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首富羅振宇:上大學前高考最重要,其他都是扯淡

4月21日,羅振宇和papi醬首條廣告開拍,成交價格還是讓許多人大跌眼鏡,2200萬!

自媒體首富羅振宇:上大學前高考最重要,其他都是扯淡

拍賣現場

雖然這次拍賣,質疑其做局的聲音也不少,但羅振宇此前確實創造過很多更讓人大跌眼鏡的紀錄。他的口述書評節目《羅輯思維》2012年12月21日開播,一年多後估值就達到了13.2億。同名的"羅輯思維"微信公眾號,今年3月粉絲數量超過660萬,僅2015年的年營業額(不包含非圖書/自媒體類產品)就達13億左右,是不折不扣的"自媒體首富"。

自媒體首富羅振宇:上大學前高考最重要,其他都是扯淡

羅振宇

"再也找不到比他更死磕,目標性更強的人了。"多位羅振宇的朋友、同事這樣評價他。上大學前,羅振宇知道"一切都不重要,就是高考,所有其他事兒都是扯淡"。《羅輯思維》剛開始雖披著媒體、閱讀的外衣,但其實他一早就明確是要走商業化路線。面對質疑,他公開表示"我們不是什麼媒體,我就是一個買賣人"。

為"掙得多"學新聞

羅輯思維合夥人之一李天田曾經評價羅振宇,說他是個"掌控欲和目標性非常強的人",哪怕是吃頓飯,也想"定個事情",不願純粹為了聯絡感情而招呼一個飯局。

這種對於目標和效率極度追求的個性,在羅振宇讀書階段就已初現端倪。

羅振宇出生於安徽蕪湖一個普通家庭,那時他眼裡唯一的目標就是高考。因為這就像"上帝把你扔到一個狗洞裡,你就爬吧,遠方有一個出口,那個地兒叫高考。沒有其他任何光亮,爬出去就當人,爬不出去就做狗",而"家庭所有能提供的良好支持就是餵飽你、讓你上學、不做家務"。所以,"上大學之前一切都不重要,就是高考,所有其他事兒都是扯淡。"

學習確實改變了羅振宇的命運,90年代初,安徽的大學錄取比例是12:1,羅振宇考入華中科技大學新聞系,成為了這批名單中的勝利者。至於為何會選擇學新聞,是因為那時羅振宇父親的一位朋友說,"幹記者多神氣啊,掛著相機全國各地到處跑,將來就得幹記者。"

為了"掙得多"和"走遍世界",羅振宇從華中科技大學新聞系畢業後,考入北京廣播學院電視系讀碩士,又進入中國傳媒大學讀博士,終於進入了央視,成為了媒體人。

在央視"眼紅"主持人

羅振宇博士畢業才進的央視,相比他一些碩士畢業就進入央視的同學,羅振宇認為自己已經晚了3年,對此,他覺得不能接受,一定要想辦法彌補。

所以,進入央視後,羅振宇並沒有從普通記者幹起,而是在各個欄目之間竄來竄去做撰稿人,他連續3年是"3·15晚會"總撰稿。

自媒體首富羅振宇:上大學前高考最重要,其他都是扯淡

羅振宇

後來,羅振宇成為了《對話》的製片人,當時節目的主編是蔣文倩。雖然作為"姐姐輩"的蔣文倩,在生活中覺得他不修邊幅,常常提醒他"這個衣服有點不合適",但在業務上,卻毫不掩飾對他佩服。

一是"學富十車","他來了不久就把我們折服了。女人生孩子,嬰兒到了盆骨當中開幾指就可以生了,他都能說。"

另外一個就是投入。剛到《對話》的時候,羅振宇每場節目都會去現場,以前只有導演去現場,製片人不用去。他圍著這個欄目看了兩三個星期,剛開始"不吱聲,就坐那兒聽",密集地找人請教,私下裡思考,看它的歷史。等搞清楚之後,就開始變得非常強勢。

"比如他來了之後,基本上主持人的開頭語和結束語都是他去組織。不是我們交給他,是他隨隨便便就給你說出來了,以至於都不需要我們再去想了。"蔣文倩回憶。

兩會期間,《對話》創造了一天播一期的先例,相當於每天晚上都要錄一期。所有人都忙瘋了,經常要熬到凌晨四五點鐘。羅振宇獨特的洩壓方式是拿本《古文觀止》在辦公室高聲朗誦。

自媒體首富羅振宇:上大學前高考最重要,其他都是扯淡

羅振宇

羅振宇認為那時自己乖,聽話,並沒有反骨,像驢一樣幹活,給四罐紅牛就可以熬夜,並不在乎利益。

但回報還是讓他失望了。央視的平臺可以很容易地製造名動全國的主持人。這使得起早貪黑做節目的是羅振宇他們,出去參加一場房地產商的剪綵活動掙一二十萬的是主持人。

"這很不公平。"羅振宇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表達過心理的不平衡:他"眼紅"主持人。同時,他也意識到,"個人比組織更值錢",這成為他整個商業模式的核心。

成為自媒體第一品牌

2008年,羅振宇離開央視,成為一名自由職業者。憑藉在《對話》的積累,他四處講課、做顧問、主持各種論壇,也在第一財經的《中國經營者》節目中,實現了他當主持人的願望。

決定"單幹",是在羅振宇遇到申音之後,"申音是第一個聽得懂我在說什麼的人,然後我們就開始合作。"

2012年12月21日,《羅輯思維》開播,和傳統電視節目迥然不同:僅一個機位、沒有嘉賓、沒有觀眾,整個鏡頭裡就羅振宇一個人侃侃而談。這個看似輕鬆愉快的節目,錄製的過程其實十分痛苦。

自媒體首富羅振宇:上大學前高考最重要,其他都是扯淡

《羅輯思維》

"打一個磕巴兒,全部重新錄;覺得自己說得不清楚,重錄;說了一遍後覺得囉嗦,重錄。"羅輯思維製作人杜若洋說,有一次,已經從下午2點錄到了晚上10點,羅振宇突然覺得有一個地方邏輯不夠強,於是決定把作者叫過來重新討論,前面所有的節目,重錄。往往一個45分鐘的節目,得錄6-10小時,其間羅振宇不吃飯,不管錄多久,"他要求自己保持那種情緒。"

《羅輯思維》是羅振宇的主場,每期他都圍繞著一本書來進行,放開了講大數據、進化論、康有為、凱文·凱利等,語言犀利極端,充滿蠱惑力。雖然是替觀眾讀書,但最後都會落到現實中,宣揚"自由人的自由聯合"以及社群聯合、合作共贏的價值觀。

自媒體首富羅振宇:上大學前高考最重要,其他都是扯淡

羅振宇

2013年3月,《羅輯思維》視頻上線4個月,微信號裡的粉絲累計過萬。在清晨的一次會議上,羅振宇提議要開始運營用戶,媒體出身的杜若洋帶頭反對,團隊裡十來個人,除了羅振宇和申音,沒人贊成。但羅十分堅持,他做《羅輯思維》一開始就是衝著商業化的方向去的。

接下來的一系列商業行為,羅輯思維都開創了歷史。

2013年8月,《羅輯思維》首次開放會員購買,內部稱之為"愛的供養"。交200元的普通會員有優先參加《羅輯思維》活動的權利,交1200元的鐵桿會員每月還能獲得一本贈書,除此之外,不承諾任何其他會員權益。這樣"無理"的會員招募,首批5500個名額在6小時內搶購一空,即160萬元通過支付寶、銀行等途徑到了羅振宇的賬上。後來12月又進行了一次,這次一週內招募到了2萬人。

自媒體首富羅振宇:上大學前高考最重要,其他都是扯淡

2萬5千餘名付費核心會員加上外圍660多萬微信訂戶,使得羅輯思維以顛覆傳統秩序的方式賣掉了8000套高價書、399個單價4萬的20年跨年演講的席位、4萬盒月餅、75噸大米、2000多個跳蛋......

"我們原本以為推開門是個廁所,沒想到門打開後是個草原,空間大到那麼讓人難以想象。"羅振宇在一次演講中說。

"我就是一個買賣人"

在《羅輯思維》開播之初,會有人介紹說,"這是一檔和《曉說》差不多的節目"。但這檔節目很快便顯示出其不一樣的特質。《曉說》基本是高曉松個人積累的體現,《羅輯思維》則迅速引入了其他作者,因為羅振宇已經太忙,他需要別人來替他讀書。

2014年5月中旬,羅振宇與申音拆夥,原因是理念不合。羅振宇對社群商業化的規劃愈發清晰,而一手把《羅輯思維》打造成自媒體第一品牌的申音則似乎更看中它的媒體性和傳播性。

自媒體首富羅振宇:上大學前高考最重要,其他都是扯淡

之後,羅振宇找到了兩個新的合夥人,分別是軟實力研究中心創始合夥人、董事長李天田和凡客前任副總裁吳聲。兩位打著深厚商業烙印的新合夥人帶來的結果是,《羅輯思維》正在越來越去媒體化,不斷拓展商業的新邊界。

同樣因為過度營銷和商業化,羅振宇招致的質疑之聲也越來越大,從會員招募、產品品質到各種線下"高逼格"活動,甚至創辦初衷都被批評。部分羅輯思維的會員也從絕對崇拜,到"感覺智商被踐踏了"。稱本認為能沉下心來做一檔讀書節目實屬不易,所以想盡一份力,一起供養這個有理想的讀書人,讓節目能堅持下去。誰知羅振宇一腳踏進了"10億俱樂部",而他的團隊也完全成了一個商業集團。

對此,羅振宇並沒有迴避,認為"掙錢不丟人",聲稱"我們不是什麼媒體,我就是一個買賣人"。

羅振宇曾說,整個社會正在從金字塔變成仙人球,每個點都能扎出一根刺,而一旦扎出一根刺,其他人很難再出來。他用自己嗜書如命、見解獨到,"扎出了一根刺",然後遇水疊橋,逢山開路,野蠻生長。至於未來如何,羅振宇自己都說,他不做長期規劃,不考慮風險或憂患,策略就是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裡是哪裡,"我對一切存量不感興趣,我對一切往前走的東西興趣極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