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宗李顯上任之初的一件事就奠定了他的皇帝生涯

大家好,我是黎明的暖光,今天我為大家分享一篇關於開局不利的故事。

公元705年2月,唐中宗李顯立韋氏為皇后,追贈韋氏的父親韋玄貞為上洛王,追贈韋氏的母親崔氏為上洛王妃。此舉立刻招來大臣反對,左拾遺賈虛己上疏說道:“陛下剛剛即位,全國人民都擦亮眼睛看陛下的表現呢,結果看到的不是陛下怎麼為國為民,而是怎麼哄媳婦開心。

唐中宗李显上任之初的一件事就奠定了他的皇帝生涯

另外,自古以來的英明聖主都強烈反對異姓封王,這是有道理的,就連父子、兄弟之間都能背叛,何況是異姓之人呢,為不讓異姓之人做大做強,才會限制他們的權力,遠的不說,就說眼前的,高宗皇帝就曾經追贈過武皇后的父親武士護為太原王,後來發生的事情臣不說陛下也知道。綜上所述,臣認為上洛王的事情確實不妥,雖說皇帝是金口玉言,發佈出去的命令不好收回,但可以讓皇后辭讓不受,這樣還能顯得皇后謙虛。”

賈虛己的上書擺事實,講道理,說得十分到位,李顯卻依然我行我素哄著媳婦。李顯並不覺得哄媳婦有啥不應該的,因為他沒把自己擺著皇帝的位置上,而是在做一個合格的丈夫,他跟韋氏是不折不扣的患難夫妻。想當年,李顯被放逐到房陵(今湖北省房縣)的時候,韋氏一直陪伴左右,經歷著各種艱辛。

唐中宗李显上任之初的一件事就奠定了他的皇帝生涯

在那朝不保夕的歲月裡,每當聽到武瞾派使者來的消息,懦弱的李顯總是驚慌失措,甚至想要一死了之,每每這個時候,韋氏都能給李顯以安慰,讓他堅持活下去。韋氏讓李顯很感動,李顯也許下海誓山盟的諾言,千言萬語表達的不過一個意思—寧負神佛不負卿。韋氏是個女人,女人是人,大多數人喜歡什麼?權力!韋氏跟她婆婆武瞾簡直就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作為皇后的她把手從後宮伸到朝廷。

剛剛參與“神龍政變”的桓彥範實在不想再看到一個武曌,因此為李顯上表陳述利害:“《周易》說:‘婦女沒有什麼過失,在家中主持家務,就是吉利。’《尚書》說:‘如果母雞司晨打鳴,這個家庭就要敗落了。’最近每次上朝的時候,群臣們總是能隱隱約約看見皇后坐在後面的帷帳之中,甚至還時不時地發表些看法,處理些軍國大事。

唐中宗李显上任之初的一件事就奠定了他的皇帝生涯

歷朝歷代,不論哪個皇帝跟皇后一起處理國家大事都會導致國破家亡,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希望陛下能管好皇后,讓她嚴守皇后的本分、朝廷中的事無須她操心。”用現在的觀點來看,桓彥範是狹隘的,是侵犯婦女權利的,但我們總不能用現在的觀點來衡量一千多年前的事情啊。

由於社會生產力水平和意識的限制,在不同的時代就會有不同的制度,只要這個制度是適合這個時代的,那麼大家就應該遵守這個制度,如果制度跟不上時代的步伐,那麼就要改革,政治制度跟不上就該政治制度,經濟制度跟不上就改經濟制度,總之,制度和時代是要匹配的,在全世界都在建設民主和法治社會的時代,某個人或者某一群人還在鼓吹專制,或者空談民主法制實操專制特權,那麼他們就是歷史的罪人,並將被記錄在冊,永世遭人唾棄。

唐中宗李显上任之初的一件事就奠定了他的皇帝生涯

當然,我的意思並不是說婦女的地位永遠都要低下,而且永遠也不能去改善這個狀況,在合適的時期通過合理的方式進行改革,這就是社會的進步。不管桓彥範的建議是否符合時代的特徵,李顯都不會採納他的建議,大家通過他之前的種種表現都能看出他不是個英明的皇帝,更糟糕的是這些年來幾乎沒什麼進步,還是一如既往地不爭氣,任由著韋皇后胡作非為。

唐中宗李显上任之初的一件事就奠定了他的皇帝生涯

有個叫慧範的胡僧藉著佛祖、菩薩的名頭四處招搖撞騙,結交不少權貴,跟張昌宗、張易之兄弟關係搞得非常不錯,等到張氏兄弟被誅殺之後,慧範不但沒受到牽連,反倒升了官,這又是為何呢?原來,慧範跟跟韋皇后的關係也不錯,經過韋皇后的設計,慧範搖身一變成了“臥底”,當初跟張氏兄弟關係好那完全是為迷惑敵人。

唐中宗李显上任之初的一件事就奠定了他的皇帝生涯

現在誅殺張氏兄弟慧範功不可沒,因此被封為銀青光祿大夫。為了不讓這麼個假和尚擾亂朝綱,桓彥範建議李顯將其誅殺,李顯對此建議表示沒必要採納。就這樣,李顯開始了他那稀裡糊塗的皇帝生涯。

面對孫可望的投降李定國該何去何從

為什麼唐德宗李適始終處於逃亡之中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這裡,有喜歡小編故事的歡迎大家收藏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