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宇騙局太坑人?作為一個知識付費撰稿人,談談那些焦慮和誤解

羅振宇騙局太坑人?作為一個知識付費撰稿人,談談那些焦慮和誤解

獨家:獨家:12.31,“時間的朋友”羅振宇跨年演講,上海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

文 | 洞主

今年元旦左右,羅振宇跨年演講有點小轟動,也遭到群嘲。

由此,“知識付費”不可避免地被推上風口浪尖,否定和罵聲眾多。販賣焦慮和騙局的說法,又一次成為熱議焦點。

作為知識付費的眾多撰稿人之一,對此我可能還相對清醒,同時感覺不少人,對知識付費本身心存誤解,且常常將它與它的宣傳者混為一談。

1.

面對知識付費這麼點事,即便你我觀點有分歧,也犯不著發多大火氣。畢竟,知識付費不是詐騙,也不違法。

某些“大佬”對自家付費產品的宣傳,確實存在過度營銷和煽動大眾情緒的現象,他們經常用委婉話語,公開表達“不買就損失大了”的意思。但這就像有人向你推銷保險,如果你心動了,買了,又能怨誰呢?

消費者當然可以站在道德高地,看不起這類商業的媚俗與拙劣,可沒必要破口大罵,商業世界一向如此,如果鄙夷跪著、半蹲著掙錢的人,不入局即可。

2.

總有人爭論:細讀一本書,還是購買知識付費產品,二者孰優孰劣。

確實,知識付費多是觀點、想法和簡單化的經驗,而書籍在知識體系、豐富性和層次深度上,遠勝於知識付費。一種是快餐,一種是慢火烹調的營養餐,乃至饕餮盛宴。

但不能否認,有人就是喜歡快餐,懶得慢慢品味美食;也有人就喜歡平時四菜一湯,偶爾來個漢堡包嚐嚐。人家有這個需求,而且是非常正當的需求。

又比方說,同樣對繪畫藝術痴迷的人,有的看看影視中的梵高、莫奈,領略一下光影裡的佳作,已很滿足,可有的,卻一定要長途跋涉,親臨曼哈頓第五大道,才肯甘心。

知識付費和書籍,哪有什麼可比性,無非個人選擇而已。人和人太不一樣了,何必操別人的閒心。

3.

有人說知識付費無用,浪費時間,浪費生命,因此是騙局。

很奇怪,誰告訴你知識付費,就得有用了?知識付費和書籍,都是獲得知識與智慧的途徑。人家書籍,還沒承諾能讓你實現個人提升,飛黃騰達的美好願望呢,知識付費憑什麼就要做到。

任何“保準讓你自我提升”的信息,通常源於書商或產品宣傳者口中,或者源自讀者或聽者的幻想,抑或是雙方不自覺的共謀。

現實狀況常常是:宣傳者製造知識付費以外的焦慮氛圍,售賣產品、課程,緩解消費者虛擬的焦慮感。

買課的人會告訴你,這門課對 TA 幫助多大。是啊,如果買課的人不讓自己這麼想,是不是會覺得自己白買了呢?

多說一點,人無時無刻不在虛擬出一些意義,然後實現它,獲得價值感。意義和價值,可能偏真實,可能偏虛假,可真實和虛假之間的分界線,誰說的清?

還是別想太多。無論是書籍,還是知識付費,又或是別的什麼,只要能從中獲益,即是屬於自己的收穫。何必去較真值不值,有用無用。看遠一點吧。

4.

最近流行一個觀點,說“年輕人迷信知識付費=老年人買權健”。

有道理嗎?有。但要看清楚,它不是說知識付費等同於權健,它們有多大差異,稍有頭腦的人都很清楚。

不過有一點要警惕,那就是,如果一個人覺得某些知識付費的產品,是生活必需品,如果 TA異常堅信自己非買它不可,誰也不能勸阻 TA 的執迷,那這樣的人,必然和執著於購買權健的老年人,別無二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