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縣東興鎮 “集約機耕”“回收荒地”

4月23日,火辣辣的太陽照射大地,曬得坡上幹活的人們額頭直冒汗。但這天,榮縣東興鎮脫貧村觀音坡村4組半山腰“荒地”裡,村黨支部書記王信友和村文書李紅正帶領一群老農剷除“荒地”裡一米多高的雜草,額頭不僅掛滿了汗珠,汗水也從衣服裡鑽了出來。記者眼前這片“荒地”,便是村黨支部從外出打工村民手中“回收”的,剷除雜草後,使用全程機械化耕、栽、收割。

“我們村,林地豐富,地域面積也寬,是一個典型的人少地盤寬的偏遠村,全村總人口468人,除去外出打工的青壯年,家裡剩下110多個看家的老小。由於青壯年外出務工,全村1976畝耕地有近1000畝處於無人耕種現狀,雖然村委想辦法引進業主流轉耕種,但還是有不少土地撂荒三四年了。”村黨支部書記王信友介紹,“集約機耕”“回收荒地”是村黨支部今年探索的一條路子。

咋個“回收”撂荒地呢?“今年成立專業合作社,在4、5兩個組試點‘回收’近100畝,第一年‘開荒’耕種糧食的收益,不給農戶一分收益;第二年開始,種糧收益除去成本後的利潤再與農戶分成,大約一畝農戶能分得利潤100多元,同時村委通過專合社還能獲得一定的集體收益;如果此法能推行,將把全村近1000畝‘荒地’全部回收耕種。”王信友介紹。

這樣的山高林多出門就爬坡的地方能實現機耕嗎?在王支書的眼裡,只要努力,機械化耕種就能實現。王信友手指較小這條爬坡的機耕道說,你看,這就是僱挖掘機新開闢的機耕道,修到了田邊的,耕整機、插秧機、收割機都能爬坡後再下田幹活,修路前專門請了本縣望佳鎮機耕服務隊的“專家”現場觀察後再實施的,有把握。

據悉,這幾天來,村委號召了10來個在家的“骨幹勞動力”按每天80元的勞務費剷除田邊的雜草,一週後耕整機開進這半山腰耕田,100來畝的水稻秧苗已經育好,田整好後就採取機械插秧,然後等到成熟時機械收割。“有勞動力的青壯年,村委支持他們外出務工掙錢,但家裡的耕地也不能撂荒, ‘回收荒地’種糧既解決了土地撂荒也讓農戶有一定收益。”王信友抹了一把額頭的汗水說。

觀音坡村的現象,在東興鎮其它村也照樣存在,為了解決外出務工家裡無人耕種糧食問題,鎮黨委政府也引進了50多戶種植大戶進村,但依然存在不少無人無勞動力耕種的土地的問題。“如果觀音坡村試點成功,將在全鎮推廣。”該鎮負責人介紹。(蔣兵/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