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玉溪:舌尖米線藝術

雲南玉溪:舌尖米線藝術

行走玉溪,是一場隨波逐流的浪漫。

每一次出行時都能遇見許多有趣的人,旅途中彼此相互交換聯繫方式,晝夜暢談旅途清歡,這是我認為最好的旅行方式。

最初對於玉溪的印象一定是起源於煙和著名音樂家聶耳先生,後來是滿街的柿子樹,這個季節行走玉溪街頭,掛滿果子的柿子樹如一幅水墨漫畫,凸顯中撞破我臉頰的紅暈。

成年後的日子裡,已經數不清這是第幾次來玉溪,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穫。玉溪因水而得名,一條碧波盪漾的河流貫穿整個玉溪城,可謂山清水秀。

走過街道,穿越城市喧囂,於玉溪古窯遺址走一走,於青花瓷器中瞭解老一輩人的思想、生活方式、智慧以及對藝術的精益求精。

雲南玉溪:舌尖米線藝術

生活如一首詩,需要慢慢咀嚼。有句俗語說:雲南十八怪,過橋米線人人愛。由此延伸,可以看出雲南人與米線的情愫不是一句兩句可以表述清楚的。於雲南人而言,一碗米線勝過山珍海味,一碗過橋米線更是承載了雲南人對雲南這片熱土的熱愛和虔誠。與玉溪結緣,純粹因為一碗米線。

如今雲南米線製作,仍有兩法:其一,取大米發酵後磨製而成,俗稱“酸漿米線”,其工藝複雜,生產費時,然口感好,滑爽回甜,有大米清香,為傳統制法。其二,取大米磨粉後直接放在機器中擠壓,靠摩擦的熱度使其糊化成型,稱為“幹漿米線”,其曬乾後即為“幹米線”,方便攜帶貯藏。食用時再蒸煮漲發。幹漿米線筋骨硬、咬口、線長,但香不及酸漿米線。電影《花腰新娘》中,有一個片段描述了米線的製作,一根老木頭,上面有一個壓制的把手,把發酵好的熱的原料投入,用把手下壓,米線就從老木頭下的孔裡面流出,經過漂水降溫,就可以吃新鮮的米線了。

雲南玉溪:舌尖米線藝術

好吃的米線在玉溪,主料米線,雞肉,脊肉,肚子,雞蛋,豆牙,豆腐等,簡單而純粹,鮮美而溫潤。小鍋米線、雜醬米線、肘子米線、鱔魚米線、涼米線、牛肉米線等,可謂工藝純粹,形式多樣,口味獨特。

玉溪米線節至今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是玉溪人民的傳統風俗節日。其源於對土主神的崇祀,據《新興洲志·典禮·群祀》條下有“土主廟,在州北十里土主屯。主西北及東方水利。玉溪米線節是世界上歷史最長的節日,從每年正月初一起,至三月二十二日止,歷時81天,創世界紀錄協會世界上歷時最長的節日世界紀錄。

或許因此而沿襲了人們對米線的特別的情懷,因此人們對米線的情節從吃法、選料、製作等都做了深入的研究,才使得米線這一簡單的食物,經過多年的考究,融入了地方地域特色以及民族文化,亦如“有緣千里來相會,千里情緣一線牽。”或許說的就是雲南玉溪的米線吧。一線之牽,禮樂名邦之都,藍天白雲,詩情畫意,聽鐵蹄飛揚,踏出的風起雲湧!

雲南玉溪:舌尖米線藝術

國內僅存的完整五層格子門在玉溪,建築不用一顆釘子的聚奎閣在玉溪,聶耳的故鄉在玉溪,俗話說:不吃玉溪米線,妄來玉溪。玉溪米線源遠流長,歷史悠久,味道鮮爽純正,多滋多味。一線之牽,好不熱鬧在玉溪,安於此生不妄來世。

一碗米線彰顯了玉溪不一樣的民風民俗,行走小城古道深處,便醉在這湖光山色裡,悠然時光如故,古色古香,流水潺潺,商家雲集,歷史悠久。

一線之牽,好不熱鬧在玉溪,其實不用太多俗世的喧囂。清晨,隨意挑選一家早點店,靜靜地享受與米線密語的時光,隨後去秀山焚香,禮佛,聽洞經音樂,心靜澄明,洗禮紅塵俗事,歲月靜好。

雲南玉溪:舌尖米線藝術

民以食為天,吃飽吃好,吃出健康和快樂,是人類永恆探索的主題。玉溪米線,以健康回歸為主題,食之可謂妙不可言。

喜歡一個地方,或許真的不需要太多的理由,一碗米線足矣。一切從簡,純粹而樸素,旅居玉溪,養生旅遊天堂。

吃玉溪米線,當然要吃玉溪風味小吃的當家品種鱔魚米線。以鮮鱔魚為主料,配以各種輔料,精心烹製,用心去享受烹製米線的每個細微小過程,那是一種美妙的詩意。

鱔魚米線亦如百味人生,多種吃法,有酸、甜、麻、辣,無論哪一種口味,清香味美、鮮美爽口。

雲南玉溪:舌尖米線藝術

吃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生活態度。

相傳,鱔魚米線源於民間的一個故事,據說有戶窮苦人家晚年得子,時逢玉溪米線節,親戚朋友紛紛前來祝賀,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半年未曾吃肉的人家無法做出米線“帽子”,這家人急中生智捉了鱔魚做了帽子。用鱔魚做的米線香味四溢,鮮美無比,客人們讚不絕口,接連追問這種另類做法米線叫什麼。主人隨後一答:“鱔魚米線。”從此,鱔魚米線的做法和吃法廣泛流傳於明間,被大家熱愛和追捧,因此在烹製的工藝上也愈來愈精細化,完美化。

懂得理解生活,用心去探索,一切都是美好的。生活所饋贈的不僅僅是眼前的苟且,還有細水長流的日子所給予的快樂。

吃永遠是人類發展歷史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而鱔魚米線融合玉溪地域風情,將米線的韻味揮灑的淋漓盡致。

尊重內心,便是對世間萬物的敬仰。

雲南玉溪:舌尖米線藝術

與相遇的一切交集,與之發生故事,或許是對生命最美妙的詮釋。

懷著對一碗米線的崇敬走進玉溪,讓一碗酸湯米線在舌尖跳動,以青山綠水作伴,細細咀嚼,回味無窮。

“來趕州城街,不吃碗楊才科的酸湯米線,等於沒上街。”這是一種對酸湯米線的情懷,對與米線邂逅相關的點滴融入細枝末節的生活裡,顯得更為多姿多彩。

獨特富有柔美,韻味悠遠,涼爽、清香、舒適可口,這是玉溪酸湯米線獨有的味道,也是咱老百姓過日子的味道。

楊才科的酸湯米線,在解放前玉溪州城眾多米線攤點中最負盛名,選用玉溪的大白米,自榨自銷,米線細白,柔軟而不爛,獨特的工藝加上各種作料,馥郁芳香,讓人胃口大開。

雲南玉溪:舌尖米線藝術

吃過玉溪的酸湯米線,亦如走過了一圈玉溪。一碗米線碗裡雪白的米線、金黃色的涼粉、翠綠的韭菜、烏黑的醬油和鮮紅的油辣椒,源自本地食材,相互融合,芳香四溢,耐人尋味。

在玉溪,時光可以慢點,再慢點,忘記浮世繁華,丟掉生命裡那些疼與痛,與一碗米線閒話家常,從碗裡到舌尖,慢慢通過喉嚨輸送到胃裡,生命的輪迴與重生,簡直妙不可言。

米線知味,亦如人生。

圖來源網絡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