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山歌:內容豐富有韃殺

客家山歌,源於古代中原,伴隨著客家先民的遷徙,是中原文化與閩粵贛邊本土文化融合的結晶,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繼承了《詩經》中的傳統風格,同時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優秀成分,表現出客家人的口頭文學和語言特色,自成體系,風格卓特。主要流傳於贛州、梅州、惠州、河源、汀州各市縣(包括現三明市寧化、清流、明溪等縣)以及臺灣的苗栗、新竹、桃園等地及國內外其他客家人聚居地。

客家山歌:內容豐富有韃殺
客家山歌:內容豐富有韃殺

客家山歌的形成與客家人所處環境有關,客家人終日作業于田野山嶺之間,並且男女俱出,沒有"男子事於外,女子事於內"的嚴格差別;同時客家人的性格保存著古代中原人的風氣,簡樸耐勞,很少慵惰浮誇之態。山歌淋漓致盡地描述了當時的生活情景,也縱情地表達了那種樂觀、豁達、詼諧的精神,以濃郁風情的鄉土氣息、形象逼真的比喻與誇張等修辭手法,精煉流暢的方言俚語,宛轉悠揚的音韻,從而唱出了客家歌壇的最強音。上杭縣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於1995年被評為全國“客家山歌之鄉”。

客家山歌:內容豐富有韃殺

就客家山歌的題材內容看,有謳歌愛情的情歌、表達生活情境的勞動歌和生活歌、表現時代的時政歌、記述傳說故事的虛玄歌。從表現形式上分有猜調小調、竹板歌、鬥歌等。下面試舉幾例以餉讀者。

情歌

(一)

“阿哥出門去南陽,漂洋過海路茫茫。

一對鴛鴦各打各,郎割心肝妹斷腸。”

(二)

入山看見藤纏樹,出山看見樹纏藤,

藤生樹死纏到死,樹生藤死死也纏。

攬樹開花花攬花,阿哥攬上妹攬下,

牽起衫尾等郎攬,等郎一攬再回家。

新買扇子七寸長,一心買來送情郎,

囑咐情郎莫跌撇,兩人睡目好潑涼。

河邊楊柳嫩嬌嬌,拿起槳板等東潮,

阿哥搖船妹潑水,船浮水面任哥搖。

(三)

見妹挑擔百二三,阿哥心頭著一驚;

心想同你分多少,又見人多唔敢聲。

勞動歌

(一)

“北風起哩吾唔愁,夜裡冇被蓋石頭,

問吾石頭樣般蓋,搬上搬下汗流流。”

(二)

犁田冇牛用鋤頭,戀妹唔到用計謀。

千般計謀都用過,不如山歌來開頭。

猜調小調

“鎖:什麼生來葉下紅?

什麼生來兩條蟲?

什麼上來郎當吊?

什麼生來叢打叢?”

“開:莧菜生來葉下紅;

豆莢生來兩條蟲;

茄子生來郎當吊;

韭菜生來叢打叢。”

時政山歌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927——1937),閩西與贛南的客家兒女用客家山歌大力宣傳革命道理,擴大紅軍隊伍,支援革命戰爭:

(一)閩西人民鬧革命,民歌開路打頭行。

多少艱難勝利事,民歌都是見證人。

(二)寧化的客家山歌《剪掉髻子當紅軍》

韭菜開花一稈心,剪掉髻子當紅軍。

頭上戴起五星帽,肩扛梭鏢更精神。

參加紅軍鬧革命,唔怕山高水又深。

水深踩著波浪過,山高也要踏個平。

韭菜開花一稈心,剪掉髻子當紅軍。

永遠跟著毛委員,海枯石爛不變心。

(三)劉永生將軍當年即興創作的上杭客家山歌《土豪惡》來宣傳革命道理,因而就使青年農民謝火華同志參加游擊隊,而從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土豪惡,土豪惡,有田有槍好剝削。

自家有田不耕種,拿給別人去耕作。

到了秋冬來收谷,十足收糧真太惡。

耕田種地農民們,你說土豪惡不惡?

(四)上杭客家人用山歌來歌頌毛委員和蘇區幹部的好作風:

毛委員足跡遍上杭

一雙草鞋一把傘,

幾塊木板一張床。

一盞馬燈隨身帶,

毛委員足跡遍上杭。

蘇區幹部好作風,

自帶飯包去辦公。

日著草鞋幹革命,

夜走山路訪貧農。

虛玄歌

客家祖地閩西寧化縣石壁所流行的《盤古歌》

盤古歌來盤古歌,問你盤古盤幾多?

爛泥田裡挖冬筍,火燒山上撿田螺;

撿個田螺三斤半,剔出螺肉八斤多;

門口種棵千年豆,一夜長高七尺多;

昨日買來一條牛,蚊子咬撇三隻腳;

家裡養了三隻鴨,今日早上變成鵝。

盤古歌來盤古歌,問你盤古盤幾多、

上廳瞎子寫聯對,下廳啞子唱山歌;

風吹磨石飛過河,牛牯上樹貓食禾;

燈芯拿來撬石板,雞蛋拿來打銅鑼;

桅杆頂上撒泡尿,漲哩九十九條河;

石頭板上種稻谷,割哩三擔零一籮。

本文根據林允祺文改編

編審:鍾衛紅

監製:邱甫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