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造反失败后,康熙想将他全家上百口满门抄斩, 不料却漏掉了一人,这个人是谁?最后怎么样了?

钝拙缘己G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为减轻朝廷财政负担,同时为避免藩镇割据、拥兵自重、尾大不掉之不利局面的形成,康熙帝玄烨下令撤藩,将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三藩撤除。并将这些藩王的军权、财权以及人事任免权收归中央政府,以结束其各拥重兵、独霸一方的吊诡局势。

清廷撤藩令下达后,吴三桂震怒异常,不甘心失去好不容易拥有的一切,便阳奉阴违,密谋反叛。同年11月21日, 诸事已准备妥当,吴三桂派人将云南巡抚朱国治当街(清廷派驻昆明的监视者)刺死,正式扯旗造反,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以“兴明讨虏”为幌子,发布檄文,明示天下,率军浩荡杀出云南。

大军誓师出发前,为笼络汉族人心,三桂命部属全部剪辫蓄发,改换汉服,并亲自主持祭奠以前被他用弓弦绞死的南明永历帝朱由榔。他还下令军旗全部用白色,马步骑兵全部以白毡为帽,意思是为故明“戴孝出征”。
但是,吴三桂本身就是明朝的叛徒,也是亲手埋葬大明的元凶之一,所以“兴明”的口号对广大汉人尤其是知识分子么有多大的吸引力,也得不到他们的大力支持,并没有出现一呼百应的鼎沸局面,很多人都选择冷眼旁观,所以吴军起兵之初虽声势浩大,但却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注定难以持久。

吴三桂起兵之初兵势极盛,大军出云南后沿途攻城拔寨,势如破竹,接连攻克了好几座重镇,因事发突然,清军猝不及防,连连败退。吴军兵分两路,一路攻四川,一路攻湖南,短短半年间,云、贵、川、湘、桂等五省全成了吴三桂禁脔,吴军很快便饮马长江,窥伺中原。康熙十三年(1674)三月,在吴三桂的影响下,尚之信、耿精忠分别在广州、福州举兵响应,至此,“三藩之乱”形成。

吴三桂的兵势强大,给清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但他目光短浅,手下又缺乏能人辅佐,没有乘胜渡江追击,直捣帝都,而是长期在荆州、襄阳、武昌、宜昌一线与清军对峙,贻误了绝佳战机,给了清廷一个难得的喘息机会。

康熙虽然年少,倒也沉着镇定,深谋远虑,在挺过叛军最初凶猛的攻势后,他改变策略,集中兵力进攻湖南,对其他地方则采用分化、收买、瓦解之策,逐步扭转了不利局面。不久,耿精忠、尚之信兵败投降,被诛杀。之后,西北察哈尔蒙古之乱被平定 ,康熙遂得以从容迎敌,他任命图海、赖塔、杰书(康亲王)、岳乐以及汉将赵良栋、蔡毓荣等能征善战之人攻伐湖南吴军,战局开始发生转折。

康熙一反常态,重用汉将,他运筹帷幄,调度有方,清军已从最初的手忙脚乱中恢复过来,开始发起反攻,而吴三桂患得患失,犹犹豫豫,吴军的局势也一步步走上了下坡路。吴三桂已经失去直捣中原的绝佳机会,最终再也没有获得过这样的好机会了。

康熙十七年(1678),清军发起大规模反攻,在湖南接连收复了好几座重镇,并逼降了吴军水师将军林兴珠。

彼时吴三桂已年满67岁,体弱多病,又因长子吴应熊和孙儿吴世霖被康熙诛戮而意志消沉,见兵势受挫,大局不妙,自己已来日无多,便于这年3月23日迫不及待地在衡州( 今衡阳)登基称帝,定国号周,改年号昭武,改衡州为定天府,好歹过了回皇帝瘾。吴三桂本为反复无常之人,他建立大周,自称皇帝,取消了复明口号,终于暴露了其本性和野心,因而更加不得人心,许多将士都很反感他,或各自散去,或投降满清。

“大周昭武帝”吴三桂管辖的国土只有云、贵两省和湘、川、广西之一部分州县。和起兵的第一年比声势日衰,很多所占地盘都被清军收复了。

这年八月,早已病入膏肓的吴三桂在忧急中死于衡州,从登基称帝到一病而亡,仅五个月时间。

吴三桂死后,由其孙吴世蹯继位,他率残部继续负隅顽抗。康熙二十年(1681)正月,清军击溃吴军,收复贵州全境。十月,蔡毓荣率军攻克吴军老巢昆明,吴世蹯身着龙袍服毒自尽,清军将领将其首级传往京师报喜。清军将吴三桂满门上百口男女老幼尽数诛灭,并将吴三桂的坟墓掘开,开棺戮尸。一代枭雄吴三桂最后落得个满门被抄斩,自己粉身碎骨,死无葬身之地的可悲下场。

吴三桂有两子,一为吴应熊,一为吴应麒。吴应熊在京为质,又被顺治招为女婿,“三藩之乱”爆发后被康熙处死。吴应麒则在老爹起兵后率马宝等悍将转战贵州、四川、广西等省。三桂败死后,应麒随继位的侄儿吴世蹯退守昆明。但《清史稿》、《东华录》等史籍中再也没有三桂次子吴应麒回昆明后的任何记载。

清军攻破昆明后,灭了三桂满门,按理说,吴氏一族从此绝了后。

据说,清军为了将吴氏一族斩尽杀绝,不仅在全城大肆搜捕,而且还通令全国,不使一人漏网。史料中对吴氏家族中稍有名气的人均有交代,最后无一例外都被清军处死,唯独只有吴应麒的名字没有出现在任何史籍中。吴应麒随吴世蹯退守昆明后便人间蒸发,彻彻底底的消失在历史烽燧深处,身为吴三桂之子,“三藩之乱”的重要将领,清军绝不会轻易放过他,那么,他是怎样成了唯一一条漏网之鱼逃出生天的 ?亦或是在清军破城前早就已经命丧九泉了?吴应麒的最终下落,也成了清前期重大悬案之一。

关于吴应麒的最终下落,有这样一则传闻:吴三桂死于衡州后,继位的吴世蹯退守昆明,其叔吴应麒随他一同前往。

吴氏家族心知大势已去,惟恐彻底失败后遭灭族之祸,为保留吴家血脉,于是让三桂仅存的儿子吴应麒化名潜出昆明城,逃到荒僻的山野间藏匿起来。和吴应麒一同逃亡的,还有其父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

吴应麒带着陈圆圆等人,辗转来到山高皇帝远的贵州东部岑巩县马家寨,并在那定居了下来。有趣的是,吴应麒的后代繁衍至今,已有两百余户一千多人了,而且全村姓吴,没有一个外姓。据说马家寨吴氏还有一条族规——共同守护家族的历史 ;其家族史只许口口相传,不得见诸文字,以免被朝廷发现,引来滔天巨祸。

2010年夏,在岑巩县马家寨发现了吴三桂后裔(疑似吴应麒?)的坟墓,同时还发现了陈圆圆墓,消息传出后,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专家曾赴马家寨考察,以辨真伪。

清史专家考证后认为,吴应麒、陈圆圆墓是康熙年间古迹,应是真的。吴应麒应是马家寨吴氏族人的直系祖先,再往上的“始祖”就到吴三桂了,基本可以认定马家寨吴氏是吴三桂的后裔。

顺着这个线索可以推论:吴应麒随吴世蹯退守昆明后,见战局不利,就悄悄护送陈圆圆躲到偏僻的云贵两省交界处,后来清军攻入昆明,吴氏被灭门,应麒无法重回昆明,只好拖家带口来到山高路险的岑巩县马家寨隐居起来。为躲避杀身之祸,他改名“吴启华”。吴应麒有三子,老大吴世琮(已战死),老二吴世珺,老三吴世珵。他带着陈圆圆和二子(传说还有马宝,故该村取名马家寨)到此荒山野岭间搭建茅舍,开荒种地,顽强的生存了下来。

由此可见,清军攻破昆明前,吴应麒、陈圆圆等人已经金蝉脱壳,逃出生天,藏匿在贵州岑巩县大山里,吴氏一脉在此生息繁衍至今,侥幸没有灭绝,逃过了一场灭族惊天大劫......而《清史稿》等史料中详细记载了清军灭吴氏满门的过程,其中唯独没有吴应麒的名字 ,在此似乎也可以找到最终答案了。

【插图源自网络】

【写作不易 严禁搬运】


铁马冰河wu


“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三桂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曾经他被骂为大汉奸,是大汉民族之耻辱,是他引清军入关,导致300年中原遭受满族奴役。也有人称他是英雄,平西川,创佳绩,为清朝立下汗马功劳,同时也是中国之福将也。后来吴三桂因不满康熙大帝削藩而反,最终落得个满门抄斩的悲惨结局。<strong>

吴三桂既然造反,那他就一定想过失败,他肯定会想会为自己留一条后路,而当时康熙将他满门抄斩之时,果真漏掉一人,这一人是谁?他后来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这还得从吴三桂的发家史说起。

吴三桂作为山海关统领,负责抵御东北清人的入侵。而明末时期中原混乱,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一路北上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被迫上吊自杀。而吴三桂也想过和李自成搞好关系,投降李自成。

可没想到李自成杀入北京之后,就将吴三桂的老家,抄了个底朝天。他手下的将领刘宗敏还霸占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这可让吴三桂愤怒之极,一怒之下便放开山海关引清军入关。但其实当时吴三桂和清人说好,是扶持崇祯太子登基,可没想到清人已入北京之后马上变了卦,吴三桂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来。本来还是正义之举一下变成了卖国贼了。又是一个女人改变了中国历史。

当然清人知道吴三桂怎么想的。在后来的清军向南进攻之时整个中原,也只让吴三桂去清理大顺政权,而不让其去碰南明政权,就在李自成的大顺政权被完全剿灭之后。吴三桂,又面临一个处境,那就是在南明和清朝之间做一个选择,吴三桂又一次选择了清朝。之后他一马平川,以爱妾圆圆作为精神支柱,平李闯、定云南、驱永历,为大清统一中国立下赫赫战功,成就一代开府建藩,拥兵一方的平西王。

然而就在吴三桂前往云贵,当起了自己的土皇帝之时。清朝不会那么容易放他出去,为了防止他造反,就将吴三桂的长子吴应熊,留在京城。并将多尔衮的女儿建宁长公主嫁给了吴应熊为妻。以驸马的身份封吴应熊为三等子爵,实则是让其在这里当人质罢了。

就在吴三桂打算过着自己逍遥快活的日子之时。他却遇上了年仅十几岁却胸怀大志的康熙帝。在其他两位藩王尚可喜耿精忠,都做样子申请削藩之时。60岁的吴三桂也只能跟着这个风,但没想到康熙帝居然直接同意了,决定下令削藩。

这下可把吴三桂给吓到了,削藩就代表着他再也没有了军权,没有自己的军队的他就成为了一支待宰的羔羊,康熙随时可以杀了。

那么吴三桂在造反之前就没有想过自己的儿子吗?

要知道在史书上记载,吴三桂就只有吴应熊这么一个儿子。其实不然,吴三桂曾经和一个歌妓生过一个儿子叫吴应麒。但吴三桂为了保持自己的名节,一直对外和吴应麒以叔侄相称,而实际上他们却是父子。吴应麒一直追随吴三桂四处征战,为吴三桂创下汗马功劳,非常有才能。

削藩命令的下达,吴应熊就知道自己的父亲必定会造反,他也知道自己脱身无望,于是暗中就派人将自己的长子吴世藩,秘密的送回。吴三桂看到自己的长孙回来,就知道自己儿子的意思,于是1673年吴三桂揭竿而起,发动三藩之乱。

三藩之乱发生后,康熙帝不管建宁长公主的反抗,将吴应熊和其几个儿子全部处死,而只将建宁公主所生的两个幼女和其他庶子送入宫中幽禁。

一开始吴三桂打着“反清复明”的名号,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清人实力相当。可是,吴三桂人生中做过最错误的决定,便是在后来称帝了。这让百姓看清楚吴三桂不是真正的忠诚,而是一名乱臣贼子,由此三藩很快的就被康熙帝剿灭。

1678年吴三桂被杀,吴世藩在岳父郭壮图的支持之下,在贵阳即所谓大周皇帝位。1681年,清军攻入昆明,吴世藩自杀身亡。由于吴世藩尚且年幼,未曾留下子嗣,清军入昆之后将吴三桂所有的家族进行灭门抄斩。也包括在北京关押的吴应熊的庶子们,因此吴三桂的所有后代全部被杀。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在一开始我们讲到的,吴三桂一个不为人知的次子吴应麒。康熙帝杀了全家,却漏了一人,就是吴三桂的次子吴应麟。

那么这个吴应麒去了哪里呢?

原来在吴三桂死后,吴世藩和吴应麒曾经争夺地位,但是吴应麒却由于是自己低微的身份,在争夺帝位中失利。于是和另一名大将马宝在贵阳迎吴三桂灵柩于岑巩安葬,并且带着已经出家的吴三桂的小妾陈圆圆一起藏到了贵州马家寨,为了避免追杀,他还将名字改成了吴启华。

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一次考古活动,发现了今天贵州的马家寨确实有一座吴门墓,而其中埋藏的女性,就是陈圆圆。如今生活在贵州的岑巩马家寨的吴家人,应该就是吴三桂的后代了。


无笔史官


吴三桂三藩之乱失败后,康熙将吴三桂全家满门抄斩,连康熙的姑姑建宁公主与吴三桂之子吴应熊所生的儿子也全部处死。但还有一条漏网之鱼吴三桂的幼子吴启华。近年来,有一个爆炸性的消息,说是吴应麒(应期)在昆明城破后逃走,携带吴三桂遗体和陈圆圆,隐居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但史书记载吴应麒早在吴家内斗中被郭壮图处死。

去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的,应该是一位马姓和胡姓的臣子,他们带着吴三桂的幼子吴启华(不是原名)、吴三桂和张皇后的遗体。

1,吴应麒是吴三桂庶子,过继给了吴三桂的哥哥吴三凤。

吴应麒就是吴应期,是同一个人。

吴应麒是吴三桂与一位歌妓生的儿子,过继给了没有儿子的哥哥吴三凤。

1642年,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在锦州投降清军,吴三凤也在锦州就一起投降清军了。

吴三桂就把吴应麒带到自己身边养。

1644年,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在一片石大败李自成。李自成大怒,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和弟弟吴三辅等人全部杀死。这是吴三桂的第一次家难。

不久,李自成、刘宗敏仓皇撤出北京,将掳掠的人口和辎重抛弃在路上,以迟滞吴三桂和清军。吴三桂在乱军中重新找到陈圆圆。

2,吴三桂的三藩之乱引发第二次家难

吴三桂在三藩之乱时,他的嫡子吴应熊和孙子吴世霖被康熙处死。

3,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在昆明兵败自杀

吴三桂在衡阳称帝后不久就死了,众将决定请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前来衡州奔丧,并继承皇位。

吴国贵等人提出:宜滇不顾,北向以争天下。

如果龟缩回云贵只有死路一条。

而留守云南的郭壮图为了自己的私利,反对吴世璠去衡州继承皇位。最后双方妥协,吴世璠去贵阳继承皇位。

因为吴周放弃了湖南要地,很快军心涣散,兵败如山倒。

吴周快要灭亡了,还在搞内斗。

吴应麒是吴氏集团中的一个核心人物,开始他在岳阳对抗南下的清军,双方处于僵持状态。后来,吴应麒从湖南逃到贵州,再逃云南。因为喝醉酒,吴应麒大发牢骚,痛骂撺掇吴三桂反清的方光琛。

郭壮图怀疑吴应麒要篡位,就把吴应麒和他的两个儿子吴世琚和吴世珵一并处死了。

很快清军就包围了昆明。

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二十八日,吴世璠在昆明自杀,死时才十六岁。

4,吴三桂的幼子吴启华逃往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

吴三桂在没有造反前,就在昆明建立上千人的后宫,除了张皇后、陈圆圆外,还有大量的妃子。

这些妃子给吴三桂生了几个幼子,历史上没有记录名字。

清军逼近昆明后,吴世璠就和郭壮图安排了心腹马某和胡某,带着吴三桂的幼子吴启华和吴三桂张皇后的遗体逃亡。

史书记载:大兵逼云南,世璠潜易祖柩,自郭壮图数人而外不预也。

马某就带着吴启华到了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现在马家寨的人大部分姓吴,很有可能是吴三桂的后代。

号称陈圆圆墓碑于1983年出土,正面刻字:“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右上方刻一行字:“皇清雍正六年岁次戊申仲冬月吉日”。

很多砖家根据这些字考证为陈圆圆,我看是牵强附会,很有可能是吴启华的生母聂氏,是吴三桂的一个妃子。

现在都是文化乱搭台,陈圆圆的名声多大啊,引来经济好唱戏。

还有吴三桂的墓碑“受皇恩颐养一次八十五岁吴公号硕甫墓”。石碑右侧,刻有“雍正元年岁次癸卯季春月廿七榖旦”。

吴三桂有一个号叫硕甫。

但吴三桂只活了67岁,并且一般墓碑上也不会写岁数。我估计是康熙三十六年把吴三桂遗体埋葬在此,从吴三桂的出生年算起,到埋葬时间共85年。

这个墓有可能是吴三桂和张皇后的合葬墓。只是有可能。

5,大将马宝

网上说是马宝带着吴应麒、陈圆圆到了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也是不可能的。

马宝原来是李自成的部下。李自成入北京时,马宝是老营副营总。

1645年,李自成死后,马宝拥护永历帝,封安定伯。

永历帝兵败后,马宝无奈投降吴三桂。

康熙二十年,马宝在云南乌木山大败,为保存子孙,向清军出降,九月在北京被凌迟处死。

马宝的五个儿子都逃走并活了下来,但没有一个是在岑巩县的。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沂蓝书院赵月光


逃脱的是吴三桂的儿子吴应麒。

清廷关于吴氏家族斩尽杀绝的圣旨,通令全国。吴氏家族中有头有脸的人物的结局,一一都有记录交代。唯吴应麒就此消失踪迹。

吴应麒化名吴启华入思州龙鳌里隐居。吴氏家族自知大势已去,唯恐兵败后遭受灭门之灾,为保佑吴氏一脉香火,吴应麒改换名字,带上侄子,和陈圆圆一起,潜身于比云南更为偏僻闭塞的龙鳌里来避难求生。

最终他们的目的也确实达到了,保留了吴家的一脉,只不过权势不再。



职场人生如戏


吴三桂,明末镇守辽东抗击满清的著名大明将领。可惜,在大明灭亡之时,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军入关,从此走向了一条不归路。

如果吴三桂当时肯舍了陈圆圆,暂且忍辱负重,投靠李自成,不但可以保家人的安全,其后还可以再辗转投奔南明政权,继续抗清。吴三桂如果抗清战死,那此时吴三桂的声名,恐怕不会低于宋朝抗金的大英雄岳飞。

可惜呀,吴三桂降清了,而且降清之后,比在大明时更加的卖力。他作为清军前驱,率军追击李自成、张献忠余部。然后,吴三桂又同多铎进攻云南、贵州,剿灭了南明政权最后的根据地,将永历皇帝逼入了缅甸。

吴三桂不依不饶,又率兵追入了缅甸,迫使缅王交出了永历皇帝。他将永历帝带回昆明后,用弓弦缢死了永历皇帝。

吴三桂亲手结束了南明政权,他的大汉奸罪名从此是板上钉钉,永远无法洗脱了。

吴三桂靠抓到了永历皇帝,剿灭了南明政权,受到了康熙的嘉奖,在康熙元年晋封为了平西亲王。亲王,这在大清朝,可是只有皇帝的亲兄弟,或者儿子才能享受到的超品爵位呀。

不过呢,幸福的日子总是过得太快,康熙十二年,小皇帝玄烨脑袋发热,开始削藩。吴三桂一看,这不行呀,才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举兵造反,并自称周王,拉开了“三藩之乱”的大幕。

吴三桂很快占领了云贵,攻取了湖南大部分郡县。吴三桂本想让清廷割地,和康熙和谈,被康熙严词拒绝。

到了康熙十三年,即吴三桂起兵的第二年,两方开始陷入僵持。康熙十四年,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和其孙吴世霖被康熙绞死。康熙十六年,其他响应起义的藩王、将领纷纷投降清军,吴三桂失去外援。

康熙十七年三月,吴三桂为了振奋军心,在湖南衡阳称帝,国号为周,史称吴周。同年八月,吴三桂在长沙病死。吴三桂的女婿郭壮图拥立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继位。

吴世璠退守贵阳,清军多路大军进攻。吴世璠不敌,在康熙十九年十月逃回昆明。

康熙二十年,清军三路大军分别从蜀、黔、桂三路入滇。吴世璠急令夏国相、胡国柱、马宝等将领阻击清军,最终决战于昆明城下。两军殊死拼杀,相持数月,到了十月中旬,城内粮食不继,吴周将领大臣纷纷投降,昆明城破。

吴周守将胡国柱阵亡,郭壮图自杀,吴世璠自刎,吴世璠妻子自缢。吴世璠的首级,及吴周将领夏国相、马宝等人被送往北京。马宝等人后来在北京被磔杀。这时,吴家人基本上死伤殆尽,其将领大臣也是被杀的被杀,投降的投降。从此之后,历史上再无吴家后人的记载。

惹出这么多事情的关键人物陈圆圆,自从吴三桂降清之后,正史中就没了记载。在野史稗记中,有说吴三桂在乱军之中找到了陈圆圆一说,但是关于陈圆圆的结局,却有多个版本。

第一种说法,陈圆圆年老色衰,做了道士终老。

第二种说法,云南城破之时,陈圆圆投湖自尽,或者随吴氏内眷一同自缢而死。

第三种说法,云南城破之时,大将马宝护送陈圆圆及其儿子吴应麟,躲避到了云贵交接处的岑巩县马家寨安身。据公开报道,说在那里还发现了陈圆圆、马宝等人的坟墓。

不过呢,第三种说法,跟《清史稿》的记载有明显的冲突。马宝在云南城破之时,被俘送往北京处死了。而吴应麟,在跟随吴世璠逃回昆明后,确实没了后续记载。

也许,吴应麟真的逃了出来吧。在民间传说中,说是吴应麟更名为了吴启华,隐居于马家寨,并在那里繁衍生息了下来。


奕天读历史


吴三桂一是个饱受争议的历史人物,他本是良家子,原本打算做明朝的忠臣,不想最终背叛了大明朝;他本想做大清朝的忠臣,但是最终他又起兵造反,结果被千古一帝康熙皇帝击败,全家老幼尽被诛绝。但是吴三桂子女众多,仍然有一位儿子带领部分族人逃脱,隐居在十万大山之中,延续了吴三桂的香火,此人就是吴三桂的二儿子吴应麒,而他们避难之所称为马家寨。

坐落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首府凯里市岑巩县的马家寨就是当年吴应麒带领族人隐居之地,之所以称为马家寨而非吴家寨是为了纪念吴三桂的军师马宝,当年马宝在吴三桂兵败后,谋划了逃生之路,他还带陈圆圆到此避难隐居。当然取名马家寨还可以避开清朝耳目,以免吴氏族人遭到清兵的追杀。目前马家寨约有230多户人家,人口大约2000人,全都姓吴,马家寨还被开发成了国家重点历史景区,陈圆圆墓成了热门景点,不少旅客都来瞻仰祭奠这位乱世中的绝代佳人!

三藩之乱时,吴应麒率马宝等将领转战贵州、广西、湖南、四川;吴三桂死后,吴应麒随继位的侄子吴世璠退守昆明;昆明被清军攻破后,他率剩余的族人进入贵州大山之中隐居避难,并改名为吴启华。根据《清史稿》记载:二十一年春,从议政王大臣请,析三桂骸,传示天下。悬世璠首於市。磔马宝、夏国相、李本深、王永清、江义,亲属坐斩。斩高启隆、张国柱、巴养元、郑旺、李继业,财产妻女入官。可见吴三桂的亲信家人皆被处死,吴三桂虽死亦被挖出来传示天下,唯有吴应麒没有下落。至于马宝被清兵剁成肉酱,应该不是马宝本人,而是其它人。

在马家寨的陈圆圆墓上写着这样几个字: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孝男:吴启华,媳:涂氏。陈圆圆是吴三桂的爱妾,当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后,他手下的悍将刘宗敏霸占了陈圆圆,吴三桂一怒之下引清军入关,击杀李自成及刘宗敏,抢回爱妾陈圆圆。在影视文学中,陈圆圆还给吴三桂生了一个女儿阿珂;现实中陈圆圆应该没有生育后代,吴启华只是她伦理上的儿子。陈圆圆被称为聂氏明显是障眼法,也就是双耳为聂,双耳只然是指陈、邢两姓,这两姓也是陈圆圆的姓。


大秦铁鹰剑士


吴三桂发动“三藩之乱”,起兵造反可谓是孤注一掷。

康熙十二年(1673年),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自请撤藩,随后镇守云贵的平西王吴三桂与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也请求撤藩。

“三藩之用半天下”,康熙皇帝本就想摆脱吴三桂等藩王给朝廷带来的沉重负担,籍此机会,康熙也就顺势同意了藩王们的撤藩请求,着即撤藩。

但是尽管“三藩”都是在自请撤藩,但是真正有撤藩之心的只有尚可喜而已,吴三桂和耿精忠都是在试探朝廷的态度,而康熙皇帝这个非常“不成熟”的撤藩决定也为日后的“三藩之乱”埋下了重要的伏笔。

吴三桂在起兵造反之前,曾与在北京的长子吴应熊进行了联系,吴应熊对于吴三桂的起兵主张予以了坚决的反对。

早在顺治十年(1653年)的时候,吴三桂的长子与皇太极的女儿建宁公主成婚,以额驸的身份留居京师,并被封为太子太傅。

吴三桂在起兵之前,专门派亲信前往北京与吴应熊进行联络商议,但是遭到了吴应熊的坚决抵制与拒绝,但是这名亲信却将吴三桂的孙子,也就是吴应熊的儿子吴世璠带到了云南。

见到自己的大孙子被接了回来,吴三桂也就此没有了后顾之忧,毅然决然的起兵造反。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吴三桂诛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正式拉开了“三藩之乱”的序幕。


吴三桂发动“三藩之乱”,其子孙被康熙尽数屠灭。

吴三桂起兵造反的消息传到了北京,康熙皇帝也顾不上吴三桂长子吴应熊额驸的身份,直接将吴应熊及其子吴世琳处死。

康熙十七年(1678年),“败局已定”的吴三桂决定用称帝的方式进行最后的苟延残喘。这一年八月,吴三桂在衡州登基为皇帝,国号大周,建都衡阳,建元昭武。但是仅仅五个月之后,吴三桂就在病逝了,由其孙吴世璠继任皇位。

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军攻入吴世璠最后坚守的阵地——云南昆明,吴世璠自杀,在昆明的吴家子孙也无一幸免,遭到了清军的屠杀。

至此,“三藩之乱”宣告终结,而吴三桂的子孙及亲属也前前后后的或战死,或被杀,已经被屠灭殆尽了。


吴三桂最后的血脉在大将马宝的保护下,留存了下来。

这个吴三桂最后留存的血脉便是吴三桂的另外一个儿子吴应麒。

在吴三桂去世前,已经预感到最终失败结局的吴三桂将最后的期望托付给了他的心腹大将马宝,让马宝无论如何也要保留下吴家最后的血脉。

而马宝也是不负吴三桂的临终重托。在“三藩之乱”即将被平定前,带着吴家最后的血脉、也是吴三桂的儿子吴应麒成功出逃,就此隐居在贵州的深山之中,隐姓埋名生活了下来,同时被马宝带出来的还有当年吴三桂为了她“冲冠一怒为红颜”的陈圆圆。

留存下来的吴家的后人,将这个全是吴姓人家的村子,命名为“马家寨”,为的就是感谢与纪念马宝的忠诚和付出,而吴三桂的血脉也得以留存。


雍亲王府


吴三桂,祖上籍贯是现在的江苏省高邮市。明朝时期,吴三桂曾经夺得过武科举人。

明朝末年,吴三桂曾经投降李自成,后来又背叛李自成。吴三桂一部分亲人被李自成农民军杀害。

后来投降清朝,被封为平西王,被派往云南镇守。

康熙皇帝下令撤藩,吴三桂起兵反清。

起兵之前,吴三桂秘密派人到达北京,准备把儿子吴应熊一家接到昆明。吴应熊是皇太极女儿和硕公主的丈夫,当时被留在北京当人质。吴应熊不愿到昆明。但是,吴应熊让使者把自己的大儿子吴世璠悄悄带出京城。

吴三桂起兵之后,康熙皇帝命人杀死吴应熊。吴应熊与和硕公主的儿子吴世琳也没有幸免,被康熙杀死。

1678年,吴三桂登基称皇帝,国号大周。这一年8月,吴三桂自己感觉到身体不好,便召集心腹大臣托付后事,让皇太孙吴世璠继承皇位。吴三桂又召来儿子吴应麒,很神秘地对他做了一番交代。

不久,吴三桂病逝。吴世璠继承皇位,但是,吴世璠岁数太小,被自己的岳父郭壮图牢牢控制。

自从吴三桂去世,大周军心离散,战斗力逐渐削弱,在与清军战争中节节败退。

康熙皇帝命令展开总攻击,清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很快将大周军队打得一败涂地,收复了大部分土地。

吴世璠被迫退回到昆明。大周内部实际上已经处于分崩离析状态,不同派别之间互相倾轧、明争暗斗。

郭壮图与手下大将密谋杀死了所有反对派主要人物。吴三桂的两个孙子吴世琚和吴世珵也被活活用绳子勒死。

内部自相残杀之后,大周实力进一步丧失。

康熙皇帝继续命令清军加强攻势。郭壮图所率军队再遭惨败。

清军兵临昆明城下,清军统帅命人向城内射去几百封招降书。城内军心涣散、纷纷考虑尽早投降。

吴将线、吴国柱等大将商议发动兵变,打算逮捕吴世璠和郭壮图献给清军。

吴世璠知道大将将要谋反时,立即把皇帝的龙袍穿上,登上金銮大殿,举刀割颈。因为岁数小,一刀没有杀死自己,又对准自己的喉管猛刺一刀,当场血流如注,一头栽倒在自己的血泊之中,断气身亡,当时16岁。

皇后郭氏上吊自杀。宫中自寻死亡的有100多人。

大将吴将线擒获吴三桂的大学士、心腹大臣夏国相、马宝等人,打开城门,向清军投降。

康熙命令封锁昆明城,仔细搜寻吴三桂的亲属,凡是找到的,就地立斩、绝不留情。

康熙命令挖开吴三桂坟墓,将其尸骨拉出墓穴,鞭打300下。

康熙皇帝决心将吴三桂后人斩尽杀绝、斩草除根,并且也付诸行动了。那么,吴三桂的血脉是不是真的被根除清尽了呢?

还记得上面提到吴三桂临死前召见儿子吴应麒这件事吗?

当时,吴三桂担心自己死后、陈圆圆在宫中会受到迫害,所以,命令儿子吴应麒秘密把陈圆圆送到云南和贵州交界的山区里去。

吴应麒遵照父亲指示,偷偷带着陈圆圆来到云南、贵州交界的山区里。眼见荒山野外实在艰险,吴应麒料想如果丢下陈圆圆一个人,那么她就是死路一条。再说皇位已经传给吴世璠了,自己也没有登上皇位的可能,而且还有可能受到郭壮图等人的迫害。

想到这些,吴应麒当机立断,决定留下来,帮助陈圆圆维持生计,也让自己远离残酷激烈的尘世战争。吴应麒与陈圆圆一起留在山里。

为了掩人耳目,母子二人把两人居住的小村子叫做马家寨。

吴应麒在马家寨娶妻生子、繁衍后代。也为陈圆圆养老送终。

现在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狮子山上就有一座墓碑,就是陈圆圆的安葬之所。

吴应麒的子孙一直生活在马家寨。村庄名字叫做马家寨,实际上居住在村子里的人家全部姓吴,就是吴三桂儿子吴应麒的后代。

马家寨现在有230多户人家,大约2000人。

为了记住祖先,马家寨世世代代口口相传家族历史和家族文化。直至现在,全寨的人都会讲江苏高邮话。

在马家寨吴氏墓群的楹柱上刻有几乎相同的图形,有高贵典雅的兰花,有书香之气四溢的文案、玉笛、琵琶等等。这些图形与贵州当地的墓碑图形差别很大。它们告诉人们,墓穴的主人或者祖先不是本地人,而是从长江中下游地区来的。

墓碑上的图形还有用于征战的剑戟、刀斧等兵器,向人们揭示这里的主人曾经是征战沙场的骁勇名将。

这个村庄百姓的姓氏、墓碑上的图形,都在证明这里就是吴三桂唯一幸免于难的儿子吴应麒生活、繁衍的地方。

之所以命名为马家寨,传说是为了纪念吴三桂的军师马宝。

遥看苍茫的历史,多少名与利,都是过眼云烟。珍惜眼前的人和事,才是历史长河中的鲜亮的色彩。

我是:岳飞的飞。

欢迎批评、一起成长!


岳飞的飞


吴三桂这个人当男人还是很不错的,在大明的危难时刻,自己心爱的女人陈圆圆被夺走了,吴三桂就说了如果连自己的最心爱的女人都不能保护,此生妄为一个男人,于是便冲冠一怒为红颜,投降了清军,直接把清军引入关内,之后还帮助清军拿下众多城池,可以说是帮清朝打下了半边天下啊,但是卖力的吴三桂也得到了该得到的东西,作为汉人被封为平西王,镇守云南。



但是历史上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事情总是一次一次的上演,越是在打天下的时候勇猛的人往往到了最后就死亡葬身之地,当年吴三桂投降清军之后,作为清军的头号军队,连下多个城池,后来打下已成定局之后,还率军追击李自成的残部,同时也负责剿灭明末的永历皇帝,毕竟是前明的皇种,还是有很多人保护的,但是谁知道吴三桂跟疯了一样。



居然追到了境外仍是把永历皇帝给抓了回来,最后在云南把永历皇帝给杀了,对于当时的吴三桂来说,这可是大功一件,但是对于当时的汉人来说,吴三桂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背主求荣之人,因为吴三桂也是汉人。后来被封为平西王之后主要负责镇守云南,剿灭周边的匪患,日子也算是过的安逸,毕竟都是朝廷养着的,时间一晃几十年过去了。



就到了康熙主政,康熙皇帝亲政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鳌拜给除掉了,当时的清朝根基还不是特别的稳,所以康熙就很想做出几件大事情,做事情就需要银子,然后去账房一查,国家一半的银子都拿给三藩去剿匪了,于是康熙便有了撤三藩的意思,加上早年就有多个大臣说三藩不撤难以成就大清的盛世啊,对于康熙这个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来说,一咬牙一跺脚就决定撤三藩。



但是对于吴三桂来说,让他守着云南已经觉得委屈了,如果康熙又要撤三藩,这不是扯淡吗?无奈之下,吴三桂只好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再一次背主求荣举兵造反,吴三桂因为早就做好了准备,所以一路势如破竹,但是康熙从没有示弱就是抗战到底,慢慢的战局陷入僵局,吴三桂为了让手下都打起精神来有个奔头,便在衡阳称帝。



但是不久后吴三桂病死了,由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继位,但是吴三桂不在终究还是不行,最后一路败退逃回到了云南,后来康熙派兵一举进攻云南,不久后昆明破城,吴三桂的反叛彻底失败,而康熙也是直接将吴家所有的后人全部赶尽杀绝,而历史上也没有了关于吴家后人的记载,但是有人说吴应麟逃出来了,还更名为吴启华,后来隐居了起来,为吴三桂继承了香火,而他们隐居的地方就是现在的马家寨。


史中醉


今人感慨袁宫保当年若不改元洪宪,评价定将是一位伟人,吴三桂若不弑杀南明永历帝,历史评价也会以适当角度转折,为红颜的冲冠一怒,怕是也不会是一项罪名。

吴三桂前期与清廷已经达成协议,清廷答应吴三桂立崇祯的太子为新任皇帝,等到清军进了北京城,扭脸变了口风,把疑似皇子以假冒名义杀死,吴三桂顿时哑巴吃黄连,失去了道义上的任何口实,眼见大明降臣层出不穷,纷纷劝进,自己也无力回天。

但吴三桂前期对南明的军事行动,保持了不合作的态度,清廷倒也体贴,只是让他参与对大顺残部的征缴,并未强他所难。

随着大顺军残部被一一剿灭,清朝已经站住脚跟,吴三桂也必须在拉拢他的南明和清廷

之间做出新的选择,面对孱弱无力且内讧纷争不断的南明朝廷,这一次,他仍然选择了清廷。

立场决定之后,吴三桂部就被投入到征缴南明残部的道路上,经历顺治一朝十八年,吴三桂不仅平定了云贵川,还处死了从缅甸送回来的永历帝,彻底剿灭了西南地区的南明势力,被清廷封为永镇云贵的平西王。

他这时候的理想就是效仿当年的黔国公沐英,世代据有这一片土地,子孙绵绵,享受清福,安度余生。

但年轻的康熙却没有给他这个机会,按理说这也是康熙的不理智,你才十几岁的少年郎,可以轻松把吴三桂耗死,之后再逐步图谋,吴三桂的子孙远没有吴三桂本人的能力,温水煮青蛙才是撤藩的最佳方式。

闻听其他两藩生变,吴三桂也假意申请撤藩,没想到康熙竟然一口答应,这让吴三桂也没有了选择,六十多岁的人,不得不铤而走险,为了子孙的前程,以性命相搏。

吴三桂一造反,他留在京师的长子、建宁公主的驸马吴应熊先被康熙下狱,两年后又与次子吴世琳同被绞死,幸亏其长子吴世璠已被秘密护送出京,回到了云南。

吴三桂死后,嫡长孙吴世璠在清军攻陷昆明时兵败自杀。自此,吴氏后人在中国历史上的记载中就消失了。

直到2010年,贵州岑巩县马家寨的吴三桂、陈圆圆墓葬群和吴氏后人暴露在了媒体面前。

按照当地吴氏后人的讲述,陈圆圆在兵败之前,就在吴三桂部将马宝的带领下,携同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的后人、儿子吴应麒及其后人来到了马家寨,就此隐姓埋名三四百年。

当年吴应熊和吴世琳处绞,“其余幼子俱免死入官”,可见康熙也并没有像题目中所说的满门抄斩,至今辽东地区也有吴氏子孙完整族谱,相必这些幼子也没有被赶尽杀绝,说到底,这还是沾了建宁公主的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