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存辉、王建沂见面热聊“走出去”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昨在北京开幕

本报特派记者 王益敏 发自北京

昨天,在北京的国家会议中心,肖琪经一身休闲装,满面春风。作为华立集团党委书记、海外总指挥,肖琪经代表公司参加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本届高峰论坛以“共建‘一带一路’、开创美好未来”为主题,昨天是论坛开幕第一天,包括一场由中外近900名代表参加的企业家大会和12场分论坛。

钱江晚报记者跟随参会浙江企业家脚步,聆听一个个浙江企业参与“一带一路”的故事。

国际化战略尝到甜头

华立要帮助更多企业出海

肖琪经在北京停留的时间约30个小时,其间要见10多个人。“有新朋友,也有老朋友。”他说。

老朋友,是见证华立集团走向国际化的“第一步”的人。华立集团于2000年开始全面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走出去”的第一站是泰国,从简单推销产品,到投资建厂,最终设立了境外工业园。新朋友是一群来自非洲的小伙伴。尝到了“走出去”甜头的华立集团,进一步在全球布局境外工业园。其中,在非洲开发了一个3~5平方公里的小型特色工业区。

昨天,肖琪经和泰国安美德集团首席营销官维文不期而遇。两个彼此相识十几年的老朋友,深情相拥。10多年前,华立集团正是与泰国安美德集团合作,在泰国设立了面向中国企业的泰中罗勇工业园。工业园已成功吸引120家企业入驻,带动中国对泰投资超35亿美元,累计实现工业总值超120亿美元,为泰国当地解决就业3.2万人。

接下来怎么做,是两人需要考虑的事。“最终是要帮助更多的企业走向国际化。”肖琪经说。

省商务厅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浙江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建设了10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55亿美元,带动东道国就业超6万人。

浙商要高质、高效“走出去”

必须产业链上下游抱团发展

昨天的“一带一路”企业家大会现场,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和富通集团董事长王建沂一碰面便聊了起来。两人探讨的是如何助推浙江民营企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地“走出去”。

“我们两家企业有许多互补的地方,所以约定下个月两个团队再‘碰撞’一下。”南存辉说。他计划,接下来去杭州、海宁、嘉善走一圈,互相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再运用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

“我们认为必须是抱团发展,集聚发展。”王建沂表示,浙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布局不能是低层次、碎片化的输出,而是组织一批能代表浙江制造水平的产业,以产业链上下游抱团、集聚的形态共同“走出去”。

实际上,无论是正泰还是富通,都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了成功实践。正泰集团目前已与80%以上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产品和服务覆盖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设立了北美、欧洲、亚太三大海外研发中心,以及五大国际营销区域,14家国际子公司,22个国际物流中心,走出了一条“产品走出去、服务走进去、技术走上去”的全球化之路。

昨天上午的企业家大会全体会议后,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还与荷兰合作方签订了荷兰格罗宁根103兆瓦光伏技术合作合同。

早在2012年,富通集团就在泰中罗勇工业园建成了东盟地区最具规模、品种最完整、技术最先进的通信光缆工厂,以及东盟地区规模最大、品质最高的产品研发和检测中心。借着富通集团(泰国)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富通集团在东南亚建立了“桥头堡”。2018年,富通集团在东盟的市场份额超过15%,在泰国的市场份额超过4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