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財!是每個人的夢想,那您瞭解您供奉的財神嗎?

眾所周知,道教是我國的土教,不過現代中國社會受佛教文化影響頗深,部分民眾信基督與伊斯蘭教,這都沒有問題,但是我們在弘揚外來文化的同時不要抵禦本土文化。當然邪教可千萬不能信,會給自己以及家庭帶來不可挽回的災難!下面我就介紹一下本土管財的大神!

每逢春節,廣大的漢族同胞在紛繁的民俗活動中,有一項必不可少:迎財神,祭財神。人們世代傳承,而財神也成了心靈的期盼與精神的歸屬。財神已經成為民眾祈求招財進寶、生活富足的一個符號被善良的民眾崇拜著、供奉著。

發財!是每個人的夢想,那您瞭解您供奉的財神嗎?

財神爺在中國道教中是主管世間財源的神明,財神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道教賜封,二是中國民間信仰。道教賜封為天官上神,中國民間信仰為天官天仙。中國主要供奉的五大財神,分別是:中斌財神:王亥(中),文財神:比干(東)、范蠡(南),武財神:關公(西)、趙公明(北)。 還有其它四方財神:端木賜(西南)、李詭祖(東北)、管仲(東南)、白圭(西北)。以上曾被道教分為“四面八方一箇中”的財神陣容。 財神爺傾注了中國勞動人民的樸素情感,寄託著安居樂業,大吉大利的美好心願。原意指道教奉的神仙。

下面就讓我們瞭解一下文武財神吧。

一、文財神

文財神一般是指以下三位:

1、李詭祖

李詭祖是民間最受歡迎的文財神,其繪像常與“福”“祿”“壽”三星和喜神並列,合稱為福、祿、壽、財、喜。相傳,李詭祖為北魏孝文帝時官員,愛民如子,常以俸祿佈施貧民,很得姓的愛戴。去世後被奉為財神。

李詭祖的形象一般為,頭戴朝冠,白臉長鬚,錦衣玉帶,身穿紅袍,面帶笑容;左手執“如意”,右手執“聚寶盆”,上寫“招財進寶”四字。身後還有兩個童子為他打著日月障扇。左青龍,右白虎,口吐孔錢和元寶,寓意神通廣大,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金銀財寶。所以也被稱為“增福財神”。

發財!是每個人的夢想,那您瞭解您供奉的財神嗎?

2、范蠡

范蠡:字少伯,雖出生貧寒,但博學多才。一生艱苦創業,積金數萬;善於經營,善於理財,又能廣散錢財。曾三次經商成鉅富,三散家財,自號陶朱公,乃我國儒商之鼻祖。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以其進退得宜,不執著於名利的態度,及出神入化的經營手法而被世人奉為文財神。故,方舟周易建議儒商旺財敬請供奉文財神范蠡。

發財!是每個人的夢想,那您瞭解您供奉的財神嗎?

3、比干

比干是商紂王的叔父,受其兄帝乙之託,忠心輔佐幼主紂王。一生忠君愛國,倡導“民本清議,士志於道”;從政40多年,主張減輕賦稅徭股,富國強兵。比干被奉為財神,則是因為他的忠義。相傳他一再忠諫紂王,遂被蘇妲己設計陷害,詐稱需用比干的七竅玲瓏心做藥引方能治病,紂王為救美人,命比干剖心獻出,比干親手取出自己的心獻給紂王。人們認為,比干生前正直,死後無心,不會心存偏見,最適合管理分配天下財富,所以也就成了文財神。

發財!是每個人的夢想,那您瞭解您供奉的財神嗎?

二、英勇武財神一般指以下二位:

武財神有趙公明、關帝。趙公明即趙玄壇,又稱“趙公元帥”,最早出現於晉人幹寶的《搜神記》,稱其為取人性命的冥神,稍後陶弘景《真誥》則稱其為致人疾病的瘟神。元無名氏《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則說其“欽奉玉帝旨召為神霄副元帥”,司職“驅雷役電,喚雨呼風,除瘟剪瘧,保病禳災”等。

1、趙公明

趙公明之所以成為財神,得益於明人小說《封神演義》,姜太公奉元始天尊之命按玉符金冊封神,冊封趙公明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統領招寶、納珍、招財、利市四路神靈,此時的趙公明才從“惡神”轉型為“財神”。其後,小說戲曲恆演不輟,推波助瀾,趙公明最終成了家喻戶曉的財神。在民間,趙公元帥多以騎黑虎、頂盔貫甲、左手託金元寶、右手持銀鞭、身邊有奇珍異寶裝飾的形象出現。

發財!是每個人的夢想,那您瞭解您供奉的財神嗎?

2、關帝

關帝即關公,史有其人。據晉陳壽《三國志》記述,關羽,字雲長,生於山西,儀表威武,武藝超群。東漢末年,與劉備、張飛“桃園三結義”,起兵爭雄,輔佐劉備建立蜀漢帝國,後大意失荊州,被孫權部將所殺。因曾有恩於曹操,所以曹操刻沉香木為軀,厚葬於洛陽。小說《三國演義》將關羽的這段故事演繹得淋漓盡致。其勇猛、重義、忠貞的形象家喻戶曉。

據記載,對關公的信仰始於南北朝,公元567年,當陽縣玉泉山首建關公廟。其後的封建君主為鞏固其統治所需,大肆宣揚關公的忠孝節義,使關公信仰在相對較短的歷史時段內迅速發展。從隋唐至明代,關公廟宇激增,封號不斷。到了清代,清統治者認為自己能夠入主中原得益於關公的護佑,稱其為“關聖大帝”。關帝信仰涉及各行各業。

發財!是每個人的夢想,那您瞭解您供奉的財神嗎?

現在您清楚自己供奉的是什麼財神了嗎?小編有句話說不管各位供奉的什麼財神,大家記住做一個厚道的人,有寬容之德,有善良之心。財運自然會來,反之則不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