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和日本爭奪鐵路,使用兩個計謀成功得手,日本大呼上當了

當張作霖順利的當上奉天督軍以後,統攬了軍政大權,興奮勁過去以後,他很快的想到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如何才能賺更多的錢呢?

隨著攤子越鋪越大,人數越來越多,張作霖感受了財政的壓力。為了扭轉東三省的金融頹勢,提高自身的輸血造血能力,張作霖拉攏了許多的人才,做了許多的嘗試。

其中,和日本人爭奪奉京奉鐵路成為了關鍵的一環,在這個過程中張作霖使用了兩個計謀最終成功得手,把潛在的日本阻力變為了推力,事後反應過來的日本人大呼上當。

張作霖和日本爭奪鐵路,使用兩個計謀成功得手,日本大呼上當了

為什麼要爭鐵路?

王永江和楊宇霆等人多次向張作霖建議在東三省內多修建鐵路把三個省份連通起來,鐵路不僅具有極高的軍事價值,而且也是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礎建設。

當時東三省境內的鐵路只有清朝末年修建的少量鐵路,其他的都是外國的資本投資修建的,北邊的有俄國出資修建的連通西伯利亞-哈爾濱-海參崴的鐵路,中間一段哈爾濱到吉林的也由俄國人控制。

從吉利到奉天再到旅順這一段由日俄打仗後勝利的日本人控制,他們叫做南滿鐵路,從奉天到北京的鐵路叫京奉鐵路也叫北寧鐵路,這是清朝末年修建的,現由北洋政府交通部管轄,張作霖盯上的就是這段鐵路。

京奉鐵路連接了東三省和中原省份,是唯一的進出通道,具有極高的戰略價值和商業價值,只要控制了這個鐵路,張作霖就可以在東三省進可攻退可守,還能有大量的鐵路運輸收益和商業收入。

張作霖和日本爭奪鐵路,使用兩個計謀成功得手,日本大呼上當了

雖然說京奉鐵路由北洋政府控制,但張作霖知道他的對手並不是北洋政府,而是身邊無處不在的日本人。

當張作霖開始混綠林的時候,日本人在東北修鐵路,當張作霖做大洗白身份,日本人還在東北修鐵路,當張作霖的勢力遍佈東三省的時候,日本人還在東北修鐵路,總之就是你玩你的,我修我的。

日本人修鐵路還喜歡在鐵路沿線的城市內繁衍生息而且還要派兵駐守,名曰守護鐵路,所以他們看上去是修鐵路,其實是變相的侵佔土地,張作霖對此心知肚明。

如果任由日本人繼續修建下去,早晚會和京奉鐵路接近然後並軌,到時候東三省的生命線就被日本人掐在手裡,張作霖只能無奈的問上天“是誰扼住了我的咽喉”

雖然日本人目前看起來並沒有這樣的打算,但這是很明顯的事情,張作霖決定早日出擊,拿到京奉鐵路的控制權,但如果大張旗鼓的出兵,不僅容易引起日本人警覺,北洋政府吳佩孚那邊也不會同意,張作霖在和部下商量以後,決定用兩個計謀,一舉拿下京奉鐵路。

張作霖和日本爭奪鐵路,使用兩個計謀成功得手,日本大呼上當了

兩個計謀

這兩個計謀,一個叫聲東擊西,一個叫借力打力,當時正是張作霖和吳佩孚在北洋政府鬧的不可開交之時,也正是這個混亂的時機,給了張作霖順利施展計謀的空間。

何謂聲東擊西?就是轉移目標,張作霖為了掩藏他的真實目的,決定把關稅作為明面上的目標,他提出要把東三省的關稅扣留下來,不上交北洋政府。

雖然這只是個提議,但激起了很大的浪花,首先曹錕吳佩孚等直系勢力肯定不同意,關稅多大一塊蛋糕,哪怕就是東三省的關稅也不能讓張作霖獨吞。

其次是洋人不同意,清末的庚子賠款就是用關稅做抵押的,張作霖扣留東三省關稅會直接影響給八國的賠款,而且當時關稅也是很敏感的稅種,洋人一直把控關稅,甚至關稅的稅率都不由北洋政府制定。

張作霖和日本爭奪鐵路,使用兩個計謀成功得手,日本大呼上當了

可想而知張作霖的這個決定會帶來多大的影響,不用說其他幾國,日本肯定第一個不答應,張作霖要東三省的關稅,不可避免的會動日本的奶酪,日本的南滿鐵路最南端就是旅順港,這可是日本在華舉足輕重的港口。

日本人會想張作霖是不是要打旅順港的主意,而其他幾國則擔心張作霖會打關稅的念頭,曹錕吳佩孚擔心的卻是張作霖要把東三省打造成自留地。

這正是張作霖要達到的目標,一招聲東擊西把各方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關稅上面,其實他心裡也明白扣留關稅的成功性微乎其微,但如果真的成功了,那也更好。

第一招的目的已經達到,該使用第二招借力打力了,借誰的力?當然是借洋人的力,借日本的力

張作霖和日本爭奪鐵路,使用兩個計謀成功得手,日本大呼上當了

打誰呢?打曹錕吳佩孚的直系勢力,那麼張作霖是如何操作的呢?

在張作霖說了要把東三省的關稅扣留以後,看似所有的壓力都來到了他身上,但他卻牢牢的把握著主動權。

洋人們的代表找上門以後,張作霖就借坡下驢改口了,他說他要的其實不是關稅,而是要把一些無關緊要的收入佔為己有不上交中央財政,張作霖話裡話外的意思都是怎麼和曹錕吳佩孚爭權,讓洋人們以為這件事只是他們之間的軍閥相爭。

這樣做有個兩個好處,一是給了洋人們一個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他們也擔心這個東北莽夫會不顧一切的向關稅開刀,只要事情能解決,又不動他們的奶酪,就一切都好說,二是還可以藉助洋人的力量把這件事促成。

張作霖和日本爭奪鐵路,使用兩個計謀成功得手,日本大呼上當了

洋人們把張作霖和直系的曹錕吳佩孚叫到一塊解決這個問題,張作霖明確的說他要屬於東三省的鐵路郵運收入,這部分錢他不會上交北洋政府,當然這裡說的鐵路只是指歸北洋政府管的京奉鐵路。

曹錕吳佩孚那邊也不示弱,提出了他們訴求,要一些內閣官員和地方督軍的任命權,經過雙方的“討價還價”,張作霖最後“很無奈”的同意了,但他最後提出他要派出自己的士兵保護屬於他的鐵路郵運收入。

因為張作霖和曹錕吳佩孚拉扯了一上午,早就聽暈了的洋人們也沒有注意到張作霖最後加的這個小細節,對這個結果也表示滿意,尤其是日本也鬆了一口氣,一場大戰消泯於無形,他們又可以回去安心的埋頭建鐵路了。

張作霖和日本爭奪鐵路,使用兩個計謀成功得手,日本大呼上當了

日本人在回去以後總感覺哪裡不對勁,好像遺漏了什麼地方,當張作霖派兵從北洋政府手裡接管京奉鐵路的時候,他們才反應過來,原來這才是張作霖的最終目的,什麼關稅,什麼郵運收入,都是幌子。

張作霖和日本爭奪京奉鐵路,要趕在日本人的前邊早點控制鐵路,使用兩個計謀聲東擊西和借力打力成功得手,日本回去看到張作霖控制了京奉鐵路後大呼上當了,他們被張作霖耍的團團轉,甚至為促成此事忙前忙後,最後給張作霖當了嫁衣。可事已至此別無他法,只能繼續埋頭繼續修鐵路,日本人在感慨張作霖眼光長遠的同時,也越來越忌憚張作霖。

(資料來源 《張作霖和王永江:北洋軍閥時代的奉天政府》Ronald Suleski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