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摘錄] 如何幫助孩子適應外部環境?

小喇叭:劉鴻雁工作室公益一對一微信諮詢進行中,需要的家長朋友請留意文末的預約二維碼。

[咨询摘录] 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外部环境?

心理學家們普遍認為,人際關係代表著人的心理適應水平、是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標誌,而人際交往不良常常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缺少正常人際交往的孩子,往往會表現出如下適應困難:拘謹膽小、害羞怕生、孤僻退縮,或自我中心、不能合作、任性攻擊。而人際交往中的尊重、分享、合作、關心則是預防和治療這類心理問題的靈丹妙藥。由此可見,從小培養幼兒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和水平,對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預防各種心理疾病有著積極而重要的意義。

家長:

21個月女寶,主要是奶奶照顧,晚上也是和奶奶睡一個房間,單獨自己的床,一直以來都是。晚上下班後(5、6點鐘到9點睡覺)父母陪伴,週末父母陪伴。最近爸爸陪的多,媽媽工作忙,晚上少一點。週末都有陪的。家裡還有一個阿姨白天在,也陪著出去玩。

上早教課時不像在家裡,經常是看著老師做動作,但是不模仿。不是很喜歡和老師互動,經常老師和她說話或者牽著她做動作會跑開,程度不一,也會哭。個別情況有和老師互動(非常喜歡的遊戲,比如玩泡泡會追著老師要),有道具的時候好一些,老師發玩具會主動上去拿,但是不和其他小朋友搶,比如一堆小朋友圍上去拿東西,她會站在一邊等著。

想諮詢如何幫助孩子更好的適應外面的環境,可以和老師/小朋友更好的互動。不是那麼害怕/躲閃/哭。是不是和她在沒興趣的時候不理別人說話也有關係,另外想知道我們父母有什麼地方做的不夠,需要改進的。

指導建議

對象:女寶,21個月。通過了解發現孩子性格雖然偏內向,但各方面狀況都很好。家長提出希望能夠引導孩子多和別人溝通,主要是希望她更加能夠適應現在的早教班,為以後上幼兒園做準備。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我給出以下建議。

1,關於興趣班。孩子對於不同的早教班,反應不一樣。建議家長在早教班的選擇上可以多參考孩子的興趣點。比如,孩子比較牴觸小小運動館的課程,那如果把早教課改成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爬山或者慢跑,不僅能讓孩子得到一定的鍛鍊也能享受美好的親子時光。

2,關於主動說出自己的需求。要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需求,家長就不能太善解人意。比如孩子想要喝水,如果我們在她說出‘我要喝水’或者‘媽媽請你幫我倒水’之前,就已經把水已經端給她了,這樣孩子就不需要語言來表達了。

[咨询摘录] 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外部环境?

3,家長的榜樣作用。如果,爸爸媽媽平時在生活中更善於且樂於溝通,孩子也會更加原因對別人說出自己的感受。可以在孩子面前多做一些簡單易懂的示範,例如,這件事讓我感覺很開心或者很傷心,你呢?

4,讓孩子說出的話有自己的重要性。如果你說出的話並不會起到什麼作用,跟沒說一樣,那你會怎麼樣呢?我們很容易想到這樣的結果,除了憤怒就是會讓我們更加沉默。在關於孩子的事情上,如果孩子能夠提出自己的想法,除了即使誇獎,給予一定的重視是最好的鼓勵。

5,營造和諧愉快的家庭氣氛。雖然說內向或外向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性格和氣質,但無疑在充滿愛與歡笑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更願意也更容易與人溝通和愉快的相處。

6,父母多多參與孩子的生活,晚上建議由父母帶睡,有睡前故事,溝通交流等,增進親子關係,給予足夠的關注,也給父輩一個放鬆的時間,不建議孩子和祖父母睡,除非是不得已的情況下。

一般來說,開始走路的寶寶,都會對小朋友產生興趣,願意和人親近,但還不能很融洽地在一起遊戲,基本上是各玩各的。但最初的交往能力就應從此刻開始培養.可從三個方面人手:

(1)當寶寶能走路時,要給他創造與外人接觸的機會。可以每星期帶他去幾次公園,有可能的話,每天都可以帶他到有孩子玩的地方去。寶寶雖不能同別的孩子一起玩,但他卻願意看著,他可能會站在很近的地方盯著看,或很嚴肅地把手裡的東西遞給別人,然後又拿回來。到2~3歲時,寶寶就會同別的孩子一起玩得很開心了。

(2)幫助孩子結交玩伴,鼓勵他交往,並給予他自由選擇玩伴的權力。父母可以經常請一些小朋友到家裡玩,讓他們一起做遊戲、聽故事、唱歌、跳舞.畫畫,逐步培養寶寶與同伴交往的習慣。即使在玩的過程中,孩子們鬧矛盾,家長也不要強行把孩子拽回家,更不要罵孩子“草包”、“笨蛋”。最好的方法是從中調停,讓孩子們自己解決矛盾,友好相處。

(3)孩子最初的交往會出現一些不友好的態度,如說”不要你到我家裡來”,或雙手將小朋友推出去,或者搶奪別人手中的玩具,或一大堆玩具自己一個人霸佔,不願分給別人。這些不良態度,有的是受成人影響的結果,如成人間不禮貌酌訓斥、吵架就會傳染給孩子。有時,成人會對孩子說這樣的話:“快收起來,隔壁小弟弟要來搶了!”這些做法只會引發孩子的嫉妒、自私自利、貪心的心理。成人應從正面教育孩子,讓孩子學會謙讓、容忍、禮貌等品質,養成良好的交往習慣。

很多祖父母帶孩子整天會提心吊膽的,怕孩子在外面不小心摔了,怕孩子在外面與人鬧糾紛吃虧,怕在外面學壞等,不給孩子社會交往的機會,總是把孩子關在家裡獨自玩耍。於是孩子變得越來越內向,逐漸失去了天真活潑的性格。

培養孩子社交能力是孩子走向社會的必修課,一個無法適應社會交際的孩子,終將無法在社會中立足。其實家長只要注意培養孩子生活中一些細節,如自信、微笑、交友、自我表達等等就可以讓孩子社交能力,慢慢提升。

溫馨提示:頭條號上現有不少家長諮詢兒童心理問題,因三言兩語無法獲取全面信息,也無法有針對性地給出建議。劉鴻雁工作室提供一對一諮詢服務,預約請加微信號“lhyxinli”,註明“頭條號”。

一對一輔導諮詢進行中!

攜手與您一起搭建與孩子心靈溝通的橋樑,培養孩子的社會情感能力,幫助孩子們在學校、家庭和社會生活中,學會自知、自信、自我管理和自我尊重;具有社會意識和人際關係管理的技能,能理解與包容他人、對他人產生情感共鳴,建立積極、健康、和諧的人際關係;能創意性地解決問題和做負責任的決定。

諮詢預約/聯繫我們

兒童心理成長的微信號:ertong_xinli,是兒童心理資訊和服務平臺,歡迎關注。

問題快速查找:A叛逆,B愛發脾氣,C固執,D嫉妒,E敏感,F急脾氣,G磨蹭, H愛告狀,I哭鬧&耍賴,J立規矩,K膽小和不自信,L安全感,M抗挫,N拿別人東西,O教育方法,P做個好爸爸,Q入園焦慮,R不合群,S興趣培養,T注意力,U性心理,V二孩教育。請關注本號後回覆對應的字母,如“叛逆”回覆“A”。

點擊好看讓更多家長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