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一年半火速上市的“秘密”!


瑞幸一年半火速上市的“秘密”!



【听杨姐说】

今天早上,瑞幸咖啡IPO文件公之于众,股票代码LK。

杨姐扒了一下IPO文件,坦白地说,瑞幸咖啡还真算是够快的了,趣头条是出生两年上市,拼多多则是两年发展,三年上市——而瑞幸咖啡只用了一年半,就递交了IPO申请,他们的季度营收达到了4.7851亿元人民币。

瑞幸一年半火速上市的“秘密”!


从财务数字上看,尽管瑞幸咖啡依旧亏损,但收入同比大幅增加,亏损进一步收窄,2018年Q1收入1300万元,2019年Q1营收4.78亿元,增长35.8倍;

另一个重要的指标——用户数,则更加快速增长。截止3月31日,达到了1687万,月均活跃用户达到440万,尽管受春节的影响环比仍增长2.3%,同时,新消费用户仍然获得了快速的增长。

此外,从财务上看,截止2018年瑞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43亿美元,长期负债5266万美元。不久之前,瑞幸不但获得BlackRock牵头的财团1.5亿美元的投资外,还获得了国际食品巨头路易达孚的青睐,不但合资建厂,还将获得其5000万美元的IPO认购。

那么,一个核心的问题来了,为什么瑞幸咖啡能一年半月就上市涅?

第一, 快!一年半自我复制2370家店。

世上武功,唯快不破。

截至3月末,在18个月内,瑞幸旗下门店从在北京的一家试点店扩大到2370家100%持有店,遍布中国40个城市,这期间累计交易客户超过1680万。去年全年客户复购率超过54%。

2370家店的数字,相当于每个月要开131.6家店,换句话说,瑞幸必然有一套非常快速且成熟的寻址、开店、进货、培训等方法论的开店能力,才能在18个月里开出不同定位的四种瑞幸咖啡店。

但,事实上不仅于此,瑞幸之所以能快速开这么多家店,并且他们的“资金”还能hold住——诀窍在于他们的“pick-up store”上,说白了就是自提店,

在瑞幸咖啡的四种连锁店中,“自提店”的特点是几乎没啥座位,并且坐落在商业区,写字楼、大学校园等人群聚集的地方。客户网络下单到店自取,这种店有两个特色,就是配送周期短,且容易让消费者获得,无论自取还是送货都非常节省时间。杨姐有时候能在手机上看他们直播给我做咖啡,那每天的接单量简直是应接不暇。

没错,瑞幸快速扩张的核心秘密在于此:pick-up店在总门店数2370家中占比达到了惊人的91.3%!


瑞幸一年半火速上市的“秘密”!


这才是让瑞幸咖啡能够低成本快速疯狂扩展的根本原因:租金底,产出高——坪效高!

所以,星巴克是实打实地做地面店,大面积,有情调,让你喝咖啡聊天不催你走的那种,而瑞幸则是小而美,快而捷,轻装快跑,拼薄利多销,一下子就成了市场第二名!

第二, 大——市场规模。

瑞幸咖啡在自己招股说明书中最关键的一个标签,就是称自己是中国“第二大”的咖啡连锁品牌——并表示其“目标是到2019年底成为中国最大的咖啡网络!”

可见,规模和体量对于瑞幸来讲是多么重要。


瑞幸一年半火速上市的“秘密”!


事实上,无论哪里的资本市场,对于大公司都是极度欢迎的——注意,是大,不是“盈利”!在规模面前,利润、模式等几乎都成为次要条件。

截至去年末,以旗下门店数量和去年全年出售咖啡杯数计算,瑞幸是中国第二大咖啡运营商,相信自身模式已经成功推动了中国广大的咖啡市场消费。瑞幸的目标是,到今年末,成为以门店数量计中国最大咖啡网。

为什么瑞幸咖啡不惜亏损也要铺规模呢,此前已经讲过多次,市场的规律不是盈利就是好公司,而是持续发展和市场龙头地位,因为龙头地位能够给企业带来马太效应,因此才会有溢价空间。

此外,全世界资本市场都有同样的规律,即投入产出比角度:不管你是什么行业、什么地域、什么管理层,都无所谓,最重要的关键只是一个字:大!

资产规模越大,越容易上市。

再说句实在的,整个市场上的做市商、券商等等相关环节的人员,花同样的时间,也肯定是愿意服务大市值的公司,基数大他们的利益才多。如果蛋糕本身就小,整个市场也没兴趣。

当然,此外还要有高壁垒——护城河。对于瑞幸咖啡来讲,高高的壁垒就是高举高打的做法不是一般公司能够复制的。在短短的一年半里,瑞幸通过融资建成了2370个自己的咖啡店,这些店本身就是高高的壁垒。

第三, 传统业务盈利模式清晰+互联网概念高估值预期——受资本市场欢迎。

瑞幸在其IPO文件中称,他们快速且颠覆式发展的核心因素,是他们开创了一个“基于技术驱动”的新零售模式——高品质咖啡和价格低廉,以及“极大的便利”,且这种新零售模式建立在该公司的移动应用程序和商店网络上。

坦白地说,为什么广东现在的很多家电厂商和江浙的服装企业老板们虽然兜里都赚得满满的,但是他们却多少年都不愿意上市呢,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所在的行业已经没有任何“悬念”。

例如做冰箱洗衣机的,行业已经上市公司的利润率5%,没有太多可幻想的空间,行业格局也固定了,即便上市了又有谁来给你一个高估值呢?

但是瑞幸咖啡就不一样,一开始就说自己是一个互联网公司,它的营销和扩展都基于互联网技术:基于大数据,针对每个用户可以制定千人千面的营销方案和发促销券,这就大大节约了市场拓展费用。

当然,此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咖啡这个产品市场的接受度非常高,星巴克的利润模型纳斯达克投资人心里门清,瑞幸对标星巴克,并且以颠覆者的姿态出现,完全给了投资人心中一个非常靠谱的想象空间。

第四, 下沉市场的红利预期。

大家发现了没有,不久前创出快速上市记录的拼多多和趣头条,其实都是“下沉市场”的概念受益者,而瑞幸的价格定位也在向资本市场透露着一个信息:瑞幸的价格将可以获得更多的受众群体支持。

上市其实只是一个跳板,无非是获得一个融资的渠道来进行更好的发展。

亏损算什么,美国投资人看的是未来的盈利能力,而在一二线城市咖啡市场已经接近饱和的状态下,谁能抢先一步拿下下沉市场才是最具增长潜力的好标的。

在这一点上,星巴克碍于“身段”太高,恐怕真的很难对投资人们讲一个比较合理的故事。

第五, 火速上市的“速”,跟上市地点密切相关。

坦白地说,国内科创板还没推出,且科创板对上市公司还是有一些要求的。

而在美国JOBS Act法令的鼓励下,美国股市对创新企业上市时的收入盈利没有过多要求。且瑞幸咖啡是个急需要融资的公司,那么时间对瑞幸来讲就非常重要:在纳斯达克,或者其他境外资本市场,直接上市的时间大约为9到12个月,买壳上市的时间更短——瑞幸之所以能够快速上市,与地点密切相关。

第六, 未来的瑞幸咖啡其实不是瑞幸咖啡。

为什么说“瑞幸咖啡不是瑞幸咖啡”,这个话怎么理解呢?

杨姐的意思是,从IPO文件中披露的数据看,瑞幸咖啡虽然还有巨额亏损,但他们正在努力调整收入结构。因为单一的产品对用户对吸引力肯定会受到限制。

大家看,IPO文件中披露的营收数据显示:瑞幸一直在努力降低鲜制饮料类的比例。


瑞幸一年半火速上市的“秘密”!



他们后期不仅增加了蛋糕、司康、栗子仁之类的点心小吃,还增加了BOSS午餐,牛肉土豆泥沙拉、金枪鱼谷物沙拉以及川味鸡丝拌面套餐等之类的轻食。这就让瑞幸更多了很多可以吸引客户的场景:不再单一是喝咖啡聊天的场景,更可以是下午茶时吃点零食,或者来顿工作餐——瑞幸正在向着平台发展。

这种场景的增加当然对于吸引回头客是再好不过了。

而回头客的好处就是,可以提升销售额的情况下,但是不增加市场费用。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截止到2019年3月底,瑞幸一季度的交易客户数达到了累计1687.23万人。


瑞幸一年半火速上市的“秘密”!



但最可怕的事情不是客户的高增长,而是获取新客成本的持续降低。


瑞幸一年半火速上市的“秘密”!



这是在上面一条深蓝色的线告诉我们,瑞幸咖啡的当期新客获取成本,从2018年一季度的103.5不断下降到了2019年一季度的16.9元。

可不可怕?

所以,写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应该会同意,瑞幸和星巴克真的不一样,瑞幸是互联网和实体产业结合的新型零售企业,而星巴克,真的就是个传统的咖啡店。

而目前大部分互联网电商公司其实都在遵循亚马逊的飞轮效应,收入不断的大幅增长,用户不断增多,规模经济逐步显现,成本越来越低,利润随之而来——显然,luckin coffee也遵循这一效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