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教育培訓行六年,我犯的兩個高級錯誤


創業教育培訓行六年,我犯的兩個高級錯誤


之所以說是“高級錯誤”,是因為這些錯誤背後的道理看起來都太簡單了。不過,故事都是真實的,犯過的錯是血淋淋的。

1

創業6年,我犯過的幾個常識性錯誤

● 不關注競爭對手


亞馬遜的創始人貝索斯很多場合都半開玩笑地說:“不要關注你的競爭對手,因為他們又不給你錢。”

聽起來都特別有道理,對不對?我曾經也是這麼覺得的。因為我們培訓機構在當地也做過一段時間的老大。那個時候,我也從來不看競爭對手的課程。


創業教育培訓行六年,我犯的兩個高級錯誤


直到有一天,我看了競爭對手的教材,才大吃一驚:原來競爭對手的課程產品的分層程度,已經大大超過了我的想象。於是我才明白:

瞭解競爭對手,其實是非常好的瞭解用戶的途徑。而不關注競爭對手,其實是一種鴕鳥心態,把自己封閉起來,然後自我感覺良好。

創業教育培訓行六年,我犯的兩個高級錯誤


用戶喜歡什麼、需要什麼,他們不一定有機會用自己的嘴巴告訴你。但是,他們一定會用自己的錢和時間投票。如果某個培訓機構市場表現好,一定說明了它在某些方面更符合用戶的需要。

關注和了解競爭對手產品後,初級的方法是:照抄。而高級一點的方法是:洞察用戶在使用產品背後的需求,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融入到自己的產品裡。

● 不想花大力氣招聘關鍵人才


設想一下,公司要開展一個課程的招生業務,需要一個新的負責人。如果你是校長,你會從已有的得力干將裡提拔一個,還是從市場上招聘一個有類似經驗的人?

過去幾年,我大部分時候都選擇了前者。為什麼呢?因為這樣做最輕鬆啊。

但最後的結果往往不盡人意。團隊往往需要浪費很多時間,走很多彎路,才能最終走到正確的方向上。究其原因,對不熟悉的領域,

我們常常低估了做成的難度,而又高估了學習的速度。

2

創業6年,關於人的領悟

● 校長最常犯的錯誤,就是高估自己

為什麼校長會常常高估自己呢?有兩個原因:

1)身邊的真正的批評聲音少。

人都喜歡錶揚,不喜歡批評,這是本性。而且,我們大部分時候根本分不清:當別人在說“yes”的時候,到底是思考後的認同,還只是在迎合、拍馬屁。


創業教育培訓行六年,我犯的兩個高級錯誤


如果不是特別注意,時間一久,校長身邊就會很容易聚集一堆拍馬屁的人。如果一個人發現自己說什麼都對,那很快就會飄起來,開始高估自己。

2) 校長的正確判斷力常常是通過信息優勢獲得的,而大部分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前幾天在湖畔大學聽阿里的一個高管分享。他說阿里巴巴之所以能很快速成長,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馬雲很早就不再騎馬打仗,而是在全球範圍內進行高段位的交流。

可以想象,如果每天跟你聊天的都是各國元首,一流經濟學家,全球最成功公司的CEO,那你一定會變得很厲害。

當然,大部分人做不到馬雲那樣。但是即便如此,校長可獲得信息的來源質量也是公司裡最高的。所以,當校長做出高質量決策的時候,很容易產生自己比其他人聰明的幻覺。

開展新業務,應該優先找人,而不是優先想解決方案


這裡的“找人”並不是找一般的專業人員,而是要找真正有全局視角的領導者。

開展新業務的時候,我們最常犯的錯誤,就是以為自己很懂,以為新業務看起來沒什麼難的,然後找來一些專業老師做課程,或者找來一些二三流業務負責人就開始指揮。

之所以會犯這種錯誤,歸根結底還是因為覺得自己比別人聰明,對自己不熟悉的行業缺少敬畏心,覺得自己想到了別人沒想到的破局點。

● 不應該過分依賴人的學習能力

有一次,我跟一個知名創業公司的CEO聊天。他說了一句非常震驚我,且絕對不會在公開場合說的話:“我們公司在創立之初就定下一條規則,就是不培養人。”

後來我才理解了他的話。不培養人,其實就是倒逼自己,找到與業務最匹配的人。這個做法對員工來說未必好,但對培訓 機構來說卻是短期內性價比最高的方案。

這個CEO的做法有些極端,與我曾經的做法剛好相反。我曾經以為,人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學會自己不熟悉的領域。所以我投入很大精力在培訓上,而對招聘的投入明顯不足。

這兩種做法,哪種更好?短期來看,顯然是招聘到對的人成本更低。因為培養一個人,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且有著最貴的成本:時間。

但從長期來看,員工的能力發展對機構的成長也至關重要。因為市場、競爭都是動態變化的。今天有效的打法,過三個月也許就沒用了。一個沒有學習能力的團隊會很快被淘汰。


創業教育培訓行六年,我犯的兩個高級錯誤



現在的我同樣重視培訓,重視學習。但是我也深刻地意識到:學習能力,是一種錦上添花。業務的展開,不能依賴人的學習能力。

人不需要是全面、完美的


最懂業務、懂技術的人,常常不懂得怎麼帶好團隊。邏輯思考能力很強的人,對他人的感知力常常很差。一個人的優點和缺點常常是一體的,就好像是硬幣的正反面。

但成為一個好的業務負責人,常常既需要對業務深刻的理解,又需要強大的領導力。既需要絲絲入扣的邏輯思考,也需要無微不至的用戶感知。這樣的人有嗎?有,但太少了。

這個時候,就需要身邊有其他的人來幫他補足。比如,業務能力很強的負責人,常常需要搭配一個管理、規劃能力很強的副手。

當然,如果有些短板能自己補上,那就更好。但這種改變,往往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時間。

本文摘編來源&作者 / 王信文(ID:kenny_idea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