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季後賽=加班,那麼NBA球員的加班費有多少?

季後賽激戰正酣,幾家歡喜幾家愁:已經有球隊順利進軍第二輪,坐等下一輪的對手出爐,也有球隊只走了個過場,還沒等找到狀態,卻已經與季後賽說了再見。

打季後賽=加班,那麼NBA球員的加班費有多少?

關於常規賽自然大家耳熟能詳,每支隊伍82場常規比賽,東西部各有戰績更好的8支球隊晉級季後賽。而NBA方面的所有信息和規則似乎都是按照常規賽而來的:總數據累積只計入常規賽部分;球員的年薪也按照常規賽計算(簽約時的年薪除以82再乘以出戰場次計入,禁賽同理),一位球員如果只是在季後賽開始前才和球隊簽下老將底薪,那他甚至都不能從球隊拿到工資——簽約馬刺的麥蒂,那一年在球隊的工資賬單上空空如也,連他的名字都看不到。

季後賽有季後賽的規矩,相關數據也另起一份,和常規賽不發生關係,於是賽季的獎項們也只有一個來自季後賽:總決賽MVP。大家約定俗成,把季後賽視為常規賽之後的嘉獎——畢竟真正的戰役,從現在才拉開帷幕。

當然,聯盟也不會白白讓球隊比賽,一些彩頭總歸是有的:聯盟設立了季後賽獎金,用於發放給參加季後賽的球隊們。而這些獎金按照階梯制,發放給打到不同階段的球隊賬戶上。

聯盟的季後賽獎金從1982年開始設立,最初的總獎池只有150萬美元,而隨著廣告收入和工資帽的提升,聯盟發放獎金也開始闊綽起來:2017-18賽季,聯盟的季後賽總獎池已經達到了2000萬美元,這賽季的總獎金要到5月中旬或者6月才能公佈,按照聯盟不定期提升總獎池的規律,要麼保持2000萬持平,要麼還要微調一些,我們暫且按照去年的標準,對獎金的分配給出一個基本的解釋。

首先聯盟會對常規賽排名優先的球隊發放獎金:常規賽戰績第一的球隊將會得到50.4萬,而東西部戰績最佳的球隊再分別得到40.5萬——因此推出,常規賽收穫最豐的是雄鹿,他們將因此分走91萬美元。接下來是分區第二位的球隊,40.5萬;第三位30.2萬、第四位23.8萬、第五位19.8萬、第六位13.5萬,而餘下四支球隊就沒有錢分了,戰績獎金也就分給前12名的球隊。

好在只要出席季後賽,還是有出場費可以分的:16支出戰季後賽的球隊,都會得到29.8萬的首輪出場費;第二輪35.5萬;出戰了分區決賽的球隊還可以得到58.6萬,而總決賽失敗的球隊額外再得到234.6萬,總冠軍則會得到354.1萬,合計正好2000萬美元。

值得補充的是,這些金額都是累加的:以去年的勇士為例,他們得到的總收入是分區亞軍的40.5萬+首輪29.8萬+次輪35.5萬+分區決賽58.6萬+總冠軍354.1萬,合計518.8萬,這筆錢已經佔到了聯盟總獎池的四分之一還多,而總亞軍其實只有382.5萬,比勇士少了130多萬。排在第三的是打出最佳戰績且有常規賽西部第一的火箭,加上分區決賽的獎金,他們有232.2萬。而去年東西部的第七和第八的4支球隊馬刺、雄鹿、森林狼和奇才都止步首輪,他們能分到的獎金也只有第一輪的出場費,29.8萬美元而已。

2000萬看起來挺多,但要16支球隊來分,而且再分給球員們,其實真沒多少。就拿勇士隊為例子,不到520萬,分給在冊的17個球員,每個人也就30來萬,不如庫裡和杜蘭特一場比賽的收入多(庫裡一場大概45.6萬,杜蘭特一場36.6萬),因此對於各支球隊來說,這筆錢就不能再按照球員收入的比例來分,而是根據慣例,簡單粗暴,直接平分。

但也並不是每支球隊都直接均攤給每一個球員的,有時候也會包括助理教練、球隊訓練師以及其他工作人員,簡而言之就是全憑球員們自願。這筆錢通常和飛行補貼(打客場比賽時,聯盟會發放給球員一個小信封,裡面會有幾百美元的客場飛行補貼)一樣,通常以現金形式發放。大牌球員可能隨手賞給新秀小弟,也可能出門前順便就遞給球隊工作人員了。

而在開拓者隊,利拉德延續了前隊友卡曼的提議,主動把隊友們召集起來,希望各位球員能夠把這筆季後賽獎金分給球隊的工作人員,而這一提議也得到了開拓者全隊球員的熱烈支持,從此季後賽獎金贈給工作人員也成了開拓者的慣例。

打季後賽=加班,那麼NBA球員的加班費有多少?

對此利拉德表示,“他們也辛苦了一整年了,也遠離家鄉,做著這份工作,他們的生活並不容易,我們希望在一年結束的時候,能夠除了握手和說一聲謝謝之外,給他們一些實質性的幫助,讓他們過得更輕鬆一點。”

事實上球隊的工作人員們的收入普遍都非常低,年薪也不過只有美國的平均收入標準。因此這筆錢對他們來說是不菲的收入,就拿開拓者首輪出局的年份來類比,也有近30萬的獎金,而開拓者的球隊工作人員,包括隊醫、訓練師、理療師、裝備經理等一共也就20來人,平均下來差不多有一萬美元,對他們來說非常驚喜了。

一般來說,這筆錢均攤下來其實也沒多少,無非就是給被淘汰的球員一點安慰,實實在在地感受一下季後賽的氣氛,球員們通常在被淘汰的第二天就收拾衣櫃離開球隊,合同到期的球員很可能再也不會回到這間更衣室了,用發錢的形式給球員一個念想,總還能增加點回憶。

不過有時候這些回憶也不是那麼美好的:2011-12賽季,當時的獨行俠隊勉強打入季後賽,然後0-4被雷霆橫掃出局,當時的季後賽獎金也就28萬左右,不過最後參與分錢的卻只有14個球員:拉馬爾-奧多姆在3月份就和獨行俠分道揚鑣,不再回到球隊了,而那一年他場均6.6分4.2籃板,甚至還不到上一年在湖人的一半。在獨行俠賽季還沒完的時候,奧多姆已經穿上了湖人總冠軍的T恤跑去斯臺普斯加油了,那會兒他身上還有一年半的合同。全隊一致決定不給他這筆錢,最後14個人分了這28萬,中國球員易建聯雖然季後賽也就打了5分鐘,但也分到了這2萬美元。

打季後賽=加班,那麼NBA球員的加班費有多少?

而在3年後,又是達拉斯的更衣室裡出現了類似的新聞,這次的主人公是朗多。球隊還是沒有給他錢,但和一開始的報道不同:朗多是因為和主帥卡萊爾產生矛盾,之後早早撤離了球隊,球隊方面用“背部疼痛”為由宣佈他此後比賽都會缺席,而球隊的花名冊中也沒了他的名字。既然不在更衣室裡,分錢的時候自然沒有給他留一份,大家心照不宣,就當這個人不在好了。

打季後賽=加班,那麼NBA球員的加班費有多少?

但正如之前的開拓者隊那樣,許多球員都和球隊的工作人員,或是收入較低的底薪或者新秀球員關係不錯,用錢的方式最容易籠絡人心,於是走之前甩個紅包各得其樂,至於聯盟也沒打算大幅提高標準,球員賺錢的大頭顯然不在這上,對這些千萬百萬富翁來說這筆錢都是灑灑水,所以也從來沒因此出現爭執,卻也皆大歡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