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決定論|黛玉和寶釵同是父親的寵兒,為何三觀大不同?

大部分《紅樓夢》愛好者都曾經歷過的“初級階段”是:女性會嘗試對號入座“我是黛玉型還是寶釵型呢?”而男性會糾結“我喜歡的究竟是黛玉型還是寶釵型?”至少在文學這個層面,“黛玉還是寶釵?”幾乎是可以緊隨“王子的‘生存還是毀滅、孟子的‘魚肉還是熊掌’”之後的人生艱難選擇之一。

原生家庭決定論|黛玉和寶釵同是父親的寵兒,為何三觀大不同?

之所以說女性大多隻會對號入座而不是選擇,因為成為黛玉型或是寶釵型,女性很難主觀選擇。基本當一個女性面對這個選項時,她已經基本成型了,只能對號,所以就不是她選擇成為什麼型,而是她只能認領什麼型。女性和男性在面對“黛玉、寶釵”的最大分歧其實是,女性通常認為這兩個人物是不兼容的,如果一個女性她是“黛玉”就不可能再是“寶釵”,她有了寶釵的美德就更容易喪失黛玉的優點。而男性卻會認為她們合二為一才是完美女性。就像寶玉的夢中人“鮮豔嫵媚大似寶釵,嫋娜風流又如黛玉”。

原生家庭決定論|黛玉和寶釵同是父親的寵兒,為何三觀大不同?

黛玉和寶釵之所以能成為她們自身樣子,都有著各自獨特的成長軌跡和心歷路程。黛玉出身書香世家,不但是家中唯一的孩子,還是父母中年才誕下的獨女,母親是在黛玉大約六歲的時候去世的,而在六歲之前,她得到過父母“愛如掌上明珠“的極盡寵愛。從原生家庭角度,三歲前是一個孩子人格形成的關鍵期,而黛玉打下的應該是個不錯的基礎。王爾德曾說過:一個人迷人的魅力往往來自於被寵愛。也就是說被寵愛過的人更容易形成某種自身的魅力。這也是賈寶玉能對黛玉一見傾心,久處不厭的緣由之一吧。

原生家庭決定論|黛玉和寶釵同是父親的寵兒,為何三觀大不同?

黛玉自己家中的環境相對簡單,從她不時流露出的任性和直言的習慣,就能看得出她不是在一個壓抑禁錮的環境下長大的。儘管她初進賈府時謹記母親交代,“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其實她履行得也並沒多好。母親的多病,讓黛玉從小得到更多的是來自父親的關愛,林父還給她請了才學不凡的賈雨村當家教,可以說,黛玉從小在思維方式上受到某些男性觀念影響,這對一個女孩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有一定的幫助。所以同是看過“禁書“的人,黛玉接收到的是支撐自己”叛逆“的信息,而寶釵讀過後,就只能作為日後抓到別人小辮的反面典型。

原生家庭決定論|黛玉和寶釵同是父親的寵兒,為何三觀大不同?

寶釵出身於皇商世家,商人重利輕別離,所以儘管寶釵也曾是備受父親寵愛得女兒,也被教導讀書,但從她哥哥都沒被教育好這一點上看,她父親也不會有太多時間教導女兒,那麼教導她的任務就責無旁貸地落在了她母親身上。在封建社會,母親往往扮演教導子女遵守封建禮教的角色。所以寶釵能成長為一個標準的封建衛道士式的淑女,她母親應該“功不可沒“。另外聰明如寶釵,對於商人家庭特有的人情世故的拿捏領會也別有心得,跟黛玉進府的消極適應態度相比,寶釵將諳熟於心的生存智慧用在賈府上下,簡直綽綽有餘。

原生家庭決定論|黛玉和寶釵同是父親的寵兒,為何三觀大不同?

黛玉基於對父愛最初的信念和與她一同長大的寶玉對她的懂得與寵愛,對男性世界抱有很高期待,愛幾乎就是她的一切,時不時要作一下確認存在感。而寶釵早習慣於父親的忙碌和後來的早逝,混球哥哥對待女性的惡行,讓寶釵對男性的愛沒有太高期許,寧願接受選秀的挑戰,去下一盤大棋,相信她入了宮也極有可能成為宮鬥劇裡的大女主,而黛玉都不是不黑化活不了幾集的問題,是她根本不會寄希望於選秀這種事,就像寶釵不寄希望於婚姻中的愛情一樣。她明知道自己不是寶玉的最愛,但還是會接受相對有利的婚姻安排。

原生家庭決定論|黛玉和寶釵同是父親的寵兒,為何三觀大不同?

原生家庭決定論|黛玉和寶釵同是父親的寵兒,為何三觀大不同?

雖說,小說中的黛玉是有光環的女一號,是寶玉的首選最愛,但對於大部分現實中的普通人來說,至情至性自己會很累,也容易讓別人吃不消,畢竟現實中是不能光靠愛情吃飯的。而寶釵在寶玉心目中雖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但拿到現代社會,寶釵所具有的一切特質都會更吃得開,更會成為大部分男性的首選,因為這個世界是功利的,只有功利的人更適合生存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