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10部的經典歷史劇

我國曆史悠久,名人輩出,有的離我們太久遠,形象已模糊,優秀的導演和演員讓他們的形象又豐滿起來,變的有血有肉,歷史劇在中國尤為受歡迎,每年都會湧現不少規模宏大製作精良的作品。小編也是歷史愛好者一員,好的歷史劇猶如一杯美酒,令人欣賞過後,意猶未盡,下面推薦10部個人認為經典的歷史劇。

十部推薦的經典歷史劇之1走向共和

推薦10部的經典歷史劇

這部《走向共和》好的地方就在於,從公眾的閱讀和觀賞方面第一次把李鴻章放到比較客觀公正的角度去看。“李大明白”是對李鴻章最好的詮釋,孫大炮的名字也是不憑空而來,以往只是歷史學家才會以公正的角度認識他的,一般的人對他的印象都是負面的。《走向共和》還原了歷史的真實狀態,沒有拔高一個好人,沒有貶低一個壞人。以前接受的教育從來都是把李鴻章、慈禧、袁世凱描寫為壞人,而《走向共和》卻非常人性化、設身處地地為前人著想了。但是《走向共和》並不是給這些人物進行“平反”,而是告訴人們要善待自己的先人,因為我們也會成為先人。我們不能總用批判的眼光挑剔歷史人物身上的問題,應該多看他們的貢獻,建立一種同情的理解 。

為該劇過度美化慈禧和李鴻章,對於此二人些許誤國誤民的言行輕描淡寫。比如他們認為,此劇甲午之敗上為慈禧和李鴻章開脫淡化,反而推之於翁同龢及張謇,然而他們可能看到的顯然是刪減版,在一刀未刪版可以看到慈禧常常做出錯誤的決策、而等到災難釀成後在試圖改革時又把過去錯誤的責任全推拖於他人,比如為了自己的六十大壽,將國庫支出在興建頤和園上,沒錢再添購軍艦加強國防,導致甲午戰爭慘敗;又例如戊戌政變及庚子拳亂後之新政時將過去自我錯誤責任全推給康有為和光緒帝。而甲午戰爭後雖然史實上為翁同和推舉康有為進行維新變法,然而和李鴻章之爭亦也是事實,在甲午戰役前並屢次拒播銀子給北洋艦隊,甚至以主戰派之名惡整李鴻章,而完全不顧中日軍艦在甲午年差異懸殊,甲午戰敗翁同和亦難咎其責

十部推薦的經典歷史劇之2大明王朝

推薦10部的經典歷史劇

《大明》是一部可以瞭解當時明朝上層社會生活,政治,經濟的一部電視劇,一部能給觀眾提供這樣一種經驗的作品:人物之間相互博弈,其中有偉人也有矮人,他們各自都有一套他們超出不了的對待周圍環境的完整視角,其中一些人不過自作聰明的井底之蛙,另一些人則能行正道,在巨大的壓力下堅持本心,至於通權達變。正是後者的存在避免了眾多的視角可能會滑向的相對化。如果世界中的一切都是相對的,如果善惡最終無別,那這個世界中的生活只能是悲慘而下作的。雖然也許人們註定只能通過某種主觀的“看”來看待這個世界,但我們不該放棄對客觀性的追求,偉人的視角更加客觀,乃是因為他們能看到更多的東西。

誠如創作者所言,嘉靖至陰,是最高權力境界的孤獨者,無為而無不為;海瑞至陽,是最高道德境界的孤獨者,無畏而無不畏。一個封建制度的最大受益者,一個封建制度的挑戰者;一個處於權力的巔峰,一個位於權力的底層。兩個有天壤之別的人卻因歷史的機緣巧合碰撞在一起,相生相剋,並達到了某種奇妙的心靈默契。

十部推薦的經典歷史劇之3大秦帝國:裂變

推薦10部的經典歷史劇

政治戲和男人戲,在《大秦帝國之裂變》中佔據了很大的篇幅。劇中,商鞅與秦孝公這兩位偉大政治家之間的情誼,被觀眾們引為佳話

《大秦帝國之裂變》恐怕不是那種能讓人神魂顛倒的劇集,但絕對值得一看。與深沉雋永的《雍正王朝》相比,它有點糙;與苦心孤詣的《大明王朝1566》相比,它又有點散。然而有了它,國內歷史劇的最頂尖隊列,終於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了。秦國的強勢崛起,既是頌歌又是悲歌,這一出燦爛的悲喜劇,通過本劇客觀地表現出來了。有著浩蕩感激的偉岸情懷,故事大開大合,人物性情豪放,生死坦蕩,對自己負責、對理想忠誠,無論觀眾站在什麼角度去評價,都有自己的話說,一部電視劇讓人有話說,說得痛快,抒發胸襟之內的塊壘,《大秦帝國之裂變》值得看。值得看最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從本質上講兩千餘年的帝制時代不過都是秦朝的複製盜版而已,把大秦帝國看成一家公司,也會啟發金融危機下的芸芸眾生《大秦帝國之裂變》中的秦,不再是血性的、扭曲的、瘋狂的。只有大義,沒有勾心鬥角;只有英雄,沒有奸惡之徒;只有犧牲,沒有貪生怕死。對於“秦”題材的影視劇有很多但是電視劇《大秦帝國之裂變》跟它們不一樣。它對秦的呈現是全景式的,它對秦的態度是頌歌式的,它對秦的理解是顛覆式的

十部推薦的經典歷史劇之4雍正王朝

推薦10部的經典歷史劇

《雍正王朝》似乎依然代表著歷史劇的最高水平,這部由胡玫導演、二月河、劉和平聯合編劇的正劇史詩,憑藉著波瀾壯闊的歷史背景,驚心動魄的政治風雲,以及劇中每一個角色恰如其分神完氣足的表演,使得這部《雍正王朝》在中國電視熒屏上有著屹立不倒難以企及的重要地位。

《雍正王朝》改編自二月河長篇小說,當年在中央一套播出時創下央視收視的高峰,最高收視率16.7%,該劇包攬了該年所有電視劇獎項的大獎,成為黨政機關推薦收看的電視劇,更得到前總理朱鎔基的高度評價。該劇無疑是帝王戲中“嚴肅”一派的翹楚,圍繞權力爭奪這一中心,《雍正王朝》幾乎無暇旁及其他。它以一種甚至稍嫌枯燥的方式,表現了完全是男人之間—特別是有著血緣關係的男人之間劍拔弩張的鬥爭和衝突。詭譎多變的宮廷政治使人們看到了一代王朝史。史冊中的人物形象在劇中刻畫得生動自然,故事情節的一波三折,讓人慾罷不能。

《雍正王朝》劇中的科場舞弊案,現實版是英語四級洩題、高考舞弊;黃河水患,現實版的是長江大堤“豆腐渣工程”;“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等改革良策難於施行,也影射時下改革受既得利益者的阻力之大。 從後經驗主義的角度來看,《雍正王朝》是應運而生的。

《雍正王朝》無論是高潮迭起的劇情設置還是環環相扣的故事格局,都讓《雍正王朝》在歷史正劇當中無出其右,而劉和平的大家手筆,不但為這部劇刻畫了一個又一個栩栩如生的人物,更是傳達了一種更博大深邃的“大中國史觀”,其中對於波譎雲詭的政治風波,以及翻雲覆雨的朝堂爭奪,則是做了一番驚心動魄的營造與刻畫

10部推薦的經典歷史劇之5大秦帝國:崛起

推薦10部的經典歷史劇

《大秦帝國之崛起》作為歷史系列劇《大秦帝國》中的第三部,具有承上啟下之關鍵地位,在保留精粹的基礎之上,製作再次升級。歷經四年精雕細琢,這也意味著對於歷史與故事把控得更加嫻熟與精準。為了體現秦昭襄王五十六年秉鈞持軸期間毫不停歇、南拓東出的征戰生涯,《大秦帝國之崛起》再現了戰神白起發動的伊闕、郢都、華陽、長平四大戰役,並殲敵百萬以上的宏大戰爭場面,將風雲際會、群雄爭霸的大秦征戰展現地淋漓盡致

十部推薦的經典歷史劇之6漢武大帝

推薦10部的經典歷史劇

整個《漢武大帝》的劇本基本遵照了《史記》與《漢書》的史實記載進行創作,相對來說是完整的,但是在其中一些細節處理和人物的塑造上存在問題。

首先,《漢武大帝》受英雄史觀的影響,在《漢武大帝》中很難看到那個時代民眾創造歷史的展現,表現出來的大多是漢武帝一個人在推動歷史前進,漢武帝可能只是比別人有更多的機會,其實漢朝有很多人才,他們都作出了巨大貢獻,有著蓬勃的生命力,但是這些著名的歷史人物都被淡化處理了。

漢武帝的確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帝王,他善於用人並且有錯誤能糾正,但是把漢武帝刻畫成一個完人顯然是不對的。漢武帝作為一個封建帝王,本身有著多疑的性格,包括晚年求仙長生不死、中央集權過分集中帶來的等一系列問題,劇中對這些“缺點”表現的不夠,反之把漢武帝的能力寫的太全了,比如劇中說霍去病是漢武帝的徒弟,其實史書上根本沒這個記載,漢武帝也沒有直接用兵的能力,他只是善於用人而已。此外,不能把漢武帝當成“神”來刻畫,而對於其身處朝代的表現如果只表現出其輝煌的一面,疏忽另一面則是相當危險的,如果只從一個角度把漢朝推到極端顯然是不對的,應該有二分法的原則。

《漢武大帝》故事的基本脈絡沒有離開歷史太遠。在這一點上,電視劇濃墨重彩,著力刻畫,從氣勢到細節多有與歷史合拍之處。劇中角色,除了李廣從自殺被改成戰死外,其他人的結局都可當作正史來看。除了景帝武帝兩代皇帝,一些配角的塑造也頗見歷史功底,比如劇中的竇嬰精神氣質與《史記》非常符合,而霍去病的少年氣盛與不恤士卒也都有歷史定論。《漢武大帝》讓人詬病的地方也有不少,就是劇中的一些細節上的“越位”

十部推薦的經典歷史劇之7康熙王朝

推薦10部的經典歷史劇

《康熙王朝》改編自二月河同名小說,情節氣勢磅礴,人物刻畫深刻,有狼煙四起的戰場,有深闈莫測的宮廷,有勾心鬥角的官場,也有情真意切的情感生活。這是第一次以正劇的角度濃墨重彩刻畫了清朝初期康熙皇帝充滿傳奇的一生。《康熙王朝》送國家廣電總局審查時,被譽為”思想性、藝術性、政治性都達到了相當高度”,在內地的收視率十分可觀。雖然被不少清史專家批評將康熙臣子改編得面目全非,不過該劇的收視率已經證明了它的成功度,不然也不會惹來如此多的質疑。而陳道明和斯琴高娃的出色表演更是讓人印象深刻。

十部推薦的經典歷史劇之8貞觀之治

推薦10部的經典歷史劇

《貞觀之治》是根據《唐書》、反映唐太宗貞觀之治編劇的歷史劇,雖然李世民題材的歷史劇眾多,但是絕大多數都是糟粕,唯有這部《貞觀之治》堪稱精品,片中人物的表演都很真實,且忠於歷史,極少虛構之處。該劇中很多演員也都是《走向共和》裡的演員。

十部推薦的經典歷史劇之9成吉思汗

推薦10部的經典歷史劇

電視連續劇《成吉思汗》的創作,塑造一個有血有肉的成吉思汗是一項頗具挑戰性的任務。它的難度在於不僅僅要塑造歷史偉人成吉思汗鐵木真的形象,而且要在電視屏幕上重新創造出一個時代,一個完整時代的人與物,人與事。以雄渾的氣魄、壯麗的景象和精美的製作贏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

十部推薦的經典歷史劇之10三國演義

推薦10部的經典歷史劇

歷史劇排名不放三國演義,會被罵死,老版三國拍的大氣恢弘,人物立體,演員演技炸天,但和三國志差的太多,放最後一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