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非典”,那些酒企戰“非典”的故事都在這裡

那年“非典”,那些酒企战“非典”的故事都在这里

隨著酒業佈局的不斷調整,2003年,我國釀酒行業結構逐漸優化,已經從成長期步入了成熟發展期。總體而言,酒類產品質量穩步提高,市場上的認同度逐步提升,新品種不斷湧現,進出口快速增長,但一場“非典”疫情使釀酒行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創。對此,《華夏酒報》堅持弘揚主旋律,及時開設“眾志成城,共抗非典”欄目,號召酒類企業積極參與抗“非典”行動,儘自己的一份社會責任。同時,積極宣傳骨幹企業生產自救、與疫情作鬥爭的先進事蹟,極大地鼓舞了釀酒行業戰勝“非典”的士氣。

葡萄酒業走向規範

2003年,國家經貿委頒佈的《中國葡萄釀酒技術規範》正式實施。新法規最大的特點是定義了葡萄酒必須是全汁的,取消了半汁葡萄酒的概念,這對中國葡萄酒產業的健康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華夏酒報》也對這一新法規的實施進行了全方面、及時的報道。

2003年1月24日,《提升葡酒產業,適應入世競爭,半汁葡萄酒標準近期取消》

報道指出,為提升我國葡萄酒產業水平,適應入世的競爭,備受葡萄酒業內外關注的葡萄酒標準問題將於今年解決,一直備受爭議的“半汁葡萄酒”行業標準將於近期取消,而原先屬於推薦性的葡萄酒國家標準在進行與國際接軌的修改後,上升為國家強制性標準。

兩個月後,原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發布公告,命令廢止《半汁葡萄酒》行業標準。從公告之日起至5月17日,企業停止生產半汁葡萄酒。半汁葡萄酒產品在市場上的流通時間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相關報道見4月11日《華夏酒報》刊登的《半汁葡萄酒“生命”走到盡頭》一文。

《中國葡萄釀酒技術規範》的實施,使葡萄酒企業從釀酒原料葡萄的種植,到葡萄酒的釀造裝瓶都有法可依。然而,規範實施後,解決的只是盈利載體的基礎問題,還沒有解決後續流程、營銷盈利環節等存在的混亂問題。為此,2003年4月28日,華夏酒報刊登的《葡萄酒向誰搖動橄欖枝》一文中提出了四條建議:一、不同層次的消費者對葡萄酒會有不同的消費需求,對此,只要企業能夠鎖定合適的消費市場,提供合適的產品和服務,“在局部區域形成絕對優勢”,就有了企業的立足之地和發展空間

。二、基於葡萄酒的特性,借鑑國外的成熟經驗,企業需要精心塑造的應該是一種“綜合服務品牌形象”,而不是某一種酒的商業品牌。三、葡萄酒在中國,短期內不可能在酒類消費中佔據一個大的比例。因此,在目標市場的選擇上,認準葡萄酒消費的真正主流是十分重要的。四、承認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承認葡萄酒和白酒、啤酒的外延內涵差異,就要努力探索葡萄酒的營銷方法,特別是在中國的營銷方法。

隨著新規範的不斷落實,企業也適時做出調整,葡萄酒行業正走向規範化。2003年6月16日,《華夏酒報》刊登的《2003年葡酒行業發展趨勢分析》一文中指出,我國葡萄酒行業發展的總趨勢仍是一個穩步、健康的發展年。葡萄酒行業的規範建設日趨完善。同時,葡萄原料供應充足,質量不斷提高。

黃酒業顯露生機

2003年是黃酒行業持續發展的一年,不僅黃酒產量、銷售總額和利稅均有大幅度的增長,黃酒產品質量和產品檔次也進一步提高,黃酒企業在經營理念和結構調整上均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2003年4月16日《華夏酒報》刊登的《古越龍山:振興黃酒 蓄勢待發》一文中,古越龍山紹興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傅建偉接受《華夏酒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古越龍山作為黃酒企業的龍頭,始終在創新方面走在前列。今年(2003年)將投資1.27億元進行黃酒系列化技術改造,引入國外先進技術設備,開發新型黃酒,拓展黃酒銷售的新“時空”。

2003年5月19日,《華夏酒報》刊登的《振興黃酒產業要高新技術》《黃酒起飛的幾個關鍵詞》中都提到了黃酒業的發展要靠繼承和創新。因此,我們也看到在這一年的黃酒發展中,滿足市場需求的新產品受到了消費者的追捧,黃酒企業也嚐到了甜頭。如古越龍山的“狀元紅”、上海冠生園的“和酒”、上海金楓釀酒有限公司的“石庫門”、紹興會稽山的“帝聚堂”、江蘇張家港的“洲沙優黃”等等,這些新穎的產品,迎合了消費者,培育了新的消費群體,成了市場上新亮點和企業新的增長點

2003年8月18日,《華夏酒報》刊登的

《紹興黃酒衝刺國家馳名商標》一文中指出,7月30日上午,具有黃酒第一品牌之稱的紹興黃酒正式獲得浙江省著名商標和原產地保護商標稱號,目前正全力以赴向第三塊含金量最高的“獎牌”衝刺,有望在今年(2003年)或明年(2004年)拿到國家馳名商標。

縱觀整個黃酒行業的現狀,要繼承和尊重黃酒的歷史和傳統工藝,就要觀念不斷創新,技術不斷創新,2003年,黃酒業在調整創新中顯露生機。

啤酒業在調整中前進

啤酒方面,世界主要的啤酒大麥供應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由於氣候乾旱,啤酒大麥產量大幅度減產,致使國際市場啤酒大麥價格上漲,這給我國啤酒行業帶來了不小的衝擊。

針對國際啤酒大麥緊缺的形勢,《華夏酒報》在4月11日刊登的法麥:服務中國啤酒業、5月28日刊登的

國產啤酒:機遇與挑戰並存、6月4日刊登的《國產啤麥的希望之星》、8月6日刊登的《加快啤麥產業化、夯實啤酒強國夢》等一系列相關報道中,從國際形勢、行業現狀、發展趨勢、最新資訊等角度,為我國啤酒行業發展提供支持。

同時,在這一年中,啤酒集團資產重組出現新的格局

一方面,外資在中國從啤酒生產經營合作逐步向資本合作過渡。《華夏酒報》2003年2月10日報道中指出,1月25日,珠江啤酒股份正式掛牌。至此,由國有股、外資股和民企股3大股東陣營組成的廣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終於撩開了神秘的面紗。其中,全球第三大啤酒製造商——比利時英特布魯啤酒集團被允許作為發起人,以1.6億元人民幣現金入股珠啤股份,持有後者24%的股份。

2003年12月17日,《華夏酒報》刊登的《啤酒業外資本併購現高潮——重啤紐卡斯爾親密接觸》一文中指出,12月12日,重慶啤酒與蘇格蘭紐卡斯爾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重啤集團與蘇紐公司關於公司股份轉讓協議書》。蘇紐公司將以每股10.5元人民幣的價格受讓重啤集團所持有的國有股5000萬股,轉價價格合計人民幣5.25億元。

另一方面,國內啤酒集團不再盲目收購,而是考慮是否有發展前途,實現“強強聯合”。2003年8月4日,《華夏酒報》刊登的《燕京3.6億吃進惠泉——啤酒業加速進入寡頭時代》一文中指出,燕京啤酒與惠泉啤酒合作簽約儀式於7月27日在北京舉行。燕京啤酒將投資3.624億元受讓福建惠安縣國有資產投資經營有限公司持有的福建惠泉啤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38.15%的股權,成為惠泉啤酒的第一大股東。引起國內外矚目。

直對“非典”彰顯行業擔當

儘管酒業發展已漸入成熟期,但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仍是打亂了釀酒行業的正常運行,致使整個釀酒行業在銷售旺季遭遇“非典”的嚴峻考驗。

2003年6月2日,《華夏酒報》刊登的《釀酒業全力應對“非典”危機》一文中指出,肆虐的“非典”令中國釀酒行業接受了一場洗禮,各類酒類產品的銷量不同程度地受到影響。一直走高端消費市場的葡萄酒受餐飲業的直接影響,銷量大幅度下降。比較而言,白酒和黃酒受影響相對較少。而啤酒則本應隨著氣溫的升高迎來銷售的高峰期,但“非典”對人們消費心理的衝擊無疑給啤酒企業當頭澆了一盆冷水。

面對“非典”這一人類共同的災難,積極參與抗“非典”行動,儘自己的一份社會責任是每一個人、每一個企業的神聖職責。

作為有行業擔當的《華夏酒報》也不例外。在這一時期,《華夏酒報》堅持弘揚主旋律,從疫情災害發生時就不斷進行報道,宣傳骨幹企業生產自救、與疫情作鬥爭的先進事蹟。茅臺、五糧液、古井貢、張裕、河套酒業、古貝春、鴻茅實業、雙輪酒業等釀酒企業都在防治“非典”時期捐款捐物,啤酒企業中的燕京啤酒捐款500萬元、青島啤酒捐款100萬元、上海三得利捐款100萬元,為行業做出了大量的貢獻。

《華夏酒報》及時開設“眾志成城,共抗非典”欄目,將這些信息傳遞給了全國釀酒企業,並推出《釀酒業全力應對“非典”危機》、《中國啤酒業:直面“非典”考驗》等大型報道,極大地鼓舞了釀酒行業戰勝“非典”的士氣。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