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崇祯召吴三桂来北京抵挡李自成的军队会出现什么后果?

黄家驹忠实歌迷赵三才


崇祯三召吴三桂



1644年3月6日,崇祯加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征召入京勤王。3月10日,吴三桂收到召令,当即决定将辽东所有平民一齐撤入关内,辽东军4万,民50万,浩浩荡荡,16日才进入山海关。而同日,李自成已攻陷昌平,京师无一支勤王部队。崇祯已手书三道急召吴三桂,可对比一下13年前的袁崇焕,用时两日两夜急行军三百里,居然比皇太极还早两天到达北京城下,吴三桂若非心里有鬼,或因前事之鉴再来一次“反间计”,或因感到大明危在旦夕,都不会走了六天才走了一半路程。无论如何,拥有大明最后一支可靠力量的他,都应该抛下所有淄重勤王,大明待他吴家不薄!

若是勤王:九死一生



进入山海关,安顿好民众,吴三桂再度启程,顺道击败了投降李自成的唐通,收编唐部众8000余人,有力证明了辽东军的战斗力,毕竟唐通原为居庸关守将,明朝边军的实力还是有保证的。但17日李自成已经打到了北京的西直门,城内各处守城将领、太监争先开门投降。19日,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22日吴三桂惊闻噩耗,顿感尽忠无门,但父亲吴襄与爱妾陈圆圆尚在城内,仍可敬孝,不久李自成的信使赶到,吴三桂便继续往京师进军,准备供奉新主。然而行至半路,偶遇逃亡的家人,竟发现李自成大将刘宗敏竟敢抄了吴家,并且抢占了陈圆圆,可谓冲冠一怒为红颜!

吴三桂迅速点齐兵马杀回山海关,先前接管山海关的数万农民军顷刻间覆灭。

然而李自成号称百万大军,从日后的一片石战役来看,能在短时间内调动二十万大军,说明李自成已不是当年那个十八骑败走商洛的李闯王了,他已是大顺政权的创立者。农民军尽管军纪、战斗力有限,且队伍成分复杂,夹杂了大量流民,但毕竟与官军身经百战,大明的最后柱石孙传庭便死在阵前。在一片石战斗中,尽管吴三桂的关宁军愈战愈勇,但毕竟人数处于绝对劣势,相持三日后,锋芒渐钝,此时若非清军突然杀入,恐怕关宁军再勇猛,也不能在阵地战中击溃李自成。

所以吴三桂若接受召令火速进京,依托坚城,可与李自成周旋。但京师早已无兵无粮,守城不同于野战,偌大的北京城,让擅长野战突击的关宁军守城,且人数不足,想当年土木堡之变,于谦用兵22万方才打败五万来犯之鞑靼军,此时勤王,对于吴三桂和大明王朝来说,都是万劫不复,只不过吴三桂不愿意当大明朝的陪葬品。

最坏的选择:拆东墙补西墙



3月16日,当得知吴三桂内迁勤王,远在沈阳的皇太极意识到这是天赐良机,随即厉马秣兵,率军西进。不费吹灰之力将垂涎已久的锦州、宁远收入囊中,兵临山海关下。此时皇太极深知,不应过早进入关内,作为一个精明的猎手,他应该坐视关内变动,最好让明军与农民军厮杀,耗尽最后的抵抗力量。事实证明他是对的,正巧刘宗敏送给吴三桂一份“大礼”,意味着李自成拱手将吴三桂推向皇太极的怀抱。

吴三桂得知家人受辱后,立即写信要求“联清灭匪”,打着借清军消灭弑君之人的口号,掩盖其想当汉奸的耻辱。多尔衮自然不满意这样的请求。他继续等待,让吴三桂被逼与李自成厮杀,一来证明其价值和忠心,二来削弱其实力。千古闹剧便上演了:满洲人在关在窥视,关内汉族两股势力在拼命搏杀,无论胜败,他们都将成为猛兽的猎物。

正如女真人过去所做的一样,每当关内农民军被围被剿杀之际,努尔哈赤、皇太极便立即发难,兵围京师,十数万明军精锐被迫弃围勤王,来回奔波,不断被清军、农民军消耗,李自成、张献忠、后金军,都越打越强,明军日渐削弱,直至灭亡,京师居然连自卫的力量都没有。



改变历史:吴三桂并非时代之子



或许吴三桂有自知之明,他不能代明自立,只能择木而栖,眼看自己混了十几年的大明朝已经奄奄一息,选择李自成还是多尔衮,便是极其现实的问题。因此他行军的那十几天里,无时无刻不在挣扎和煎熬。上天只交给他一个山海关,那是他和他的四万弟兄重要的筹码。此刻他更像一个赌徒,当看到崇祯帝自缢,胜利的天平稍微朝李自成倾斜,他便迫不及待投怀送抱。但家人受辱让他失去理智,他选择当汉奸,并且将李自成追杀到天涯海角都在所不辞。直到他勒死永历帝,他心里再无仁义可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成为他最高的信仰。所以康熙削藩,夺走了他半世奋斗所得,他不愿当任人宰割的羔羊,可直到那时才发现,天底下谁都可以提反清复明,唯独他吴三桂不可以!


春秋正义


崇祯,明朝最后一任皇帝,名朱由检(1611年一1644年),字德约。光宗朱常洛第五孑,母亲为淑女刘氏,在位17年

当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朱由检不但下诏征调吴三桂进京,并且要他放弃山海关外的大明土地,暂时从对后金的防御战中解脱出来进京勤王,并且普诏天下兵马拱卫京师。可悲的是,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各地大明将士应征并不极积,只有吴三桂和蓟镇总兵唐通以及山东总兵刘泽清应诏而动,那么他们是怎样行动的呢?


崇祯十七年三月,吴三桂率所部四万精兵及军人家属、辽东平民共计十几万人离开大明在辽东的唯一一座孤城宁远向山海关进发,由于人数众多,百姓拖家带口,扶老携幼,道路堵塞,以至进军速度缓慢,走了六、七天才入山海关。而李自成的先头部队已过昌平,进入北京郊外。而唐通于三月七日率部万余人进京时,朱由检一面褒奖他,一面又派身边的心腹太监杜之秩到唐通所部充当监军,唐通所部对崇祯皇帝的这种不信任的作派大为脑怒,要知道,将士们都是抛家舍业提着脑袋来玩命的,没想到皇帝会玩这一出。结果唐通率部投降了李自成。而山东总兵刘泽清更绝,借口从马上摔下造成腿疾而拒绝奉诏,后以勤王为借口对所辖地区大肆劫掠一番率众南下,逃往江淮地区。


其实,在崇祯十一年原本可以扭转乾坤的一盘好棋被朱由检打的稀巴烂。这年二月,洪承畴令名将孙传庭在潼关南原设置了三重埋伏,并由偏将曹变蛟率部将李自成一众引入潼关外围的埋伏圈,李自成所部被明军三重埋伏所绞杀,遗尸累累,溃不成军。明史记载:“遇贼则棒杀,秦贼遂尽"。李自成在亲兵的拼死护卫下仅余十八骑突围而去,逃入商洛山中。李自成并未剿灭,朱由检却听信杨嗣昌的谗言,将洪承畴任命为蓟辽总督,调往关外。孙传庭被任命为保定总督,继而又将其逮捕入狱,两位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名将离开了戡乱的舞台,这不就等于放任李自成这头虎为乱吗?




大明朝及崇祯皇帝的覆亡有其历史的必然性。首先是他多疑的个性,纵观崇祯一朝,能征善战的名将如云,如:洪承畴、孙传庭、吴三桂、卢象升、袁崇焕、左良玉、孙承宗等,这些人被频繁更换职位,导致指挥混乱,军令不畅,军队士气低下,战斗力不强。并且总督中因崇祯的疑心导改被杀者7人,巡抚被杀者十一人。就连进京勤王的将士,他也是且用且疑,用完后有三个结局:被调到关外前线、按以莫须有的罪名残杀如袁崇焕、逮捕下狱。所以,谁愿意为他卖命还要担负杀头的风险。其次是他极度自私的个性,在崇祯打算放弃关外土地召明军入关勤王时,站在个人名誉的角度,始终不肯表态,害怕承担弃失国土的罪名而成为千古罪人,转而暗示大臣们出面表态,他顺水推舟。这样他既可渡过难关,又不需要承担罪名。可问题是朝堂之上谁又愿意当这个“傻瓜”呢,谁又不了解朱由检卸磨杀驴的嘴脸呢,好人自己做,坏人由臣子做,最后找替死鬼一杀了之。大臣们皆以南宋割地求和为耻辱的历史来反对朱由检这一意图。时间就在君臣之间的僵持中一天天的流走,转眼李自成的大军兵临城下,而城外没有大明将士的一兵一卒来拱卫京师。难怪崇祯哀叹:“吾非亡国之君,汝皆亡国之臣"。看看,死到临头他还未醒悟,依旧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就当时的局势来看,别说吴三桂的那几万兵马,就是再来一员名将也无法改变大明气数已尽的颓势。


乔江宝


吴三桂的军队即使回来,也未必能够打过李自成,从山海关大战(一片石战役)来看,当时,双方势力并未发生急剧性转变,在山海关外,决战时,吴三桂不敌李自成,况且李自成也不是全军出动。

因此,除非吴三桂打出扭转乾坤的战役,才能挽救明朝的时局,但是,吴三桂两次勤王行军缓慢,应该是有原因的,不管怎样,上一个火速进京勤王的袁崇焕死的也挺惨。


史论纵横


李自成虽然有才能,但是实在是才能有限。李自成能打败明军完全就是依靠人海战术,经常被明军几千人追着李自成几万人打。当时满清军力人数已经超过李自成,而且都是正规军,战力远在李自成之上。 说白了,李自成基本上没有什么军事才能,只不过是胆子大了点儿,运气好了点儿而已。


魔怔gg


回来也没有用挡不住,关宁军不过就那么几万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