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銀行的那點事

零售銀行的那點事


很多人都喜歡給別人貼標籤,也有些人喜歡被貼標籤。一個小小的標籤基本上就把這個人的一些最明顯的特徵給表現出來了。

招行就被別人貼上了“零售之王”的標籤。而招行後面的眾銀行也都在為這個“零售”標籤努力奔波著,比如跟著最近的就屬於平安銀行了。

一、為什麼銀行要發展零售業務?

“小孩才分對錯,大人只看利弊”,銀行大躍進般地進軍零售事業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當然是歷史發展趨勢和政策等共同導致的

說到歷史發展趨勢,那就是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比起以前要提高了很多,身上的腰包也鼓起來了。自然銀行的存款也就多了起來。商業銀行就很便利地吸收更多的存款,也有條件發放更多的貸款了。

至於政策原因嘛,這裡要提到兩個,①利率的市場化,②金融脫媒。利率市場化,就是說利率由市場說了算了。這樣就必然要引起銀行間的競爭的加劇。比如說張三家的銀行存款利率高,大夥就存在他們家銀行。李四家的銀行貸款利息低,就直接到李四家貸了。金融脫媒,銀行在一定程度上說白了就是起到了個媒婆的作用,你有錢放我這裡,我再把它貸款出去,從中賺取差價。而現在的政策是鼓勵企業上市、發債券直接去融資,跳過了銀行這個媒婆了,跟銀行沒啥子關係了。銀行看著一塊塊大肥肉都從嘴邊飛走很是傷心,而零售業務此時橫空出世,救銀行於水火之中。

但話又說回來,銀行的本身業務有很多,面對困難重重,為啥就願意大力發展零售業務,而不是其他業務?其實這要從零售業務的特點說起了。首先從負債端說起吧,銀行通過零售業務可以獲得更多的存款,而且這些存款成本很低,也非常穩定。這是銀行想要的負債模式。再從資產端說吧,隨著利率完全市場化,金融脫媒,銀行間的競爭不斷加劇,銀行的利潤必然受到不小影響。而零售業務中的個人消費貸利率又高,又安全;還有零售業務過程中還要伴隨著個人理財、手續費、信用卡業務費等附加值的增加,這也是銀行家們夢寐以求的資產模式啊!!!

所以零售業務的眾多優點吸引著銀行家們為之瘋狂!!!

二、零售業務的現狀:

上面盡是把零售業務誇的不要不要地,有種飄飄然的感覺了。那麼當下的零售行業的狀況是什麼樣子的?

所謂的零售業務包括個人儲蓄存款、個人理財、支付結算、個人貸款和信用卡等等。翻開銀行們18年的年報,就會發現所謂的零售業務,更多的是表現在信用卡和住房貸款上。在18年的上市銀行中,新增的貸款投放中共有7萬億之多。而在這些資金裡面有六成都流向了個人貸款,四成流向了個人住房貸款。這樣說,是不是讓很多人都感到大吃一驚???

在零售行業走的最遠的當屬招商銀行和平安銀行。在剛披露的18年年報中招行和平安零售業務的營業收入佔總營業收入都過半了,分別為50.63%和53%。在利潤中,招行的稅前利潤佔總利潤的59.34%,而平安的淨利潤佔總利潤達到了69%。

三、發展零售的途徑

有些事情是不可否認的,就是擁抱互聯網的銀行們在發展零售業時比那些傳統的銀行不管是在理解、獲取或是經營零售客戶、對市場的敏感度上都要遙遙領先的。

大家都盯上了零售業務,那該怎麼發展壯大呢?正所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比如說零售業務裡面的兩個老大招行和平安採用的策略就不同。以APP為例,招行採取的就是“加法”,所謂的加法就是面對不同的客戶群,招行開發不同的APP,有手機銀行APP、信用卡APP等等。而平安銀行則採取的是“減法”,顧名思義地將各種業務,手機銀行、信用卡等都集合到一個APP上。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以不能說招行的“加法”策略就好,也不能說平安的“減法”就好。不同的銀行有不同的理解,比如專家認為多APP的策略在實踐中比超級APP更契合。而平安銀行特別助理蔡新發就認為,合併不同APP渠道在行業內很難做到,因為銀行內部的區分不是以用戶為中心。

而銀行在舉著高科技旗幟,也是不能牢牢把握用戶的。因為客戶不可能時時刻刻打開手機銀行的APP吃飯、睡覺吧?要正視手機銀行APP不是微信、淘寶這一事實。

那該怎麼增加用戶和銀行之間的粘性呢?當然是爭奪線下的應用場景了。比如招行的這種應用場景方向是城市服務,如吃飯、看電影等,所以其APP已經接入了十幾萬家商戶。而平安則盯上了推進智能城市生態圈等,和騰訊、支付寶爭奪公交車、地鐵、停車場等的交通場景。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努力把自己的APP融入到各種生態圈中,比如開放API的標準接口,准許其他機構調用了。這樣的目的是在不同場景下實現流量的互導。

總之一句話,各個銀行通過各種方法增加與用戶的粘性。

四、用警惕的心發展零售

零售業務最近被各家銀行大力發展,那麼必然會產生一個問題就是,零售業務的質量如何呢?

在過去的18年,招行的信用卡流通卡數增長了2184.76萬張。“招商銀行”和“掌上生活”兩個APP的MAU達到8104.67萬,漲幅達到47.24%。信用卡增長了2184.76萬張。而平安銀行零售端實現LUM拉動AUM、以信用卡帶動借記卡。信用卡增長了1318萬張。

如此高速度地發展零售,難免有人認為信用卡壞賬會在辦卡的12至24個月之內爆發。因為拆東牆補西牆似的還款,根本超不過兩年。

對應的不良貸款率,招行為1.11%,雖然與去年持平,但是,我們看到招行18年有意在零售方面的剋制;平安不良貸款率為1.32%比去年增長了0.14個百分點,它零售發展的也是最快的。

但是,中信銀行認為信用卡貸款不良率的擔憂有點過度,原因是對比國際經驗看,中國居民檔杆率、信用卡應償餘額佔比、人均持卡量等前瞻指標仍處於較安全水平,信用卡業務仍有廣闊發展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