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父母該做些什麼準備?

20快樂17


再過兩個月就是暑假了,大班的孩子即將離園,等待升入小學。很多家長開始焦慮,孩子能不能適應小學的生活?幼小銜接家長該做哪些準備?



我們對幼兒入小學後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向小學老師進行了問卷調查,根據小學老師的反饋意見,針對孩子們幼小銜接過程中存在的不足,給家長提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不足一:對新環境適應能力較差。 全新的環境讓孩子們一時難以適應,剛入學遲到現象嚴重,有的孩子雖然按時到校了,但是來不及吃早點,半天下來餓的筋疲力盡。有些孩子存在與家長的分離焦慮,一到上學時間就發愁,有牴觸心理。

建議:家長要提前幾個月有意識地向孩子介紹小學的有哪些課程、作息時間、開展哪些活動;上課、下課該注意什麼。開學前兩個月按小學上學時間安排孩子早睡、早起,提前適應小學的作息時間。開學後鼓勵孩子多與新同學交往,緩解與家長的分離焦慮,儘快適應小學的生活。

不足二:孩子們的缺乏規則意識 一年級老師反應最大的就是新生沒有規則意識,不懂規矩。上課隨便說話、下位,回答問題不舉手,不等老師叫就急著喊出答案。上課想去廁所就往外跑,渴了拿出自帶的水瓶子就抱著喝,有時老師氣得哭笑不得。孩子們沒有規矩,缺乏自律,嚴重影響課堂秩序。

建議:作為家長平時在家裡要給孩子立規矩,如按時起床、睡覺,自己整理圖書、玩具,對人有禮貌,學會使用禮貌用語,大人說話粗插言等家規。外出時提醒孩子遵守各種公共規則,家長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表率,提高孩子的規則意識,培養孩子遵守規則的能力。


不足三:孩子們的自理能力較差 一直以來,家長無微不至的照顧,使孩子們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書包有人拿,物品有人幫著整理的生活習慣,孩子們的自理能力較差。到了一年級,每天許多事情不能由父母代辦,老師每天要佈置的學習、勞動等任務,也要求孩子自己完成,因此讓孩子學會自理。

建議:家長要儘早訓練孩的生活技能,教會孩子自己穿脫衣服、洗臉刷牙、整理書包。自己保管整理玩具、圖書及學習用品,每天晚上讓孩子養成檢查、備齊第二天所需的學習用書及用具的習慣,且不能因為孩子磨蹭就急著包辦代替。自理能力有所增強,孩子在入小學後也就能很快適應小學的集體生活

不足四:孩子沒有養成閱讀的習慣 高考的改革將更重視學生的閱讀能力,現在,從一年級開始老師就要求孩子們每天進行閱讀,有的班級甚至要求孩子們把正在閱讀的拍照進行拍照發到微信群裡,雖然這只是班裡管理的一種措施,但可以看出現在學校對孩子們閱讀的重視程度。大凡到一年級學習好的孩子,基本上都是有良好的閱讀習慣的。

建議:孩子的閱讀習慣主要由家長來輔助完成,閱讀習慣越早培養越好。家長每天儘量抽時間和孩子一起進行親子閱讀,讓孩子們愛上讀書,讓讀書成為孩子的習慣。



總之, 家長要重視幼小銜接,但也不必過分焦慮,從現在開始與幼兒園老師密切配合做好孩子思想、能力與知識等方面的準備,相信孩子會渡過幼小銜接的關鍵期,順利成為一名全面發展的小學生。


梨渦2018


前天我們班開家長會,有幸請到了一位在小學任教三十多年從一年級帶到六年的老教師,來為我們班家長講了一下關於幼小銜接家長應該做哪些準備?

期間讓我也受益匪淺,接下來我就把其中的內容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家長心態的轉變。

很多家長都在考慮孩子要上小學都應該準備準備這個、學習那個的,其實不止是孩子需要準備,家長們的準備同樣重要。心態的轉變就是其中之一,家長要清楚小學和幼兒園不同,孩子進入小學之後所需要適應的規則也和幼兒園是不同的,最簡單的來說幼兒園早上遲到甚至是不來都是沒問題的,但是小學是不同的,所以家長的心態也需要轉變。



第二:對於孩子的學習。

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對於知識的學習相對是較少的,更多的是能力與意識的培養,但是到了小學之後更重要的則是知識的學習以及學習習慣的養成。因此需要家長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輔導孩子的學習,特別是在小學的一年級和三年級都是比較重要的階段,所以家長們對此要重視起來。


第三:六個習慣的養成。

1.養成先寫作業再去玩的習慣。

2.遇到不會的問題先留下來做會的問題,最後集中處理。

3.學會複習功課。

4.學會預習功課。

5.沒次做完作業要學會認真檢查。

6.上課聽講積極認知。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如有不足之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也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裡面每天都會發布關於幼兒教育的文章,謝謝。


李夢龍


幼小銜接,是一個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時期。越來越多的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提高了重視,這是全民素質提高的表現。從人類發展史來看,我們把孩子的教育放在孩子的童年時期,是為了快速的培養出更能適應社會的人類,而這樣的培養必然要配合孩子的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發展需要。

發展心理學強調,學齡前兒童,一般是指6歲以前的孩子,他們的學習方式應該是以遊戲為主。而6歲以後到12歲這個時期的兒童進入了小學階段,需要加深的是邏輯思維等的訓練。

這樣來看,幼小銜接首先需要清楚的就是孩子身心發展的變化。針對孩子不同時期的身心發展需要,家長需要配合性的調整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

首先就是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小學階段的孩子不同於幼兒園學前班,孩子需要獨立在學校的時間長很多,同時學校對孩子的要求也比幼兒園學前班多一些。從孩子自己背書包,到孩子自己冷熱加減衣服,這些都要孩子自覺有意識的完成。簡單的說,從小學開始,家長就需要逐步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來。


<strong>其次是孩子的團隊意識

小學六年,孩子會在一個幾乎是穩定的班集體中。這樣的集體中孩子的團隊意識就很能體現出孩子之間的差異性。任何一個人都是社會人,不可能完全的脫離社會生活,所以家長需要檢查自己的孩子是否“小太陽”意識太強,沒有團隊意識。

然後是相關學習習慣。

孩子是否已經有了閱讀的習慣?孩子是否已經有了一定的數學思維?孩子是否能夠和同齡人注意力集中時間差不多?孩子是否養成了安靜聆聽的好習慣?等等

最後是提前的心理建設。

小學階段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在小學階段孩子的大部分人生習慣都將被養成。所以父母可以提前對孩子做好相關的心理建設,構設出小學階段的美好,讓孩子充滿著儀式感的去迎接接下來的嶄新的學習生活!


宸媽碎碎念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group_id": 6428475827981124097, "media_id": 6585511645, "neardup_id": 1846994129350618654, "vname": "\\u5bb6\\u957f\\u5982\\u4f55\\u5e2e\\u52a9\\u5b69\\u5b50\\u5e94\\u5bf9\\u201c\\u5e7c\\u5c0f\\u8854\\u63a5\\u201d.mp4\

農村大聖


所以幼小銜接,是指幼兒園到小學中間的過渡階段。

在這一階段,家長需要準備的就是來看一下幼兒園和小學具體什麼不同,找到這些不同後,讓自己和孩子來適應這些不同。

具體的不同,主要是作息時間的不同、飲食習慣的不同、課程安排的不同。

具體來說主要是早上起來要比上幼兒園的時候要早,而且早飯的時間也要早,一天三頓飯,中間沒有加餐,上午四節課,下午有時候三節課,兩個下午不上課。除此之外,還有有的學習報有家庭作業這樣的話呢,就要有一個自律精神,放學回家以後先完成作業,後整理書包,然後再去做其他事情。


晨光微曉




1.心理準備

提前帶孩子參觀小學,或者看一些關於小學的圖片,告訴孩子小學和幼兒園有什麼不同,減少孩子對環境變化的恐慌。注意不要用學習很辛苦這樣的語言給孩子壓力,而是要告訴孩子他長大了可以學習更多本領了。

2.學習準備

我個人並不贊成把幼小銜接的知識學習都丟給補習班。因為幼小銜接知識內容並不複雜,重要的是興趣培養,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語文可以用繪本,還有一些拼音學習動畫短片;數學可以在平時買東西時讓孩子計算和買單;英語可以玩一些動畫片配音軟件,甚至去英語國家旅行等等。讓孩子知道學習是有用的,再根據小學的內容進行適當知識過渡就可以了。

3.生活習慣準備

小學有與幼兒園不同的作息時間,大班暑假後期就可以讓孩子根據小學時間表調整生物鐘了,每天也加上一些安靜下來寫寫畫畫的時間。

這個回答是否能幫助到您呢?歡迎關注頭條育兒專欄簽約作者:正面教育侯思遠,更多育兒乾貨每週更新


正面教育侯思遠


上學可能比幼兒園的作息要嚴格,所以家長要把孩子的這個生物鐘調整好。然後把怎樣送孩子上下學的事情安排好。上學了,以後很多事情要看孩子自己來記錄整理,所以給孩子準備一個記錄本,讓他把老師說的話都記錄下來,平時你有想跟老師反映問題也可以現在這個本子上。


心理諮詢師趙迪


從幼兒園到小學,由於環境、學習內容、師生關係等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對於新入學的孩子來說,的確需要一個較長的適應過程。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不妨有針對性地提前做好功課,為孩子輕鬆快樂步入小學做好精心的準備!

1.心理準備

<strong>

對年幼的孩子而言,興趣是他們做好事情的前提和關鍵。為了讓孩子對小學生活充滿嚮往,爸爸媽媽可以在開學前帶孩子去小學校園走一走,看看學校的操場、上課的教室、戶外的花草樹木,提前感受小學的校園氛圍。遇到高年級的小哥哥、小姐姐,還可以鼓勵孩子:“你很快也會像TA們一樣,在這裡學習知識,認識新夥伴了!”

有的家長,尤其是長輩習慣這樣“勉勵”孩子:“

上了小學你就要好好學習,不能天天玩了”、“上了小學你就會很辛苦了”……這些消極的心理暗示很容易讓孩子對新環境產生牴觸心理,家長們千萬注意要齊心協力為孩子創造一個和諧愉悅的“入學氛圍”,讓孩子擁有成為一名小學生的光榮感和自豪感。

2.生活習慣準備

新入學的小學新生中,經常可以見到有的孩子上學頻繁遲到、不會收拾書包、不會自己繫鞋帶等情況,這些看似尋常的“小糗事”,不僅會影響孩子的正常校園生活,而且很容易讓孩子受到同學的嘲笑而造成心理壓力,對他們的身心發展十分不利。

爸爸媽媽不妨有意識地從身邊小事鍛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暑假期間,可以參照小學作息時間調整孩子的“生物鐘”,幫孩子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和規律的作息習慣;生活中訓練孩子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正確使用筷子、調羹,自己穿衣、繫鞋帶等,家長越早幫助孩子形成好習慣,越有助於培養孩子的適應能力。

3.學習能力準備

小學課堂每節課時長約為40分鐘,相較於幼兒園明顯延長,孩子容易感到不適應。同時,很多小學老師反映,低年級的孩子之間寫作業的速度差異明顯,而做得慢的孩子並非不會,只是因為喜歡邊做邊玩,無法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情。

因此,對於準備入學的孩子來說,最關鍵的學習能力準備就是注意力的訓練。法國生物學家喬治·居維葉也曾說過:“天才,首先是注意力。”可見注意力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父母可嘗試給孩子佈置任務,比如講故事、繪畫、玩球等,讓孩子全神貫注地完成任務,我們還可以通過有趣的遊戲訓練孩子的專注力!

4.溝通技能準備

在幼兒園裡,老師更像是媽媽,孩子們的一舉一動都會受到老師的密切關注,但是小學裡,老師和學生的交流更多圍繞在教學內容、課堂紀律、課後作業這些方面,而且進入小學之後,孩子們之間可能會出現競爭、小團體等情況,這都需要孩子有更強的溝通能力。

我們要多帶孩子出門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消除孩子對陌生人的恐懼心理,增強他們的交往能力。我們還要告訴孩子學會傾聽,別人說話時,要專心致志地聽,瞭解對方的內容和意思;和老師或者同學交談時,要口齒清晰、自然禮貌地表達自己的需求,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5.安全意識準備

進入小學之後,孩子自主行動的時間和機會更多了,這就需要我們及早對孩子進行學校安全教育,培養他們的安全意識。比如:

遊戲安全

小學戶外活動的器械一般比較高大,而且場地硬、學生多,老師不可能隨時守護在孩子身邊,所以一定要讓孩子遵守課間活動秩序,不推擠、不瘋跑,不玩石子、木棍等存在安全隱患的物品。

接送安全

小學放學時間學校門口人員、車輛冗雜,家長一定要事先同孩子約好接送地點,囑咐孩子家長沒來時原地等待,不亂跑,不能跟別人走,如果去同學家一定要提前同家長商量。

衛生安全

我們要教育孩子不要隨意亂買小攤小販上的食品;飯前便後一定要記得洗手;只用自己的杯子喝水;身體不舒服時要立即和老師說。

從幼兒園到小學,對孩子來說是個重要的轉折點,讓我們多些耐心,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和孩子一起做好成長的準備。這個準備的過程不僅是和孩子一起面對困難,幫孩子獲得勇氣、建立自信的過程,更重要的是能讓孩子收穫珍貴的品質和習慣,見證他們的成長和人格的完善。


億童幼教機構


幼小銜接並不只是幼兒園和小學的事情,家庭和社會各方面因素都對其產生影響。其中家長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視。因為兒童的生活行為習慣、自理能力、身體素質、學習態度和能力以及社會適應力等都離不開家長的言傳身教。


1、家長首先要有正確的心理定位,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出色的地方,家長對孩子要有個正確的心理定位,要看到孩子的優勢,時刻反問自己希望孩子成為怎樣一個人?如果是我,我會說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健康、善良、正直自食其力的人。一旦有了一個心理定位,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做法就不會變得非理性。



2、激發孩子入學的願望。孩子上小學,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個較重大的轉折點。除了在物質豐幫助孩子做好準備外,還要營造入學的情境,讓孩子對小學產生嚮往,盼望早一點上小學。平時,家長在和孩子的聊天中,要不時傳遞這樣的信息“你長大了,就要上小學了,爸爸媽媽真高興我們家要有小學生了,我們真開心”,讓孩子知道,父母為自己的成長高興,為自己上小學自豪。有些孩子,對小學的認識依賴於表面,如上小學可以背書包、戴紅領巾、自己到學校等……家長還應幫助孩子正確瞭解學校,知道小學是學習的地方,小學生是以學習為主的,要做作業,還會考試,要認真學習。



3、學習上的準備。

在學校讓老師感到頭痛的不是那些在入學前缺少知識的孩子,而是那些對學習根本沒有興趣,不愛動腦思考的孩子。如何讓自己的孩子知識廣,興趣旺,能力強呢?我想我們有必要了解學習必備的能力和素質,孩子如果具備了思考的能力、閱讀能力等這些能力和素質,就會對學習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


神奇媽媽在這裡


幼小銜接,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這是孩子人生中比較重要的一個階段。父母除了準備必要的學習物品之外對孩子的學習習慣,生活作息習慣,專注力培養,自理能力的培養上下功夫,在上小學一年級之前的這個暑假,提前適應上小學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