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县东兴镇 “集约机耕”“回收荒地”

4月23日,火辣辣的太阳照射大地,晒得坡上干活的人们额头直冒汗。但这天,荣县东兴镇脱贫村观音坡村4组半山腰“荒地”里,村党支部书记王信友和村文书李红正带领一群老农铲除“荒地”里一米多高的杂草,额头不仅挂满了汗珠,汗水也从衣服里钻了出来。记者眼前这片“荒地”,便是村党支部从外出打工村民手中“回收”的,铲除杂草后,使用全程机械化耕、栽、收割。

“我们村,林地丰富,地域面积也宽,是一个典型的人少地盘宽的偏远村,全村总人口468人,除去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家里剩下110多个看家的老小。由于青壮年外出务工,全村1976亩耕地有近1000亩处于无人耕种现状,虽然村委想办法引进业主流转耕种,但还是有不少土地撂荒三四年了。”村党支部书记王信友介绍,“集约机耕”“回收荒地”是村党支部今年探索的一条路子。

咋个“回收”撂荒地呢?“今年成立专业合作社,在4、5两个组试点‘回收’近100亩,第一年‘开荒’耕种粮食的收益,不给农户一分收益;第二年开始,种粮收益除去成本后的利润再与农户分成,大约一亩农户能分得利润100多元,同时村委通过专合社还能获得一定的集体收益;如果此法能推行,将把全村近1000亩‘荒地’全部回收耕种。”王信友介绍。

这样的山高林多出门就爬坡的地方能实现机耕吗?在王支书的眼里,只要努力,机械化耕种就能实现。王信友手指较小这条爬坡的机耕道说,你看,这就是雇挖掘机新开辟的机耕道,修到了田边的,耕整机、插秧机、收割机都能爬坡后再下田干活,修路前专门请了本县望佳镇机耕服务队的“专家”现场观察后再实施的,有把握。

据悉,这几天来,村委号召了10来个在家的“骨干劳动力”按每天80元的劳务费铲除田边的杂草,一周后耕整机开进这半山腰耕田,100来亩的水稻秧苗已经育好,田整好后就采取机械插秧,然后等到成熟时机械收割。“有劳动力的青壮年,村委支持他们外出务工挣钱,但家里的耕地也不能撂荒, ‘回收荒地’种粮既解决了土地撂荒也让农户有一定收益。”王信友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水说。

观音坡村的现象,在东兴镇其它村也照样存在,为了解决外出务工家里无人耕种粮食问题,镇党委政府也引进了50多户种植大户进村,但依然存在不少无人无劳动力耕种的土地的问题。“如果观音坡村试点成功,将在全镇推广。”该镇负责人介绍。(蒋兵/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