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這句話,窺見古代修行者!

佛道常講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形中”這句話又是一句中國文化常用的讚美之詞,還是我們能夠理解的修行者的真實智慧呢?搜索了很多解釋,有了一些清晰的回答。

佛教中“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這句話,窺見古代修行者!

從佛教的角度講:欲界是指佛經裡所講的一切貪、嗔、痴,代表了人的一切慾望,擺脫一切慾望帶來的煩惱是修行者的追求,修行者要求自己通過修行達到一種極高智慧的境界。從而,徹底擺脫煩惱。這需要深信佛教教理,“明心見性”,用自性的智慧德能擺脫慾望的煩惱。需要一定的修行。信仰的力量遠遠大於了認知。

佛教中“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這句話,窺見古代修行者!

欲界:從地獄起至他化自在天,善惡參差,男女雜居,多諸染欲,故云。欲界包括:地獄,惡鬼,畜牲,修羅(天人),人都是有慾望的眾生。這些眾生貪嗔痴的心裡很重。

色界:遠離欲界的兩大欲望淫,食二欲,仍具有清淨色質等有情所居之所。色界在欲界之上,無有欲染,無男女之情,其界眾生皆由化生;但其宮殿高大,都是化生,以其尚有色質,故稱色界。同於最高修行者,無情慾,無貪念,雖有宮殿住所卻無貪心,一切都是感化而來世人供養,可能一應俱全,也可能樹下穴居。

佛教認為人並沒有看到世界的真相,看到的都是假象。我們被看到的假想相迷惑,認識上產生顛倒。人之所以有慾望,是因為人心被看到的物質假想遮掩,無法觀測到六道輪迴的存在。《金剛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強調“著相”了就被物質的假象深深迷惑。

人生於欲界,在認識上停留於欲界!

佛教中“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這句話,窺見古代修行者!

無色界相對於色界而存在,完全擺脫物質存在,但有受想行識四識的有情眾生之所。指天人阿修羅,同於基督教的天堂。

佛教強調這是一種大存在。這是一種非物質非精神,也非環境的存在。

無色界也是修行者在深深禪定中,追求達到的境界。

佛教修行的是人的“自性”,認為:人的自性本來就是清淨圓明,自性不生不滅,能生萬法。“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能”。

無色界是要從色界(三界)中跳出來的。只有用佛教智慧看破放下,真正的放下自我,無我,進入無色界,無色界就是空的那個境界。

釋永信大和尚頭條文章說:“所謂三界也是因緣所生之法——悟得此因緣空性,雖處紅塵,當下即能超越,證入空、無相、無願的三種解脫,解開煩惱的束縛。

三界,是佛教超宇宙自然存在的認識,還有十法界。

佛說的這句真理,以及整個三藏經典是整個人類的精神財富。人一當悟明瞭自己在整個超宇宙自然的變化規律中的變化過程,就會自主融於大變化之中,獲得最大的解脫。

許多古代高僧大德證得了經典中的智慧。

佛教中“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這句話,窺見古代修行者!

色是指宇宙中的一切存在。五行就是物質的五種形態,代表物質存在。

佛教認為宇宙中的一切存在即“五行”。,一切存在都是“無常”的。“一切如同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世間萬物剎那生滅,這才是佛教的世界觀。這是究竟的認識,究竟的大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