗會受到俄羅斯和新興大國直抗美援伊的軍力援助,美國將面臨被徹底趕出歐亞大陸的危險。


即使僅憑伊朗自己的兵員實力,也足以把無法攜帶重裝備,無法獲得有效空中支援,通訊偵察手段被屏蔽,頭頂天空被對手霸佔的入侵美軍,不論他投入50萬還是80萬兵力,也會被有俄羅斯經裡海提供裝備援助的伊朗軍民,全部殲滅在伊朗內陸的崇山峻嶺中。對這種作戰環境,這種預期戰爭後果,相信美國的戰略精算師們不會評估不到,所以老鐵認為他美國佬絕對不敢對伊朗發動這種規模的侵略戰爭,在遭到伊朗對波斯灣對面中央司令部、第五艦隊司令部毀滅性反擊後,不得不忍了這口惡氣,停止這種野蠻的強盜行動。




老輩人常講: 一條道上橫推車,你能推多遠?


鐵嶺鋒


這一類問題李姓先生之前已經是回答過不少,美國不害怕伊朗,但是美國政府和美國民眾都不希望美軍輕易對伊朗發動大規模戰爭。美國之所以不敢輕易對伊朗發動戰爭,簡單地說就是因為對伊朗發動戰爭的後果難以預知,伊拉克和阿富汗已經讓美國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同樣的困境美國不想再經歷第二次。


(美軍航母戰鬥群)

伊朗是一個領土面積超過160萬平方公里,人口總量超過8000萬的大國,它的體量比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個國家加起來還要大。美國之前在發動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之後即陷入其中而長期難以自拔,複雜的戰後重建工作也是讓美國納稅人承受了很大的負擔。美軍至今依然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有駐軍,而且阿富汗的局勢依然動盪不定,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政府可不會輕易再發動一場更大規模的戰爭。

美國軍隊要戰勝伊朗軍隊並不困難,不過相比於戰勝伊朗的軍隊,如何在戰爭之後維持伊朗全國局勢的穩定才是更困難的事情。伊朗是一個人口總量超過8000萬人的伊斯蘭國家,而伊斯蘭國家原本就不好管理,伊朗民眾對美軍的牴觸情緒會很強烈,在這樣的情況下美軍一旦進入其中只會讓自己陷入無限的戰爭漩渦。另外美國推翻伊朗伊斯蘭政權之後肯定要幫助伊朗民眾建立新政府並且輔助伊朗新政府完成戰後重建,這些事情對於美國來說也必然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伊朗位置圖)

另外從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角度來看,雖然他對伊朗的態度非常強硬,但是特朗普對伊朗態度強硬的目的只是為了逼迫伊朗政府坐下來談判,他並不想對伊朗使用武力。特朗普在上臺之前就多次批評美國政府的中東戰略,他不希望美軍拿著大把的美元去輸出美國的價值觀,所以特朗普不可能輕易讓美軍對伊朗動武。特朗普是一個商人,他做什麼事都要權衡投入和回報的,美國對伊朗發動戰爭所需要付出的代價遠遠超過收益,從這個角度來看美國政府也不可能輕易對伊朗發動大規模戰爭。

最後我們從伊朗的角度來看,儘管伊朗對美國的態度也非常強硬,但是伊朗政府應該很清楚自己的實力,伊朗總統魯哈尼多次強調伊朗並不希望和美國發生戰爭,只是伊朗不會屈服於美國的壓力。伊朗的前面已經有伊拉克和利比亞等國的前車之鑑,在這樣的情況下伊朗政府對於美國自然是會保持比較剋制的態度,尤其是在涉及動武的問題上,伊朗政府更是不敢輕易激怒美國。
(美國製裁伊朗石油)

總之伊朗和美國之前爆發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不大,美國軍隊雖然可以輕鬆拿下伊朗軍隊,但是由於戰爭後期的重建和維穩任務非常繁重,美國人難以承受那未知的代價,所以無論是美國政府還是美國民眾都不希望和伊朗發生戰爭。美伊兩國都不希望和對方發生戰爭,雙方在涉及戰爭的問題上都會比較謹慎,因此美國和伊朗之間發生全面戰爭的可能性並不大。


李姓先生


美國不存在敢不敢對伊朗大規模動武,因為現在並不具備相關的條件,而且現在開戰不符合美國的利益。

要知道對於伊朗這樣的地區性強國,美國僅僅依靠發動幾次“外科手術式”的攻擊,是沒有辦法打垮伊朗政權的,而這樣做的結果除了讓伊朗狗急跳牆,做出極端決定以外,並不會對美國帶來任何好處,因此在沒有絕對把握前,美國是不可能調動大軍進攻伊朗的。

如果美國對伊朗發動戰爭,必然規模巨大且曠日持久,而現在的美國經濟根本支撐不起這麼大規模的戰爭。

美國在21世紀初曾對外數次發動大規模戰爭,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有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在這兩場戰爭中,美國花費的軍事開始總額分別達到了約2.2萬億美元和1.3萬億美元,而且這些錢還是當時的物價水平,如果以現在的物價來計算的話,花費可能會更高。

所以如果美國針對伊朗開戰的話,那麼美國在戰爭中需要花費的軍事開支,可能要遠遠超過兩萬億美元甚至更多,而且在經過數年戰爭之後,美國也不一定就能夠獲得徹底對自己臣服的伊朗政府。

事實上美國經過十幾年的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之後,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由於中東地區國家與歐美國家在宗教信仰上的天然對立,使得美國人根本無法通過戰爭來強迫這些地區的政權屈服,美國人在這方面已經吸取足夠多了的教訓。

所以對於美國政府來說,想要徹底摧毀伊朗現政府,軍事花費實在是太大,這種代價甚至有可能會直接破壞美國近幾年經濟復甦的成果,在這樣的選擇下,美國人絕無可能會為了一個不一定能夠實現的目標,來毀掉已經取得的經濟成果,自然也就不可能對伊發動戰爭。

美國在中東戰略的模式正在發生變化,已經不再趨向於通過戰爭的方式贏得最終的勝利。

在2000年前後的時候,由於美國國力達到了鼎盛,因此在當時的對外戰略上,主要秉持的是以戰爭的形式來擊敗對手的方式,來為國家爭取利益。這一方面是當時美國製定的全球戰略的需要,一方面也是美國國內軍工利益集團的需要。

但是這種方式在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中,卻被證明是一個十分錯誤的決定,因為美國在進入伊拉克和阿富汗之後,突然發現身邊所有的伊拉克和阿富汗平民,都在用仇恨的眼光看著他們,並且不斷的發動自殺性爆炸襲擊。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方面是由於中東地區的宗教因素,導致兩國民眾視美軍入侵為“新十字軍東征”,而另一方面美國人發動的戰爭,也確實給兩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所以在2010年之後,美國人便開始不再熱衷於軍事入侵他國,而是轉而採取支持本地反政府武裝來推翻反美政府,並建立起親美政權的方式,來實現對中東地區政權的掌控。

這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在2011年發生的敘利亞內戰,在這場內戰中,美國人支持的敘利亞反政府武裝,曾一度佔據大部分敘利亞領土,如果後來阿薩德政府沒有得到俄羅斯、伊朗的鼎力支持的話,美國的圖謀就很有可能會在敘利亞獲得成功。

摧毀伊朗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美國人也沒有必要以戰爭的形式奪得伊朗。

美國在2011年爆發的敘利亞內戰中的部署最終失敗,讓美國人意識到,想要通過軍事手段來為國家謀取利益,是一個已經脫離了現實情況的做法。為此美國人便開始轉而通過已經經濟制裁等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標。

不過很明顯的是,經濟制裁他國是一把“雙刃劍”,雖然通過經濟制裁的手段去打擊對手,但是也會造成美國構建的經濟體系出現不穩定的情況,但是對於急於獲得利益的美國人來說,這已經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

此外對於美國人來說,現在對伊朗全面開戰,並不是美國對伊政策的最好選擇,對於美國人來說,他們需要的是伊朗像沙特那樣,成為自己掌握世界的重要工具。因此一個完整的、具有足夠活力的、高度親美的伊朗,才是美國人想要得到的成果,而不是在戰爭結束之後,收穫一片片廢墟和一雙雙仇恨的眼睛。

美國人最終需要的還是伊朗的財富,而不是這片國土,因此在今後的時間裡,美國很有可能會像對待委內瑞拉那樣,對其保持長期的經濟制裁和商品禁運,其最終的目的還是想通過經濟手段來迫使伊朗對美國屈服,或者對美國開放市場,自然也就不可能會發動戰爭來毀掉這個國家了。


落下m


這得談兩層意思。個人是這樣認為的。

一是美國真敢那樣幹,而且這類事也沒少幹過。打阿富汗、打伊拉克都曾發生過。之所以說美國敢對伊朗實施大規模侵略,是美國的習慣作派,要拔了這根中東地區的眼中盯,肉中刺,殺一儆百。他們已經單方面取消了美伊和約,並且對伊朗提出了經濟制裁,甚至提出到5月1日後要讓伊朗的經濟支柱石油出口達到零出口,這等於一刀砍向了伊朗賴以生存的命門,這種一劍封喉的絕招都能使得出,還有什麼美國不敢幹的事。

二是特朗普任期內不致於會那樣幹。普特普當上美國總統,自然想幹點大事,讓美國更強大,也是四處出擊,各國都有領教。但特朗普有其商人的特質,

似乎對振興美國經濟情有獨衷,而對打仗似不上心。君不見,前兩年美國也宣佈要對敘利亞動手,但並沒有直接出兵,最終只是在軍艦上發出100多顆導彈宣示一下,以示承諾說過的話。與伊朗打仗,難度更大於敘利亞,對此特朗普心中想必更清楚,一旦陷入對伊戰爭,如同引火燒身,可能會陷入戰爭的泥譚,會直接影響到自己的競選連任,連對阿富汗都想撤兵撒手,連對敘利亞都眼開眼閉,更何況去面對一個更加強勁的對手伊朗?

因此,打伊朗目前還只是停留在口頭上施以重壓,大捧高舉起,先說說再說。


郭雄333


以美國今天的“脾氣”,如果敢的話,會等到今天還不對伊朗動武嗎?美國知道自己啃不下伊朗這塊骨頭,所以不到無路可走,美國大兵是不會踏上伊朗國土的。

伊朗不同於伊拉克,踏入伊朗國門,山連山,此起彼伏,地形險峻,易守難攻。當年美國攻打伊拉克,從科威特出兵,沿途電視直播,睡一覺醒過來裝甲運兵車還在筆直往前衝,一馬平川直殺巴格達。但是伊朗就不同了。

伊朗四面環山,不論從伊拉克還是阿富汗出兵,美軍都無法輕騎快馬,只能跨過重重山脈。如果美軍期望從四邊鄰國一路殺到德黑蘭,沿途必然會面臨無窮無盡的伊朗軍兵伏擊,伊拉克“零傷亡”的奇蹟不可能在伊朗再現。伊拉克一戰,美軍以“零傷亡”的標準運回4000多具屍袋,抬回3萬多傷兵。現在讓美軍爬過伊朗這些山山嶺嶺,美國國內還不炸鍋了!

就算美軍一頓狂轟濫炸,天降奇兵,用空降部隊強奪德黑蘭,結果還不是又一個阿富汗,美軍只能躲在圍城之內不敢出門,一不小心還要怕被“偽軍”從背後開黑槍。

除了地形上不利於進攻,伊朗全國上下一條心,美國連安插一個間諜都困難。不同於伊拉克國內民心四散,佔大多數的什葉派國民就盼著統治國家的遜尼派被撬掉。伊朗國內大多數國民信奉什葉派,而且尊崇教內長老,全國上下以最高精神領袖為主心骨。一聲號令,全國響應。

在美軍和伊朗軍隊的交往中,伊朗敢作敢為,美軍空有強大兵力,卻無數次遭遇伊朗羞辱。上世紀伊朗發起的德黑蘭革命,曾經直接扣押大批美國外交官做人質;美軍在秘密營救過程中也折戟沙漠,丟盔卸甲;近年來在波斯灣兩軍對峙過程中,伊朗不但敢於派出小型巡邏艇“衝撞”美國航母,還直接抓捕越境的幾十名美軍;伊朗甚至創世界先河,多次俘獲美軍的無人機。

面對這樣的伊朗,不到萬不得已,美國絕對不敢輕易出兵攻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