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步驟十三字訣竅,讓你唱戲遠離“大白嗓”

很多戲迷朋友們都愛聽戲看戲興致來了還要唱上幾句,可是如果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一開口就容易“大白嗓”其實這是沒有掌握氣息的運用,但是在戲曲中很少單獨來練“氣”一般都是結合練聲來進行的,即“遛嗓子”“喊嗓子”“吊嗓子”其主要目的是練習氣息的控制,把氣練好了再配上一些演唱技巧,唱戲就會好聽多了,專業演員是如何練習氣法的,一來看看吧~

三大步驟十三字訣竅,讓你唱戲遠離“大白嗓”

舊時的戲曲演員,通常每日清晨早起,步行至空曠之所或無人之地(以河邊或城牆根為最佳)遛嗓吊音。一則可以屏氣凝神聽到自己的回聲,二則這些地方空氣較為新鮮,對嗓子大有裨益。

具體步驟通常是:

第一步

呼吸新鮮空氣,並要感到氣息吸進,由腹中前面而入,存至腹內,再慢慢由兩肋歸腹後面再徐徐放出來。吸氣時,要多用鼻子呼吸,口微微張開來幫助,即使氣息不夠也不要過於張大嘴巴,因為這樣會被冷空氣刺激嗓子,容易引起嗓子發癢或咳嗽。

第二步

呼吸時要挺身昂首,目平視,舌抵上顎,由鼻中輕輕吸氣以意送至小腹(即丹田),所謂“一吸便提,氣氣歸臍”,再慢慢放鬆兩肋,收緊小腹,將氣息逐漸從口中呼出,但不可出聲,即所謂“清氣換濁氣”。這樣從散步時的自然呼吸,以及這種有意識的深呼吸練氣,便是傳統戲曲中的“遛嗓子”。

第三步

在深呼吸數十次之後,口腔、鼻腔、喉嚨、肺部已逐漸適應了清晨寒氣的刺激,就可以開始“喊嗓子”一般是以“咿”、“啊”、“嗚”等字來喊,喊時要將腰部挺直提氣,由丹田用力(當然不要只用喉嚨部分發聲),從低漸高、由弱漸強,將一口氣慢慢送出。

喊嗓子後,喝少許白開水,休息片刻後,就可以用樂器伴奏來吊嗓子了

三大步驟十三字訣竅,讓你唱戲遠離“大白嗓”

具體要求

音要細而尖銳。主要是今後能用在舞臺上表現悲和喜,有獨到之處。若唱到特別高的音時,不要挾僂著嗓子往外擠,或唱出了“鬼音”,需憋著小肚子徐徐用力,口中上顎要儘量向上縮緊,噓著出音,音腔輕過,要銳而深。再不然,則先不要唱這個音,待掌握好板眼讓過去,再接著唱下一個音,行話稱為“搭過橋”。什麼時候這個音能達到了,再繼續往高唱,循序漸進。

傳統戲曲中的氣息運用,往往能夠做到吸氣時外部看不見,氣吸得深、吸得自然,唱起來喉嚨不使勁,發聲自然。要養成在一開始唱任何一句或一字時輕輕呼氣的習慣,使聲音由輕到重。這樣不傷嗓子,使它經累、持久。剛開始練習時,宜慢速,待熟練以後,掌握了由輕到重的聲音,呼吸過程縮短,就不會影響到演員唱快速的音調。

三大步驟十三字訣竅,讓你唱戲遠離“大白嗓”

只有把氣用對了地方,眼睛才能有神,聲音也才會有情感

三大步驟十三字訣竅,讓你唱戲遠離“大白嗓”

京劇老前輩李洪春先生有很精闢的說法,他說:戲曲表演有13字的訣竅,即:“喜、怒、悲、歡、憂、思、酒、醉、顛、狂、瘋、潑、蕩”。

訣竅要點

喜——一派正氣,氣要放得正、用得穩。

怒——氣在胸中轉圈圈,越怒,氣轉得越緊。

悲——用喘氣,如悲痛至極,眼淚欲落時,“貼氣”把淚收住。

歡——氣要充滿前胸。

憂——用砸氣,把氣往下砸。

思——用憋氣,將氣停於胸中。

酒——(微帶酒意)用噴氣,把氣從胸中噴出來。

醉——氣要取中,自然鬆弛。

顛——(神經失常)要來回換氣。

狂——(狂傲)要上下抽氣,橫憋。

瘋——左右貼氣,將氣緊貼兩肋。

潑——提氣後將氣分向兩肋。

蕩——氣往上衝,直奔兩肩

看了以上的練氣方法你學會了嗎,但理論歸理論還需將理論融入到實踐當中,這樣才能融會貫通、熟能生巧,在剛開始練習的時候不要過度用嗓,戲唱的好不好聽倒在其次,保護好嗓子才是關鍵。

本文轉自陝西戲曲廣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