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概况

“西工区隶属河南省洛阳市,"简称“西工”,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中心,东至定鼎路,北接邙岭,与老城区毗连;西邻涧河,与涧西区相邻;西北与新安县、孟津县接壤;南至洛河,与洛龙区隔河相望,是洛阳市六大主城区之一,也是洛阳市的经济、文化、金融和商贸中心

[1]

自西周成王七年(公元前1050年)在这里建王城后,先后有东周、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6个朝代在此建都,历时达382年之久。1956年,国务院批准设立西工区,两年后并入原洛北区,1975年又分设至今。

西工区总面积55.95平方公里,常住总人口为36.16万人(2016年末)[2],现辖2个省级开发区、2个乡、7个办事处,28个行政村、36个社区,有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洛阳市群众艺术馆(原洛阳市博物馆)、王城公园、洛浦公园和红山乡樱桃沟等景点[3],荣获全市“十大民生实事办理工作先进单位”称号[4]

西工区历史悠久,光辉灿烂。远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自西周成王七年(公元前1050年)在此建立王城后,先后有东周、隋(炀帝)、唐(武则天)、五代梁、五代唐、五代晋6个朝代定都于此,一度城廓巍峨,宫阙壮丽,商贾云集,前后绵延382年,其影响不仅盛甲中华,而且远播海外辛亥革命后,吴佩孚在洛阳老城以西大规模兴建兵营,当时叫“西工地”。1956年,国务院批准设立西工区,两年后并入原洛北区,1975年又分设至今。

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概况

西工区地图

如今,西工区地处洛阳市中心,现辖洛阳工业园区、车站地区管理处和2个乡、7个街道办事处,是全市经济、文化、金融、交通、商贸中心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近年来,西工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紧紧围绕“商贸兴区、工业强区”的经济发展战略,致力于打造“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协调发展”的新型中心城区。西工区各项经济指标实现较快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服务业档次规模不断提升,中心商贸区地位更加稳固;工业园区建设加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市建设力度继续加大,城市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人居环境更为优化;平安西工建设实效显著,社会稳定局面长久保持。

区人民政府驻地邮编:471000。代码:410303。区号:0379。拼音:Xigong Qu。

 西工区按照洛阳市委、市政府“以洛河为轴线,南北两岸对应发展,新区开发与洛河以北老城区旧城改造并重”的城市建设发展战略,以“打造最佳人居城区、办公城区和消费城区”为目标,高起点推进城区开发改造,显著提升城市品位和档次,先后有御博城、盛世唐庄、新都汇购物公园、国际皇家枫叶广场、君临广场、王城御府、金谷翠庭等一大批投资额超亿元的大体量项目落户西工,房地产开发和城区开发改造各项指标连续多年位居全市首位,西工区已经成为全市开发改造投资最活跃的区域。2007年,全区共实施重大开发改造项目60个,累计完成投资22亿元,竣工面积130万平方米,君临广场、香榭里·阳光、物资宾馆、富雅东方等一大批重点地块和精品工程顺利竣工或加紧建设。今日的西工,高楼鳞次栉比,路网纵横通畅,街道绿树成荫,晚上流光溢彩,市政设施完备,城区形象明显改善,多次蝉联全市“城乡建设与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西工区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河洛欢歌”广场文化活动、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2007年,荣获河南省“欢乐中原广场文化活动先进单位”称号。强化文化市场监管,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治理,努力净化图书音像、文化娱乐市场。

文化旅游互为促进。西工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王城公园,天子驾六、洛阳博物馆等历史文化遗迹分布其中,红山乡樱桃沟农业生态园等近郊生态旅游景点的知名度日益提升,以商贸旅游为特色的都市旅游聚集了大量的人气商气,西工区已经逐步形成了融“吃、住、行、娱、购、游”多种旅游要素为一体的大旅游格局。

旅游产业蓬勃兴起。近年来,西工区紧紧围绕全市“旅游强市”战略,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面向旅游群体的区域性核心商圈”,进一步加大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力度。截至目前,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演出场所、主题广场、工艺礼品、音乐茶餐吧、商务会馆以及旅行社团、星级宾馆、定点餐饮等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经营单位达2000余家,名列全市前茅。2007年西工区被市政府授予“旅游工作先进县区”荣誉称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