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盟军感到畏惧的“北方孤独女王”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突然向苏联发动闪电攻击。苏联由于对战争准备不足而在战争初期损失惨重,为此,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一方面领导军民进行伟大的卫国战争,另一方面他向盟国发出紧急呼吁,要求盟国立即提供援助。他的呼吁得到了盟国的积极响应。英美两国开始想正处在危难中的苏联提供援助,北极航线就在此时开通了,大批盟国物资通过北极航线源源不断的运入苏联。希特勒最初是根本不在意这条航线的,但是,1941年12月,德军在莫斯科城下受挫,希特勒就把德军失利原因归咎与盟国的援助。为此,他强烈要求德国海空军联合重点打击北极运输线,从此,北极航线开始充满死亡的气氛。

让盟军感到畏惧的“北方孤独女王”

就在这时,1942年1月,英国海军部突然接到侦察报告:德国战列舰“提尔皮茨”号已抵达挪威的特隆赫姆。这个消息让英国立刻紧张起来,连英国首相邱吉尔都说:“哪怕是把它打的暂时不能动弹也行啊…….”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让盟国动用了海空军力量历时两年多来消灭一艘德军战列舰的行动开始了。为什么一艘纳粹德国的战列舰会让盟国感到这么害怕?以至于居然动用海空力量去消灭它?

“提尔皮茨”号战列舰是“俾斯麦”号的姊妹舰,1936年10月开始动工修建,1937年10月下水,1940年12月服役,“俾斯麦”被打沉后,它就成为纳粹德国海军中最大的战舰了,被誉为“北方之狼”。“提尔皮茨”号的设计排水量为45474吨,航速30节,舰上装备有让敌人望而生畏的8门381毫米主炮,12门150毫米副炮,16门105毫米高射炮,16门37毫米高射炮,另有20多门高射机关炮。它的主装甲厚度是315毫米,主炮塔正面装甲厚度是360毫米,炮座装甲厚度342毫米,主甲板装甲厚度为80--120毫米,舰身装甲总重量竟达17450吨!这样一艘威力巨大的纳粹战舰突然出现在北极航线附近,怎么能不让盟国担心害怕呢?

但是,就是这样一艘让盟国都感到害怕的纳粹超级战列舰却只有过两次执行任务,其他时间都在军港内闲着。为什么“提尔皮茨”号基本上在军港内闲着而不是出来打击盟国运输线呢?这就跟它自身耗油量大有直接关系。如果让它出去执行任务,仅一天的耗油量竟是8210吨!这对于当时因战况紧张而导致各条战线燃油紧张的德国来说真是个巨大消耗数字,在加上“俾斯麦”号被打沉,希特勒不愿意在让他的宝贝战舰在去做无谓的消耗了。所以,他命令“提尔皮茨”号在军港“歇着”。但盟国不知道这一切,以至于都影响到了他们的军事部署。

1942年夏季,苏联战况再次吃紧。斯大林要求盟国赶紧提供援助。于是,英国再次组成一支护航运输船队去支援苏联。为了防止可怕的“北方之狼”号突然杀出来,英国和苏联特意安排警戒力量来监视“提尔皮茨”号的动向。英国间谍很快就侦察到了“提尔皮茨”号已驶离港湾并及时向英国海军部报告了这个重要情况。但是,不知道德国人是在有意戏耍英国人还是怕重导“俾斯麦”覆辙,“提尔皮茨”号只在海面打了个晃后就溜回了港湾里不在出来了。但英国海军部却错误的估计了形式,他们为了避免宝贵的护航舰被“提尔皮茨”号那可怕的381毫米巨炮打沉,便命令护航舰赶紧撤退!让没有任何还击能力的运输船队独自穿越可怕的北极航线前往苏联。

让盟军感到畏惧的“北方孤独女王”

顺便介绍一下可怕的北极航线:北极航线贯穿北冰洋,那里是一片可怕的暴风雪世界。大部分地区被冰雪封动,海面上还不时飘着流冰和冰山,冬季狂风暴吼,夏季大雾弥漫。北极航线总长约2200海里,很容易遭到以挪威为基地的德军水面舰艇和潜艇的攻击。而更让人感到恐怖的是,在北极的极昼期间,不分白天与黑夜,舰队都曝露的极为显眼,很难躲藏;而到了夜间,舰队又处在黑夜之中,四处漂流的浮冰和冰山随时都可能将舰船撞沉,即使人员从沉船上迅速逃掉,但由于周围极端恶劣的环境最后使得逃生人员很难生存。虽然有自己的船队经过,但是他们不能停下来救人,一旦停下来很可能遭到德军的无情打击。船上的人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同伴被活活冻死,这就是恐怖的北极航线。

结果,失去掩护的运输船队成了德军飞机和舰艇的活靶子。37艘运输船只有13艘伤痕累累的达到苏联港口,其余船只有的被击沉,有的不知去向,大部分物资沉入冰海,大部分船员被活活冻死。

惨重的损失使得盟国对“提尔皮茨”号恨之入骨,发誓要将它击沉,美国也派出军舰协助英国人打沉“提尔皮茨”号。但要击沉“提尔皮茨”号也绝非易事。首先,它龟缩的基地有利于它躲藏而基地形状却不利于盟军飞机攻击;它本身很强的防御炮火在加上基地内猛烈的防空炮火使得空中攻击变的不容易;德国人在它的周围布置了3层防鱼雷网,使得鱼雷攻击难以奏效。但倔强的英国人在两年时间里还是进行了不懈的努力。1942年10月,他们派遣一支由6名突击队员和两枚鱼雷组成的突击队成功的混入德国人的防区,就在他们准备对“提尔皮茨”号实施攻击的时候,因为突起风暴,使得他们的鱼雷丢失,这次攻击失败了。1943年3月,“提尔皮茨”号转移到了阿尔滕峡湾。当年9月,英军侦察到了这个情况,决定在次对它实施攻击。这次英国人集中6艘袖珍潜艇开始行动。由于技术原因,两艘终途退出,另4艘终于到达地点。由于潜艇被德军观察兵发现,袖珍潜艇只好提前攻击。经过不懈努力,他们终于将烈性炸药装在了“提尔皮茨”号舰体上,随着剧烈的爆炸声,英国人成功了!猛烈的爆炸威力竟然使被3个大铁锚固定的船体跃出水面后又重重落到水里。这次英国人的攻击虽然付出了沉重代价(4艘袖珍潜艇全被击沉,只有4人逃脱生还),但“提尔皮茨”号付出的代价更大:舰体底部钢板被炸地严重变形,致使电机舱进水;舰上的照明、火控、供电3大系统被基本损坏;全部3台主机也受到损伤;螺旋桨传动轴和舰舵也受损严重;两座主要炮塔严重偏离轨道;而最致命的是“提尔皮茨”号的龙骨被爆炸威力炸的扭曲了。“提尔皮茨”号必须回到德国本土的大型干船坞里进行彻底修理,但它此时已没有航行能力了。

德国人也看出来了,有这么一艘“提尔皮茨”号停在这里,毕竟能牵制住英国皇家海军的大部分力量,所以柏林方面决定不惜代价一定要修好这艘让盟国都感到畏惧的“北方之狼”。艰难的修复工作持续了5个月,终于在1944年3月中旬基本修好并逐渐恢复了战斗,而德国海军此时在挪威沿海就只剩下这么一艘军舰了。

1944年春,英国获悉了“提尔皮茨”号恢复战斗力的消息,立即决定继续对“提尔皮茨”号实施攻击。这次,英国皇家海军用的是航母舰载机进行攻击。在仔细的研究了攻击计划后,6艘航空母舰(“胜利”号、暴怒”“皇权”号、“追踪者”号、搜索者”号、保护者”号)组成的两支攻击编队在会合后直扑“提尔皮茨”号所在的阿尔塔峡湾。该海湾位于挪威北部,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提尔皮茨”号能免遭来自空中的打击。为了炸穿“提尔皮茨”号厚重的装甲,,英军特意选用了美国最新型的穿甲弹来进行攻击。英国海军大臣坎宁安上将特意叮嘱攻击编队:“既使不能炸沉它,也至少要让它‘趴窝’!不能对咱们有任何威胁”。在进行了最后一次演习后,坎宁安批准了攻击计划。1944年4月3日,航母攻击编队到达安全水域,第一攻击波的60多架飞机陆续起飞前往阿尔塔峡湾。在即将到达峡湾时被德军发现,峡湾里的德军也马上做好迎战准备。当英军飞机飞抵峡湾上空时,德军防空炮火立即猛烈射击,但英军飞行员不为所动径直扑向“提尔皮茨”号。护航战斗机率先猛烈开火以压制“提尔皮茨”号上的防空火力,在到达有效攻击距离时英军飞机投下了穿甲弹。有几枚击中了“提尔皮茨”号,一枚击中油管而引发大火;一枚炸毁军官住处;另一枚击中舰身下部使得海水顺着裂口涌进船舱。虽然数枚炸弹击中“提尔皮茨”号,但是没有一枚能击穿它的主甲板装甲。在又进行了一圈攻击之后英军飞机离去,第一波攻击结束,此时的“提尔皮茨”号甲板上的状况惨不忍睹,德国人虽忙于抢救伤员但也防着英军飞机可能开始的第二次攻击。

早6:30分左右,英军飞机第二波攻击行动开始。这次攻击总共有5枚炸弹击中“提尔皮茨”号。一枚钻进舰楼;两枚在上甲板爆炸;一枚炸毁一座副炮;而另一枚则使得储存库被炸起火。英军飞机第二次攻击损失了两架飞机,有12人伤亡。但德国人付出的更大:花费5个月之久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好不容易修好的战舰再次被盟军炸坏,并造成400多名德国人伤亡。

为了不给德国人修复“提尔皮茨”号的机会,坎宁安上将又组织了几次攻击行动。4月24日和5月15日的两次攻击都因天气原因而没有战国。7月17日,坎宁安又组织了攻击行动,但由于“提尔皮茨”号的巧妙掩护使得100架飞机只击沉两艘货船。8月22日--8月29日,坎宁安又组织了几次攻击行动,但战果不大。此时英美盟军已在诺曼底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在法国境内步步推进;而英国皇家海军竟然收拾不了一艘“瘸腿”的德国战舰,英国皇家海军面临着舆论的指责。

要收拾掉“提尔皮茨”号,最让盟军感到头疼的就是它那非常厚实的装甲。虽然盟军的攻击重创了“提尔皮茨”号,但是它的12.5英寸装甲却使它经受住了飞机的攻击。也为了做个顺水人情,英国皇家海军将攻击任务交给了皇家空军。皇家空军经过仔细研究,将攻击任务交给了第617轰炸中队。著名的炸毁德国鲁尔水坝就是他们的杰作。9月15日,在进行完攻击准备之后,第617中队第一次前来攻击“提尔皮茨”号。虽然只有一枚炸弹击中了“提尔皮茨”号,却造成了不小的损伤。

英军此时得到可靠情报:“提尔皮茨”号已彻底丧失机动能力,而德国人也因盟军和苏军的东西两线夹击对维修“提尔皮茨”号也力不从心了,但是德军却决心孤注一掷,经过短时间的抢修,他们居然使“提尔皮茨”号恢复了一点点动力,但这个动力仅仅是辅助性的。“提尔皮茨”号抵达巴尔斯峡湾时间不长,英国人就获悉了这个情况。10月18日,一架英军侦察飞机冒着峡湾内非常猛烈的炮火从各个角度拍到了有关“提尔皮茨”号停泊的位置和峡湾地形的宝贵照片。在仔细分析了照片和地下抵抗组织送来的情报之后,英军再次制定了攻击计划仍然交给第617轰炸中队来执行攻击任务。10月29日,第617中队再次出发前去攻击“提尔皮茨”号,但是由于天气原因攻击计划失败了。两次攻击的失败并未影响617中队的士气。

时间到了1944年11月12日,这一天注定要载入史册。天刚亮,第617轰炸机中队的飞机再次出发攻击“提尔皮茨”号。不过他们的这次飞行绕了个小圈子,为了是避开德军的雷达同时让德军以为英军要攻击附近的德军飞机场。当英军飞机抵近时,巴尔斯峡湾内的德军立即要求空军支援,但时间来不及了。德军便故技重施,对空猛烈开火的同时释放厌恶。但巴尔斯峡湾的地形使得刚释放的烟雾很快就散尽了。英国认可不愿再给“提尔皮茨”号任何生存的机会了。第617轰炸机中队勇士们立刻向“提尔皮茨”号展开攻击。第一枚炸弹击中“提尔皮茨”号的左舷部,使得“提尔皮茨”号开始向左倾斜,为了防止舰身倾覆,德军紧急往外注水,但是情况仍在恶化。虽然“提尔皮茨”号装甲坚固,可是在坚固的装甲也经不起这么多高爆炸弹的轮番猛烈地攻击,“提尔皮茨”号倾覆的命运不可避免。上午9:51分时,在扔完最后一枚炸弹后,第617轰炸机中队的勇士们胜利返航。

“提尔皮茨”号的厄运并未随着英军攻击结束而结束。舰身内部不断发生的爆炸给水兵们带来了灭顶之灾。由于逃离不及时导致1000多人仍被困在倾覆的舰身里。岸上的德国人紧急抢救,但仅仅救出92人,其余1000多人则永远的长眠在冰冷的海水里。从1942年10至1944年11月12日,英国集中了海空两军的力量耗时两年时间终于将这艘让盟军感到畏惧的“北方之狼”击沉。到此时,盟国才算是轻松了下来。

后记:“提尔皮茨”号在巴尔斯峡湾静静躺了一段时间,1949年,一家挪威公司获得了“提尔皮茨”号残骸的所有权,1957年,“提尔皮茨”号被拆解之后被送进了炼钢炉,“北方之狼”彻底消失。

让盟军感到畏惧的“北方孤独女王”

“提尔皮茨”号主要资料:

舰长:253.6米;

舰宽:36米;

吃水:9.9米;

设计排水量:45474吨,满载排水量为49424吨;

动力装置:采用12台锅炉,主机设计功率13.6万马力,最大功率15万马力,最大航速30.8节,续航能力9500海里/16节;

装甲厚度:侧舷315毫米、主炮塔正面360毫米、炮座342毫米、指挥塔60毫米、上甲板50毫米、主甲板80-120毫米;

舰载飞机:4架水上飞机;

武器装备:4座双联装380毫米52倍口径主炮、6座双联装150毫米55倍口径副炮、7座双联装105毫米高炮、8座双联装37毫米高炮、20门78毫米高炮、2座4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雷达电子设备:3部FuMO-23雷达、1部FuMO-26雷达、1部FuMO-212/213雷达、1部TIMOR雷达(后被FuMB 4 SAMOS雷达取代)、1部FuMO-30雷达、5具10.5米测距仪、1具7米测距仪、2具6.5米测距仪、4具4米测距仪

人员编制:2608人(军官108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