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藝術,迷你博物館,沙龍……17、18世紀的歐洲什麼樣?

辣評博物館:17-19世紀歐洲生活圖鑑(上) | 張小玉

巴洛克藝術,迷你博物館,沙龍……17、18世紀的歐洲什麼樣?

博物館是文藝寶藏,也是當代潮流打卡地!

想更好玩轉博物館?《辣評博物館》告訴你!

《小玉聊博物館》抖音也上線啦!

人們是怎麼了解歷史的?

一種是通過文字,一種是通過文物。而後者,是一種更加直給的方式。

1600-1815年這兩百多年間,歐洲人有著怎樣的生活和精神風貌?今天,我們繼續走進這家很潮的V&A博物館,開始我們的視覺盛宴與想象吧。

巴洛克藝術,迷你博物館,沙龍……17、18世紀的歐洲什麼樣?

英國v&A博物館

在V&A博物館裡,有一組介紹17-19世紀初歐洲生活痕跡的連續展廳。這個時間段,整個歐洲世界的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

從最初文藝復興時期以意大利為文化藝術核心,逐漸開始由更為強力和新潮的法國所接管

海外貿易所帶來的那些帶有異域風情的商品和材料,從新奇與稀少變得更加稀鬆平常與大眾化;

奢華、舒適、隱私和享樂,這些過去只有上流與宮廷才能享受的特權,如今變得更加大眾化

這些變化,也共同奠定了我們今天所知的歐洲世界的基礎。不誇張的說,歐洲文化又是整個世界的主流引領力量,包括我們國家在內,都多少受到這些歐洲文明的影響,比如在傢俱和裝飾品方面。

因此,當我們瞭解了這個時代的歐洲文藝圖鑑之時,也就知道了為什麼很多當代的生活方式會變成“這樣”的。

巴洛克藝術,迷你博物館,沙龍……17、18世紀的歐洲什麼樣?

1/5

歐洲與世界

這個時期,歐洲文藝呈現出三個方向的發展。

第一,在藝術風格上,產生了區別於古典主義、文藝復興時期的巴洛克藝術

巴洛克風格的產生,一方面和當時的經濟發展有關,通過海外擴張和掠奪殖民地,歐洲積累了大量財富,有錢了,人們自然希望能夠享受;另一方面,當時正趕上人們不滿現有的舊宗教,於是新的宗教勢力正好藉助了這種全新的藝術形態,去蠱惑和征服人心。過去不是讓教徒恪守清規戒律嘛,現在變成了不排斥感官的喜悅。

巴洛克藝術,迷你博物館,沙龍……17、18世紀的歐洲什麼樣?

巴洛克珍珠

因此,接著這兩股東風,巴洛克藝術如火如荼發展起來。它意為“異型的珍珠”,因此它的風格也不是和諧理性的那種古典主義,而是追求激情、運動感、誇張和恢弘浪漫的情調,當然最主要的一點,是它顯得很奢華很貴。

有一種說法是,巴洛克藝術是男人的藝術

巴洛克藝術,迷你博物館,沙龍……17、18世紀的歐洲什麼樣?

貝尼尼《海王與特里同》

所以,這件《海王與特里同》,就是巴洛克雕塑大師貝尼尼的傑作。海王是誰?可以聯繫DC的電影《海王》,它是古希臘中的重要神祗之一波塞冬,跟電影裡一樣,他的標誌性武器就是手中的三叉戟。而特里同是海王和海後的兒子,相傳它人身魚尾。

它是由一位羅馬紅衣主教為他在羅馬別墅花園設計的,它被設計為一個有噴泉的大盆地的最高榮耀。海王以及他的兒子,非常適合噴泉的海洋主題。

整件雕塑充分傳達了巴洛克精神:整個動作是激情的,表現了運動的一瞬間,而且衣衫、鬍鬚和頭髮都要飛起來了格外有動感,感覺特里同飄在海上的屍體都被你看到了。這個時候,如果配上氣勢恢弘、節奏強烈活躍而且特別富於旋律感的巴洛克音樂,就更帶勁了。

第二,

海外貿易的發展,讓各種稀罕物也在各國流通起來

巴洛克藝術,迷你博物館,沙龍……17、18世紀的歐洲什麼樣?

鮮花金字塔

比如這件瓷器製成的鮮花金字塔,猛一看它是中國的青花瓷,上面還畫著很多中式的小人兒形象和小亭子,可器型看著又很奇怪,中國瓷器哪會有這種怪異的金字塔式呀!沒錯,這件是由荷蘭人仿製瓷器製造

的,當時荷蘭人的制瓷也相當厲害。它是用來插鬱金香的,裡面可以放上水。即使現在不會再用它插花了,但依然成為了單獨欣賞的藝術品。這些都是當時供宮廷使用的奢侈藝術品設計。

第三,宗教信仰,依然在潛移默化影響著我們的思維。

巴洛克藝術,迷你博物館,沙龍……17、18世紀的歐洲什麼樣?

這是一個17世紀的荷蘭墊子封面。它用細密的羊毛織成,中間畫的是一個國王和王后。國王以斯帖對他的妻子很滿意,同意她可以索取任何東西甚至是王國的一半,不過妻子要的,卻是王國內的猶太社區不受迫害。這種內容就特別適合放在家裡做裝飾,因為它會暗示主人的情操,體現出這家人是忠實虔誠的基督教信徒,而且不受財富權力的誘惑非常志趣高潔。

墊子人物的周圍還有很多花花草草比如康乃馨、睡蓮,以及包括䴉鳥在內的裝飾物,這些也都是對夫妻關係的美好暗示,關係到家庭的生育能力或對家庭和已婚夫婦的希望,是婚姻將帶來孩子的美好期盼

2/5

櫥櫃的秘密

說完了歐洲發展的三個方向,我們再來看看當時在家庭中一個很流行的物件:櫥櫃。

巴洛克藝術,迷你博物館,沙龍……17、18世紀的歐洲什麼樣?

櫥櫃

櫥櫃在這裡有兩層意思,一個就是字面的儲存物品的傢俱的一種,而另一個隱秘的意思,便是珍奇櫥櫃迷你博物館

這種迷你博物館,是當時歐洲人生活中的一種超級流行的物件,它裡面存放了大量的有趣物品,是藝術、科學、自然和知識四位一體的結合

巴洛克藝術,迷你博物館,沙龍……17、18世紀的歐洲什麼樣?

鸚鵡螺殼

其中鸚鵡螺殼,便是當時珍奇櫥櫃中最受歡迎的物品。它保留了鸚鵡螺殼的原始形式,但已經經過工匠拋光,上面用非常精緻的雕刻裝飾,畫上了精美的圖畫或者雕刻了精美的昆蟲樣式,並安裝在銀或搪瓷的底座上。

這種珍奇櫥櫃類似於中國的博古,不過中國的更喜歡收藏一些珍稀的古玩古董,本身具有價值,而歐洲的這個更像是百科全書,就是把自己覺得好玩的都收藏到一起,為了更好的看世界。中國的博古更像一種文人雅趣的行為,而歐洲人的珍奇櫥櫃收藏,有一種試圖認識世界的理性精神。

3/5

沙龍文化

巴洛克藝術,迷你博物館,沙龍……17、18世紀的歐洲什麼樣?

喬治·桑的客廳,是舊貴族子弟繆塞舉辦沙龍的地方。

沙龍,是一個我們現在都在使用的一個詞,它類似於一個小型聚會,志趣相投的人為著一個共同的主題相聚在一個輕鬆愜意的小場所。

而沙龍最早,興起於17世紀的法國。當時的法國宮廷與名流,尤其是名媛貴婦,把自己的客廳作為一個社交場所。這種形式說到底還是一種文雅的上流社會交際方式,出入沙龍的也都是一些藝術家、文學家、詩人、戲劇家、政治家和哲學家。

在沙龍上,談論著廣泛的話題比如學術、藝術、政治、時尚甚至是八卦獵奇和尖銳的思想言論,使用的語言也是矯揉造作但不失典雅的。除了談論話題,也可以伴著樂器演奏或者演唱,喝著調製的酒和飲料。總之,就是彰顯一種高雅的品味和獨到的見解智慧,這是人們覺得作為現代人的意義。而其中這個女主人的角色非常重要,她要色藝雙全,而且還不能端著得特別機智,被稱為才女子。

20世紀的二三十年代,中國也曾有過一個著名沙龍,女主人就是今天人們還經常提起的林徽因,可見這種社交方式很早就傳到了中國。

後來因為貴族和宮廷生活的大眾化,沙龍這一圈子化、禮儀性和高門檻化的形式,逐漸被咖啡館文化替代了。

巴洛克藝術,迷你博物館,沙龍……17、18世紀的歐洲什麼樣?

地球儀

啟蒙運動塑造了沙龍,通過理性和知識來了解世界。這個地球儀的裝置藝術,表達的也是類似的意思。不過它也有一層隱喻,這裡既是儲存知識的地方,也是監獄。群體是一個結構,從一箇中心位置對大量的人施加紀律或控制,這是一個強大的想法,因為它連接到啟蒙運動的想法本身。

而這個時期的歐洲,還有著怎樣的生活圖景呢?我們下期繼續來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