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發揮“一帶一路”經濟建設特色,突顯其多邊合作平臺作用


聚焦“一帶一路” | 充分發揮“一帶一路”經濟建設特色,突顯其多邊合作平臺作用


△ 4月26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圖為出席高峰論壇的代表在開幕式上。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於4月25日—27日在北京召開,如何突出“一帶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經濟建設復興定位,是下一步“一帶一路”倡議發揮更大多邊平臺作用的關鍵點之一。剛剛成立的“一帶一路”國際智庫合作委員會也旨在讓智庫這一主體在這一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一帶一路”倡議自2013年推出以來,推動了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的經濟發展,促進全球經濟增長,日益發揮國際經濟發展新平臺的作用。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一帶一路”更成為全球化的一個新動能。在當前國際形勢下,提升“一帶一路”作為多邊經濟恢復和發展平臺意義重大。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下滑壓力增大,世界經濟發展低迷,儘管近年來有所回暖,但由於面臨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風險,全球經濟恢復勢頭緩慢。2019年全球增長將從2018年的3%降至2.9%。而在經濟下滑壓力倍增的情況下,“一帶一路”為中國與相關國家注入了活力,增強了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基於多邊規則,是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重要支柱之一,與世界銀行、IMF等國際組織相輔相成,為全球經濟的恢復,為多邊貿易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經濟下滑的情況下,全球投資也處於低迷狀態。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組織發佈的《全球投資趨勢監測報告》,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從2017年的1.47萬億美元降至2018年的1.2萬億美元,過去三年持續下滑使得全球外國直接投資降至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新低。在全球投資持續下滑的背景下,“一帶一路”的投資則持續增強。根據商務部數據,2013年至2018年,我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超過900億美元,年均增長5.2%。“一帶一路”的投資推動了全球投資的增長,在全球投資低迷的背景下,給當地帶來了更大的投資機會和經濟發展。

在上述背景下,發展中國家由於受經濟社會歷史等條件的限制,處於更加不利的環境中,面臨基礎設施不完善,海外投資減少,經濟基礎薄弱等困難。“一帶一路”為發展中國家及非洲國家帶來了巨大機遇,幫助他們解決基礎設施條件差、資源開發能力弱、體制運行效率低、熟練技工和人才短缺等發展瓶頸。據商務部數據,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了一批境外經貿合作區,累計投資超過300億美元,成為當地經濟增長、產業集聚的重要平臺,帶動東道國就業近30萬人。

根據世界銀行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已完成和規劃中的“一帶一路”交通運輸項目將使沿線國家和地區貨運時間平均減少1.7%—3.2%,使全球平均航運時間下降1.2%—2.5%。此外報告還指出“一帶一路”建設將使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實際收入增長1.2%—3.4%,全球實際收入增長0.7%—2.9%,從而促進實現共同繁榮。世行認為,“一帶一路”建設是“深化區域合作、促進跨大陸互聯互通的宏偉舉措,將改善交通基礎設施、提升地區經濟環境水平,從而大幅降低貿易成本,促進跨境貿易和投資,顯著推動沿線國家和地區乃至全球經濟的增長”。

“一帶一路”自提出以來就作為多邊經濟恢復和發展平臺發揮了重要作用。在21世紀全球化的新時代以及中國改革開放新時期,未來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在全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提升其多邊經濟發展平臺的功能,可以考慮加強下面幾個方面的工作:

建議成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委員會,推動“一帶一路”從雙邊更多地走向多邊。可以通過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機會,邀請各國前政要和國際組織代表加入,成立國際合作委員會,增強其多邊性,增強各方的參與,減少各方的猜疑,擴大“一帶一路”的國際經濟合作平臺的作用。實現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體現合作方各自的國際義務,推動“一帶一路”更多參與多邊框架來操作和運行。同時,制定機制化標準,提升“一帶一路”倡議的國際化標準。“一帶一路”已成為全球治理體系的一部分,制定符合國際標準、高透明度,使其成為多邊平臺,符合國際社會的期待和中國的發展需要。

“一帶一路”的概念需要更清晰化。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缺乏一個持續宏大的全球經濟振興方案。現在中國已與124個國家和29個國際組織簽署了172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其實“一帶一路”正是中國向全世界發起的巨大的經濟發展項目。所以我認為它是一個全球振興項目,可否給其新的更廣泛定義,既包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也包括一帶一路延伸國家;可以是面向全球發展的一個新發展計劃,可以定義成“一帶一路”國際發展項目(Belt & Roa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Project),從而強調為定義其經濟發展的目的,而非地緣政治等解讀。“一帶一路國際發展項目”非常清晰地定義了名稱,區別它不是地緣政治,是對其內涵的巨大提升。

加強在“一帶一路”上與國際機構合作,提升多邊主義合作平臺的作用。借鑑亞投行(AIIB)模式,更大力度發揮亞投行的作用,並牽手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非洲開發銀行,美洲開發銀行、歐洲復興銀行等國際銀行,聯合貸款支持“一帶一路”項目,建立“一帶一路”國際項目網站,向全球發包一帶一路項目等。加強與在全球建設中有豐富經驗的等多邊機構的合作。

還要充分發揮智庫、媒體、NGO等社會力量在“一帶一路”中的作用,為“一帶一路”的多邊主義經濟發展平臺的實現發揮智力作用。智庫通過開展民間外交,積極推動沿線國家和地區各領域專業人士的溝通、交流,有助於消除“一帶一路”建設中的經濟和政治壁壘,促進政府間共識的形成。加強國際交流,增進沿線國家和地區對“一帶一路”的理解以及相互間的信任,為合作共贏打下基礎。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有眾多致力於不同領域的NGO以及各種社會力量,他們對“一帶一路”各類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相關議題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包括國際性和地區性的標準化組織、環保組織、社區發展組織,以及各種行業協會、工人組織等。

“一帶一路”推行5年多以來,得到國際社會更多的重視,取得了重大成就。未來推動“一帶一路”向著多邊主義合作平臺的方向發展,是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為世界經濟做出更大貢獻,在全球化新階段發揮更大作用的應有之義。發揮“一帶一路”的作用,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偉前景。


作者 王輝耀 全球化智庫(CCG)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