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光明行 7年“播種”路

<table> 援藏光明行 7年“播種”路

截至目前,汕頭國際眼科中心派出援藏志願者180人次,疑難手術及一對一手術帶教744例,義診5474人次。

/<table><table> 援藏光明行 7年“播種”路

嚴重的高原缺氧,讓醫護人員不得不偶爾停下來,靠在吸氧管旁吸幾口氧氣,緩解高原反應。

/<table><table> 援藏光明行 7年“播種”路

藏民一大早就在門外排隊候診。

/<table>

4月的拉薩乍暖還寒,然而,在西藏自治區藏醫院手術室裡的這一幕卻讓人倍感溫暖——49歲的索朗次仁被攙扶著下了手術檯後,雙手緊緊合十放於胸前,對眼前的陳浩宇教授表示感謝,臉上溢滿感激之情。“我因為糖尿病已經沒了一條腿,不能再沒有眼睛,感謝您給我做了玻切手術。”索朗次仁說。

4月8日至13日,汕頭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汕頭國際眼科中心率本院醫護、行政人員19名,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眼科教授,醫療器械、耗材捐贈者,共計30多名志願者前往西藏林芝、拉薩兩地,與當地的醫院合作開展眼病免費診療手術、眼科技能培訓和手術帶教活動,並與西藏自治區林芝市人民醫院、西藏自治區藏醫院簽訂“眼科遠程醫聯體”幫扶協議。

從此,一系列眼科前沿醫療技術將通過遠程會診平臺跨越萬里,常態化、多元化地從省尾國角的海邊特區傳到雪域高原。

文/圖:南方日報記者 宋芾 通訊員 鄧丹丹 梅一帆

7年14次援藏幫扶結碩果

7年來,從輸出眼科醫療技術、培訓當地醫生,到開通眼科醫療遠程聯網教學及會診平臺,再到幫扶推動西藏自治區首個眼科中心成立……2013年至今,汕頭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汕頭國際眼科中心堅持以“授人以漁”的理念,先後14次集結援藏醫療志願者團隊進藏,全方位扶持西藏地區的眼科。

4月8日和4月10日,汕頭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汕頭國際眼科中心分別在西藏自治區林芝市人民醫院、西藏自治區藏醫院舉行合作眼病免費診療手術活動暨眼科遠程醫聯體啟動儀式。在儀式上,說到動情處,張銘志紅了眼圈。

回想起七年前第一次進藏,當地缺醫少藥,為了讓西藏的眼科醫生不出西藏就能掌握先進技術,讓藏族同胞不出西藏就能享受到與內地同質的醫療服務,汕頭國際眼科中心常務副院長張銘志教授每年至少兩次帶隊進藏“傳、幫、帶”,到如今,成立首個西藏自治區眼科中心,“他們可以自己培訓當地的眼科醫生了”,張銘志說,“幾年來,我們的醫生拿生命的極限在挑戰高原反應。我們很高興地看到播撒下的種子最終開出了花朵。”

所有走過的路,都是把荊棘踏平的過程。隨著遠程醫聯體架設聯通,汕頭國際眼科中心對於西藏自治區的眼科醫療幫扶將是一個質的飛躍。“未來,通過遠程醫聯體的遠程培訓平臺和遠程診療平臺,我們將更便捷有效地把先進的眼科技術輸送到西藏,共享培訓資源,與藏族眼科醫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張銘志感嘆道。

克服高原反應

為西藏眼科人才“造血”

西藏,美麗聖潔,令人神往。可是,“世界屋脊”的高度往往讓人望而卻步。在2013年以前,汕頭國際眼科中心常務副院長張銘志教授從未想過,自己有一天會踏上這片神秘的土地。

“我很害怕高原反應。”張銘志講起最初與西藏結緣的經歷時坦言,“畢竟那個時候我就已經年近花甲了,我怕自己的身體受不了。”

可是,2013年,她偶遇一位在西藏做眼科扶持項目的代表貢嘎先生,得悉西藏地區僅有50多名眼科醫生,而他們大多要去印度或尼泊爾接受眼科手術培訓,原因是高原反應讓很多國內眼科專家難以適應,儘管不少慈善基金會帶著內地醫生去西藏做免費白內障手術,也只能手術結束後就返回。

“西藏的眼科醫生亟須專業的系統培訓,我們的醫生應該由我們祖國自己的醫生來培訓!”說完這句話她把高原反應拋在腦後,這一年,她利用“十一”假期前往西藏考察,跟當地醫院的院長探討他們需要什麼,汕頭國際眼科中心能夠解決什麼,並在幾天的假期裡就給當地做了一次小規模的培訓。

張銘志說,看著那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睛,她更加堅定了為西藏眼科人才“造血”的信念。考察歸來,在中國女醫師協會眼科專委會和相關慈善組織的大力支持下,汕頭國際眼科中心攜手中國眼科醫師志願者於2014年4月正式踏上了大愛萬里的“光明之路”。

2013年至今,張銘志不斷挑戰身體極限,努力克服高原反應,與中國眼科專家志願者一道,先後趕赴西藏自治區的拉薩、山南、林芝、昌都地區,以及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等地,實施疑難手術及一對一手術帶教和義診。截至目前,汕頭國際眼科中心共派出援藏志願者180人次,疑難手術及一對一手術帶教744例,義診5474人次。

“看了隨行護士寫的日記,我覺得我們的成功不僅在於授人以技術、技能,授人以理念、信念,更在於我們自己的工作人員在這個過程中,受到感染和鼓舞,自發地把這種情感上升到對人性的理解和對社會的奉獻。”張銘志告訴記者。

■護士日記

4月8日,今天抵達西藏林芝,路過桃花林,恍惚有種“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錯覺,但劇烈的高原反應很快將我拉回現實。下飛機後,院長彭智培帶隊,馬不停蹄直奔醫院,援藏光明行就在這樣緊張又熱烈的氣氛中開始。

忙碌的術前準備,讓我錯過啟動儀式。聽到“手術開始”,我心跳加快,不知是激動,還是高原反應。重複著散瞳、洗眼、表麻、消毒,一下午很快就過去了。一直頭疼,整個下午沒喝一口水。

晚上整頓好內務,安靜下來頭依舊疼,吸氧吃藥都不見效,但想著自己正參與一項神聖的工作,只願睡一覺明天能好起來,祈禱一切順利。

4月9日,今天沒有想象中冷。早早投入工作,專家志願者繼續開展白內障、青光眼手術,斜視手術,門診那頭義診、會診。

醫院裡滿是慕名而來的藏民,鮮豔斑斕的民族服飾,憨厚淳樸的笑容,急切而陌生的語言。在藏醫院護士的幫助下,手術有條不紊地開展。

當結束忙碌,吸著氧回想這天,我不記得協助醫生幫助了多少病人,只記得我的手被多少藏民粗糙的手緊緊握住。我聽不懂他們說的話,卻知道那是衷心的感謝。

4月10日,從林芝前往拉薩。在林芝短短兩天,團隊就做了70多臺手術。接著馬不停蹄地奔赴拉薩,5個多小時的車程,途經米拉山口,海拔5013米,又是一番天地美景。有人說看見壯美的風景會想流淚,我以前不信,可這裡的天是無法形容的藍,純淨的、清澈的、高遠的,雲大片大片在藍裡流動。暈車和高原反應讓我苦不堪言。

今天給藏醫院的醫生做理論培訓。培訓間隙,我偷偷環視身邊的人,藏區眼科醫生們眼中都充滿謙虛、虔誠和渴望,他們托腮凝思,彷彿天地都是安靜的。

4月11日,今天主要由專家給藏區醫生一對一帶教培訓玻璃體、整形、白內障手術以及眼底激光。

一次次援藏光明行,在專家志願者們循序漸進的技術扶持中,藏區的眼科治療成效斐然。就如同最初跋涉而來,辛苦播下種子,終於開出喜人的花朵。在原有遠程培訓的基礎上,藏醫院眼科與汕頭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汕頭國際眼科中心擴大了遠程醫聯體的診療系統,藏區醫生還與汕頭醫生建立了微信群。援藏行雖是一時,幫扶和交流卻是長遠的。

盧佳敏

(作者為汕頭國際眼科中心援藏醫療隊眼科護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