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否还要读四书五经这些儒家传统经典?儒家还会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吗?

小小书童215649928


《把古今文化,东西方文化打成一片》

儒学,率性之道,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普通的生活就成了不一样的智慧之道的生活。

社会怎么变化?道德怎么变化?无论你怎么变化,都不能超过儒家的学问。

修身方能齐家。


不知修身之理法,那么就互相责望。

一个家庭,大家互相责望。那么焦虑感就来了。那么这个家庭就像火宅一样。反过来,先把家庭搞好了,必须从修身开始。

这就是儒家的学问,为什么几千年一直统治中国。这里面是有原因的,因为他发现了人与天与宇宙万物的真真的真理的存在。

我们人的个体的生活,普通的人就是一期生死,所谓意识就是客观事物在大脑的反应。没有经过智慧的教育,。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如此,社会客观事物怎么能反应我们大脑,我们就怎么来生活。

但是接受了圣贤的教育。人生就带来巨大的变化。

面对我们客观的存在,对于家庭社会职业,不是被动的客观事物的反映。而是我们可以对于现实的世界可以来进行观察。在哪里观察呢?观察自己的身心内容合乎道与德,这叫修身齐家。对自己的身心内容进行修炼,你就能影响你的家庭,你的工作单位。

这样来观察我们现实的问题,内心的世界,有了智慧的开始。

有了智慧就能来提升到国家这个层面,个体的小家语,大众的国家,他们是有关系的。

你把自己的身心与小的家庭关系正确,处理好了,你在小家庭生活中,来观察自己的身心,你学到了这种智慧。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这已经超出了,我们普通人只能接受客观事物的反映这种层次。你才认识自己的能动性。你在认识自己的本性,你在学会打开智慧之门来转物。

这种过程是体解大道的过程。你在普通的生活中就能来体检宇宙大道。长时间的修炼,你会形成参赞天地化育这样的胸怀。

中华文化中这种智慧的方法,既能饱含道德伦理,也能教会我们用自己的身心了解天地宇宙万物,这就具备了科学的特性。把我们能有普通的人能够提升到,参赞天地化育,这种层次,能够自觉的参与到管理天地宇宙万物之中来,这已经,与神还有差别吗?这属于宗教是要完成的目标。这与宗教还不一样,宗教他们是寻求外在的神的,儒家的学问却把人培养成接近神的人,中国人叫:圣贤。

所以我们看到儒家的学问,不仅仅就是一种道德的教育,里面包含了科学性宗教性哲学性。这种古老的教育,他强调在我生活中引用。

用现在的话来赞叹一下:这不是盖的。几千年的存在,这表明里面有真理的内容,这百年以来就是我们不停的批判,但是我们现在还是觉得它里面,有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东西。

至于西方,单纯的道德伦理不一样。这不一样,在哪个地方呢?我们可以分辨出吗?

西方的道德伦理学,它就是通过生活的现象来观察总结。生活的现象具有时代性。所以看起来,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时代思想内容到的内容都不一样。

但是儒家的学问却是从究竟实相之境的地方出发。

这种古老的智慧方法,在这个时代还是能够大放异彩。用这种古老的智慧来观察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我们通过表现,我们能够看到实际,我们观察一切社会的现象,我们能够达到归源之处。


在我们现在的人看来,共产主义是一个新鲜的东西。但是用古老的智慧观察,我们就会意识到,共产主义这样的思想在我们中华古老的文化中普遍存在。儒家的大同思想,它里面就包含了这种追求。佛教的净土世界,能包含十方世界宇宙,清净庄严的世界。这告诉我们,在宇宙中这样的社会早就有了。最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会付出努力,付出行动,在我们这个世界就能进行这样的,现实的,实际的操作。

人到了共产主义干什么呢?一个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解放自己。我们中国人有智慧,早就进行这样的工作,不过名词不一样,叫:解脱。在中国的历史上,在中国的现实中,早就有这样大量的人,在解放自己。他们形成了这样的集体,这就是说在我们中国的大地上,共产主义这样的形势早就具备了。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到中国来能够立足脚跟?这不是偶然的,这与我们中华文化中里面的奥妙有相通之处。

但是我们没有真正的,把来自于西方社会的这种理想,人类追求的理想,与我们中华古老的文化,真实的沟通,真实的融合。

这是马克思,是基于西方社会研究发现了这种崇高的追求。

中华的智慧能够教给我们普通的人,就自己的生活来发现真理,把自己提升到与十方世界宇宙相和谐的状态。

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因为它与西方的社会相对应产生的。这个相对应的一方有了变化,那么这一方的存在,也就会产生危机。

中华古老的智慧,他从个体的生活来观察 ,无论社会怎么变化,观察的基础都不会变,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华古老的智慧总是交给我们,观察现实世界,找到根本之处。

我们现在的人忘记这一条根本,那么我们在现实中观察问题,很多时候,我们都不能找到实相之境,我们找不到这样的境界,我们就以为,这个时代已经没有真理的存在了,我们也不需要追求真理,这样去追求所谓的道德伦理,这样往往事倍功半。

无上的道,至上的德,本来就成为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之中。这是我们缺少智慧来发现扩而充之。

道本来就存在着,不需要我们去创造。

我们所需要的只是觉悟。我们就悟到本来就存在的道,自从我们的本性本心开始。

在斯里兰卡,泰国,缅甸,佛教非常盛行。

我们中国又如何呢?

我们中国在古代,儒家道家的学问很流行。中国人常常把儒释道放在一起观察。



所以在我们中国,佛教的学问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粗略的看起来似乎如此。

但是中国的文化中有一种很微妙的学问,叫:三教合一。

在中国的历史上常常会看到 ,通达三教的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可以把儒学,道学,佛法打成一片。

三教合一,这比单一的弘扬,来的微妙。层次也不一样了。

我们现在看看,在我们中国几乎每一个大城市里,都有几座寺院。这是历史的遗迹。这是中华古老智慧的象征。

这些古老的存在对于我们现代人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现代人,从你所站的立场不同,来看这些古老的智慧,都会发现相应的地方。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里面包含了超级的心理学内容。

从现代的共产主义学说来说,这些古老的智慧里面就包含了清净庄严世界的追求。从本质上来说,只要比我们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来得更加微妙。在我们中国大地上普遍存在的寺院,就是共产主义在我们中华大地上的超前的实践存在。非常可惜我们现在的人没有把国家的主要目标,与这种古老的智慧的存在结合起来观察。因为不了解里面的奥妙,所以一直反对这种古老智慧的存在。不知道这种古老的智慧,与我们现代国家的终极的目标追求他们里面的内涵如此的一致。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这种西方哲学矛盾的地方。用这种古老的智慧我们可以来整合西方文化,宗教,科学哲学三分的状态。

也许你不太同意,我们中国,从古以来其实就是一个佛化的国家。

你也许有点同意,中国的社会就是儒化的社会。

我们现在的社会,我们人类的未来,更是不能缺少这种古老智慧。

我们现代国家所追求的目标,就缺少把理想落实于每一个人的生活,这种智慧。在普通的日常生活中学会观察,产生大智慧,与我们中国的道统相和,与宇宙相和谐。这样我们就历史相连通了,我们现在的中国人也有了宇宙的意识。这样我们现在中国人的追求,于中华历史,中华古老的文化,就融合了,我们中国现代人的追求,宇宙意识也就合拍了。

这100年以来,我们对于古老的传统,完全都是批判的。我们还没有认证呢,摆正好传统的智慧与现代的文化的关系。我们失去了根本去学西方的文化,就会带来巨大的弊端。

我们现在把传统的智慧与现代的文化打成一片,把东方的文化与西方的文化放在一起平衡的运化。

这就能很好的解决,我们中华的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

站在这个层次上,我们再去学西方文化,效果绝对不一样了。

我们达到了这样的程度,这意味着我们中国现代的文明,已经到了一个非常成熟的时代。

这也许会产生不可思议的事件, 将会对人类文明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圆拙


现在看电视央一套《2018年度中国好书》节目,再看这个问题,我想说,从经典中我们会收获更多。

其实我们今天很多的词汇都是从这些经典中来的,比如“交易”、“不易”,对了还有“八卦”都是从《易经》来的。

这不都是四书五经对今天中国人的影响吗!

这又让我想起了《礼记·大道之行也》,我经常用里面的内容在头条里评论,前几天用的“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我说这也是今天中国的医疗需要做的。

十年前,我曾在阿里巴巴的论坛上写了很多我对儒家的理解,我今天还要说,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对今天的教育都是需要的。

我在阿里巴巴的论坛上还写过没完成的连载《从论语看企业的文化建设》,我在开篇就说:我也学了很长时间的论语,我觉得老夫子讲的道理都是我们身边的!而且对于我们今天企业文化的建设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我又把我在北京的时候在电视里听讲座的笔记翻了出来,他整个大意是华人会经商是因为跟华人传统文化有关系,如他列举,把仁放到商务上去,就是顾客第一;德放到商务上去,就是服务第一;信放到商务上去,就是质量第一;和放到商务上去,就是合作第一!从列举的这些来看,不都是儒家文化对我们在商务上的影响吗!还有最近回家翻老书箱子,找到一套七八年版的胡寄窗著的《中国经济思想史》,在他书中第二部分第四章就是介绍孔子的经济思想的,他给出的结论就是孔子不反对经营商业!如他拿孔子的弟子端木赐(子贡)做说明,他就是卫国的大商人!还把孔子对子贡和他最称许的门人颜回相提并论的事例证明孔子不反对商业!作者还提出孔子责备臧文忠的三不仁中,就把臧文忠设置六关以阻碍商人的贸易视为第二不仁(参看左传或孔子家语)!作者还提出孔子有时也以商品自喻,象“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论语,子罕)。作者还把古代世界的思想家和孔子作了一个比较,认为不论是欧洲还是某些东方国家的,都很反对商业,而作者在论语中却找不到孔子反对商业的痕迹!

还有《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的思想,从今天看都是可贵的!还有央视的《经典咏流传》也唱了很多《诗经》的内容。我这些天,在悟空问答上也回答了几个《易经》和科技的关系。

从这些说,四书五经还在影响着今天。


挂在明堂射古今


古代没有小学中学大学,只有私塾和书院,自五岁起开始进入私塾读书,就每天背诵四书五经。这里面也有不同,城镇及官家的私塾都读学庸论语为的是出仕,乡下的私塾则以三百千千为主目的主要是认字。

为什么要诵读四书五经?诵读经典有几个好处:

1.提升孩子的专注能力,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的诵读对个人开发智慧,做事认真非常有益。

2.认字。

3.了解圣人思想,立志做君子。

4.读为了未来能和行合体。边读边行解行相应。

5.尊师重道。

6.打好文学功底。

儒家思想一直在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但也有流失的危险。比如在家庭中的孝,老一辈遵守的还好,但因为独生子女多孩子从小被娇生惯养成家里的帝王,唯我独尊为所欲为,演变成爷爷奶奶父母一起来孝敬他了,真的是本末倒置。

在学校老师不敢管孩子了,没有尊师。孩子们因为个性根本没有同学间的悌。

应该慢慢的重拾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优良传统又要避免矫枉过正,按部就班的实现,毕竟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假以时日必定能实现复兴。


不东先生


现在缺乏的就是这个


飙叔讲故事


四书五经,都是封建皇帝提倡的书籍。

古代文人把四书五经,当成必读的书籍。

如果中国还有人想当皇帝,他就会提倡学习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传统的封建文化。

是为封建皇帝培养人才服务的。

在民主社会提倡封建文化,是历史的反动。

现代人,要学现代科学知识。

要学习自由民主的思想理念。

封建文化绝对不是我们要学的。


用户2514177795319


如果孔儒还在深刻影响着生活哪就哭吧,只为当官的读书精英只为官场服务,士农工商士之下皆为蝼蚁,职业分上九流和下九流对不起七成以上的人都在下九流,全部实行道德控制,道德是万能的,不看任何东西只看道德,道德结合法律哪可以让你永远翻不了身的,孔儒眼里没民众只有官做学问的地位远远超做实干的,动笔就可以评述一切,看过键盘侠吧你能想象键盘侠掌握绝对话语权的国家吗,不好意思孔儒时期就是而且变本加厉追加了法律掌握权,不知道多少个300年形成的根深蒂固观念,想想就是噩梦


r158624


细看“传统文化”传承。 就是所谓的优秀传统文化,如国学。

l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是传统文化?

文化是习惯的集合。习惯的渊源又是什么?习惯是特定经济模式之下(当然还有其他因素,但经济模式是决定性因素)人们的普遍行为模式。

文化是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并反哺经济基础的。不同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文化是不同的。

第二个问题就是:弄清自古以来,中国有几种文化模式。我觉得有两种:1,服务于争霸图强,适应奴隶制井田模式逐渐崩溃封建小农生产模式逐渐兴起的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文化。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的经济基础是衰败的奴隶制生产体系和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模式的混合体。文化强调的是变革!是图强!是为争霸服务!那时百家争鸣,各显奇能。是思想大解放的黄金时期!2,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2000年的文化。汉武以后的文化产生并服务于稳固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模式,强调的是稳定!所以才拼命的强调“孝”!看重的是“孝”,而是孝字后面的那个“顺”!是宣扬穷人要恪守本分,服从既得利益者!强调“孝”,就是为了让你“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只有一个目标:恪守本分,不可僭越!目的是要建立“各安天命,不得僭越”的维护士大夫利益的“安定”的“顺”社会。是“存天理灭人欲”!是思想禁锢的时期!

第三个问题是:传统国学在今天有进步意义吗?需要传承吗?如何传承?

我们现在熟知的,依然在发挥作用,民众依然遵从的文化基本上都是形成与汉武帝之后的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下的封建郡县制相适应的文化模式。这种模式的文化能适合资本化的商品经济的经济基础?显然是适应不了的!。历史不能完全割裂,文化不能一股脑的抛弃,但也不能不加分别的一股脑的传承。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批判性的传承,吸取传统文化中适合商品经济发展的有益因素 ,如“人无信不立”的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诚信文化。


longwen居士


有道无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

国学在于道,学校在于术,不同年龄,侧重点不同,都很重要,同意的点赞!


木木数码


一直在影响,儒家思想提倡人民要守身如玉,万恶淫为首,但是皇帝后宫三千儒家思想从未抵制,也就是默认贵族可以享受特权,范女逃税数额巨大,如果是普通阶层的人估计就枪毙了,但是儒家思想告诉我们人与人怎么可能平等呢?她是贵族有强大的势力那么规则也得网开一面。


东北男2019


推荐阅读四书五经,不必深入学习研究,就当小说翻翻看看就可以了,有兴趣再深入。

至于儒家是否会深刻影响社会,其实儒家思维从未远离中国社会,因为中国文化的源头就是儒家,属于基因级别的存在。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