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輪番攻城時,前排士兵真不怕死?道理很簡單

不管在名著還是電視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古代打仗攻城,一直影響我們認知的是,經常會為那些站在前排的士兵們擔憂,認為首先攻城的人就必死無疑,倒不如站在後排會比較好一些。那麼,前排士兵們會不會像我們想象中那樣,是真不怕死還是另有蹊蹺呢?

古代輪番攻城時,前排士兵真不怕死?道理很簡單

古代攻城屬於硬性攻擊的一種,因為那時沒有大炮、機槍等先進武器,純屬比拼刀把子。有時因為各種原因,如堅守不出、阻礙要道等無法進行激戰時,就必須選擇攻城。尤其在三國時期,獨自為王的人居多,你爭我奪的現象頻出,攻城已經成為家常便飯,想要讓自己的國土更開闊,就要不斷進行戰爭,不斷攻取更多的城池。

古代輪番攻城時,前排士兵真不怕死?道理很簡單

在古代每一位戰士都很愛護自己的國家,因為在自己的國土裡有自己的親人,有自己的老婆孩子和自己的家,如果不去打仗,別人就會來打你,就沒辦法保護好自己的家。戰爭是殘酷的,你不去和別人打仗,遲早別人會來掠奪你,坐以待斃不是辦法,遲早自己的家會遭到別人的破壞。雖然士兵們也愛好和平,但為了和平不得不去打仗,這樣做更是為了自己的家。

古代輪番攻城時,前排士兵真不怕死?道理很簡單

而那些站在前排衝鋒陷陣的士兵們,正如我們的革命先烈一樣,他們不畏強暴,往往身先士卒。他們並不是不怕死,也不是爭著去死,而是他們知道,如果自己願意站在後面,那誰又想站在前面呢。如果沒有站在前排的士兵們挺著,怎麼形成作戰大軍呢,之所以後排士兵會感到安全,是因為有前排士兵們站在前面擋著。

古代輪番攻城時,前排士兵真不怕死?道理很簡單

人人都有一份要強心,這個道理很簡單。為何大軍來到城門前,大軍主帥會騎著馬在最前面呢,通過觀察不難發現,凡是兩軍陣前站在前面的人,都是些大將們,所以對於一個士兵來說,能站在前面,是一種榮譽。如果平時打仗老想著往後撤,那麼這個士兵永遠都不可能當上將軍,只有積極往前排使勁,才有機會做一名大將,立下更多戰功。

古代輪番攻城時,前排士兵真不怕死?道理很簡單

其實並非站在前排的士兵就必死無疑,而往往站在前排的士兵都是尖子兵,在古代行軍打仗時叫先鋒。這些先鋒士兵們大多數是比較年輕力壯型的人,且在戰鬥方法和技巧上都比別人強。先鋒後面是中間主力士兵,這些中間主力士兵在戰鬥強度上,不及先鋒士兵那樣精銳。而最後排的士兵們,多數都是些老弱病殘的士兵,一般不怎麼善於打仗攻城,平常都是負責押運糧草之類的工作,幹些苦力活,燒飯做菜之類。

古代輪番攻城時,前排士兵真不怕死?道理很簡單

所以,站在前排的士兵們,他們並不是不怕死,他們作為古代行軍打仗的樞紐力量,深知責任的巨大,個個都爭著站在第一排,心裡只有一個信念,只有勝利的人,才是王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