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你選擇一種讀書方式,你喜歡很多人一起閱讀,還是一個人閱讀,為什麼?

兵傳媒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在這個急功近利,喧囂浮躁,過於注重表象外包裝,集體迷戀手機和電子網絡快餐式閱讀的時代,看書式的閱讀(讀書學習)其實已經落伍了,成為了一種漸行漸遠的,高不可攀的,曲高和寡的,十分奢侈的過時選項了。尤其是對於廣大青少年而言,常常會不由自主地敬而遠之,避之唯恐不及。或者說是有些迫不得已,深感無奈啊!

只有一些上了年紀的,冥頑不化的,比較守舊的讀書人還保留著那種“萬卷古今銷永日,一窗昏曉送流年”的閱讀嗜好。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嘛!從那個崇尚閱讀的時代走過來,嗜書如命,不可或缺。知識就是力量嘛!那種精神追求已經融入了我們的血脈之中,成為了日常生活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記得清代文人張潮在他的大作《幽夢影》中曾經描繪過: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深淺,為所得之深淺耳。

我也是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人,我也喜愛閱讀。如果要我選擇一種讀書的方式的話,那麼我當然會選擇一個人靜靜地,默默地,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閱讀。不會選擇那種整齊劃一,一哄而上的,課堂式的集體閱讀方式了。

在個性化的閱讀時,我希望能夠真正地沉靜下來,心無旁騖,身心融入,物我兩忘,不受旁人的干擾。閱讀需要安靜,需要靜心,需要專心,需要用心。更需要持之以恆,鍥而不捨,日積月累,長久的堅守。

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閱讀滋潤童年,閱讀豐富人生。知識改變命運。閱讀是接受文化的薰陶,收穫知識碩果,塑造人的靈魂素質,塑造人的精神境界,打造人的道德人格,思想品味,文化層次。但是閱讀是一個漫長的,潛移默化的學習、吸收和塑造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見影。付出的時間成本,精力成本太過高昂,而且必須忍受孤獨寂寞的折磨,抵擋住紅塵喧囂的百般誘惑。

走過了風雨人生,走過了繽紛四季,走過了喧囂繁華。沉澱歲月,洗盡鉛華,返璞歸真。閱讀別有洞天,快樂無比,樂此不疲。書本的世界依然如花似玉,依然五光十色,依然精彩紛呈,依然魅力無窮,依然誘惑難擋。此生與書本結緣,就註定要相伴一生,不離不棄了!

閱讀的過程,就是領悟的過程,就是不斷成長,日漸豐富,日趨完善,走向成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你的主觀意志始終是第一位的,是決定性的。誰也幫不了你。只能看你的投入與悟性如何了。讀書的世界與喧囂無緣,只有一個人的枯坐獨享,而無法與別人分享閱讀的無窮樂趣。因此,我樂意選擇與朋友一起出遊,一起去玩耍,但不會選擇一起去閱讀。說白了,那是隻不過是表演,那隻不過是作秀,只不過是一種走過場,去完成任務的形式而已。是專門做給別人看,刻意地擺正姿勢,煞有介事的。裝模作樣,看上去挺累,也挺可笑的!


滄海一滴


我出生於四縣交界的窮鄉僻壤,上初中時正值“文革”後期,所能接觸到的書籍,都是文革時期“高大尚”的讀物。 我家有個鄰居,是從城裡打成右派返回農村改造的。他看我喜歡讀書,有一天把我叫到他屋裡,問我喜歡不喜歡讀名著,我表示了渴望之情。他說你必須保證不對別人說,我發下毒咒。他打開一個樟木箱子,裡邊滿滿一箱書,大部分是大部頭,一些紙張已經發黃。箱子一股樟腦味有些嗆鼻。從此便偷偷閱讀這些當時的禁書。現在記起的有《戰爭與和平》、《巴黎聖母院》、《簡愛》丶《紅與黑》、《俊友》、《茶花女》《苦鬥》、《三家巷》、《家》《春》《秋》、《子夜》,記得還有四大名著。初讀這些書時都是一知半解,外國名著人名太長、地名太怪很難記得住,四大名著都是文言文,更難以看懂。鄰居告訴我可典字典瞭解內容。雖然讀的嗑嗑拌拌,還是讓我瞭解了文革讀物以外的東西,開闊了眼界。以致於後來喜歡讀名著,工作後購名著讀。養成了追名著、追熱門小說的習慣,以此當作一種享受。雖說在文學上無任何建樹,但作家夢天天做,並且樂此不疲,也不後悔。


李風辰


15歲那年,我輟學了,不是我的學習不好,·而是那年頭家裡太窮。九幾年家鄉連發洪水,洪水過了又鬧瘟疫,五穀絕收,六畜全亡。父母每天唉聲嘆氣,愁眉不展,全家吃飯都很困難,更別提上學了。我是家裡的長子,我想我應該為這個苦難的家分擔一些了,我要改變家裡的困境,要讓弟弟妹妹安心的上學,不再為學費傷心。我選擇了休學,外出打工。

九月一日是開學的日子,也是我踏上省城打工的日子。那天我揹著一床舊被幾件破衣路過學校門口,聽到昔日同學朗朗的讀書聲禁不住哭了,母親默默的走在我身後,流著淚送我,一隻手扶著我的後肩說:兒啊,父母沒本事,讓你委屈了。我摸乾眼淚笑著說:沒事,我不是那塊料。

  

來到工地,幾天的重活幹下來累得我躺在工棚裡只哼哼,幼嫩的雙手磨出了水泡,水泡磨破了出來血,血磨幹了結了痂,痂磨掉了結了繭,都沒有流一滴淚,直到有一天,工頭連唬帶嚇的說我:你的身子太單薄,沒力氣,幹不了重活,又不好好幹,明天送你回家。晚上我獨自一人坐在沙石堆上嚎啕大哭,哭自己上不了學,連打工也沒人要了。第二天我只好更加的賣力了。

  

一天,我在工棚裡撿到了一本殘破的舊書,是半本豎排版還是有繁體字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書, 而且只有前半部,後面的紙張都撕沒了。我想工友是用來擦屁股的吧。晚上收工後,工友們喝酒打牌時,我靜靜的躺在被窩裡一字一字的看,不認得的字就問一個給我們記工分老會計。我感覺自己就和那個多災多難的小保爾一樣可憐。我要學會他的堅強。此次我迷上了讀書,什麼書都愛看,也寫一些狗屁不通的文字,我覺得只有在讀書和寫寫畫畫的時候才是我打工日子裡最快樂最幸福的時光了。

  

一轉眼二十年過去了,我有了妻兒。每天忙於生計,生活工作的壓力很大,但是隻要有時間,我還是愛讀書寫字。有時妻說我在家看書礙手礙腳還礙眼,我乾脆跑到離家不遠的京津城鐵的高架橋下看,那裡寬暢安靜,有時忘了吃飯。有時上班路過書店,也鬼使神差的走了進去 ,一看就是一天,晚上回到家,妻端上來熱氣騰騰的可口飯菜,女兒天真稚嫩的叫著爸爸靠進我的懷裡時,我心裡充滿了自責和愧疚,我真想扇自己幾記耳光,不能給妻兒帶來優越幸福的生活,卻整天看那些一無用處對自己好不相關的破書。。。。。。

  

那天,我回到家,見自己所有的書都不見了。問妻 妻說全當廢品賣了。和妻大吵,妻大罵:“書是你祖宗呀,書能當飯吃嗎?能變來錢嗎?你看看人家,買房買車,你看看你!”我自行慚愧的辯解:“人和人追求的不一樣,人也要一些精神食糧啊。”妻大怒:“精神個屁,你這些年混出個啥?一家三口到現在還租住這屁大的小屋,要啥沒啥,你都三十好幾的人了,現實一點吧,多把心思和精力放在掙錢上吧。”我啞然,心裡就像打翻了五味瓶,酸楚矛盾的心無法用言語描述。

  

用當下最時髦的詞語來說,我很糾結,相當的糾結。我一直在思考,我讀書到底是為了什麼,是圓那兒時無法完成的上學夢?還是逃避現實生活的不如意?或是書中真有顏如玉 黃金屋?還是為了尋找為什麼要讀書的答案?。。。。。。我過去沒明白,現在也搞不懂,恐怕將來也搞不清,有誰來告訴我呢?和妻吵架的那晚我寫下:仰天嘆理想,飄渺白雲間。俯首思現實,惆悵三四千。斗室無炊米,休教書換錢。

  

這輩子與書是分不開了,我想。



天佑蒼龍


我喜歡一個人靜靜的讀書,一個人感受書本帶來的歡愉悲慼。每每拿到一本書,便迫不及待的打開,先粗略的看一遍,懂了一個大概。然後拿出紙筆,再重新仔細的閱讀,看到精彩的字句,在本子上又寫上一遍。

原先我可是新華書店的常客,在那六七年的時間裡,我經常走上二三里路去看書。我屬於那種只看不買的人。書店那時沒椅子,也不準坐在地上,一站幾個小時,站累了便蹲下來看,腳麻之後又站起來看。實在站累了,靠著書櫃看,省了點力,但書店裡的工作人員看到便會上前提醒,不準靠著。我每次實在是堅持不下去了,才戀戀不捨的走回家。幾年下來,差不多把書店的每本書都翻了一遍,當然也沒少受售貨員的白眼。到如今腰老痛,我懷疑是那時站著蹭書的結果,天下果然沒有白吃的午餐呀。

除了錢,我最愛的便是書了,可以說是“嗜書如命”。小時候,大我們幾歲的老姐有滿滿的二箱子書,卻總是鎖著,於是我和哥哥便弄開鎖,將書偷出來看,常被老姐追著打。約十歲左右,我又偷著把老媽的藏書都看完了,那都是大部頭的小說,每本都有三四百頁。老媽的書都是言情之類的,老媽藏著不准我看,但我還是偷著看完了。對我看書影響最大的是我哥,他也極愛看書,那吋他老欺負我,但只要有書都會給我看。男孩子看的書以打殺武俠為主之類的,來者不拒的我又統統的看完了。如今看到十歲的孩子天天玩手機,想想那時十歲的我竟然看完那麼多的大部頭書,連自己都感到十分的驚奇。

到後來,更是思書若狂,一日不讀兮,寢食難安,到別人家便到處找書看,見人便開口借書看,死皮賴臉的討書看。甚至與一個收廢品的人說好了,收到書便留給我。每次拿到書最先是粗略的看一遍,再返回重新看一遍,我喜歡邊看邊作記,遇到好的字句便在紙上寫一遍。每次拿到書恨不得一次看完,經常通宵看完。吃飯時要看書,睡前要看,上廁所要看,閒坐也要看,愛書的我成績卻不好,因而吋常被老媽說“讀書冒讀出來,卻把眼睛讀壞了”。

到如今,年紀大了,也俗了,愛上了電視,愛上了手機,對老朋友——書疏遠了。我的書呀,伴我走過了人生的大半,怎麼著都應該感謝謝你了。





梅來一夏


我喜歡一個人靜靜的讀書!也喜歡帶著情感深情的朗讀!

靜讀,把自己融入到書中,與主人公一起,悲歡離合。看到高興處,狂笑一番。看到痛苦時,潸然淚下。彷彿自己就是書中的某個人!

聽別人朗讀,與大家分享書的最美境界。如同看大銀幕電影,那些感人的情節,躍出紙上。讓自己的情感大起大落!

讀書,樂在其中!

讀書,使人明智!



晨雪曦陽


以前我是一個人讀書,習慣了,就覺得讀書自然是件私密的事,讀書註定獨行。

一年前,我開始接觸微信讀書,閱讀的過程中,看到了很多書友的想法,眼前一亮。彼時,深淵與深淵響應,思想與思想激盪,那樣一種快感是很難言說的。

我很感謝最近這一年的得著,認識了很多書友,寫了很多書評,讀了很多大部作。譬如《靜靜的頓河》、《戰爭與和平》、《罪與罰》、《平凡的世界》,不一一列舉。

我現在也會享受一個人讀書的快樂,但絕不排斥共讀的好處。

如果硬要選擇,我當然選擇有同路人。


摩西Moses爸爸


喜歡自己一個人讀書,讀書的時候有一些個人習慣。喜歡一個人安安靜靜地讀書。讀書的時候有時候會有一些突然蹦出來的想法,比如會突然想畫畫,突然去查閱資料印證自己的想法。安靜的環境有利於思考,一些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讓自己覺得讀書讓精神更豐富,而這些想法可遇不可求。但是很多人一起讀書,必然會有一些瑣碎的事情打斷你的思考,無法集中精力去讀書,思考也更難。

但我偶爾也會參加一些讀書會。蕭伯納曾說,你我之間蘋果的互換,結果仍是每人只有一個蘋果,但你我思想的交換,每人將有兩種思想。一個人的思想不盡然是最好最全的,而讀書會有不同的想法和思想,經由碰撞,或者能形成超越個人見解或新思想。




臺資味5213


大家好!

喜歡讀書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

至於讀書的方式,我覺得因人而異吧。

如果你是一個安靜的人,我覺得一個人找一個靜靜的地方,攤開書,讓書、人、環境合一,讓時間停止,只有心在書裡飛翔,那感覺就兩個字——舒服。

如果你喜歡熱鬧,和人交流活溝通,你們可以找一個斗室,泡上茶,或來杯咖啡,變讀邊聊,相互促進,讓思想碰撞出火花,也是很美妙的享受。前提是同伴和你有同樣的愛好和習慣。

如果你是個自制力差的人,我覺得你去人多的地方讀書,那裡有讀書的氛圍,同時對你有監督和鞭策作用。

……

不管什麼方式,適用就好。

祝您開卷有益。



溪石散人


選擇是有成本的,這叫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的意思是:因為你選擇了這個,必然要失去那個,你因為選擇這個失去的那個,就是你的機會成本。

因此,我選擇隨緣。也就是說:在這兩種讀書方式之中,我不做選擇;也可以說:我會根據當時的情景而決定。不管選擇哪一種,我都欣然接受。是可謂“不選之選”。

獨自讀書,獨享安靜,不受干擾。欲成就大學問,必經此途,一定要能夠坐得起冷板凳,耐得住十年寒窗苦。否則,心猿意馬,如何讀書?如何成就?

而若逢眾人共讀書,亦有其中樂趣。古人有言: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也。雖則與眾人共讀書未必恆時有趣,有時未免煩惱,然而必有快樂在也。讀書臻於妙境者,必成了達觀之人。達觀之人,必有隨緣之性。諸事隨緣,別無妄求。身心瀟灑,自由自在。

餘竊以為,讀書宜獨自而行,廣泛涉獵,任意東西;去粗取精,隨性揚棄(此性乃光明本性也),終成一己偉岸之人格、獨立之精神、如香之靈魂。恰如大丈夫處世,特立獨行。



作家王守軍


如果把讀書當成娛樂的話,他可以找一幫人坐在一起讀,讀完書上的共享一下自己的心得,但這種情況畢竟是少數。首先它不可能持久,甚至連一本書讀完的可能性都非常小。

真正的讀書其實就是一個人的事,有誰見到毛澤東在讀書的時候要跟一幫人約到一起再讀嗎?而且讀書又是一件非常安靜的事情,你只有在一個安靜的環境下在一個沒有外人打擾的環境下,去細細的品味才能獲取書中的真諦。(如果你有毛澤東那種定力的話,你可能對於外部環境的要求並不大,你完全可以在嘈雜的大街上讀書,而不受到他人的影響。)

其實讀書並不是一項活動,他也不是什麼儀式,它就像吃飯一樣,是給大腦供給養料的過程。為使你的大腦成長得更快,你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隨時隨地的拿起書來看。你既不需要請道士給你開個道場,也不需要請領導來給你做一個剪彩儀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