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丨“我們村”的“幸福接力”——來自山西省汾陽市賈家莊村的蹲點報告

開欄語

耕耘成就夢想,奮鬥收穫幸福。習近平總書記說:“70年砥礪奮進,我們的國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無論是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還是在世界歷史上,這都是一部感天動地的奮鬥史詩。”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充分展示共和國70年來的偉大曆程和寶貴經驗,生動反映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歷史性變革和成就,著重彰顯我國食品工業發展的日新月異和突飛猛進,即日起本報推出“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專欄,派出記者進行一線蹲點採訪,並配發新華社、人民日報等特稿,有針對性地挖掘報道新時代各地區推進食品工業發展的措施成效和經驗做法,營造共慶新中國七十華誕、共享偉大榮光、共鑄復興偉業的濃厚氛圍。

沈賡前 本報記者黃永建 發自山西

4月16日,在山西汾陽賈家莊村的一間會議室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名譽主席趙化勇,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理論研究處主任趙彤,山西省作家協會主席杜學文,山西廣播電視臺臺長劉英魁等等影視創作名家悉數到場,他們都是為創作一部新劇——《我們村裡的年輕人》而來。

5月9日,由知名導演賈樟柯發起首屆呂梁文學季也將於賈家莊舉辦,屆時參與文學季的30多位文學大家也將使這片熱土星光璀璨。

賈家莊這個位於呂梁山東麓、汾河水西畔的村落,如何能吸引到這麼多劇作家,又會為他們提供怎樣的靈感?

“經典”中的賈家莊——幸福不會從天降

4月16日,電視劇《我們村裡的年輕人》劇本大綱研討會在賈家莊村舉行。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丨“我们村”的“幸福接力”——来自山西省汾阳市贾家庄村的蹲点报告

60年前,同名電影《我們村裡的年輕人》——由著名劇作家馬峰以賈家莊為原型創作,是屬於時代的經典。60年後的今天,電視劇《我們村裡的年輕人》將延續“我們村裡”的故事,講述新一代賈家莊年輕人,在新時代背景下建設新農村的奮鬥故事,致敬經典,獻禮新中國成立七十週年。

“人說山西好風光,地肥水美五穀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呂梁。站在那高處望上一望,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嘩啦啦啦流過我的小村旁……”

我們可能沒看過老電影《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但絕不會沒有聽過其中的主題歌《人說山西好風光》和插曲《幸福不會從天降》。這部經典老電影講的正是當年賈家莊的故事,拍攝於1959年,分上下兩集,是新中國反映農村生活的影片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電影表現了一群生龍活虎、意氣風發的年輕人修渠治田,力爭上游,在改變家鄉窮困面貌的奮鬥中,也贏得了愛情的故事。電影主題歌《人說山西好風光》出自著名詞作家喬羽之手。

一部部膾炙人口的作品,創作地都在賈家莊村,源於賈家莊人戰天鬥地、百折不撓的發展歷程。

老電影《我們村裡的年輕人》男主人公高佔武的原型——今年91歲高齡的武士雄老人是賈家莊村山鄉鉅變的親歷者和見證人。老人說,解放前的賈家莊是汾陽縣有名的窮村子。流傳著:“村西溼澤村東干,村南村北鹼荒灘。有女不嫁賈家莊,嫁到賈莊受恓惶”的民謠。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丨“我们村”的“幸福接力”——来自山西省汾阳市贾家庄村的蹲点报告

《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主人公高佔武原型,91歲的武士雄

1952年,賈家莊的貧下中農在互助組的基礎上辦起了汾陽縣第一個初級生產合作社,雖然由於底子薄,幾乎沒有大型生產資料,但在社長賈煥星的帶領下,大夥團結一心,用人拉犁和人刨地的辦法,創下了糧食總產歷史新紀錄,畝產比單幹戶高出許多。

1954年-1965年,一場決定全村命運的“治水改鹼”硬仗如火如荼地展開。勤勞智慧的賈家莊人創造性地採用“開渠截流、溝洫臺田、起高墊低、淺澆洗鹼、鋪沙壓鹼、鹼土搬家、增施肥料”等方法,逼退“鹼魔”,終於拔掉了土地貧瘠的窮根,繪製出一幅“田成方、樹成行、渠相通、路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田園美景。1965年,賈家莊平均畝產達到816斤,成為北方地區第一個糧食產量跨長江的村莊。

1965年春,國務院副總理譚震林親自到賈家莊視察農業機械化工作,將賈家莊確定為農村集體機械化試點,當年夏天,賈家莊被樹為全國農業機械化的一面旗幟。

集體主義精神的賈家莊“解讀”

40年前,在苦難中靠著集體主義精神斬斷窮根的村莊,迎來了改革開放的大潮。

1976年8月,當上賈家莊村黨支部書記邢利民,只有26歲。那是的賈家莊村已經是全國農業戰線的一面旗幟,邢利民感到巨大壓力和責任。當時,全國已經離開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分田到戶。

走了多年發展集體經濟路子的賈家莊,怎麼改?

年輕的邢利民開始了那個時代難能可貴的獨立思考。他沒有急躁,而是觀察了一年,派出三支隊伍出去搞調查,自己則直奔省城找作家馬烽商量。“咱當幹部的,做什麼事都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千萬不能一刀切,或者切一刀……”馬烽的話讓邢利民打定了主意。

回到村裡,連續三天三夜的大討論,賈家莊人達成了共識:從本村實際出發,堅持集體經濟為主,實現共同富裕。於是,賈家莊村確定了有別於其它村的“三田到戶、一集中、五統一”的經營管理辦法。

具體做法是:“三田到戶”是指每人2分自留地,1分飼料地,6分口糧地,按人計算,承包到戶,由農戶自主經營。“一集中”是指責任田2148畝,連片集中,按勞動力能力承包。“五統一”是指集體統一機耕、統一調種、統一排灌、統一植保、統一收打。直接為農業生產服務的水利、農機、機電部門則由村委統一管理,實行專業承包、獨立核算、自負盈虧。

就像初期人們對改革開放的猶疑一樣,與大政策不完全一致的邢利民,再次面臨巨大壓力,甚至是政治風險。但在邢利民的心裡,家就是集體,集體就是家。“不保存集體經濟,就發展壯大不了,向心力、凝聚力就不存在。”

隨著經濟搞活,1983年,賈家莊人均純收入僅300元,1986年就達到了600元。但邢利民又發現,幹部與群眾之間、群眾與群眾之間,收入差距逐漸拉大。黨員幹部門路廣、辦法多,經營的小企業都賺錢,已經跨入了萬元戶行列;有手藝、有技術的人也收入也越來越高;但村裡還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年收入不到1500元,“死守”土地生活困難;村集體收入也是入不敷出。

邢利民又尋思開了:黨中央號召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後富,為的是共同富裕,如果黨員幹部只管自己發財,不管群眾生活,那還要黨員幹部幹啥?邢利民走出去到處考察......回到賈家莊,他又在“平靜的湖面”投下一顆“大石頭”——“黨員幹部把自己手裡的廠子自願交給集體,我先帶頭。”

賈家莊村的黨支部會議上,邢利民這邊動員,那邊會場上卻是鴉雀無聲。辛辛苦苦辦的廠子,好不容易掙錢了,就這麼拱手讓給集體?看似艱難的抉擇面前,賈家莊人的集體主義“基因”再次發揮了作用,當天,7位村幹部辦的塑料廠、木器加工廠、農機修理廠、承包的170畝地都拿出來了,低價折給集體。

從1986年幹部們把各自辦的企業退回集體後,大家的心就又重新擰成一股繩。花卉場、蛋雞養殖場、造紙廠、木器加工廠、農機修理廠等等,僅僅一年時間,全村集體企業就發展到11個,上交集體利潤也由1萬元增加到10萬元。

從1986年到1990年,賈家莊村辦企業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發展到17個村辦企業,固定資產達到550萬元,流動資金500萬元,總產值達到1600萬元,企業利潤達到170萬元,從業人員500多人,佔全村勞力的60%,初步形成了集體經濟唱主角、個體經濟作補充的農村經濟新格局。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丨“我们村”的“幸福接力”——来自山西省汾阳市贾家庄村的蹲点报告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丨“我们村”的“幸福接力”——来自山西省汾阳市贾家庄村的蹲点报告

村供銷社,負責賈街所有美食店食材供應,統一採購,必須五證齊全。

1995年6月10日,賈家莊10萬噸特種水泥廠正式奠基。18個月後,賈家莊特種水泥廠提前一年多竣工,並從年產10萬噸發展到50萬噸,到2015年累計為賈家莊村集體創造近五億的財富,這是水泥廠投產18年的成績單。

也就在這一年,賈家莊的發展按下了“回車鍵”......

新時代賈家莊的“幸福接力”

2015年8月,由賈家莊村特種水泥廠轉型改建的工業文化創意園投入運行,創意園面積42000平方米,共分為紅色休閒區、工業記憶區、書畫創意區、電影沙龍區、體能遊樂區和拓展培訓區六個區域,為賈家莊4A景區增加了新的元素。

與旅遊結緣要從1998年說起。“當時還沒有提出什麼旅遊概念,(修公園)就是覺得土地不能浪費了。後來又蓋四星級賓館,一個村裡蓋那麼高級的賓館幹啥,誰還能想到賈家莊能成了旅遊的地方?”邢利民說,“幹部就是要有超前的眼光才行。只要抱定讓全村共同富裕,堅持一顆公心,就沒啥怕的。”

有意無意間,賈家莊村打下了從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轉型的基礎。2004年建起了佔地6.88萬平方米的文化體育廣場;2006年優化整合資源,成立了騰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投資近2億元建起一座四星級的裕和花園酒店、賈家莊村史展覽館等新型項目,為賈家莊第三產業的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2015年,面對產能過剩、傳統產業亟待調整的新形勢、新壓力,賈家莊順勢而為,調整產業結構,上馬三晉民俗文化體驗地——賈街。這時的邢利民也年近古稀。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丨“我们村”的“幸福接力”——来自山西省汾阳市贾家庄村的蹲点报告

接力棒交到邢萬里手中。2001年邢萬里從山西省交通廳所屬企業辭職的事,很久沒有得到父親邢利民的原諒。也許是“有其父必有其子”,邢萬里審時度勢、獨立思考的能力毫不遜色。

2016年接任賈家莊村支部書記之前,邢萬里已經擁有自己的酒類營銷企業,年入百萬。但當年邢利民向全村黨員幹部立下的誓言“不當百萬富翁,要建億萬富村”在邢萬里心裡同樣打下深刻烙印。

2004年,賈家莊被國家旅遊局確定“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2005年,受賈家莊村委會聘請,邢萬里擔任賈家莊旅遊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在他的努力下,逐步將生態園、文體廣場、商貿街以及農業觀光帶、花園企業等旅遊資源優化整合,闖出了一條以旅遊業為牽引,帶動發展相關產業發展,共同富裕的路子。

2012年,建起全方位展示賈家莊60多年發展歷程的村史展覽館,一年後,被省政府評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3年成立賈家莊騰飛國際旅行社;同年,生態園轉型升級為民俗文化園,汾州民俗館、文昌書院、祭祖壇、汾州食府、三星殿、農耕體驗園、採摘農場建成。

2016年3月10 日“三晉民俗體驗地-賈街”正式開街。

王紅霞,1991年嫁入賈家莊,1997年進水泥廠工作,20多年的浸染,她始終深愛這片朝氣蓬勃的土地。但當水泥廠轉型,需要他們從生產型轉向服務型時,大家不是沒有思想波動。老書記一次次開會、培訓、講解,並承諾工資福利不減,人員不減,王紅霞和工友們來到“賈街”管委會,開始為日益增多的遊客服務。如今,王紅霞的收入已經從2015年水泥廠關停時的1500元漲到了2500元。

59歲的郭俊烈,在賈街開了一家地方小吃“拿糕”店,他的從業經歷同樣見證了賈家莊集體經濟的發展歷程。從村集體企業工人到旅遊區服務人員,他始終為村集體默默工作著。如今他照管的小吃店,隨著景區人氣高漲,收入也越來越多,高峰期日收入超過3000元。

賈家莊的旅遊產業不僅為村裡100多人的創業夢想搭建了平臺,也為五百多人提供了就業崗位。

賈家莊的集體主義精神也培養了一大批有思想、有方法的“實幹家”。王濱,賈街管委會主任,原水泥廠生產副廠長。他帶領管委一班人,學習現代企業經營理念,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如:為了保障賈街90家小吃商戶的食品安全,專門成立村供銷社,統一採購供給,保證食材可追溯,每週選出4家商戶為管理員巡查抽檢,每週例會培訓講解,規範商戶經營行為。

如今,賈家莊村是全國聞名的“幸福村”,集體先後為村民建起了幸福苑小區10幢五層居民住宅樓;實施了打井飲水戰略工程、高壓線路低壓電網的改造工程;拓寬了騰飛路、富民路、青年路三條高標準文明街;改擴建了中心小學、幼兒園;建起了益智圖書苑、衛生院、高標準的垃圾回收站、汙水處理站。去年天然氣入村入戶,今年集中供暖也將進村入戶......

每年過節都要向村民發放各種福利兒童教育、老人養老、村民衛生保健都得到了更高的保障,全村綠化覆蓋率達到41.6%,村民都生活在優美舒適的花園中。

賈家莊的“幸福接力”還在繼續,並奏響“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最強音。

策劃:李濤 編輯:郭敏 張元欣 設計:王廷芳

報網新媒體新聞中心出品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

即可訂閱2019年《中國食品安全報》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丨“我们村”的“幸福接力”——来自山西省汾阳市贾家庄村的蹲点报告

往期精彩回顧: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丨圍繞資源強產業——來自四川省榮縣的蹲點報告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丨紅旗下富裕發展的紅旗村——親身感受“中國朝鮮族第一村”滄桑鉅變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丨如詩如畫新西溝——山西省平順縣西溝村蹲點紀實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丨一鎮兩枝競奮發——在春天走進金井小鎮的萬畝茶園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丨“我们村”的“幸福接力”——来自山西省汾阳市贾家庄村的蹲点报告

中國食品安全報社主辦

官方網站

www.cfsn.cn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新聞熱線:010-68232904

廣告熱線:010-63703066-806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