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十八軍:“國道天險”雀兒山下埋英魂

【編者按】1950年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八軍接到毛主席親筆題寫的題詞:“為了幫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難,努力築路。”這是毛澤東在中南海發出進軍西藏的一道指示。1951年,一條由軍人修通的公路從四川直到西藏。這條路,漫漫修遠、坎坷不平。聽,一路上的山山水水,訴說著十八軍開山築路、挺進西藏的滄桑和崢嶸。

中國西藏網訊 在中國的版圖上,有一條橫跨中國東、中、西部,攬括了平原、丘陵、盆地、山地、雪域高原,長達5476公里的國道——G318線。在被譽為天府之國的成都平原,這條國道一分為二為川藏南線(G318)和川藏北線(G317)。雀兒山,逶迤起伏的脊樑如一條白色的巨龍,嶙峋其首而漫漶其尾。它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縣境內,被稱為“生命禁區”,埡口處海拔5050米,是整個川藏線的最高點。作為川藏公路北線必經之地的雀兒山路段,因其海拔高、道路險、冰雪重被稱為“國道天險”。

打通雀兒山隧道,這是68年前十八軍戰士的夙願。

中央高瞻遠矚 邊進軍邊修路

“青藏公路要修,它如同人的手背,平坦宜行,而且斬不斷、炸不爛,非常保險。要急修,先粗通,然後再改善。康藏公路要修,但它如同人手的五指,橫斷山脈,斷一處就不能通車。為了戰略需要,青藏、康藏兩條路並修。平時兩路都通車,萬一斷了一條,我們還有一條。”

——周恩來

新中國建國伊始,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在決策向西藏進軍的同時,決定向西藏修築公路,並確定了“一面進軍、一面建設”的方針。儘快修通公路,是進藏部隊站穩腳跟、長期建藏的關鍵。然而,在“世界屋脊”上修公路,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一切都從零開始。

致敬十八军:“国道天险”雀儿山下埋英魂

圖為十八軍戰士在雀兒山崖壁間劈山修路。翻拍:李元梅

攻堅雀兒山 人工“懸空打炮眼”

打通雀兒山,是爭取1952年通車昌都的關鍵。1951年初冬,總計12000人的築路大軍投入雀兒山區的“攻堅戰”。

冬季的雀兒山鋪滿冰雪,地面冰凍深達兩三米,施工極為困難。就在這滴水成冰、斷指裂膚的嚴寒中,十八軍部隊在征服了二郎山、戰勝了大渡河後,於1951年12月登上了主峰海拔6168米的雀兒山。

在峰巒險峻的雀兒山開鑿石方,全靠人工用鋼針打眼、放炮。為把畫在懸崖上的設計線變成實實在在的公路,戰士們腰間繫上粗繩,將粗繩的另一端固定在山頂的岩石上,雙腿反覆蹬崖壁,將身體在空中盪來盪去,盪到設計線的位置,儘量保持身體穩定,手執鐵錘、鋼釺在崖壁上打炮眼。這就是當時稱為“懸空打炮眼”的作業法。

致敬十八军:“国道天险”雀儿山下埋英魂

圖為雀兒山南麓的張福林烈士陵園。攝影:李元梅

公路修通在即他卻不幸遇難

在十八軍築路部隊中,有一位名叫張福林的戰士。他是河南扶溝人,1948年8月入黨參軍,參加過太原、秦嶺、成都等大小戰役十多次,是一個在五百米內百發百中的神槍手。在川西剿匪中,他曾通過房東瓦解土匪楊萬貴部,接著又馬不停蹄地參加修築川藏公路。

強烈的責任心驅使張福林養成了這樣的習慣:每當部隊收工後,他總是主動留下來裝藥、點火,直到放完了炮,才順著雪路滑回駐地。夜裡,大家都入睡了,他還在清理和整修全班的工具。

一天中午收工後,張福林照例在工地上檢查炮眼及裝藥情況。他逐個檢查完本班戰士打的炮眼深度,計算裝藥量,丈量導火索長度。正當他聚精會神作業時,突然,從雀兒山山崖上方墜下一塊兩立方米的大巨石,來不及躲閃,巨大的石頭砸在了他的右腿和腰上。當戰友們聞訊趕來搬開石頭時,張福林已昏死過去,鮮血染紅了冰雪……

致敬十八军:“国道天险”雀儿山下埋英魂

圖為追認張福林同志為中國共產黨模範黨員、一等功臣的石碑。攝影:李元梅

最後一次黨費 以及幾包菜籽

許久之後,當張福林睜開眼睛,說的第一句話是:“我怕是不能再為黨工作了,我衣服口袋裡還有45000元(舊幣,摺合現幣45元),請代我交最後一次黨費吧!”衛生員要給他打針,他啞著嗓子拒絕:“不要了,替國家節省了吧!”戰友們要抬他上擔架,他拒絕道:“我不行了,你們趕快上工去吧!”

張福林不幸犧牲,長眠於雀兒山下,18天后,雀兒山段公路修通。

戰友們在張福林的遺物裡發現了一個小包,有他榮立五次戰功的記功證,還有他進藏之前用自己的津貼在四川買的幾包菜籽,他一直帶在身上準備撒在西藏的土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致敬十八军:“国道天险”雀儿山下埋英魂

圖為“張福林班”築路雀兒山。翻拍:李元梅

猶記張福林班 英雄精神永傳

張福林的精神,鼓舞著築路部隊,他們以張福林為榜樣,戰冰川,鬥惡水,將公路不斷地向拉薩延伸。

張福林生前所在的炮班被命名為“張福林班”,繼續進行著張福林的事業,保持和發揚著模範班的精神。

後來,“張福林班”轉戰西藏各地,參加了平息叛亂、邊境自衛反擊戰、西藏民主改革和各項建設,先後有36名同志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全班曾29次榮立集體功。張福林的弟弟張福立、班長文紹華、李春義及全班同志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2011年4月,張福林被中共西藏自治區委員會、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評為“60位感動西藏人物”。

致敬十八军:“国道天险”雀儿山下埋英魂

圖為雀兒山隧道。攝影:王媛媛

天塹已變通途 盛世如您所願

2017年9月,國道317線雀兒山隧道正式建成通車。隧道主洞7079米,洞口海拔達4380米,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超特長公路隧道。

穿越隧道10分鐘,節約至少兩小時的翻山時間,以前如果遇上塌方、車禍等,可能造成幾小時甚至幾天都翻不過雀兒山。

當記者驅車從北往南穿越雀兒山隧道,10分鐘的路程,如白駒過隙,然而,從築路英雄張福林犧牲到雀兒山隧道建成,卻用了66年。

致敬十八军:“国道天险”雀儿山下埋英魂

圖中右下角為在建中的張福林烈士新陵園和紀念館。攝影:李元梅

行至雀兒山南麓,距離雀兒山隧道不遠的地方,一處工地正在建設當中。德格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是在建中的張福林烈士新陵園和紀念館,建好後,張福林烈士的墳冢將從山腰遷至此處,而他的英雄事蹟也將被更多前來緬懷和悼念的人們所傳頌銘記。(中國西藏網 記者/李元梅 王媛媛 部分內容參考自《西藏公路交通史》《雪域長歌——西藏1949—1960》《一個普通農家的“紅色家風”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