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摘录] 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外部环境?

小喇叭:刘鸿雁工作室公益一对一微信咨询进行中,需要的家长朋友请留意文末的预约二维码。

[咨询摘录] 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外部环境?

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人际关系代表着人的心理适应水平、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人际交往不良常常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缺少正常人际交往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如下适应困难:拘谨胆小、害羞怕生、孤僻退缩,或自我中心、不能合作、任性攻击。而人际交往中的尊重、分享、合作、关心则是预防和治疗这类心理问题的灵丹妙药。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水平,对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各种心理疾病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家长:

21个月女宝,主要是奶奶照顾,晚上也是和奶奶睡一个房间,单独自己的床,一直以来都是。晚上下班后(5、6点钟到9点睡觉)父母陪伴,周末父母陪伴。最近爸爸陪的多,妈妈工作忙,晚上少一点。周末都有陪的。家里还有一个阿姨白天在,也陪着出去玩。

上早教课时不像在家里,经常是看着老师做动作,但是不模仿。不是很喜欢和老师互动,经常老师和她说话或者牵着她做动作会跑开,程度不一,也会哭。个别情况有和老师互动(非常喜欢的游戏,比如玩泡泡会追着老师要),有道具的时候好一些,老师发玩具会主动上去拿,但是不和其他小朋友抢,比如一堆小朋友围上去拿东西,她会站在一边等着。

想咨询如何帮助孩子更好的适应外面的环境,可以和老师/小朋友更好的互动。不是那么害怕/躲闪/哭。是不是和她在没兴趣的时候不理别人说话也有关系,另外想知道我们父母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够,需要改进的。

指导建议

对象:女宝,21个月。通过了解发现孩子性格虽然偏内向,但各方面状况都很好。家长提出希望能够引导孩子多和别人沟通,主要是希望她更加能够适应现在的早教班,为以后上幼儿园做准备。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我给出以下建议。

1,关于兴趣班。孩子对于不同的早教班,反应不一样。建议家长在早教班的选择上可以多参考孩子的兴趣点。比如,孩子比较抵触小小运动馆的课程,那如果把早教课改成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爬山或者慢跑,不仅能让孩子得到一定的锻炼也能享受美好的亲子时光。

2,关于主动说出自己的需求。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需求,家长就不能太善解人意。比如孩子想要喝水,如果我们在她说出‘我要喝水’或者‘妈妈请你帮我倒水’之前,就已经把水已经端给她了,这样孩子就不需要语言来表达了。

[咨询摘录] 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外部环境?

3,家长的榜样作用。如果,爸爸妈妈平时在生活中更善于且乐于沟通,孩子也会更加原因对别人说出自己的感受。可以在孩子面前多做一些简单易懂的示范,例如,这件事让我感觉很开心或者很伤心,你呢?

4,让孩子说出的话有自己的重要性。如果你说出的话并不会起到什么作用,跟没说一样,那你会怎么样呢?我们很容易想到这样的结果,除了愤怒就是会让我们更加沉默。在关于孩子的事情上,如果孩子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除了即使夸奖,给予一定的重视是最好的鼓励。

5,营造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虽然说内向或外向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性格和气质,但无疑在充满爱与欢笑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更愿意也更容易与人沟通和愉快的相处。

6,父母多多参与孩子的生活,晚上建议由父母带睡,有睡前故事,沟通交流等,增进亲子关系,给予足够的关注,也给父辈一个放松的时间,不建议孩子和祖父母睡,除非是不得已的情况下。

一般来说,开始走路的宝宝,都会对小朋友产生兴趣,愿意和人亲近,但还不能很融洽地在一起游戏,基本上是各玩各的。但最初的交往能力就应从此刻开始培养.可从三个方面人手:

(1)当宝宝能走路时,要给他创造与外人接触的机会。可以每星期带他去几次公园,有可能的话,每天都可以带他到有孩子玩的地方去。宝宝虽不能同别的孩子一起玩,但他却愿意看着,他可能会站在很近的地方盯着看,或很严肃地把手里的东西递给别人,然后又拿回来。到2~3岁时,宝宝就会同别的孩子一起玩得很开心了。

(2)帮助孩子结交玩伴,鼓励他交往,并给予他自由选择玩伴的权力。父母可以经常请一些小朋友到家里玩,让他们一起做游戏、听故事、唱歌、跳舞.画画,逐步培养宝宝与同伴交往的习惯。即使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闹矛盾,家长也不要强行把孩子拽回家,更不要骂孩子“草包”、“笨蛋”。最好的方法是从中调停,让孩子们自己解决矛盾,友好相处。

(3)孩子最初的交往会出现一些不友好的态度,如说”不要你到我家里来”,或双手将小朋友推出去,或者抢夺别人手中的玩具,或一大堆玩具自己一个人霸占,不愿分给别人。这些不良态度,有的是受成人影响的结果,如成人间不礼貌酌训斥、吵架就会传染给孩子。有时,成人会对孩子说这样的话:“快收起来,隔壁小弟弟要来抢了!”这些做法只会引发孩子的嫉妒、自私自利、贪心的心理。成人应从正面教育孩子,让孩子学会谦让、容忍、礼貌等品质,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

很多祖父母带孩子整天会提心吊胆的,怕孩子在外面不小心摔了,怕孩子在外面与人闹纠纷吃亏,怕在外面学坏等,不给孩子社会交往的机会,总是把孩子关在家里独自玩耍。于是孩子变得越来越内向,逐渐失去了天真活泼的性格。

培养孩子社交能力是孩子走向社会的必修课,一个无法适应社会交际的孩子,终将无法在社会中立足。其实家长只要注意培养孩子生活中一些细节,如自信、微笑、交友、自我表达等等就可以让孩子社交能力,慢慢提升。

温馨提示:头条号上现有不少家长咨询儿童心理问题,因三言两语无法获取全面信息,也无法有针对性地给出建议。刘鸿雁工作室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预约请加微信号“lhyxinli”,注明“头条号”。

一对一辅导咨询进行中!

携手与您一起搭建与孩子心灵沟通的桥梁,培养孩子的社会情感能力,帮助孩子们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学会自知、自信、自我管理和自我尊重;具有社会意识和人际关系管理的技能,能理解与包容他人、对他人产生情感共鸣,建立积极、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创意性地解决问题和做负责任的决定。

咨询预约/联系我们

儿童心理成长的微信号:ertong_xinli,是儿童心理资讯和服务平台,欢迎关注。

问题快速查找:A叛逆,B爱发脾气,C固执,D嫉妒,E敏感,F急脾气,G磨蹭, H爱告状,I哭闹&耍赖,J立规矩,K胆小和不自信,L安全感,M抗挫,N拿别人东西,O教育方法,P做个好爸爸,Q入园焦虑,R不合群,S兴趣培养,T注意力,U性心理,V二孩教育。请关注本号后回复对应的字母,如“叛逆”回复“A”。

点击好看让更多家长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