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程奔襲作戰的典範,威遠堡之戰

第3縱隊擔負戰役主攻

1947年9月14日,東北民主聯軍發起秋季攻勢,總部制定的作戰方針是:“先在南線開始攻擊,以達到殲滅兵力薄弱地區之敵,並迫使北線敵主力向南分散,以達成我北線部隊進擊敵人之有利機會。”攻勢首先在遼西走廊展開,冀察熱遼軍區前方指揮所指揮8縱、9縱和獨立1師於北寧鐵路以西的梨樹溝、楊杖子地區經過10天戰鬥,取得了殲滅國民黨軍49軍等部共1.6萬人的勝利。國民黨軍東北行轅主任陳誠為解除東北民主聯軍對遼西地區和北寧路的威脅,只得將其機動部隊新6軍的兩個師(14師、新22師)由鐵嶺南調錦州,僅以53軍三個師及暫56師分散配置在開原、西豐、昌圖、伊通地區,其四平至鐵嶺間的守備力量頓時變得薄弱。

遠程奔襲作戰的典範,威遠堡之戰

東北民主聯軍總部(以下簡稱東總)於25日獲悉新6軍主力已經到達錦州,“迫使北線敵主力向南分散,以達成我北線部隊進擊敵人之有利機會”已經出現,於是決定抓住有利時機發起秋季攻勢第二階段作戰。6日21時,司令員林彪、參謀長劉亞樓向各部隊下達作戰命令,指示各部隊採取“以輕裝奔襲手段,分兵同時包圍各處分散之敵,使敵不能集中”的作戰方針,“一面準備攻城、一面準備打援。如敵增援,則先殲滅敵增援部隊;如不增援,則各部以各個擊破手段,逐一殲滅各個被包圍之敵。”位於南滿的第3縱隊奉命“以奔襲和滲透手段,分兵同時包圍西豐、頭營子(即郜家店)、威遠堡、孤榆樹”,殲滅53軍之116師,承擔了這次攻勢行動中最艱鉅的任務,挑起了最重的擔子。

國民黨軍53軍為了維護中長鐵路的交通聯繫,釆取了分兵把口、機動防禦的部署:軍部帶暫30師駐新開原(即開原車站);130師守王大澍、尚陽堡、貂皮屯、八棵樹一線,其389團向西伸至昌圖;116師在西豐、郜家店、威遠堡地區;呈現出便於彼此策應、互相增援的鼎足之勢。其中116師的具體部署如下:116師師部帶347團1營及輜重、特務連駐威遠堡;工兵營駐廟嶺下屯,守備廟嶺下屯北山一帶陣地;347團團部帶3營及師炮兵營駐二道河子,守備二道河子以東陣地;2營駐郜家店,其6連伸至寧遠屯,配合清剿隊實施警戒;346團2 、3營駐守西豐,1營守備拐磨子;348團守備蓮花街、孤榆樹一帶。

遠程奔襲作戰的典範,威遠堡之戰

定下殲敵決心

由於第3縱隊擔負著戰役主攻任務,林彪、劉亞樓對該部的情況極為重視,在正式命令下達之前,於18時特地致電南滿軍區前方指揮所(9月1日成立,蕭勁光任司令員,蕭華任政委,直接指揮活動於南滿的第3、第4縱隊和軍區地方武裝,以下簡稱南前指),“南滿3、4縱包圍敵人,具體部署由你們決定,但須防止開原之敵向威遠堡會合.因此應以較大兵力控制威遠堡附近,先攻威遠堡,後攻西豐,望以必要地方武裝配合3、4縱作戰。”

第3縱隊黨委在接到東總26日21時命令和南前指所轉東總18時指示後,在司令員韓先楚、政委羅舜初的主持下召開作戰會議,討論制定具體戰鬥方案。會議根據總的任務,對敵116師的防禦部署進行了慎重研究,分析了敵情、地形和可能出現的情況。在對主要突擊目標的選擇上出現了兩種不同意見。

遠程奔襲作戰的典範,威遠堡之戰

韓先楚

一種意見以政委羅舜初為代表,考慮到縱隊要殲滅敵人一個師,還要對付可能來援的敵人,攻城和打援同時進行的話,兵力使用會相當緊張,難有勝算。因此主張從邊上向裡打,首先打西豐。西豐縣城駐敵一個團,得手後再向縱深擴大戰果。大部分與會者認為這一方案穩妥謹慎,取勝的把握更大,表示贊同。

另一種意見以司令員韓先楚為代表,主張執行東總18時指示,集中縱隊主力直插威遠堡,打亂敵首腦。另一部分兵力埋伏在西豐與威遠堡之間,等西豐敵人離開原來的陣地,在增援師部的半路上,於野戰中速戰速決,一舉把它消滅。只要能夠速戰速決,即使敵人來援,我們也可以騰出手來對付他。持這種意見的人不多,多數與會者認為這個方案太冒險,或者是怕插不進去,或者是怕插進去後打成膠著狀態,被116師和援敵纏住,撤不出來。

遠程奔襲作戰的典範,威遠堡之戰

羅舜初

兩種意見各有道理,一時難以決斷。政委羅舜初便把兩個方案上報南前指和東總,請上級定奪:“1、主力在頭營子、西豐,以一部相機消滅二道河子敵,並監視威遠堡。完成西豐、頭營子的殲敵任務後再攻威遠堡。2、應以兩個師攻威遠堡”。27日12時,南前指回電:“為實現林總26日21時殲敵部署,補充指示如下:,3縱除以一個師包圍西豐、頭營子、孤榆樹外.應集中使用兩個師直插威遠堡。”

15時,東總回電:“3縱應以主力包圍威遠堡,對蓮花街、頭營子,西豐三處各應以一部包圍與監視敵人。”三個半小時後,東總又電:“葉赫站、蓮花街、孤榆樹,半拉山門之敵,歸1縱擔任包圍,3縱負責包圍西豐、頭營子、威遠堡之敵。”28日19時,南前指再電:“3縱以一個師的主力包圍頭營子,以一部包圍西豐,以兩個師殲威遠堡之敵師部。”至此,東總以1縱接替原定由3縱執行的包圍蓮花街、孤榆樹之敵348團的任務,並且部署1縱和2縱準備打擊由四平和昌圖南下的國民黨軍援兵,3縱此前對兵力不足的顧慮得以解除。

按照東總和南前指的指示,3縱黨委決心集中兵力首殲威遠堡之敵,打掉其指揮中樞,並以一部兵力攻殲郜家店、拐磨子、西豐之敵。具體部署是:7師以一個團迂迴到威遠堡西北,控制龍潭寺和279兩個高地,斷敵退路;師主力首先奪取威遠堡、二道河子以東之301高地、天王山、望寶山等陣地。得手後在炮火支援下向威遠堡發展進攻,堅決圍殲該敵;師指揮所位於387高地。9師攻佔威遠堡西南203(塔山)高地,並控制四家子、前後馬市堡地區要點,斷敵退路,阻敵增援,保證7師翼側安全,師指揮所位於蔡家溝;8師以一個團包圍監視西豐與拐磨子之敵,相機殲滅之,師主力堅決圍殲郜家店之敵,以達孤立西豐守敵,迫敵突圍,求得在運動中殲滅之。師指揮所在平原屯西南270高地。縱隊炮兵團除以一個營配屬8師外,主力兩個營支援7師戰鬥。縱隊指揮所位於二道溝東南300高地。

遠程奔襲作戰的典範,威遠堡之戰

遠程奔襲 全殲敵人

3縱各部於9月29日分別由西安(今遼源)、東豐附近的高力木子、楊木林子、大陽崴子一帶出發,向敵實施長途奔襲。為了隱蔽行動企圖,沿途儘量避開村莊,嚴密封鎖消息,冒雨強行軍百餘里,於次日拂曉之前進至威遠堡以東80餘里的涼水泉子、蛇翅、福巨屯地區隱蔽集結。為達成戰役的突然性,戰前東總規定:擔任奔襲之部隊皆應輕裝,統於29日下午出發,30日拂曉進到距離指定目標80裡以外地點隱蔽集結,10月1日上午包圍守軍。所有部隊的行動均必須嚴守秘密,求得突然地包圍對方,爾後再發起進攻。

遠程奔襲作戰的典範,威遠堡之戰

但由於8師在西豐以東5公里的釣魚臺集結時被國民黨軍察覺,行動企圖暴露,多地國民黨軍聞訊出現逃跑跡象,其他各地守軍也都警覺起來。為了迅速抓住目標,防止敵人逃跑,東總決定把作戰時間提前1天,於30日9時30分命令各師立即出發,奔襲預定作戰目標。

遵照東總電令,各部隊於12時由上述地區向敵縱深穿插奔襲。16時,7師前衛20團3營及師警衛連進至寧遠屯與敵擔任警戒的一個連接觸,戰鬥至18時將其殲滅。此時7、 9師即從寧遠屯南北兩側迅速插向預定目標,8師由蛇翅向西豐、郜家店急進。經一夜緊張的強行軍,各師於10月1日凌晨基本上按時到達預定位置。

遠程奔襲作戰的典範,威遠堡之戰

10月1日7時,7師佔領了二道溝、頭道溝、廟嶺上屯以東一線陣地,9師主力於八時許進佔塔子溝、四家子一帶,27團進佔何家堡子南北一線,此時麻痺大意的國民黨軍仍未發現步步進逼的民主聯軍。14時,7師各團在炮火支援下,對威遠堡外圍據點發起進攻。經過4個小時激烈戰鬥,攻佔了毛家窩棚北山、望寶山、二道河子、吳家屯。9師25團當天黃昏渡過寇河,除以一部兵力向開原方向警戒外,主力於22時控制了大、小獅子溝。至此,7師和9師對威遠堡之敵形成了四面包圍。18時40分,8師主力開始向郜家店外圍逼近。116師被3縱切成三斷,防禦體系完全崩潰,其覆滅的命運已成定局。

7師19團1、2營在山、野炮的有力支援下密切配合,採取包圍迂迴戰術,實行鉗形攻擊,於9時許攻佔了天王山主峰。與此同時,20團2營由二道河子向威遠堡攻擊。21團以一部兵力在宿家屯附近防敵人向昌圖方向突圍,主力由西北向威遠堡進攻。9師26團也從威遠堡南側趙家溝發起攻擊。遭到四面包圍的國民黨軍部分部隊衝出威遠堡沿公路向開原方向突圍,被25團全殲。。威遠堡村內部隊續搜索殘敵,19團5連發現村西南大廟內還有敵人,立即將其包圍並展開戰場喊話,99名敵人繳械投降。在縱隊主力圍殲威遠堡之敵的同時,8師主力於1日11時對郜家店守敵發起攻擊,一個小時之後即將敵346團全部殲滅,共斃傷俘敵2090名。3縱勝利結束了這次奔襲戰鬥。

遠程奔襲作戰的典範,威遠堡之戰

作戰經過要圖

威遠堡戰鬥,第3縱隊採取“猛虎掏心”戰術,經過百餘公里的長途奔襲和30個小時的奮勇拼殺,將國民黨軍116師全殲,斃傷敵1828名,俘敵師長劉潤川、副師長張紹賢、參謀長吳和聲、346團團長劉煥堂、347團團長江望山、348團團長黃仲權以下6346名,共計殲敵8174名,繳獲了大批武器、彈藥和各種軍用物資。此次戰鬥,行動隱蔽、動作迅猛,堪稱是遠程奔襲作戰的經典範例,第3縱隊能夠取勝的主要經驗有兩條:

一是隱蔽迅速地奔襲,出敵不意地攻擊。對分散守備、警惕性高、隨時可能收縮逃跑的敵人作戰,首要的問題是先將其抓住。為此,應實施遠距離隱蔽迅速的奔襲作戰,一下子撲到敵人面前,使其防不勝防,爾後包圍殲滅之。3縱此戰冒雨晝夜兼程百餘公里,沿途嚴密封鎖消息,隱蔽行動企圖,以迅猛突然的動作,對敵實施了分割包圍。部隊突然出現在敵人面前,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為迅速全殲敵人創造了有利條件。關於這一點,林彪在1948年2月就“四快一慢”戰術作報告時就指出,向敵前進要快,比如打某一個地方,怕敵人跑了,前進時要快。秋季西豐打53軍116師時,如慢了就打不上,就要奔襲抓住敵人,使敵人跑不了。

二是正確選擇主攻方向,從要害處開刀。為了全殲敵人,不先打外圍據點,而以主力直插敵師部所在地威遠堡,首先將其指揮中樞打掉,使敵人失去指揮,並可防其收縮逃跑。實戰證明,這一決心是切實擊中了敵人的要害。使其難以招架,被俘的116師師長劉潤川稱:“從戰術眼光看,你們可能打西豐,最厲害可能打頭營子(郜家店),沒想到你們竟打到師部威遠堡來了。”

(作者為歷史學碩士,大學講師,專注中越戰爭史。微信公眾號:南疆烽煙正十年)

參考文獻:

《第四野戰軍戰史》

《國共爭戰大東北》

《戰將韓先楚》

《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傳 羅舜初》

《徐國夫回憶錄》

《四十軍征戰紀實》

《旋風部隊--第三縱隊戰鬥在東北》

《 西豐文史資料 第2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