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宇是電視的,吳曉波是文字的

羅振宇是電視的,吳曉波是文字的

今天,我們說說兩個跨年最火的男人,一個是羅振宇,一個是吳曉波。這是知識的驕傲。

吳曉波和羅振宇的年終秀,你們都看了吧?當然,叫法不同。一個叫跨年演講,時間的朋友,一個叫年終秀;一個是在電視臺播出,深圳衛視上星節目,一個是其他平臺播出。

要說影響力,當然羅胖子的大了,畢竟電視的力量,還有羅振宇的宣傳能力;但要說含金量,羅振宇的雖然也比較重,但顯然吳曉波的更重一點。其實,他們二人有些英雄所見略同,選題有重複,都涉及到大命題;PPT都是一樣風格的,甚至都用到了一張圖,比如那個世界上第一個機器人公民索菲亞。

為什麼吳曉波的含金量更高一些,但並沒有羅振宇的陣勢大呢?

羅振宇是電視的,吳曉波是文字的

因為羅振宇是電視出身,熟悉電視那一套邏輯;所以它選擇了深圳衛視,而且他的電視表現手法,更專業。而吳曉波,是紙媒出身,文字功底見長,儘管吳曉波講故事的能力也非常強大,而且行文也有文采,這從他的財經圖書裡即可看出;但是,當它作為一種口語表達,演講的方式呈現出來的時候,顯然還是文了一些。

也因此,你看吳曉波和羅振宇在朋友圈被分享出來的演講稿,你會發覺,吳曉波的更像一個美文,而且傳遞一些觀點,讓你在“讀”當中,體會到深刻;而羅振宇,雖然三個半小時的演講稿,哪怕以文字版呈現的時候,你讀著也沒有累的感覺,讀著的時候,聽的感覺是非常明顯的。

所以,吳曉波的文字,更適合讀;而羅振宇的文字,就是衝著聽來的。

羅振宇是電視的,吳曉波是文字的

可是,當二位的演講稿讀完,掩卷而思——現在叫關屏而思的時候,你會發現羅振宇的演講,除了那些這腦洞那腦洞的新詞,還有一些心靈雞湯,以及一些形象化表達,思考的深度,還有清晰度,比起吳曉波的欠了一點,吳曉波文字傳遞的力量,更持久、更清晰、更深刻。哪怕都是講巨量人口的中國優勢,吳曉波講的深刻,羅振宇講的淺顯。

當然,我覺得兩個人都是成功的。畢竟,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特點,每個人有每個人利用自身優勢所呈現出來的,符合自身受眾需要的內容。而且相互不能僭越,互換。

試想,如果羅振宇以吳曉波的深思考,去呈現,恐怕電視傳播的效果也就不會這麼好了;而如果吳曉波以羅振宇的方式表達,那也就不是吳曉波了,而且必然,也會以犧牲思考的深度為代價。其實,這就是電視表達和文字表達的區別。

羅振宇是電視的,吳曉波是文字的。

有人說,羅振宇什麼三分實七分虛,我是不贊同的。但一個可以接受的看法是,電視表達留下的思考,當時可能觸動大,但停留的時間會短,效果會相對弱一些。而吳曉波,或許在演講的時候,效果沒有那麼大感染力,但事後琢磨,再加上文字的輔助,那麼就能夠展現出應有的價值來。

當然,還有一點,吳曉波的年終秀,一些話是不敢直接播出來的,比如改革是從違法開始的,又比如制度的旋轉門等等,這些恐怕是需要規避的。其實,這同樣是電視表達和文字表達的區別。像一些期刊雜誌,說的很猛的話,是可以的;但電視,這個更為大眾化的媒體,是不行的。

之所以講這些,是因為要講《王攀評論課》(點擊鏈接即可報名加入),主要說廣播電視評論技巧,想拿這個做例子,也就隨便寫兩句。更詳細的解讀,歡迎掃描二維碼,加入我們的評論課,每週聽一次課,每天寫200字作業,然後拿好作業獎,A作業20元,A+作業30元。每月最高分1萬元獎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