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東漢王朝滅亡的黃巾起義,在張角兄弟被殺後,其餘部結局如何

東漢末年,東漢治今河北寧晉人張角,因得到道士于吉等人所傳《太平清領書》(即《太平經》,遂以宗教救世為名,利用其中的某些宗教觀念和社會政治思想,組織群眾,約於靈帝建寧(168-172)初傳道,中平元年(184),張角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號,自稱“天公將軍”,弟張寶稱“地公將軍”,張梁稱“人公將軍”率領群眾發動起義,史稱“黃巾起義”。不久張角病死,起義軍也很快被漢朝所鎮壓,張角兄弟張寶、張梁分別戰死。

導致東漢王朝滅亡的黃巾起義,在張角兄弟被殺後,其餘部結局如何

張角領導的前期黃巾失敗後,散在各地的餘部堅持鬥爭,並逐漸匯聚成三支主要的隊伍,白波黃巾、青徐黃巾與汝潁黃巾。為獲得生存之機,他們繼續潛伏後復出鬥爭,後參與軍閥混戰而使運動性質發生改變,演繹出三條不同的生命軌跡,直至淡出歷史的視野。

1.白波黃巾

在前期黃巾被鎮壓下去後,其餘部的一支以郭太為首,潛伏於太行山,建幟“白波”,修築“白波壘"為依託,積蓄力量。

中平五年(188)二月,黃巾餘部白波部在郭太等的領導下復起子西河白波谷,矛頭直指地方官僚豪族勢力。為了防備豪族武裝的襲擊,農民軍修築了防禦工事“白波壘”,以此為依託,轉戰於太原與河東郡之間的廣袤地區。白波軍勢同燎原,很快發展至十餘萬人,威震京師。河東郡屬於司隸校尉部,是兩都間之要衝,形同洛陽畿輔。董卓急遣其親信中郎將牛輔前往鎮壓,大敗而還。會中平六年 (189)靈帝崩、董卓之亂起,天下紛擾,匈奴南單于叛漢。黃巾軍聯合南單于於夫羅,寇略河內諸郡。漢獻帝初平元年(190)春,白波軍在河內擴大戰果,東下進佔東郡。

導致東漢王朝滅亡的黃巾起義,在張角兄弟被殺後,其餘部結局如何

東郡屬兗州,兗州東北連接青州。時(初平元年春)山東州郡起兵討董卓,白波軍進軍東郡,其戰略意圖顯然在於,聯合匈奴南單于與活躍於魏郡、東郡的黑山軍,並且與當時號稱“百萬’的、實力最強大最活躍的、特別是正在向兗州方面運動的青州黃巾會合。這個戰略意圖無疑是正確的。但是,歷史的發展往往不盡如人意。初平二年至三年春(191-192),曹操相繼擊退東郡的黑山軍白繞、於毒、眭固部,在內黃(今河南內黃西北)重創南單于於夫羅的胡騎。於夫羅的匈奴騎兵在河內軍事抄略,遭到官民的抵抗,又被曹操重創,“兵遂挫傷”圓,不久便退回河東。青州黃巾也在初平二年 (191)、初平三年(192)於泰山(今山東泰安南)、東光南(今山東東光)、壽張(今山東東平西南)連續失利,傷亡慘重,特別是黃巾軍餘眾百萬,於濟北(今山東長清)盡降兗州牧曹操,致使白波軍的戰略目標失敗,在東郡限於孤軍作戰,故而不得不退回河東。初平四年(193)六月,白波軍的領導者郭太與黑山軍聯合,在與袁紹的對抗中失利被斬。此後,白波黃巾又銷聲匿跡達兩年之久。

中平六年(189)四月靈帝崩後,發生董卓之亂,廢皇子劉辯,殺何太后,立漢獻帝以令群臣。董卓西遷長安,於初平三年(192)四月被殺,其大將李催、郭汜攻入長安,漢獻帝又落入他們之手。白波軍正是在這種局勢下,再次復出參與爭奪漢獻帝的行動。興平二年(195),當軍閥李催、郭汜挾漢獻帝露宿於曹陽之時,漢獻帝密遣楊奉、董承至河東招故白波帥李樂、韓暹、胡才及匈奴右賢王去卑求救。白波軍及匈奴右賢王答應他們的要求,從河東輕騎數千趕到曹陽,打敗李催、郭汜,救出漢獻帝。

後漢獻帝又被曹操以“糧食”為誘餌被騙去許縣。楊奉發現上當之後,密往攻其梁營,結果失敗,最後這楊奉與韓暹便投奔揚州的袁術,後楊奉被劉備所殺,韓暹離落,頓感勢孤力弱,難以久存,欲返幷州,在途中,被杼秋令張宣殺害。胡才、李樂退回河東。而胡才、李樂同韓暹等分裂後,留在河東,也沒有找到新了出路, “才為怨家所害,樂自病死"。由此,白波黃巾就這樣潰散敗亡。

2. 青徐黃巾

青徐黃巾是指,在中平末年,青、徐兩州出現的的黃巾餘部的總稱。

靈帝中平五年(188)“冬十月,青、徐黃巾復起,寇郡縣"。次年靈帝崩,天下大亂,諸郡縣起兵,共討董卓。當時的青州刺史焦和好立虛名而不務實政,董卓之亂時,焦和亦欲領兵西進,從討董卓,無心抵抗青州黃巾的進攻。在這樣的環境下,青州黃巾得以迅速發展。而徐州地區的形勢截然不同。“徐州黃巾起,以謙為徐州刺史,擊黃巾,破走之",徐州黃巾從開始就受到徐州牧陶謙以及豪強臧霸的聯合打擊,嚴遭重創,其隊伍一部分被臧霸收用,成為清定海岱的一支勁旅。其餘的為了保存力量,謀求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北上與青州黃巾匯合。

初平二年,黃巾三十萬眾入郡界。邵糾率文武連與賊戰,前後斬首數千級,獲生口老弱萬餘人,輜重二千兩。但是隨後,這三十萬“青徐黃巾”被中郎將公孫瓚及渤海太守公孫範打敗,“斬首三萬餘級。……死者數萬,流血丹水",損失慘重,剩下的二十餘萬在張饒等的率領下返回青州的北海國,因北海相孔融指揮無方,無力抵抗,棄郡走徐,黃巾軍得以在此休養生息。

導致東漢王朝滅亡的黃巾起義,在張角兄弟被殺後,其餘部結局如何

初平三年(192)冬,青州黃巾主力軍又被曹操收編為“青州兵”,成為曹操統一北方的重要軍事力量。

曹操收降了青州黃巾後,吸取農民軍且耕且戰的經歷,依靠“男女百餘萬口’’基本勞動力和生產技術,以及他們隨身攜帶的耕牛和農具,初步在範縣、東阿、甄城等地試行屯田,不僅在曹操與呂布爭奪兗州的戰爭中,保障了糧食的供應,節省了農民遠道運輸的勞動,還為他以後全面推行屯田制奠定了基礎。

3.臧霸的“徐州兵”

與曹操的“青州兵"相類似的一支軍隊,就是臧霸的“徐州兵”。興平五年(188),青、徐黃巾復起後,青州黃巾勢力迅速擴大,但徐州方面的形勢嚴峻。“會徐州黃巾起,以謙為徐州刺史,擊黃巾,破走之。"徐州黃巾遭到陶謙的嚴厲打擊,一部分轉入青州,其餘的仍留在徐州活動。留在徐州的黃巾仍勢力強大,他們舉家相隨,建屯立堡,父死子繼,作戰勇敢。但最後,這支寡不敵眾的徐州黃巾被臧霸收編為“徐州兵”,“黃巾起,霸從陶謙擊破之,拜騎都尉。遂收兵于徐州,與孫觀、吳敦、尹禮等並聚眾,霸為帥,屯於開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