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信长与其长子死于本能寺后,他手下那些军团长很快就摆脱了织田家独立出来了呢?用的是怎样的手段呢?

小冰冰0210


说到底,织田信长被日本人捧为革新者,但他的思维并没有超越日本战国那个时代,依旧让手下大将担当各地大名掌握地方实权,他死后其霸业分崩离析也就很正常了。不但是织田信长,他之后的丰臣秀吉依然如此,直到德川时代,这种现象依旧有很大残留,遂有德川幕府末期,长期与幕府有矛盾的毛利藩、岛津藩带头倒幕之事。

一、日本的政体的确故意模仿中国,但也有很大差别

长期以来,日本都是幕府将军掌握实权,而天皇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这和中国古代皇帝独一人的政局是大不相同的。与此同时,日本的中央集权也远未达到中国大一统王朝那么整齐,表现在其国土虽然不大,却被分割为六十六国,各地掌握实权的大名、小名更是数都数不清。织田信长虽然初步统一了二十多国,但他的思维依旧很难跳出日本那个时代。

二、所谓的日本战国革新儿织田信长,他更多也仅仅是武器、战法上的革新,而不是政治体制的革新,更何况,他还没能统一日本,也没条件实行大范围的政治革新

织田信长喜欢西洋的玩意儿,崇拜西洋的洋枪,在战法上还通过队列的调整,发展了三段击,大破那个时代几乎无敌的武田马军。然而,在政治上,织田不管打下多少领地,仍然只能把领土分给手下的大将,让他们担当大名去治理,这就给予了其手下大将很独立很强大的权力,为他们之后的分裂奠定了基础。

三、从织田信长晚期,看其手下大将们强大的势力

所谓的织田四大天王,柴田胜家、丹羽长秀、明智光秀、羽柴秀吉(后来的丰臣秀吉)四个人,都占据着很大的领土(对当时的日本大名而言),他们都是所谓的国主,而不是一城一地之主。柴田胜家在北陆,有超出战国名门朝仓家的势力,因为织田要让他对抗强大的上杉家。羽柴秀吉为了对抗强大的毛利家,其势力不比柴田小。与此同时,明智光秀和丹羽长秀也是如此。这还只是织田内部几个大的势力,其他的小大名还没算进来,总体来说,织田信长的政权仍旧是这些大名、小名的集合体,和日本战国各处分裂的局面并没有太大差别,只是有了一个大家都公认的霸主织田信长而已。

在织田家外部,他的盟友德川家康本来就是独立的势力,虽然从属于织田,却是单独成一家的。在武田家灭亡后,德川家康的势力得到了迅速发展,绝对不比织田手下几个大将弱。

当然,织田家有广大直属领地,分别由织田信长分封给他的几个儿子们,但很显然,在织田信长和他长子织田信忠死后,织田信雄、织田信孝几个,无论在能力上,还是在见识上都是大大不如羽柴秀吉和德川家康这些枭雄的,何况他们还被这些枭雄利用,兄弟阋墙,更给了这些枭雄夺取权力的机会。

四、织田手下的大将们不但有相对独立的领地,更有以他们为首的家臣团,只要织田家对他们失去控制,他们要独立不过是分分钟的事儿

柴田、羽柴(丰臣)手下的家臣团,其实对织田信长不过是间接服从的关系,他们的心都在自己主公身上,更何况德川家康的家臣团,更是世代跟随德川家的老班底,很多实际上是德川的分支。有了这些人,有了领地,他们实际上早已具备独立的能力,只是迫于织田信长的能力,暂时被织田所用。织田信长一死,再加上其长子织田信忠随他而死。其剩下的儿子,织田信雄、织田信孝没有一个人能继承他的事业,于是织田家的未来都不由织田家自己的人决定了,而由那些大将召开一个联合会议来决定。再加上,织田儿子们的内讧,本身能力低下,大将们各自分裂,照着自己的野心去争夺天下也就很正常了。


星火辰


1582年,日本史上最大的政变爆发——明智光秀将主君织田信长杀死在本能寺,史称“本能寺之变”。

织田信长死前,已经赢得长达20多年的胜利,统一战乱的日本指日可待。可惜,他的大将明智光秀叛变,至今人们还搞不清叛变的原因。只有1个事实是明确的,明智光秀杀死织田信长,还干掉赶来救父的织田信忠。

织田信忠的死,是织田家的大悲剧,从此织田家再无人能够压服军权在握的家臣们。不妨多说几句,织田信忠受到织田信长的用心栽培,多次统帅丰臣秀吉等大家臣外出作战,领导风范受到赞颂。

为什么说织田信长是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是他让明智光秀具备发动政变的能力?

我们来看织田信长的军事生涯,就会发现他的成功和失败有同一个组织基础,就是赋予将领过大的军事权力,他们已经与大名们无异。而织田信长、织田信忠死后,这些将领很快抛弃织田家,要么独立自主、要么争霸天下。

不过,织田信长这么做,也是很无奈。他发迹的早期,绝不会将大权交于将领,而是亲自统兵作战。随着领地大增、战线拉长,织田信长不得不改变“亲征状态”,因为他个人难以继续应对四处的战事。

织田信长被迫将前线的大片土地交给能干的将领,让这些人全权负责战线附近的经济生产、战争动员、军事作战等。随着织田家的膨胀,大将领们控制的地盘足够养好1支军队,显然具备不可小觑的实力。

织田信长作为主君,对这些将领们有着强大的控制力,能够将他的意志传达完全传达到基层。然而,双方也不是没有矛盾……

当某一重大战役结束后,织田信长希望终结军事状态,将地方的人力、物力、财力转化为民用。由于土地和兵源牢牢捆绑在一起,他就不得不剥夺或者转封将领们的封地,比如佐久间信盛被流放、泷川一益被转封。

织田家的将领经过长期经营,往往在原先的地盘有巨大既得利益,而被转封的地方常常会相对差点,至于将领被流放就更糟糕。于是,织田信长手下那些将领们都是忧心忡忡,深怕自己会被开刀……

明智光秀显然是不幸的,他遭遇到转封,离开富裕的丹波,受封到相对落后的出云、石见。让他更窝心的是,出云、石见还在毛利家的控制之下,要受封就要打下这2块地盘。所以,有一些人就认为,明智光秀叛变滋生于此。

尽管缺乏广泛支持,明智光秀还是发动政变,依靠织田信长赋予的权力,调动手中的军团杀死织田信长。叛徒让人鄙视,明智光秀最终被织田家众将击溃(逃亡途中被农民杀死),而织田的大将丰臣秀吉开始崛起。


子屠龙


沧海横流、方显英勇本色;乱世枭雄,不过数载光阴。织田信长这位日本的“曹操”,为日本结束战国奠定了基础,但是在1582年,织田信长被明智光秀杀死在本能寺,史称“本能寺之变”。


本能寺事变发生彻底改变了日本的走向,织田信长所建立的织田家势力也是迅速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织田信长的手下,被人称为猴子的丰臣秀吉。虽然丰臣秀吉继续了“织田的野望”——逐步统一日本,但是此时的天下却已经改姓,织田姓只能作为一个附庸。

“天下布武”的织田信长,在本能寺事变之前,已经占领了日本的大片领土,其中织田信长几乎夺取了以京都为中心的日本近畿全境,而武田胜赖的势力也在这一年被织田和德川的联军所灭亡。此时,织田信长眼中的大敌,仅剩下中国(日本地名)地区的毛利氏、关东地区的北条氏以及北陆地区的上杉氏而已。

拥有如此广阔面积的织田家,为什么会在织田信长被杀后就迅速衰弱呢?,原因有三:

第一,织田信长去世之后,织田信长的长子也是接班人织田信忠也死于“本能寺之变”,这样以来织田家在失去了织田信长和织田信中两位领导人后,留下来的家督之位就没有明确的归属,而织田信长剩下的儿子中织田信秀和织田信雄都是才能不高明的人,在乱世中只能为人臣,而不可做人主,所以织田家会迅速衰败。

第二,织田信长手下的大名都是有自己的独立势力,比如杀死他的明智光秀,而泷川一益,丰臣秀吉等人虽然是他的部下,但是也都是半独立状态的存在,织田信长在的时候都听织田信长的,但是一旦织田去世下面的这些人又会相互不服气,所以强势的老大去世了,就容易出现下面互斗的局面,这样一来织田家的威望就会下降,而家臣内斗中的胜者自然就会成为新老大。

第三,“应仁之乱”以来日本进入乱世,乱世不仅仅是世道乱世,人心也是乱世,在之前所提倡的忠义都已经被荒废了,战国经常出现下克上的情况,比如织田信长的岳丈斋藤复三就是依靠各种反水才成为美浓的老大,所以在一个以实力说话的年代,过多的强调忠诚不现实,所以也不能指望织田信长的一批手下能在织田信长去世后依然支持织田家。


织田信长被杀后,丰臣秀吉也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动作迅速的和毛利家达成同盟,并用快行军的方式回军,最终在天王山之战中打败了明智光秀,为织田信长复仇。而丰臣秀吉也是继续织田信长的野望,最终统一日本。


帝国烽火


独立谈不上。其实一切都是分封制惹祸。

不过这也是那个时代的特点。疆域太大,集权也不容易。所以只能找一些自己信得过的人下去守护。

但明眼人一看便知,各守护到达地方后,慢慢开始形成自己的势力。信长在,还能压制住,大家其乐融融。但信长死,尤其接班人也死了,下面的将领自然拥兵自重观察形势。

因为接班人的问题,加之势力大小问题,所以在后期丰臣秀吉强夺织田家督,也不是其他人不反对,只是势力小,敢怒不敢言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