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郡望丨天水郡

“天水”,是當地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地名,天水得名,源於“天河注水”的美麗傳說。

西漢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肅通渭),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通渭縣、秦安縣、定西縣、清水縣、莊浪縣、甘谷縣、張家川縣及天水市西北部、隴西東部、榆中東北部地一帶地區。西晉移郡上邽(今天水市),東漢朝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改為漢陽郡,三國魏仍改為天水郡。

天水趙氏,秦破趙都城邯鄲之後,趙廢太子趙嘉率宗室退守代郡自立為趙王(在後來統一全國的秦國的史官看來,趙已經滅亡,因此稱趙嘉的趙國為代國),力圖聯合燕國復國,但不幸未能如願,後趙姓遷往甘肅,趙嘉之子趙公輔裔孫世代居住在天水郡,形成望族,及至漢代該族的趙充國曾封侯入相,顯赫一時,趙宋皇室即號稱郡望為天水郡,故兩宋有「天水一朝」之稱,“天水郡”是趙姓的著名堂號和地望。

天水王氏世居天水郡上縣,即今甘肅天水市。子姓敫王子比干之後;天水尹氏為晉時尹緯之族所在。天水閆氏出自周康王;天水梁氏,出自氏族梁氏。

龍氏家譜中,常有“董父望出天水”之詞。(因董父養龍而稱為豢龍氏在天水一帶而著名)

以此為望的姓氏有:王姓、楊姓、趙姓、尹姓、嚴姓、艾姓、揚姓、莊姓、紀姓、桂姓、強姓、秦姓、段姓、龍姓、閻姓、曾姓、田姓、姜姓、梁姓、皮姓、狄姓、上官姓

名勝古蹟:伏羲廟

伏羲廟又稱“中華第一廟”,現存佔地面積6600平米,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紀念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伏羲氏位列“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被尊為“龍祖”,目前每年舉辦三次規模盛大的祭祀伏羲活動,正月十六(伏羲誕辰日)和農曆7月19日,由民間舉辦春祭和秋祭,周邊群眾扶老攜幼,紛紛前來伏羲廟朝拜祭祀“人祖爺”;每年6月22日,由國務院港澳事務辦、臺辦、僑聯與甘肅省政府主辦的公祭伏羲大典。

我有平臺,您有故事,願每一個家族傳承者,在此留下您家族的故事,包括不限於家族的傳說、字輩、郡望、祠堂、分佈的區域,如果您不怕為族事所叨擾,您也可以在留言區留下您的聯繫方式,一是為了讓族人瞭解家文化,二是方便失散的族人尋根。文中因小編的知識水平有限,難免很多錯誤之處,當然遺漏之處更多,希望諸位能夠多一點理解和寬容,小編願意做一個拋磚引玉之人,致力於讓年輕的一代知道“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將要到哪裡去?”在今天物慾橫流的社會里,少一絲浮躁,多一份沉穩,少一絲欺詐,多一份仁愛。同時本平臺歡迎諸位家族傳承者積極投稿,共同傳承家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