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才能讓你的公衆號更值錢?

我們之前在公眾號上投廣告賣產品,投放過好多公眾號,有的號幾萬粉絲就能賣上十幾萬的貨,有的號是響噹噹的大號,幾萬塊錢廣告費砸下去,一個訂單都沒有,真的一個都沒有。

而且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那些個人屬性很強的賬號,反而是最賣貨的。那些大公司、大平臺、機構號,反而是賣貨最差的。同樣是公眾號,為什麼差別這麼大?

為什麼有的號粉絲特別願意買單,有的號粉絲平時看著開心,一到掏錢就手軟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回到最基本的買東西這件事情上。

假設我現在給你推薦一個 99 元的讀書方法課程,告訴你說我學了這個課之後一年能看 100 本書,而且還每本都有收穫,推薦你趕緊買。你會買嗎?大多數讀者可能都會猶豫吧。

但同樣的話,如果是你的閨蜜、好兄弟跟你講,我猜你有百分之八十的可能會下單。你自己想一下,是不是這樣。

這中間的區別在哪裡呢?信任。

你相信你的好朋友,所以他們推薦的東西,你很少會質疑。但手機上隨便看到的一個公眾號就讓你花錢,這事可就不一樣了。

所以在商業活動中,基本上可以這樣理解:信任=購買。用這個公式去理解,商業中很多事情就非常清楚了。

如果顧客不購買,一定是因為哪個環節、或者哪個點上他不信任。可能是你說的收益太誇張,他不相信,也可能是你說的商家,他不相信。

總之,不購買=不信任。

下面我給你舉一個具體的例子來說明。

之前在文章中也寫過,我一個學員的賬號叫「有時遇見熊」,只有 4000 粉絲,卻一年能賣貨 200 多萬。他是賣蟲草的,每一筆訂單價格都特別大,最高的一筆訂單 38 萬元,還是通過微信支付。他公眾號最核心的競爭力,就在於打造了超強的信任關係。

他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我總結大概有三個特點。

第一,這個號的主人是一個作家,有長期的作品在網上。

賬號的主人叫劉傑文,是一個旅行作家,已經出版了好幾本書。雖然不是特別的有名氣,但是你在網上能看到他的很多作品,能夠了解這個人非常多的經歷。

而且他非常的坦誠,書裡甚至連自己和朋友去找小姐的事情都寫了。這些都會增加你對他的瞭解和信任。

第二,他與粉絲之間聯繫非常緊密。

他最初的粉絲是自己身邊的同事和朋友,後來陸續增加了一些讀者和驢友。因為只有 4000 人,大多數人都與他見過面,或者在線下一起徒步旅行過。少數一些沒有直接接觸的粉絲,也都是朋友的朋友。所以說他的粉絲是一個非常強關聯的關係網,這點也大大增強了信任感。

第三,他的內容很真誠,多圖多視頻也增加了信任感。

他文章裡所有的配圖都是自己拍的,而且都會有真人露面,後來更是每期都製作視頻,真人出鏡。作為讀者,你可以清楚的知道他最近每天都幹嘛去了,在哪裡,那邊環境都是什麼樣子等等。就好像看荒野求生的直播一樣。這點也大大增強了信任感。

三個特點綜合下來,這個號就打造了超強的信任感,剛好又因為他選擇的品類單價非常高,所以才創造了 4000 粉絲每年賣 200 多萬貨的奇蹟。

理解了這個賬號的特點,我們再回到一開頭說的那個問題,為什麼沒有任何營業執照的個人號,反而比一些公司、平臺號更能賣貨呢?因為相比於一個冷冰冰的平臺,我們更願意相信一個活生生的個體,尤其是當我們對他非常瞭解的時候。

怎麼才能讓你的公眾號更值錢?

羅振宇說“魅力人格體是未來的交易入口”,就是指的這個意思。

所以呢,在你自己之後做公眾號的時候,就要非常注意你和讀者之間的這種信任關係。那麼如何打造這種信任關係呢?我們不妨借鑑一下心理學家對人與人之間信任的研究,來看看公眾號運營是否可以參考。

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親密關係中的信任基礎包含了三個要素:可預測性、可依賴性和信念。

可預測性,就是過去行為的一致性,如果一個人的行為時而穩定,時而變化多端,我們就很難對他進行預測,這樣就會降低信任。公眾號也是一樣,你的推送時間,行文、配圖風格都要前後一致,乃至你的價值觀等等,也要可以預測,前後不能偏離太多。

我投放過的賬號中,轉化率最差的賬號就是文摘類的賬號,那種今天轉載一篇《員工要勤勤懇懇,腳踏實地不要隨便談戰略》,明天轉載《不想當CEO的員工,不是好員工》,前後價值觀不連貫,沒有一個統一調性的賬號,必然也是個不值錢的賬號。可預測性,是信任的起點。

可依賴性,就是我們相信伴侶不僅有能力,也有意願支持我們。簡單說,就是靠得住。在親密關係中,當你向對方暴露出自己脆弱的部分(比如向對方求助、傾訴等等),並得到了對方正面的回應和支持,可依賴性就會提高,信任關係就會加強。

具體到公眾號運營上,就是不要害怕向讀者展示你的真實想法,你曾經糟糕的經歷,脆弱無助的一面等等。當然也不是讓你去賣慘,而是你先把讀者當做一個可以依賴和傾訴的對象時,對方也自然會對你產生信賴。

信念,就是相信對方會真誠的對自己好,而不是出於對他自己有利。要我說的話,就是把用戶當做目的而不是手段。什麼意思呢,就是真誠的對待用戶,不要把用戶只看是做自己掙錢的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