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身是沒有價值的,閱讀後的思考,思考後的行動才是意義所在

◆◆關注家學寶,每天收穫專業家庭教育知識◆◆

閱讀本身是沒有價值的,閱讀後的思考,思考後的行動才是意義所在

家學寶主筆團 | 顧曉虹

01

最近,“童話大王”鄭淵潔點名“安徒生童話”獲獎者曹文軒靠進校售書獲利2700萬,曹文軒是2018年童書作家榜的第三名。

第一名:《笑貓日記》的作者——楊紅櫻,版稅5600萬;

第二名:《米小圈上學記》的作者北貓,版稅5300萬;

那有沒有超過童書作家收入的呢?

有,比如網絡文學的三甲:

《斗羅大陸》的作者——唐家三少,版稅12200萬;

《武動乾坤》的作者——天蠶土豆,版稅6000萬;

《星辰變》的作者——我吃西紅柿,版稅5000萬;

而風靡全球的科幻小說《三體》的作者——劉欣慈,去年的版稅收入僅為1800萬。

閱讀本身是沒有價值的,閱讀後的思考,思考後的行動才是意義所在

據《2018年中國數字閱讀白皮書》統計:中國成年人人均年閱讀量不超過10本,而且讀書的內容也多以虛構小說為主,並且超過半數的人已不再選擇閱讀紙質書。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但聚焦【閱讀】這個話題難免有些尷尬:

原來我們都不愛讀書比我們不愛讀書這個結論更尷尬是小孩子比成人更愛讀書

也許有家長會說:

每天工作996,哪有時間和精力再讀書啊!

小孩子的工作就是多讀書,好好學習呀!

現在媒體信息這麼多,看新聞、看電視也能獲得信息,為什麼還要看書呢?

看小說就是放鬆大腦,看概念數據一大堆的書,難道不是自虐嗎?

02

我們日常都需要洗澡、洗臉、洗頭、修剪頭髮與指甲。

有人每天都洗,有人隔週洗,少有人會一年不洗一次,因為那樣不僅會發臭發癢,還會誘發疾病。

那麼作為身體重要組成部分的大腦,你為什麼覺得它就不需要清潔洗護呢?!

讀書就像洗腦,幫你洗去經驗侷限,洗去認知盲點,洗去思維壁壘,洗去邏輯漏洞。

1、不讀書,意味著停止了獨立的思考

遇到問題,有的人會問一下過來人的經驗,

有的人會網上直接搜索一下答案,

還有的人會說:“操那麼多心幹嘛?”

你給孩子輔導作業時,是否自己先解一遍,然後再對照標準答案?

你聽有聲書時,是否會把書中的概念聯繫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場景?

你看新聞媒體號時,是跟著故事、情緒走,還是會留意數據和論據?

閱讀本身是沒有價值的,閱讀後的思考,思考後的行動才是意義所在

而只有極少數的人會動腦子,根據經驗、答案、數據、案例,重新推演一遍,比較看看自己得出的結論與已知的結論有什麼相似與不同。

如果不同,再翻盤思考的過程中,有什麼漏洞與不合理,最後再判斷結論是否合理。

家庭教育中,當父母的認知思維高於孩子,講得清道理,擺得出事實,舉得出例子,給得出方法,孩子才會真正的佩服你,而不僅僅是順從你。

2、不讀書,意味著犧牲了高級的休息

BBC曾做過一項關於休息的研究,調查了來自134個國家的1萬8千多人,得出了一項驚人的結論:在最有助於休息的活動中排名第一的就是【閱讀】。

歷史上有許多嗜書如命的偉人,他們閒暇最大的愛好就是閱讀。

孟德斯鳩:“讀書對於我來說是驅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沒有一種苦惱是讀書所不能驅散的。”

高爾基:“我撲在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

莎士比亞:“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利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毛主席“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

閱讀本身是沒有價值的,閱讀後的思考,思考後的行動才是意義所在

捧起書,身未動,心已遠。

不需要旅行,你就可以翻過高山,跨過大海;

不需要陪伴,你就可以經歷不同的人生命運;

不需要面壁,你就可以領悟深刻的哲學道理;

如果選擇親子閱讀,更是潛移默化的親子溝通了。

03

講了閱讀的意義,再聊聊如何閱讀。

很簡單的一個衡量標準:如果你閱讀像打遊戲、看電視一樣爽,那就是無效閱讀。

因為你在閱讀的過程中,讓書裡的故事、人物牽著你的鼻子走了。

閱讀本身是沒有價值的,閱讀後的思考,思考後的行動才是意義所在

閱讀本身是沒有價值的,閱讀後的思考,思考後的行動才是意義所在

關於閱讀的兩個陷阱:

1、虛構類VS非虛構類

根據《2018年中國數字閱讀白皮書》的用戶畫像:

青少年和大學生最愛讀青春校,《流星花園》這種的言情小說;

職場新人最愛讀的是職場商戰,《杜拉拉昇職記》這類的職場小說;

職場精英最愛讀的是都市生活,《都挺好》、《歡樂頌》這樣的都市小說;

老年人最愛讀的是軍事歷史,《雍正王朝》、《亮劍》這類的小說或同類型的歷史人物傳記;

這些閱讀內容,雖然題材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都是虛構類的圖書。

與此相對的是【非虛構類圖書】:字面意思是不是虛構的,不是想象的,是真實的、紀實的習作。比如政治、哲學、經濟學、自然科學、醫學、心理學、社會學、科普技術都屬於這一類型。

虛構類圖書雖然少了故事的跌宕起伏、情節的曲折離奇,但它們往往更加能夠培養邏輯、辯證、深度的思維。

孩子的閱讀書單更不應該缺少這一類型的圖書。

2、獨立閱讀VS跟隨領讀

隨著得到、樊登讀書會等知識付費閱讀的崛起,更多的人選擇用聽說代替傳統的看書。

根據《白皮書》的數據:2018年我國11.7%的人選擇“移動有聲app平臺”聽書,6.4%的人選擇通過“廣播”聽書。

表面上課這是選擇用眼看書和用耳聽書人群的分流,是用戶閱讀習慣的不同,但本質上這是獨立閱讀和跟隨領讀的分化。

獨立閱讀,雖然進展緩慢,但卻是你自己和作者在一對一的交流。

跟隨領讀,雖然號稱一年讀50本,100本,但卻是領讀人把他的思考,直接灌輸給了你。

你自己悟到的總是比被人告訴的印象深刻。

閱讀最後的功效就是“學以致用”,而不是簡單地擴充閱讀量,背誦了多少知識概念。

這個方法在教育孩子時,同樣適用。

拋棄以上這些誤區,希望閱讀能陪伴你,陪伴你的孩子,成長迭代。


家學寶編輯團隊以專業的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理論為支撐,原創圖文、音頻、視頻和測評內容,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養支持。家學寶——您手邊的家庭教育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