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宇×抖音,許知遠×快手,文化行業擁抱直播間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往年的線下讀書活動今年被迫轉到線上,於是出現了昨晚各個平臺都有文化名人密集直播的盛況,且幾乎聚集到了同一時段。

羅振宇在抖音,許知遠在快手,馮唐在知乎,梁文道在天貓,史航與止庵在淘寶有一場,與唐諾在百度也有一場。這些文化學者的受眾群裡,有很多人都是第一次接觸直播,觀眾在平臺之間不斷切換,不少人發出感嘆,時代的風向真的變了。


文化大V擁抱直播間

羅振宇的直播在抖音與得到APP裡同時進行,作為一家需要業績的創業公司,這場直播的主要目的,當然是賣自家產品。

新榜數據顯示,三個小時裡,抖音平臺上的商品銷售額共計19.57萬元,音浪收入共1.75萬元,峰值在線人數達到1.85萬人。賣出最多、也是全程主推的產品——得到電子書年卡,共計賣出1152件,單價130元,累計銷售額共14.98萬元。

羅振宇×抖音,許知遠×快手,文化行業擁抱直播間

在這次直播中,羅振宇通過具象化「學富五車」的概念,推出五車書共計148本,分五次推薦,分享了18條刷書心法,每次推薦之間穿插著女主持人的賣貨話術,共推出了7件商品,都是書籍和得到的周邊產品。

與另一位老羅高開低走的直播間人氣不同,羅振宇直播間的人氣峰值和賣貨峰值都出現在直播將結束時的後半程。從20點開播一直到21點,直播間人數始終沒有上萬,21:18才終於攀升至1萬人。

整場直播的人數峰值出現在22:42,此時的羅振宇講完了148本書,點亮了背後知識樹上的148盞燈,全場最具煽動性的畫面出現了:148本書摞在一起高達兩米多,身高一米七的女主持人站在這摞書旁也只有其一半高。

而這次直播中全程主推的得到APP年卡中就包含有這148本書,通過這個具象化的表達方式,羅振宇告訴大家,如果你在一年刷完148本書,獲得的知識體量會比「著作等身」還要多一倍。

羅振宇×抖音,許知遠×快手,文化行業擁抱直播間

於是從20:30上鍊接開始銷量一直平淡的得到APP年卡,也是在此刻開始猛漲,銷量很快從300件突破到1000件,到直播結束時共計賣出1152件,其中超過三分之二都是在後半程賣出的。

羅振宇在直播中說,這是今天晚上所有直播間裡,做得最認真的一場。

從表現形式上看,直播間佈置得不亞於一個專業錄影棚,鏡頭切換專業,道具製作精美,主持人對直播流程的把控熟練,羅振宇三個小時的連續輸出一看就是經過了精心籌備。雖然中間出現幾次鏈接沒有按照指令上架的小問題,但整個直播過程都很流暢。

羅振宇×抖音,許知遠×快手,文化行業擁抱直播間

而另一邊在快手首次直播的許知遠則非常隨意自然,通過與朋友連麥的方式,推薦好書,交流感想和故事,更像是一場日常生活中發生的對話。

同樣是晚八點開播,前一小時,許知遠與羅振宇直播間的人氣不相上下,甚至比羅振宇還高一點,後半程才被甩開一大截。但許知遠這場直播毫無商業性質,甚至為了不影響直播畫面效果,把送禮物的特效都主動關閉了。

羅振宇×抖音,許知遠×快手,文化行業擁抱直播間

許知遠跟朋友的對談中,推薦到的書也都不是暢銷的大眾讀物,三位朋友花費了大量時間去朗讀《哈扎爾辭典》、《給青年詩人的信》、《日本美術史》的節選內容。

許知遠聽好友于默讀完《給青年詩人的信》中的第三封信後,沉默幾秒,感觸頗多。他覺得近年來,視頻正在快速取代文字,世界進入一切都在電子化的高速時代。不僅僅是書籍,也包括人本身。

這很有趣,一邊是羅振宇說,「電子書的時代,人人都可以讀書破萬卷」,一邊是許知遠在反思自己幾個月來在電腦上讀了太多資料,荒廢了平時的閱讀。

短視頻和直播的風口像是一個漩渦,連一向守舊的文化人也被吸了進來,不管他們是否情願。

許知遠第一次嘗試直播賣書,就是由於疫情下獨立書店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和薇婭的那場直播,就是他為了拯救獨立書店而做出的嘗試。

許知遠雖然坦承,自己對直播背後的世界很好奇,那是一個他從未見過的中國。但在直播時有一個小插曲,《給青年詩人的信》結束後的抽獎環節,助播要求觀眾在彈幕裡打「十封信」,以此來隨機抽取幸運觀眾送出禮物,但彈幕上卻出現了大量牛頭不對馬嘴的「時風信」等錯別字。許知遠苦笑了一聲,臉上的表情尷尬又無奈。

「時代太快了」,這也是他在直播裡頻頻表達的感想。


直播能否拯救一個行業?

2月,一次針對1000餘家實體書店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91.97%的書店在疫情期間幾乎沒有任何收入來源。在嚴峻的生存考驗面前,技術革新帶來的不適應就也顧不上那麼多了。

淘寶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已經有200多家書店開通了直播。開圖書直播先河的鐘書閣在2月內連播7場;上海志達書店推出「雲遊出版社」系列直播;四川全省70多家書店參與接力直播活動「店長來了」;廣西師大出版社發起「書店燃燈計劃」,邀請作家們在直播中分享,共有全國180多家書店報名參加。

書店老闆們尋求自救的方式轉入線上,而效果卻並不像其他行業那樣立竿見影。

從許知遠與薇婭的「保衛獨立書店」直播效果就能看出,不過70多萬元的銷售額,大概已經是實體書店直播帶貨的上限。其他的直播間裡,一次能賣出幾百本圖書就已經是不錯。

目前的直播帶貨,大多都是利用名人效應,而這樣的效果未必長久。書店老闆們親自上陣,面對鏡頭卻又不夠適應。

直播帶貨的核心之一是對人的信任,需要的是站在讀者立場「為讀者選書」,不是像傳統圖書行業一樣,把書往面前一擺,讓讀者自己選就行。圖書行業從業者們還不習慣「主動」,因此現在大多數的直播帶貨還沒有從傳統售書模式裡走出來。

但是,有樊登讀書利用短視頻獲得一億粉絲的例子在前,圖書行業也不必太過悲觀。

參考李佳琦之於美妝行業的意義,如果能培養出一個現象級、對行業有充分了解、又有鮮明個人特色的KOL,在直播帶貨行業未必不能拓出一片新天地。

這對KOL的要求很高,推薦書與推薦其他生活必需品一樣,如果對書本身沒有足夠的瞭解,那麼介紹起來不但費勁,而且也得不到讀者的信任,但瞭解一本書所需的時間和精力卻又遠比了解一個生活必需品要高得多。我們也期待這樣的人能夠出現。

另一個積極的信號是,隨著人們對碎片化閱讀和知識付費的逐步冷靜,深度閱讀越來越成為緩解焦慮的方式。

積極轉型發展、適應新業態,乘上直播帶貨這股東風的傳統圖書行業,或許能迎來新的轉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